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老实人吃亏吃的是明亏。
吃亏是福。为什么是福?
大家可也看看身边的老实人,他们除在工作中多做些苦活累活脏活外,又有几人真正意义上吃了亏?
老实人并不是指的傻子,他们只不过是诚实,守信,不贪不占,不计较服安排多干活儿吧了。
这种人,多数人都不会欺负他,因他不计得失,做事认真,不斤斤计较,相反还会被人尊敬。
作为单位的领导,遇上这样的老实人,肯定打心眼里喜欢,由于他们听指挥服安排不偷奸耍滑,可能要安排或者会安排他的多干些活或者多干些脏活、累活、苦活,但是,请大家记住,领导是不会忘记他的,出们所有的付出,领导都会想方设法去回报补偿。
常言说装猪吃象,细想有一定的道理。当然,我们讲的老实人,并不是装出来的这种,而是诚实守信不斤斤计较的这种。
这种人不与人争执,又乐善好施,心地善良,比那些勾心斗角,处处谋私的人要受人尊敬,要讨人喜欢,就算不善交际,都会有好人缘。当有人想欺负他们时,会有很多有良知的人站出来为他们说话打抱不平。
相反,在职场中你要是为人奸诈,处事斤斤计较,不诚实守信,光想占便宜或常起害人之心的人,都会被人算计的。
综上所述,我们崇尚诚实守信信的为人品德,更支持不会让老实人吃亏,而且多数人都是这样干的,这样去践行的,所以,老实人在职场之中是不会吃亏的。
而且我们有良知的人是不会而且不容许老实人吃亏的。否则有失社会公德,更有损我们的良知!
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孔老夫子两千多年前就把这个问题讲的明明白白喽!只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而已!或许您认为孔老夫子所说的话太老古董了,不适合这个时代。但老鬼告诉您:针对这个问题,只要搞明白了他老人家的六句话,您会豁然开朗的。
老鬼借助孔子在《论语》中的话,用最通俗并且与现在职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分享吧。您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如何看待有关职场老实人的问题喽。
一段您不用看明白的话,老鬼要抄录,后面老鬼会阐释的: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老鬼就借助这六句话,让您对“老实人”有翻天覆地的认知。一、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为人老实,心地善良,但如果不学习、不增长职场智慧,那就等着被别人愚弄吧!老实之人、为人善良之人当然是拥有良好品格的人。但是,做人不能单单因为自己是好人、老实人就变懒了!不能不去学习、研究、观察了。更不能因此而不懂得精进了。
如果只是老实,只是心地善良却不喜欢动脑子。那换来的往往是被人愚弄。
更严重一点:自己老实,却破坏了职场的规则、法则、潜规则,导致自己无底线的退让,这本身就会导致自己破坏规则、破坏职场生态!这只会给自己的长期生存发展带来害处的!
被愚弄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缺少智慧却疏于学习、提升。这种被愚弄,怎么可能会带来以后的“好报”呢!
说的难听一点,不是因为你老实而被人愚弄,而是你脑子不够使被人愚弄!
二、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心地善良也很聪明,但是不去真正的学习研究有关职场的规则、法则、智慧,全靠“自认为、自己感觉应该如何”那只能让自己的很多行为无法适应职场,自然没什么好结果!有些人确实不仅心地善良,而且也非常聪明。俗称脑子挺好使。但是,却太“自信”了!总是靠自己的感觉、靠“我认为”来行事。遗憾的是很多的思想、行为、言语等等与职场是不相容、不相符的。这会导致自己在职场中的一系列不顺利。
有些人装了南墙了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还觉着自己挺迷茫、挺郁闷。
自己缺乏学习的精神、动力,缺乏自我否定、自我提升的积极性——这是导致自己不如意的原因了。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个好人、老实人,那又如何?怎么可能后面有什么“好报”?被自己骗自己!别拿自己很善良、自己是老实人这些借口来骗自己!
三、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身在职场,为人老实、直率,但如果不学习 沟通的思路、方法,不讲究智慧,那只会言语尖刻,只会伤人啊!难道你指望别人因为你是老实人、好人,就让别人原谅你不会说话、不分场合、不懂得变通吗?别人就得忍受你给人家带来的尴尬吗?
