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一线大城市里的80后独生子是否几乎都是靠父母准备的房子结婚的?

看来现在这父母越来越不好做了,所以很多人选择不要孩子,甚至不结婚,而且是越来越多的人;从怀孕开始就背负着生,养,教育,娶媳妇,车子,房子,票子………

1、独生子父母就应该准备婚房吗?独生子差不多都是80,90,00后,这一批人,自己挣钱买房的不在少数,没有任何法律规定,父母就该给子女买房,只有自己没有出息,才会怪罪父母不买婚房,结不了婚。

2、我。我和老公都是80后,我们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全靠自己努力,买房立足于城市,生孩子,养孩子,上面还有四个老人。

来自农村的80后,在城市立足的,在我们小区住的人,大多数都是自己挣钱买的房,而且现在很多人已经是几套房了,坐标重庆。

3、外甥。外甥90后,来自偏僻的农村,重本毕业,毕业以后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为了能让自己养活自己,不伸手要钱,做了酒店的服务生。

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读书,家里没有能力买房,后来找到某商会,一个月5—6000,他不断努力,去年跳槽,现在月薪过万,前段时间,他告诉我他的买房计划,过两年打算在县城先买房,让孩子读书,让爸爸妈妈一起住,现在在重庆工作住的房子是公租房。

4、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要总是怨天尤人,不要上演农夫与蛇的故事。

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家庭条件与儿女婚姻有连带关系影响,但给儿子准备婚房是父子共同的事,並不全是父母责任,更谈不上父母没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有罪,甚至罪大至极。

对此我用自已亲身经历和两个亲眼所见的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看法。

婚房並不全是父母责任,父子应共建设准备。

我是七九年结的婚,那还是集体生产队时代。

那时我们家庭成份不好,没有宅基地,父亲兄弟多,分家只分得一间睡房,家里父母姐姐共四个人,挤在分得上辈的刚好放得下两张柴床的一间睡房,和一间后建,后檐过头高的接檐土墙石板房灶屋做饭。

父亲曾是个曾是个教了十一年书的教书先生,后六几年不愿教书回家当社员务农,但没啥力气,加之我十七岁时他已是五十岁,修房粗木重石的活他拈轻怕重也干不来,想他给你修结婚房子是没啥指望。

于是,我在十六岁时便向生产队,生产大队申请,批准后父亲在生产队劳动挣工分,我在山上开石头,用木拖架子拖石头,在靠老房子外边修了道4米多高,长8米的石砍,再在上边修了两间小房子。在这其中一间房里结的婚。

后来天阴雨房外石坎垮了,后建房子成危我又离开老房子,拆除垮坎危房另择地方重建现在的住房。

可以说我几次建房父亲都没出啥力,由其是我结婚前那次建房,第二次危房择地新建更是干脆不指望他,说真话当时我也怨恨父亲不帮忙,但我现在想来並不怨恨他,他确实也没这个气力。

修房他没岀力,但他在队上挣工分呀,工分分得的粮食不是一家人都在吃吗?

父母把儿子养到结婚年龄,婚房,应该父母儿子共同努力去完成,是有志气的儿子啥事不会全依赖父母,自已为主去买或者修建才是正理。

父母给你备好婚房结婚,但並不能保障你婚姻安全。

说了自已的经历,现在我又来说说我侄子。

侄子上有俩姐姐,也是一个独儿子;人不蠢,但小时就有些懒散贪玩干正事不着调。

上学逃学,初中一毕业就再不读书,出门打工,打工在外混多年也未纯攒上个钱。

眼看近三十还没结婚,家人都为他着急,于是一位家族嫂子给他介绍了县城附近一王姓农村女子,但对方要求大侄子在她娘家不远处买房。

于是、我哥有钱不够就再借钱,花十三万按要求给儿孒买了房子结了婚。可是刚过一年就离婚了。

如果说父母没给独子买婚房有罪,那买了房子结了婚又离婚,

这又是该怪谁?

能不能结婚主要还是在于人,並不全在有无婚房。

说了侄子,又来说说另一李姓家。

这李某和我是同属一生产大队,年轻时被分派修电站修路经常在一起劳动,是熟人老伙计。

他晚婚后有两个80.90后的儿子和一女儿,没钱供养小学时就先后掇学,政策开放后十多岁就离家在外打工,家里条件差到老房子住垮了,只重修了一间房子自已住,做饭睡觉都在一间屋里。

当时女儿不到婚龄就嫁了,听说俩儿子都在租住房子里结的婚。结婚时儿子自已俩简单操办,请李某去参加了儿子婚礼,他只在婚礼时给了儿媳开口叫爸时的1000元的改口费。

李某俩儿子小时候我见过,后在外打工谋生就很少见到。一次过年时熟人指给我看,说李某老大去年结婚了,那街头卖水果的就是李某老大儿子和媳妇,他们乘过年回家存点空,就进些水果在街上卖,挣了些钱,过年后又岀去打工了。

