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深有体会,我就是因为骂了催收,搞得我的名声一败涂地,甚至还差点丢掉了工作。
那年我因为债务缠身,没有办法选择到外面打工,可惜刚进厂还没有多久,就接到催收打来的电话。
那时候刚进厂,身上又没有钱,心情又特别的烦躁,我就骂了几句,没想到、就因为我骂了他,就遭到了后面一系列的报复。
那天我正在上班,因为是刚进厂没多久的新手,做事要比别人慢很多,在流水线上面堆了很多货,族长刚好过来批评了我一顿,本来心情特别的烦躁。
就在这个时候催收打来的电话,当时我并不知道是催收打来的,我就顺手接了一下,对方听见我接听的电话之后,直接就喊我的名字,然后就说:你欠的这个钱什么随后能够处理,你以为逃避能逃得了吗?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天下午四点还没有处理后果自负。
我听到他说了这番话之后,我边走到厕所,边听电话,然后我在外面的时候就大声的怼他:我欠了你的钱了吗?催收旺旺,一天不做正事,专门做这种缺心眼的事情,有爹生没娘养,我都说现在暂时没有钱,有钱我不就还了吗?还用你来问吗?咄咄逼人,有什么意思。
然后我就把电话给挂了,那时候心情特别的浮躁,在厕所冷静了几分钟后,洗了一把脸,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是那时候因为这个催收的电话打了过来,让我整天都没有心情安心的工作。
到了下午,我的通讯录里边很多的人都联系了我,然后把收到的短信截图给我看,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他报了我的通讯录。
把我的欠款信息,所有的都进行了短信群发,害我的名声扫地,让我在亲戚朋友面前无法抬起头,然后我一个一个的去解释,因为我不想让他们知道我赚钱的事情,我就慌张去骚扰电话。
没想到这个催收为了达到报复的目的,不仅群发了短信,然后还使用轰死你软件,还有呼死你,对我的手机进行轰炸,以及我通讯录里面的好友。
因为我已经做了紧急的应对方案,催收应该是觉得使用这些方式对我没有任何的效果 ,然后我也不知道他通过什么方式查询到我上班的电话。
对我上班的座机进行了拨打骚扰,然后还把利息函寄到我上班的厂里,搞得整个厂里面的人都知道了我欠钱的事情。
最后我因为受不了,直接辞工走了,我当时不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报复他,遇到这种事情应该第一时间到网上去查询相关的应对方案,而不是一样催收这样肆意妄为。
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我就是做银行信用卡逾期催收工作的,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的给持卡人打电话。打通了就给持卡人讲明白在规定的时间把欠款还上,还不上有什么后果等等。打不通再继续打,持卡人关机或者空号的就给紧急联系人打,紧急联系接通的就让其转告持卡人回电,讲明白不还钱或者不回电话的后果等等。如果紧急联系人也关机或者空号那就彻底没办法了,换下一个账号接着打。
这其中大部分能联系上的持卡人都还比较配合,有的想分期每月还点,有的想要减免政策减轻一下负担,还有的直接说没钱,有钱了再处理。但大部分人都是不停的诉苦,说家里有多困难,自己有多苦,然后说现在确实处理不了,吃饭都成问题,最后说一旦有钱就马上处理。骂人的持卡人倒也有,但很少见,一个月也见不到一个。我们不打他不骂他,他凭什么骂人。即使遇到了骂人的,我们催收员也不会报复他的,原因有三:
首先,我们工作的目的是挣钱,不是生气或者报复人为目的的。我们催收人员给持卡人打电话的目的是让他还钱,我们拿提成拿高工资,说白了干催收就是就是为了挣钱。某个账户不还银行欠款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一辈子不还一分钱我们也不会有啥影响。说实话我们五百个账户里有三五个账户能还就可以完成公司订的任务了,拿八九千元的工资没问题。所以我们不指望每个欠款人都还,他骂我们是他压力大快崩溃了,这种人本来就是社会的消极人群,我们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他们欠的肯定也不是一家银行的,我们不去管他就完了,没有必要去报复他。
其次,我们是受银行监管的,明文规定不能和持卡人起冲突。我们每通电话都是有录音的,我们的话术是有严格规定的,不能冒充不能恐吓,更不能和持卡人对骂。银行会监视着我们的录音,有时也会来公司视察。我们的红线有两条:一,每通通话都必须有录音,即使用自己的手机打也要有。这是因为一旦有持卡人恶意投诉我们我们到时有证据,能证明我们没有违规,这也是保护我们自己。二就是不能骂持卡人,如果持卡人骂我们,我们挂电话就行。这两条如果违规是罚款的,如果严重的话银行会重罚催收公司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报复持卡人是不可能的。