老实不是罪,但老实不是挡箭牌!老实之人很多事情做不好,也会让别人不爽!也很可能因此得罪人,导致自己在职场的不顺哦!
四、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老实、直爽,如果不研究学习一些职场的智慧,很可能招致上司的不满啊!自己是好人,正直的人,甚至眼里揉不得沙子,内心坦坦荡荡。按道理来说,算是好人了。但是你的领导也是有情绪、有思想、有私欲的人!
如果自己很多方面做的太莽撞,太不讲究方式方法,不讲究顺应时事,很可能导致领导看见你就烦,领导也可能因为你看似心底无私的某些言论、行为而像嗓子里卡了一只苍蝇!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有好报?
总体而言,好人、老实人这些品质本身没有错。错在一些人将“老实人、好人”当成了自己的万能护身符,不学习、不精进、不研究、不观察、不积极......
导致自己在职场混不好的,不是因为你老实、不是因为你是好人!而是因为你没有增长职场智慧。不要再抱着“我是好人、我是老实人”这块神主牌了!没一毛钱的意义!
就谈这么多吧。如果真在浏览的您仔细体会,定能从中领会其精髓。
欢迎【关注】老鬼,每天分享职场、销售、口才、人脉类实战内容。越多分享,越多收获!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不知道大家看过一本电影叫《芳华》的没有?这部电影由冯小刚导演,揭露了老实人受欺负、高干子弟做富商、心机女做华侨的社会现实。
主人公刘峰,出身底层家庭,由于在基层部队表现出色被调入以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军政官员子女为主的贵圈似的文工团。他因为出身低贱,深感自卑。正是由于自卑,他抢着干脏活累活,渴望融入贵圈般的文工团。于是,他成为全团的“活雷峰”,又被戏称为“雷又峰”。他错爱上出身高贵的“文工团之花”一林丁丁,因为作风问题被放逐,再次坠入尘埃中。昔日都受过他帮助的战友,不问青红皂白,对他无情地谩骂,认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战争爆发,他积极参战。战斗中,他勇敢表现,不幸地失去臂膀,成为英雄。战争结束后,他下海南谋生,开着三轮卖盗版书,遭受联防队长的欺侮......
我想职场也是一样,人善被人欺,现实总是那么残酷的,对老实人何其不公?
下面,就这个话题,我个人再说几点看法,仅供各位朋友参考:
一、“吃亏是福”更多只能自我安慰,高情商的人懂得自我保护所谓“吃亏是福”,也是我初入职场前辈经常对我提起的一句话,那时候我也是觉得工作上或者人际关系相处时吃点亏没什么。
反正别人不要干的脏活累活都拿来干就是,干了这些活得到锻炼的不还是自己么?
后来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我这个“老实人”栽了好多跟头,比如替人背锅的、荣誉名额被人抢走的、还有各种被指派不属于自己职责的工作任务等等。
我发现,继续做“老实人“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越来越让人看不起。
当初那句所谓的”吃亏是福“更多像是一种自我安慰剂,明明自己受到了欺负,还要阿Q一般自欺欺人。
所以我慢慢调整了自己做人做事的方法,我可以不”欺负“其他老实人,但我也要保护好自己不被欺负。
我是如何自我保护的呢?
