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作为买25楼层的人,明确告诉你:买高楼层的房子,谁买都是一言难尽的后悔。
其实,我就是买房子25层的那个人,当时是我妈妈说我既然是25岁买房,那就买25层,就当做一个纪念日。
当时,全家人听到我妈想法后,都觉得不错。可亲戚纷纷一致劝说别买那么高的楼层,理由很多,太高不好、上下不方便。
就连卖房子的小姐姐都很委婉说:
“这个楼盘还有很多层可以选择,8层、10层都是有的,没必要选那么高。”
可那个时候,我家上下就是铁了心要买25层,拿来作为一个值得纪念的象征与意义,25岁买了房。
先说说我那小区的情况,每一栋楼都是30层,而且都还有电梯,物业还找了专业电梯公司来安装,那时还信誓旦旦说电梯绝对没问题,不是频繁维护,大可放心买高楼层。
不仅如此,买过房的人都知道,楼层越高也就越便宜。纪念日加价格优惠,就这样子让我家心甘情愿掏钱买了25层,而没有不满与怨言。
但就是这个决定,成为我家的一大遗憾与后悔,甚至想起来就欲哭无泪。
那我认为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原因有以下:
1、住25层,空气和风景都很好,但天气不好时就是不一样的体验。不得不承认,住在高层上,风景都尽收眼里,空气都觉得很不错。尤其是阳光明媚时,我都会拿张椅子、泡杯茶,懒洋洋坐着享受阳光的温暖。
可这只是局限于天气好,当下大雨或台风时,那就是不一样的体验了。
我家有个阳台,可以没事晒太阳或看风景,可下起大雨时,那就是垃圾到处飞,很大可能会飞到阳台上,一片狼藉。
暴风雨过后,每次都要打扫卫生,就算不想也要打扫,不仅有垃圾,还有雨水,不及时清理都会流 到大厅,让人苦不堪言。
其中的玻璃是拿来隔离大厅和阳台的。当初这么设计,也是想躺在沙发上,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风景。
可是,大雨降临时,如果没及时关门,那就会雨水流进来。不仅如此,风很大时,没及时关上玻璃或就算关上了,玻璃也会发生被风吹打的声音,感觉都要碎掉了。
所以,住高层还是要考虑享受好阳光的同时,那就要忍受高楼层带来的不好天气影响,暴风雨的时候最深有体会。
2、住25层,采光是很好,但夏天就很热,冬天就很冷。不得不承认,住25层,采光确实是很好,看着不大的房子,也会显得非常宽敞。这也是低楼层无法体验的,那些住一二楼的,常年阳光没照射进来,感觉有点黑沉沉,说不上来的不舒服感。
但尽管采光是好了,可麻烦也是有的,最明显的就是夏天很热,因为阳光直直照射进来,比起低楼层来的热多了。
冬天很冷,因为住25层,风都能一直刮到,更容易收到冷空气影响,越高越明显。
这点确实是我们当初没想到的,一顾只看到高楼层所带来的采光好,却没想到夏天很热、冬天很冷的尴尬局面。
以上两点,可能不少住高楼层的人还能尝试克服,及时关好门窗,又或是每天都要上班,没在家里,也就不是个大问题。
那么,我就再说说买高楼层的人,每天都需要克服的问题:
①、电梯:要有耐心,没电时就要爬楼梯。我自从住25楼后,人变得非常有耐心,并不是因为什么,而是每次的坐电梯时,电梯从刚开始的没多少就要经历停一层来一批人进来。
每个楼都有需要早起上班的人,每次电梯一停一开就涌进一批人,自己就慢慢被挤到角落,苦不堪言。可就算如此,就算坐满了,也要经历停一层开一次电梯门,每个楼层的人在确定进不来时,电梯才会继续下去。
所以,每次我都要忍着脾气,耐心也变得越来越好,毕竟一直动不动停电梯的感觉,真是一言难尽。
不仅如此,小区还有一定几率会停电,电梯也坐不了,每次都只能爬上爬下楼梯,真的是腰酸背痛。
我每次都内心祈祷别停电就行了,虽然停电次数不会很多,但一个月一两次就也够呛了。
有一次,线路出现问题,停电三天,爬楼梯都爬到一动不动,直接后悔买那么高的楼层,太需要体力。
②、买菜或买东西不方便,下一次楼就觉得很久,总是感觉很不值得。如果电梯问题还能克服,那日常买菜就是一大影响了。父母每次下楼买菜就会抱怨说:“有电梯也比别人走得远。”
有时候做饭,突然发现少了什么调味品,一定要用到时,就不得已要下楼去买了。这个时候,感觉下一次楼就会觉得很久,总感觉不值得,要是住一楼就好了,走几步就到了。
不仅如此,买高楼层也克服了我多年吃夜宵的习惯,想到要换衣服,又要被风吹,想想还是算了。虽然可以叫外卖,但也不是长久,慢慢也就不吃夜宵了,不想煮、不想下去。
尽管有电梯下去,但还是觉得这样来回就很久,有时候缺什么,除非一定要用,要不然就不下楼。单单下去买一个东西回来,感觉有点不情愿。
③、噪音总能叫人起床,高楼层的声音更明显比低楼层大声。我家是靠路边的,每天早上起床,有时候不是靠闹钟,是外面的各种噪音。
比如超市的音乐、小车的喇叭声、广场舞等等,这些声音因高楼层没大树遮挡,都是可以清清楚楚听见,有时候还能叫人起床,声音明显比低楼层大声。
那些住一二楼的人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大树各种遮挡下,也就没多少噪音影响。
所以,当你想买高楼层,还是要考虑到每天必备的噪音困扰,那些轻眠的人更是要慎重。
每天到一定点数,这些声音也就会准时出现,尤其那跳广场舞的大妈,除了下雨天,要不然每天都能早起跳舞。