后来听说他们小儿子也与同是一块打工的女子结婚了,国家政策好他们时来运转,现都已在集镇自已买房成家了,还把已六十的李某接去带孙子。

后话总结:日子自已过,父母帮不了自已一辈子。

现在结婚都讲究彩礼房车,没有几个父母不在为自已为儿子创造良好家庭条件和娶妻成家而努力。随结婚和养儿子教育花费成本的提高,许多育龄夫妇都不敢生儿子了。作为儿子父母把你带大到结婚年龄儿子自已也应该努力,不能完全依赖父母。

过去有句老俗话“好男不靠爷田地,好女不要嫁妆衣”,自已因父母没给你准备婚房结不了婚,並不全怪父母,恐怕也怪自已没本事才能,和遇到一心真爱你的人。能不能结婚你成家立业主要还得靠自已。

因此努力提升自已本身素质,在实际中锻炼出自已独立生活能力,做出一番成绩方为正道。

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这说的是人话吗?父母把你从小养大付出了多少辛苦你知道吗?没给准备婚房就成了罪大恶极。

独生子女是八零年代至零零后的一批人,年龄也是三十多至二十多岁的人了,能说出这种话,看来你也没多大本事,父母帮忙买婚房是父母的事,不帮也没有什么罪过、要看父母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结婚是你自己的事,不全是父母的事,难道结婚是为父母结婚吗!享受婚姻的幸福生活是结婚当事人,不是父母。

有本事的人,可以租房结婚,然后自己努力拼博再买房,这种情况大有人在。

你不但不感恩父母把你养大,反而啃老啃的理直气壮,难道父母一辈子都要为你子女当牛做马吗?

如果你的子女以后也是这样对待你,你的心是什么样的感觉?

人要学会感恩,不要一味的索取,想要过得好,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俗话说,好男不靠爷田地,好女不靠娘嫁妆。

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答:优秀孩子自力更生!

1、有志气的子女,哪怕睡地铺,也不会要父母丝毫。

2、年满十八周岁,应该自力更生。

3、我大孙孙,高二,靠打工自食其力,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4、我孩子,买房买车,养育两个儿子,都是独立完成✅

5、人,活着就靠“气”—— 志气、争气、骨气、底气、大气、正气!

6、越是自力更生的子女,越是体恤父母、敬爱祖辈父辈、时时处处孝顺父母。

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这是什么话????

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大!怎么还成了罪大至极????

父母如果有能力买,也愿意给买,那是父母自己的事;如果父母没有能力买,也不愿意买,那也是父母自己的事。作为父母,已经把他养育成人就足够了,接下来就轮到他报孝父母了。

作为子女,不应该一辈子都要求父母为自己付出,而且还是无条件、有求必应、子女要怎样就怎样的付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记住:父母不是你的牛马!

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如果他老了,子女也这样对待他,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可能他会说,他一辈子不要子女,那就另当别论喽!

一个独生子如果因为父母没给准备婚房无法结婚父母算不算罪大至极?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来回答,因为我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我老公是独生子,快要结婚了,他父母说,我没钱。

果然,一分钱没有给。

但是我爱老公啊,有情饮水饱,我在没房没车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裸婚嫁给了老公。

虽然父母没给他这个独生子准备一分钱,但是好歹我还是愿意嫁给他的,因为我相信老公的为人和能力,我们可以白手起家。

说实话,在我心里,对公婆多少还是有些看法的,但是你说他们不给独生子准备婚房就“罪大恶极”,这倒算不上。

楼主啊,如果你的父母就是没有准备婚房,你又能怎样呢?只能接受现实,父母靠不了就靠自己吧!

我和我老公结婚十年了,我们结婚后第一年,2013年我们用工作后攒的10万,又借了同学朋友亲戚15万,贷款买了一个总价48万的房子。

你看,公婆一分钱没给,我们也买上了房子。

只不过,买完房子后,生活过得很苦。因为要攒钱还借的钱,还要还房贷。我老公四年没买过衣服,穿的还是上学时候的衣服。

我还好,还能买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

要知道,工作前我在读研究生时,买的衣服都是五六百一件,结婚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因为每一分钱能攒就攒。

而且,我们结婚后每年还要孝顺公婆1万+,因为他们没钱。

我2014年夏天生的孩子,当时新买的房子在装修,那个夏天我们夫妻俩只有几百块钱,我把攒了几年的公积金取了出来,记得大概有5000多,加上爸妈来看宝宝,给了宝宝2600元,我们家里有接近8000块钱,这是我们全部家当,要还房贷,要还借款,要花钱装修,要养孩子。

出了月子后,婆婆回老家,带走了3000块钱。

我紧衣缩食攒的钱。

说多了都是辛酸泪。我永远都不能忘记,月子里喝了两次鱼汤,都是我闺蜜买的鱼,吃过一个鸡,是我爸爸从千里之遥的娘家带来的。除此之外,每天都是吃土豆白菜,喝白开水,吃馒头。吃个煮鸡蛋就是加餐。

但是我不恨公婆,因为老公是我选的,结婚是我愿意的。。

可是我永远无法对公婆有什么深厚的感情。我现在住的房子、开的车,跟他们没有一分钱关系。

所以,一个独生子因为父母没有给买房结婚,会过得很苦。

但是苦尽总有甘来,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