第一,学会合理地拒绝,即不再对任何请我帮助的事情都承接过来,真的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并且也没有精力帮助别人的,我只有告诉他我没办法帮。
当然,拒绝的时候,我会寻找恰当的理由,尽量给对方以台阶夏。
第二,自己面临吃亏又难以协调的情况,求助直属领导,我得让领导知道我吃了什么亏或者即将因为什么事情而吃亏,在领导的能力范围内,尽量维护个人与团队的利益。
第三,要我吃亏也可以,那彼此需要产生”利益交换“,即不能总让对方收益,自己都是吃亏一方。
二、有些亏,明着吃比暗着吃来得更好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我们当地的公务员,他那时候刚毕业工作没多久,单位领导就找他谈话,希望他可以接受组织安排被调配到西藏去援藏。
其实这件事他打听了才知道,原本并不需要他过去,而是另一个同事优先,但那个同事就是做了些”功课“不想被调去那么远。
所以领导只好请我同学委屈个两年,等西藏回来,职务会提一级。
我同学当时也挺为难,因为他都谈了对象,如果此时离开,对象能不能接受都不知道。但又不好公开对抗领导的指令。
怎么办呢?他做了两件事:
第一,和女友做好充分的沟通,告诉女友这件事并非自己的意愿,实属无奈调动过去,需要两年时间,请女友考虑能否等待他?双方保持两年异地恋以后,回来他就希望和她结婚。
女友看他那么真诚,自然是支持他了。
第二,他请单位领导给他一些时间考虑,然后找了个会议的机会,公开表达了自己愿意服从组织安排去援藏的决定。这件事,会上所有的人都听到了,大家都觉得这小伙子有大局观,能服从安排,非常好。
我同学为啥要在会上说呢?他说:不希望吃暗亏,要告诉大家他是服从了组织安排,而并非自己申请想去,也算是一种牺牲精神的体现。
同学的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说明职场并不是不能吃亏,最好吃明亏而不是暗亏。
三、吃亏可以,但你最好能预见个人的利益回报我工作这么多年,论吃亏,也算是吃了不少。
但我的体会是,你需要能给自己一个吃亏的理由,也就是说,”吃亏是福“能找到真正落地的依据。
举个例子,你要替人背锅了,那么让你背锅的人会对你做出何种承诺?
明明不是你的错,非要你去承认错误,没有等价兑换的利益,干啥要那么傻呢?即便是领导让你这么做,你也可以和领导沟通你的诉求(比方加薪升职的机会等)。
有人觉得,这样和人谈条件确实不好意思。那么我告诉你,假设觉得不好意思谈条件,干脆就不要答应算了,因为你什么条件都不提,以后这种类似的情况会接踵而来找你头上,你届时再去谈条件,恐怕别人都不会理会你。
我说的个人利益回报,有很多种形式:
第一是肉眼可见的利益回报,比方职位、薪资等等;
第二是长期的个人职业发展利益,例如通过去做某件吃了亏的事情,你可以成长学习到很多渴望的知识,那也是一种回报。
第三是情绪价值等精神方面的回报,这种回报价值相对较低,但也许你的同事和你关系不错,真心请求你帮助,而你必须为此而吃亏,看在情感的份上,你也就答应了。至少你心情没那么糟糕,还是有一种乐于助人的成就感存在。
写在最后以上,就是我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作者:丁路遥知事,头条职场领域优质创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职业规划师。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秋羡观点】:老实人之所以会容易吃亏,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吃亏,或者根本就不介意自己在吃亏;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实人就算是吃亏了,很多时候也不会认为这是吃亏的。这些话听起来虽然绕口,但对于一个真正老实而且心态端正的人来说,他会将工作中的一切不顺心,都视为经验,而非斤斤计较。就这种情况而言,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吃亏是福,而且会有相应的回报。
接下来的内容,我就以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吃亏是福,怎样将吃下的亏转换成回报。吃亏是福,因为你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但前提是你有一个端正的心态,能够正确处理所有的不平衡没有不合理的职场,只有不合理的心态自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个人深以为然,在职场工作中,往往会有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出现,它们违背了常理,违背了传统观念,违背了某些人品道德,但是它们却是成立的,是合理的,例如以下几个场景:
场景一:“员工A为了脱颖而出,经常使用一些小手段来讨好领导,在他人看来这是不合理的,不公平的,但是实际上却是十分合理的。”场景二:“员工A为了打败员工B,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于是他通过任何可以利用的手段,来增加自己的业绩,个人能力带有很大的水分,但这份成绩却是真实的,于是它是合理的。”在这两个场景之中,我们认为不合理的事情,在职场上其实都是合理的,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这样不对,正是因为我们个人的心态不正确,忽视了讨好领导、增加业绩等等手段,其实也是个人能力的其中一个体现。
引用:有些职人之所以会经常在职场上吃亏,就是因为不懂得将这种不合理转变为合理,于是会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弱势,受到他人的驱使、利用、甚至是针对打压。
小结:老实人会在职场上吃亏,因为他们缺少了防备,但如果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就不会因为这些亏而灰心丧气,而是会从中汲取教训,渐渐的变成一个越挫越勇懂得变通的职人,使得自身能力越发强大,甚至是发挥出自己老实的先天优势。