最后,持卡人都是很脆弱的,别说报复,就是狠狠的说他几句他可能就想不开。现在欠债的都比较厌世,每天催收电话一个接一个的,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重大影响。而且因为欠款有的都妻离子散了,举目无亲成了孤家寡人,亲戚朋友都躲的远远的,这样的人还对未来和生活抱有多大希望吗?他们有心思工作挣钱有心思还债吗,没有。他们现在感觉什么都无所谓了,再催就骂,只要看不顺眼的人和事就骂。他们感觉这个世界都是无情的人,都是敌人,这个世界对他们太不公平了,自己太太苦太累了,没人同情自己可怜自己,只有自己可怜自己。他们很容易冲动很激进,有时我们催收员非常平常的话都能激怒他们,让他们大发雷霆,破口大骂。你说这样脆弱的人还用报复吗,万一他哪天想不开跳楼了怎么办,所以我们躲的他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最后说一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没钱还债也没必要骂催收员,有话好好说。不要因为欠债变成没道德人,变成自私自利的人,变成心理扭曲的人,变成自己都讨厌自己的人。现在很多很多人都欠债,不都一样好好的活着,心平气和的生活着,努力工作挣钱奋斗着。以后得路还很长,不要因为现在眼前的债务和困难失去了前进的脚步和勇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我骂过,是个女的,朋友留的我的号码,她打电话过来,啥都没说就开骂,我对骂回去了,她就一泼妇,但她没骂过我,都是粗俗的对骂,我在农村大妈的多年培养下,不能输,把她气的大喘气,挂我电话,她心有不甘,多次致电,但是还是没比的过我[捂脸]
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放心吧,不会的,我曾经把催收的骂哭过。
最可爱的几次是催收人员竟然用真实手机号码打过来,本来好好说话啥事没有,但是催收人员上来就🐮哄哄的语气说难听的话,那我能惯着他,我直接骂的他主动挂机,这时我立马回拨过去接着骂,骂的他不敢接我电话,我还不放过,又通过手机号码加他微信,然后在微信上又骂。自那以后催收再没敢骚扰过我。
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首先,讲一个我的故事。
原想着先还掉某团的三千多,然后再贷出来点还另一家的一千多。
可令我措手不及的是,八号还了后,某团突然不放款了,这十号可咋办呢?
厂里十五号发工资,看来,只能往后面拖五天了。
逾期第一天,催收就打来了电话,正在上班的我,说过几天发工资了马上还,他也客客气气地挂掉了电话。
第三天,又换人打来了电话,还是问我啥时候还?我也是原话回答他,并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说这点钱不至于追得这么紧吧?
十五号,等到下午四点多厂里才通知最近因资金紧张,工资得过几再发,希望大家谅解!
我能谅解厂里,可谁能谅解我啊?第二天早上十点多,催收又打来了电话,除了责怪我言而无信外,还有警告威胁的意思。
这一下,原本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的我也火了,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我说:早上不要账,这规矩你不懂吗?这欠款我没说不还,电话也没有不接,罚息我也认,就这点钱,我不怕,你们怕什么?你们再这样,我还真就不还了。
说完,我就挂断了电话,然后就去上班了。
晚上七点多,我正在加班,家里打来了电话,先问我是不是有事瞒着家里人?然后又问我是不是欠别人钱了?
这催收居然在晚上连着给我家里打了两个电话,还吓唬我父母说他们要到派出所……
一想到父母受到的惊吓,我除了羞愧,更多的是气愤。我马上让父亲把他们的号码发了过来,可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拨通!
原来这种电话是他们能打给你,而你却回拨不了的!
最后,再回答你的问题。
骂了催收,会不会被报复?这就要看你骂的这个人了。
事后,我也分析了一下,自己遇到的催收,应该是一个对事和理很较真的社会新人。他这么做,并非是为了报复,或许是为了业绩,或许就是看不惯我欠钱不还的嚣张。
最后,以我为戒,还是不要骂他们了。他们对你了如指掌,你却对他们一无所知,更何况,你欠钱理亏,他上班也不容易!
骂了催收,催收会不会报复呢?
催收的工作就是想办法让我们负债者还钱。有合法合规的手段,也有为了提成而采取违规方法。
其实像爆通讯录,联系村委社区,律师函寄回户籍地等,都是在变相的伤害负债者,这些国家法律是不允许的。但负债者维权却十分困难。就比如爆通讯录,我们手机里存的家人的号码,他们是第一时间爆的,父母可能手机都玩不明白,保留证据就更不现实。而且父母年纪大,被他们一恐吓,更是担心。
没有催收最终不爆通讯录,经过几个月的逾期和催收扯皮的经历,我明白了这点,对催收也不再好声好气的说话。当然他们不咄咄逼人,我也会正常语气和他们沟通。有的催收说话就是阴阳怪气的,我就直接骂回去。不是我想骂人,素质还是要的。
但有些催收太贱,明里暗里的恐吓。比如我昨天催收上来就说你这钱还不上,你不知道去借钱周转一下吗?借不到我去帮你借。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吧,意思我要把你负债情况告诉你亲戚朋友。我直接就骂了过去,连着他祖宗十八代一起。
说到这里,那些正义人士别说我欠钱还有理骂人。首先我没有失联,民法典有明确规定,催收不得恐吓负债者,未经允许,不得将负债信息告诉给第三方。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不允许催收联系亲戚朋友。
催收的每个电话都有录音,他们不会在电话里和你对骂。一天打上百个催收电话,他们自己也麻木了。做催收挨骂是正常的。而且负债者性格都不会太好,压力大,说话容易极端,催收们也知道这点。
现在要好多了,以前我见过有负债者收到莫名其妙的快递,有收到威胁的短信,甚至把你照片p成不可见人的发给你朋友。还有上门泼油漆,张贴你欠款信息的。现在这些看不到了,被整治了,但是小动作还会有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