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如何进行有效的调岗管理?

调岗,在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虽然这是用人单位的经营自主权,但是,调岗并不是用人单位单方面决定的,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合理合法的进行调岗。否则,可能变成违法调岗,被劳动者投诉甚至要求赔偿。一、劳动合同法关于调岗的规定

1. 《劳动合同法》对于调岗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第35条规定: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这就对企业变更劳动合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与员工协商一致。

2.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其他相关规定,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调整工作岗位:

1)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可以调整工作岗位。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

  • 这一条,在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用到的比较多,很多违法调岗也是因此而起。需要用人单位格外注意。

  • 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调岗,用人单位需要举证,是什么样的客观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是如何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都需要有明确而足够的证据。

二、合理合法的调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调岗必须是公司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

  2、调岗必须不具备惩罚性和侮辱性,不违背公序良俗;

  3、劳动者不能胜任现工作岗位,必须由用人单位举证;

4、调岗应当保证劳动者的工资待遇不降低

5、必须经过协商一致,员工同意后才可以

三、调岗应当采用的形式

1. 经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协商一致,同意变更工作岗位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 变更工作岗位未采用书面形式,劳动者到调整后的工作岗位工作一个月以上的,默认调岗成功。

四、调岗不成功怎么办?

调岗的首要条件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协商一致,那么,不能协商一致怎么办呢?

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金额为:按照劳动者的工作年限计算,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

综上所述,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劳动者进行调岗,需要依据法律规定,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合理合法的进行调岗。调岗不成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需要支付给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