老实人是大家都喜欢的,对于领导来说,一个既老实又能干的员工,是成为左膀右臂的最好人选,前提是他拥有足够强大的学习能力德国著名文学家,冯·歌德曾经说过:“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对于管理者或者领导来说,团队管理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掌握选人、用人与管人的管理之道,而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员工的能力与品性是最受领导关注的,可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老实人的品性,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有着先天的优势。例如以下两个场景:
场景一:“员工A能力很强,但是人品道德有些问题,他虽然总是欺负团队里的其他员工,自己做出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领导发现了问题,于是有可能不会重用他。”场景二:“员工B比较老实,工作能力也一般,所以经常受到员工A的打压欺负,但是他的心态很好,每天仍然有序的进行工作,没有丝毫抱怨。领导发现了他的性格,反而会对这名员工进行培养,如果员工B能培养起来,那么他反而是能够受到领导重用的人。”员工B之所以会受到员工A的欺负,能力差仅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性格与心态,因为他不会因为员工A的欺负而气馁,也不会因此而仇视任何一个人,只是专心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的提升自己。
良好的性格与心态,对于老实人来说,就是最大的先天优势,最有可能因此而获得的最大回报,因为他可以在员工A的欺负之中,渐渐明白员工A的做法,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好处,于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初心一直保持老实。
小结:当老实人能够以良好心态去面对一切,本身再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他就有可能从中脱颖而出,因为他会对吃过的亏进行防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能力、人品兼备的优秀职人,这种人则是领导最喜欢的、最信任的。
老实人容易吃亏,追根究底是属于自己的原因,但若要在未来的某一天,将吃下的亏转换成相应的回报,就要保证自己吃下的亏有价值职场工作是一个持续且漫长的过程,是职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过程,无论是完成日常工作,还是做出更好成绩,或者是升职加薪,都是价值实现的回报。
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做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必然要以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以答谢社会为目的。对于一些比较老实的职人来说,完成工作或者是帮助他人完成工作是正常的,于是偶尔会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但这对于真正老实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的这些利用,正好符合我们的初心,这些事情都是有意义的,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例如以下几个方面:
01 同事总是让我帮他干工作,实际上我是吃亏的,但是我赢得了这名同事,或者其他同事与领导的认可,因为我既老实,也能帮助别人干工作。
02 同事总是利用我去给他增加业绩,实际上我是吃亏的,但是我赢得了更多更出色的工作能力,因为同事自己做不到,但是我能够帮他做到,那么反过来讲,我也能为我自己做到。
03 领导总是利用我的性格给我穿小鞋,实际上我是吃亏的,但是我却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因为领导安排任务的时候,只会找我,其他人没有我这样的机会,但我却有可能把这种机会继续扩大。
小结:小小的三个方面,不论是帮助他人工作,还是受到他人利用,对于老实人来说,只要保持好心态,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那么眼下的亏都不一定是亏损,是有可能转变成为未来的回报的,因为这些事情都能够帮助你实现自我价值,是和工作有关的。
重点提醒:但如果老实人因为性格原因,经常被同事叫去处理杂务,被领导叫去跑腿买烟买水倒贴钱,那么这种情况的老实人,就应该针对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判断,因为这些事情有可能是和工作无关的,是没有价值的。
放在最后的话:老实人之所以会在职场中吃亏,往往是因为性格的原因,在他眼里这种亏并不一定就是亏损,因为他本身就乐于去帮助别人,即便是受到了他人的利用,也只会将其视为求助。
这种情况下的老实人,是笨老实,如果长久下去也无法改变,那么就会出现心态的问题,但这纯属是个人原因,怪不得他人。而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去面对所有的不平衡、不公正,就能够一直保持初心;再配以一定的学习能力,从挫折中汲取教训,那么老实人吃过的亏,终归会转换成福报。
都说职场是个弱肉强食的地方,但实际上这是个现实的社会,没什么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说法。老实人尽管会受到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但这些不好的地方,它未必就一定是不好的,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去面对它,转换它,反过来利用它。
以上回答供参考!