结合以上这些,我想说的是:我已经住6年了,虽然时间有点久了,还是不太适应高楼层所带来的问题,内心有点后悔,又想卖掉这套房子,但最终还是只能妥协,毕竟买套房子也不容易。
在看到这个问题,也是有感而发,还有一些各种小小问题,比如水压不大、消防也是摆在住高楼层的人所要面临与克服。
尽管价格相对有点便宜,但还是考验人。值或不值,也只能因人而异了。
最后,给想要买高楼层房子的人一些建议:
1、买房时,一定要考虑到天气问题。尤其天气不好的地区,房子还是别买高层,很需要操心。
2、买房要考虑家人的日常活动,当家里有老人一起住时,高楼层爬上爬下真的很累,要是电梯没电的话,那更是一种困扰。
3、如果因为经济问题而无奈买高楼层的话,还是要多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想入住前,考虑清楚与如何克服。毕竟面临的问题还是不少,也可以问问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你住过高楼层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买高层楼只是看到风景更远些,但买高层楼会有很多不便,如果遇到停电,这时候电梯不能使用,你就要爬楼走楼梯,若手里拿了很多东西上下楼就会很吃力,在就是若发生火灾,很难逃离,特别是高层的顶层,会给带来困扰更多,东冷夏热,下几天雨,房顶也会遇到漏水现象,所以选择买房还是慎重考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作为买过高层,后来打死不买高层,现在住在多层的人,我来分享下高层的不便。
第一个就是如果停电或者电梯故障,你的腿就遭殃了。我最早的一套房子总共36层,考虑楼间距和采光,我们买的是30层,其中有一次主电路故障,停电了,那天正好是我驾照考科目二,不得不出门,从三十楼走下去,因为平时缺乏运动,以至于腿疼了好几天。
第二个就是等电梯费时间。因为楼层高,每到早晨上班上学的点,还有下午下班放学的点,因为楼层高,入住率高的原因,电梯总是人满为患,再有不自觉的,还有把电瓶车推上电梯的,就更拥挤了。赶上一栋楼哪户搬家,别管搬来还是搬走,那今天的电梯总是不太顺畅的。如果你出门晚了,睡过头了,上班马上就要迟到了,然后发现等电梯,电梯不马上来,你很着急,下楼还费时间费体力,你就更知道住高层的不易。更别提平时扔垃圾都要坐电梯下楼,很麻烦。
第三就是电梯事故。小区的邻居曾经遇到一次,电梯从22楼快速掉到了15楼,据她形容,那一瞬间感觉像坐跳楼机,因为太快了,她还在蒙圈中没反应过来,还好电梯后来在15停下了,她赶紧从电梯出来,走楼梯下楼,边下楼才想起后怕,然后就越想越怕,以至于后来有好长时间她都是走楼梯回家。
第四就是不接地气。这就看个人理解了,有人说高层住久了,容易抑郁,不愿意和人来往,我的理解是住高层久了,就不愿意出门了,因为感觉下楼玩都很麻烦,需要等电梯什么的,所以没事儿就尽量不出门了。
第五就是公摊比较大的事实,你买90平的房子,其实实际面积也就是6-70平。
这些就是我想到的高层的一些弊端,我的建议是如果有多层和高层,哪怕多层贵一点,还是买多层好一点。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我来说两句,万物不离地气,住的楼层越高离地气越远,不利于健康,地震来袭死路一条。[呲牙][大笑][大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从近处看,当下的买高层楼房,实际上就是在赶时髦!可从长远着想,买高层一但超出20年的房龄,维修费用在逐渐加大。
比如,高层的电梯需求年年维修,直至更换。二,向北方地区的高层外保温,当初建楼时,在主体混凝土完工后,其外保温墙体,并不是同为一体,是实实在在为人工沾接而成,其作用为水泥加胶沾贴合力,那年头一久,风吹日晒将不可避免!这样的后果就是,如遇大风发力,墙休将全面脱落!问题自然不请而到,其费用由谁来承担?
三,不管是高层或低层,楼房的管道设备也是有年限寿命的,一但需要更换,费用一定是会公摊。
四,如果说业主四十岁左右买的高层,而且其楼层还在十层以上,那如遇停水停电又该去如何应对?可二十年以后,业主自然步入到老龄,在停水停电后,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只能是爬楼!关健的问题是,真到那时,你不爬也的爬!
五,北方地区的房屋全带暖气设备,向高层住宅,它得缺存在个二次加压问题,如机械运行正常,一切万事大吉。机械设备年久失修后,二次加压想正常都难!后果只有一种,冷热不公均!
就以上这种现象,是个楼房就普遍存在,可低层解决起来还是较为方便的。高层则不然,真的解决起来后是困难重重!同时,住的越高,越发不接地气!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说“别买高楼层的房子”,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买高层楼的房子给日常生活带不便。买一件东西还要下楼去。如果遇上停水停电,就是买外卖别人都不愿意爬楼梯去送。特别对老年人的生活影响更大。遇上突发事件连逃生都很难。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