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你指的是你的缴费基数不高,单位没有按照你的实际应发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给你缴纳社保吧? 这种情况理论上是不符合《社会保险法》规定的,但是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为了企业生存下去,很多都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给员工缴纳社保。在目前的经济大环境中,企业生存艰难,这种情况被多数人默认。所以,你以此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理由充分,仲裁肯定支持你,但是经济补偿金,不一定能拿到。

法条链接:

(一)《社会保险法》

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

第六十一条 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应当依法按时足额征收社会保险费,并将缴费情况定期告知用人单位和个人。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二)社保缴费基数规定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谢邀!员工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三)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而解除劳动合同。

以上法律规定了,当用人单位没有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同时,《劳动合同法》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也就是说,在用人单位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的情形下,员工不但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同时,用人单位还应当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针对您说的情况,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公司按照您的实际工资足额购买,另外一种是五险险种没有购买齐全(部分地方可以不购买养老保险)。

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的情形。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说,员工可以此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但各地劳动仲裁的裁决差异很大,有些地方支持,有些地方只支持完全没有购买社保的情况。但到了法院阶段,特别是二审,基本上都会支持的。

但还是要符合以下流程:

一、员工要先通过书面的方式告知公司依法缴纳社保,如果公司超过一个月没有理会,那就可以进行下一步。

二、基于第1点,向公司发送《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理由就是公司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三、带上相关的记录去申请劳动仲裁,记住,不要受劳动仲裁结果的影响。如果不行继续起诉至法院,一审不行就二审。如果你觉得值得去做的话。

以上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

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没有交齐是什么原因,建议你先和自己单位沟通一下,询问具体的情况,解除劳动这个事,不是儿戏,也没有那么随意,他需要一定的证据和法律依据,才能迫使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公司没有按照规定时间给你缴纳社保,例如你已经正式入职3个月,而单位却只缴纳了一个月的社保费用,在双方的协商没有达到效果后,你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提出申述,因为这已经严重侵犯到你作为员工的基本权利。

社保是国家强制性要求每家公司每家单位必须给员工缴纳的,只要员工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社保就必须缴纳。

该是你的,就是你的,只要合法,一定可以为你讨回权利。

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悟空问答 可以解除的

公司每月社保没有买齐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吗?

首先谢谢邀请

可以和他解除合同有一下几点。

劳动合同终止的补偿、赔偿要分以下情况处理: 1、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提高或者维持原待遇要求续订劳动合同,而劳动者不同意的,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期内,劳动者有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情形的,用人单位可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3、劳动合同期内,用人单位没有劳动合同法的根据,而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要双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