我是秋羡职场,喜欢用大白话分享职场上的各种经验,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如支持一下原创,给我点一下关注,转发评论也是十分感激的!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职场再出发】为你深度解析:职场中的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的人频频点头说“老实人当然容易吃亏了”!有的人深思熟虑后说“老实人也不一定容易吃亏”!
我暂且不评价这些具体的结论,我先问大家两个最简单的问题:1、职场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叫做“老实人”?2、职场里,到底什么样的事情或结果才叫做“吃亏”?如果这两个基本的概念都没搞清楚,就相当于“没有审清题目”,就开始回答了。回答的质量一定是堪忧的。
我的观点:职场里的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框定两个基本概念,即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叫职场里的“老实人”?到底什么样的情况才叫做“吃亏”?否则的话,讨论起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会陷入到纯情绪的发泄之中或者纯励志文的口号之中。事实上,按照我的主观理解,有高达百分之九五以上的职场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是“老实人”的,然后愤怒的指责别人“不老实,我吃亏了”;而且,就算是同一样事情,到底算不算“吃亏”,也是缺乏具体衡量标准的,在今天看起来还是“吃亏”的事情,明天可能就“因祸得福”了;今天看起来“不吃亏”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会因为这个事吃“大亏”。
在正确认识了“老实人”和“吃亏”这两个基本概念之后,职场的老实人就不应该过于关注在“吃亏”还是“不吃亏”这些无聊的争论中,而是瞄准自己的终极目的“升职加薪”,对此,我有三个真诚的建议,就是:
框定本职责任
登楼梯工作法
吃小亏拒大坑
著名咨询公司波士顿曾经对某企业的所有员工做过一个调查,其中有个选项“在团队工作时,你的工作量是否高于做同等工作的其他所有同事”,然后让员工们选择。
结果所有员工无一例外都选择了“是”,即每个员工都认为在团队工作时,自己的工作量是高于做同等工作的其他同事的。可这个结论在逻辑上却是不成立的,因为大家在一起工作,每个人的工作量肯定是有高有低的,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第一名。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职场里的付出是高于平均值的,每个人对自我的认知,都倾向于在真实情况上进行“主动逆向增加”,从而导致个人最终的认知和实际存在较大的认知偏差。举个例子:
小王平时在办公室里的工作就是帮领导写写通知,打印一些文件,大家都觉得小王每天上班,就是泡一杯茶,然后在电脑前“玩”,这工作实在“太轻松了”。可小王觉得自己是“整个公司最忙碌的”,因为其他同事在上班时间都可以去“市场调研”,相当于跑出去自由活动,而自己却寸步不能离开办公室,各种文件多的让人喘不过气。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认知逆增偏差”的例子!其他同事认为“自己很忙,小王很轻松”;而小王认为“自己很忙,其他同事很轻松”。可实际上,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小王当然可以在电脑前“玩一会儿”,其他同事“走访市场”确实也“自由活动”了。
正是这种“角色认知逆增偏差”的存在,导致很多简单的概念,很难进行精确确定。比如职场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老实人”。几乎职场里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老实人”,起码也是“比较老实的人”;而几乎每一个“老实人”,同样都会在背后被其他一些同事评价为“不老实”“小人”。因此,职场里的“老实人”由于“角色逆增偏差”的存在,基本上无法正确框定!
按照我多年的职场经验,我认为只要是“普通的职场人”,没有陷入“标准的黑暗三特质性格”的职场人,都可以称为“老实人”。而完全陷入马基雅维利主义、自恋、精神病态“黑暗三特质性格”的职场人,实际职场里是非常少的!小结:
通常意义上,很多人认为木讷、不善言辞、朴素质拙、做事稳重就属于老实人,这是非常偏颇的,这些人很多也工于心计的;事实上,很多能言善辩、做事有策略的不一定就不老实,他们做事也是非常善良的。总之,我认为,用某些表面的特质区分老实不老实,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虽然有些职场人偶尔有些“不老实的动作”,但整体上职场里百分之九五以上的人,都属于“老实人”的范畴。
什么叫职场里的“吃亏”?吃亏存在衡量角度差异,看起来的“吃亏”未必是真的吃亏!职场里的任何一个行为,对不同人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事情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换句话说,“吃亏”不“吃亏”,要看你使用的是什么衡量角度。衡量角度的差异会使同一个事情具有不同的利益评价!
