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发生工伤保险的,要根据单位变化的情况来确定责任方。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43条: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基本有以下几种情况:1.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2.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3.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4. 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二、发生工伤后应当采取的正确做法:1. 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应该在30日内向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若单位没有申请工伤认定,则职工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工会等,可在一年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 工伤认定成功,在工伤病人伤情稳定后存在残疾或其他影响劳动能力的伤情,应向当地人社部门提出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3.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结果,构成伤残等级的,根据对应的伤残等级级别,做出相应的赔付,除了医疗费、护理费。停工留薪期工资,还需要另外赔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
三、工伤待遇相关问题与单位有争议的处理:1. 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问题产生争议,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可以向社保局提起劳动仲裁,仲裁结果单位拒不执行的,可向当地法院申请执行
2. 若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申请工伤认定单位不肯盖章签字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社保部门提起劳动仲裁,由仲裁委员会确定劳动关系后,再进行工伤认定。
我是晶,社保的事儿,我来跟您说,请关注我~
以上为个人观点,不同看法,请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悟空问答
用人单位变动也是领导变动,按市人事规定每四年为一届领导,需要变动一下,领导在一个单位干的时间过长,不便于开展工作,故需变功一下。工伤保险是单位给职工买的保险或者给临时工买的保险,与用人单位领导调换没有多大关系。出了事故,住院治疗,能报销的医疗费都能报,不能报销的项目,就是不能报,工伤冶疗期间的误工费,营养费,护理费都是保险公司负责,至于后期治疗费也是由保险公司负责。如果造成残废,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功能力鉴定,根据《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评定残废等级,一般伤残的等级分为一级到十级伤残,一级最重。当事人对伤残评定不服的,可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劳动部门申请重新评定,用人单位也可能向工伤患者提供一部分慰问金,借机表达对患者的关心。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依照相关规定,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由存在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负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三条:
1、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2、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3、职工被借调期间发生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单位与借用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4、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首先由用人单位自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社保行政部门工伤科申请工伤认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工伤认定的;受害职工本人、其近亲属或工会组织自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己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未申请工伤认定之前,受害职工所发生有关工伤等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由于有些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即使申请工伤认定被社保机构确认为工伤事故,工伤保险基金也不承担赔付责任,受害职工所发生有关工伤等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因此,有些用人单位故意拖延或逃避或掩盖未向社保机构申请受害职工的工伤认定;这种行为既损害受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也影响本单位信誉,也会受到相关行政部门处罚。
总之,职工发生工伤事故伤害后,应当注意收集并完整保留相关证据,如果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直接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投诉。
我是御银河,谢谢您的关注、点赞、转发!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我是惠州工伤保险那些事,欢迎关注我,了解更多工伤保险知识。
当职工发生工伤时,首先要明确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一般来说,工伤保险责任的承担,应以双方当事人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然而,在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还有些特殊情形,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不以双方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挂靠经营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在实务中,挂靠经营关系由于聘用人员与被挂靠单位之间往往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挂靠人又是不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聘用人员受伤后,挂靠人无法承担其工伤保险责任,只能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受伤职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无法得到保障。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其立法本意主要是从有利于职工的角度出发,明确了由被挂靠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这是对《工伤保险条例》将劳动关系作为工伤认定前提的一般规定之外的特殊情形处理,切实地保障了聘用人员的合法权益。
需要说明的是,适用前述规定时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挂靠人必须是自然人,单位挂靠则不能适用,二是仅适用于挂靠人聘用的人员,不包括挂靠人本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定下列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单位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五)个人挂靠其他单位对外经营,其聘用的人员因工伤亡的,被挂靠单位为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的单位。”也就是说,被挂靠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并不以其与聘用人员存在劳动关系为前提。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谁用工谁承担
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如何确定?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三条、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变化,工伤保险责任的确定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2、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承包经营,是在坚持企业所有制不变的基础上,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所有者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促使企业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本企业内部职工承包的情况下,职工的劳动关系在本企业是清楚的,对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应由本企业来承担;在外部承包的情况下,职工的劳动关系有可能不在本企业而在中标的经营集团或企业法人,那么,对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就由中标的经营集团或企业法人承担。
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从事承包业务时因工伤亡的,由具备该用工主体资格的承包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依法应承担的工伤保险责任。
3、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4、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依法拨付应当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1)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2)破产人欠缴的除前述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3)普通破产债权。
破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
5、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国际上工伤保险现在没有互免协议。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前往该国工作或在该国停留期间,必须依据该国的法律参加工伤保险或者购买意外伤害险。国内的工伤保险与境外的工伤保险,在保障的性质和作用方面大体相同,但在保险项目、保险额度、支付方式上存在差异。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