职场里最常用的衡量角度,包括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导向、事件结果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连续性导向等。1、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导向:
一事当前,是否“吃亏”,要看是以眼前的利益得失来衡量的,还是以长远的利益得失来衡量的,两者常常是不同的。很多在当时看起来是很“吃亏”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显得“不吃亏”。
举例:
公司举行团建聚餐,团建结束时,有些头脑灵活的同事,顺手就把公司买来的进行团建的一些道具,私自带回了家。
这个行为从短期利益来衡量,拿东西的同事肯定“不吃亏”,不拿的同事反而“吃了亏”。
可如果从长期利益来衡量,就不一定了。很有可能明天领导去寻找这些道具,发现不见了,问“都被谁拿走了?给我交出来!”,这时候“拿东西”的同事就“吃了亏”,而什么都不拿的同事反而“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2、事件结果导向和人际关系导向
衡量吃亏不吃亏,不能仅仅从物质利益角度出发,还要从人际关系导向角度出发。有些人在职场,从不贪便宜,看起来每次都“吃亏”,可他却由此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品德,凭借品德过硬这一项,就获得很多实质性的利益。
举例:
小王在公司负责业务,一次会议上,小王为了突出个人业绩,进行了一些“亮点展示”,将很多其他同事的功劳“归因到自己头上”,这些“亮点”获得了领导的大加赞赏!
从事件结果导向而言,小王确实获得了好处,毕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同。可如果从人际关系导向而言,小王却“吃亏了”。因为所有的同事们都在那一瞬间明白了小王的为人。从此以后,不但会对小王倍加警戒,而且再也不会配合小王做一些工作了。
3、连续性导向
职场里的很多工作都是连续性的,而这种连续性的工作一般都是复杂性强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是一气呵成的,需要长期的、持续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早期的“小错误”“小吃亏”“小瑕疵”就非常重要,因为早期的问题是最容易处理的,早期的经验积累会直接用于后期。
对于这种连续性的复杂性工作,几乎是所有的工作者,都希望前期能“吃亏”的,因为前期越“吃亏”,才会越有经验,才能使后期的工作更加顺利,而后期是不允许出错的,一旦出错,后果就会非常严重!
小结:
职场里的“吃亏”也是一个非常模糊的词。因此职场里的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用具体的数值性指标来衡量的。正是这种衡量角度的差异,使得职场里的很多事情,当时看起来是吃亏的,其实不吃亏;在做事方面是吃亏的,反而在人际导向上不吃亏;甚至一些连续性事件,还要故意设置一些“吃亏点”,故意让工作者“吃亏”。不身经百战难出将军,不大事小事都吃亏过,是锻炼不出合格的管理者的。
处于职场里的大多数老实人,究竟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不吃亏?我有三个建议:既然职场里大部分人都属于老实人范畴,而“吃亏”更是一种难以衡量的事情,那么,作为职场人,究竟应该怎么做,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呢?我有三个建议:
1、建议一:框定本职责任
你的工作岗位什么?你的工作职责是什么?那些工作应该是你做的?那些不应该是你做的?你要框定的非常清楚。
其实,职场里的所有“吃亏”从本质上而言,都是因为“职责模糊”带来的。一件事情,如果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自己却做了,就会觉得“吃亏”;如果自己做了,却被被人拿来“邀功请赏”,就会觉得“吃了大亏”。
虽然领导会基于管理的需要,故意模糊你的“本职责任”,但职场人自己一定要非常清晰自己的“本职责任”,然后根据自己的“本职责任”做出一个大概的框定,不要陷入日常琐屑的忙碌之中。
据我的经验,凡是不清楚自己的“本职责任”,陷入琐屑忙碌的状态中的职场者,非常容易做很多“本不该自己做的事情”,并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没做”。2、建议二:登楼梯工作法
什么是登楼梯工作法?登楼梯就要顺着楼梯一阶一阶往上爬,而不是在一个楼梯停下来横向走来走去。对应于职场,就是说你要把的工作重点放在“能够爬台阶的升职加薪”,而不是各种“横向走动的事情”。
坦率讲,职场里百分之五六十的事情,都是和你的“最终考核”是没有关系的,对于这样的事情,你要勇于放弃,或者有“不在乎”的大度。否则的话,事事计较、事事认真、你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爬楼梯了。
我有个同事,就是此中高手,此君工作时,就紧紧盯着KPI,其他的事情一概敷衍,任由其他同事忙的上蹿下跳,他自岿然不动。问他,他说“这些事和奖金有关系吗?和升职有关系吗?领导会因为你这次做的好给你加薪?都没关系,你们忙去呗!”
3、建议三:吃小亏拒大坑
什么是“小亏”?就是虽然会有损失,但和“升职加薪”关系不大的事情;什么叫“大坑”?就是和升职加薪有巨大关系的事情。
对于“小亏”,当然可以“难得糊涂”,可以“吃亏是福”,可以“一笑而过”,可以“大肚能容”!对于“大坑”,必须坚定拒绝,据理力争!老实人在“吃亏”这件事上,最大的问题就是分不清什么是“小亏”,什么是“大坑”。从而把“大坑”当成“小亏”,然后说“吃亏是福”,最终永远停留在最基层,无法获得升职加薪。
我的建议,就是对于和“升职加薪”相关的事情,必须要旗帜鲜明,亮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要畏畏缩缩,更不要大度谦让!
小结:
框定本职责任,能够让你非常清楚那些是你该做的,那些是“本来不该做的”;登楼梯工作法能够让你更加聚焦在和“升职加薪”相关的工作内容,从而大度的对待各种琐屑工作内容;吃小亏据大坑,这算是工作的一条核心原则。
最后的总结就这个问题,最容易陷入的,就是认为“绝不吃亏”和“吃亏是福”这两个极端。
绝不吃亏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为了怕吃亏,过于计算,会形成睚眦必报的性格,会吃大亏的;
吃亏是福只能作为一种安慰的话语,如果一个人总是吃亏,那么这个人肯定存在重大的智力和性格缺陷。
就现实的职场而言,由于存在认知的逆增偏差,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老实人,自己在吃亏,别人在害我”;而“吃亏”这件事本身由于衡量角度的差异,又是极其难以界定的。因此我对职场人的建议:
不要过多关注“吃亏”还是“不吃亏”,过多关注“自己的职责”和“升职加薪”;凡是一切可能对于“升职加薪”形成重大影响的,都要坚决要予以澄清、反击;而对“升职加薪”没什么重大影响的,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没必要耗费精力!当你觉得“吃亏很大”时,就要“坚决反击”;当你觉得“吃亏不大”时,你要默念几句“吃亏是福”。真君子,进退有度;职场人,更要懂得择机而行!
-END-
点击上方关注【职场再出发】: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2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合伙人,为你深度剖析职场问题,全部原创,助你职场再出发!职场中老实人真的容易吃亏吗?有人说:吃亏是福,在职场中吃亏,会不会有对应的回报?
老实人确实容易吃亏。
至于吃亏是福的说法,有时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自我安慰,当然有时候也会得到意外回报,不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一般来说,老实人更容吃亏,因为老实人的防御能力偏弱,有些势利眼还比较愿意欺负老实人,让他们的处境会更加不利,也正是因为这种弱势处境让有些人站出来为老实人抱打不平,所以显得吃亏是福罢了。究竟要不要坚持吃亏是福的道理,因人而异。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不愿意主动吃亏的,除非有什么特殊原因。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让一个人吃亏意味着对他利益的损害,其实也不是公平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做选择的时候权衡利弊,看自己吃了多少亏。
总的来说,建议你做一个真诚的人,但不要做一个被动的老实人,用阿Q精神自我麻醉,被动等待别人替你出头,那是没什么自尊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