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决定身高的因素大致有5个方面:
1、来自父母的基因遗传
2、营养
3、运动
4、睡眠
5、发育
现在的孩子普遍比父母亲高,5个因素中任何一个的因素都不可能起独立性决定作用。
父亲矮矮一个,母亲矮矮一窝就是遗传基因因素,可以通过后天因素营养,运动,睡眠来弥补不足。
朋友的老公1.73米,她婆婆1.4米,公公1.6米,我就好奇,怎么她老公高那么多,她说她老公小的时候,她婆婆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坚持让他老公喝牛奶。
他老公是80后,那个时候牛奶在乡村就是比较奢侈的。
所以她老公遗传基因上面不占优势,但通过营养——牛奶中丰富的钙弥补。
现在的孩子各种运动比如坚持打篮球,跳绳等促进骨骼发育,有助于长高。
充足的睡眠,夜间22:00——凌晨02:00熟睡状态脑垂体分泌丰富的生长激素,所以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
男孩比女孩相对高,因为男孩发育的年龄相对晚一些,生长的时间就多一些。
回到题主问题: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母亲148,生的孩子一定矮,认同吗?——不认同。
结束语:现代的孩子基本不用背、挑、抬等承受重力,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丰富的食物,各种奶制品,即使纯牛奶喝厌烦了,还可以换着来,市面上还有各种各样补钙的药物。记得补钙的同时记得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我家里两个孩子,儿子主要通过喝牛奶补充钙,每天数量不限;女儿不喜欢喝牛奶,每天喝的量太少少,我买了补钙的和维生素D一起吃。
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有个邻居夫妇,男人1米84,瘦瘦的,竹杆似的。女的又矮又胖,1米52。他们生养一个儿子。这儿子完全继承母亲的基因,矮矮的,长到8岁,还不及正常发育的5岁孩子身高。12岁,横向发展,胖得像圆球。
孩子智商特别高,小学六年级,全年级排名第二,多少弥补了身高的不足。
爷爷奶奶对近似侏儒的孙子,又疼又爱,劝媳妇以“残疾”的名义再申请生二胎。媳妇死活不同意,因为夫妻俩比例失调,担心二孩还会遗传母亲的体形。
遗传这玩意真不好说,有一定的偶然性,有的孩子尽选父母的优点,性格.颜值.身高.智商,所以说,女矮矮一窝也不是绝对的。有一朋友的儿子,高1米78,体重130斤,长得特别漂亮。“上海大学”毕业,现定居日本,从事机器人研发。朋友高大俊朗潇洒,其妻娇小肤白聪慧。这俩口子也不知烧了那柱高香,儿子在娘肚子筛选父母的全部优秀基因。
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年轻夫妇生育欲望不大,一孩的家庭占大多数。男矮矮一个,女矮矮一窝对于他们己经不重要。
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不能一概而论!就我婆婆才一米五二,她生的小孩个个高高大大,我最小的小叔子一米八二,我先生一米七二,二弟一米七,小姑子她们一米五八!谢邀请!
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不认同,我老公165,我净身高162,虽然我也不算高个子,但在南方70后80后女生平均身高155个头中,也算不矮了,可我老公的父亲和叔伯全是160-165间,身材全是矮壮型,我女儿从小在同龄人中就偏矮,但三年级前也是属于娇小可爱,随着进入发育期体型开始像她爸一样粗壮起来,10岁来月经时150,现在12岁身高才154,二年才长4厘米,身材也是偏粗壮型,估计要停止长个了,如果随我的基因至少158-159应该能长到吧?我儿子4岁才98,现在体型像我女儿小时候一样娇小,但能看出除了个头比同龄人矮,体型比例也是腿短脖子也偏短,估计也是受我老公基因影响,别人是希望自家男孩子能突破180,我是祈祷我儿子能长到170以上,为了这170我感觉好难啊,但是我身边的女朋友们个子都比我矮,找的老公也是165~168左右,可是他们的女儿都能长到160,儿子也是随便超过170呢,我结婚前从来没想过要为下一代愁身高,现实却让我愁完一个又一个,所以娘矮矮一窝一点也不准,父亲的身高同样重要,矮个子父亲也有可能矮一窝。
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不是绝对的。有的女性只有1.5米高,她的儿子身高1.78米。
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你认同这句俗语吗?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是从遗传基因上来说明上下代身高关系的。从我自己家来说,我父亲一米七五,母亲一米五五。我兄妹八人四兄弟四姐妹,我是老大,身高一米六五,下面七个弟妹,都在一米六以下,这不正是应验了"父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的俗语吗?
但是,这个俗语也不是完全准确的。我熟悉的一位朋友夫妇,男的一米八,女的一米七,父母都是高个头,女儿却只有一米五八,你说这是怎么遗传的。很多人都怀疑他们生孩子时抱错了,但真没抱错。身高除了遗传以外,还有饮食营养问题及体育锻炼问题等其它因素影响,是一种综合因素的结果。
遗传基因是个生物科学问题。智商的遗传,身高的遗传,相貌的遗传,都有很复杂的因素影响。不仅是一代两代的影响,而是多代的影响,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其中肯定会存在许多遗传密码,等待科学研究去揭开谜底。
所以,对民间这些俗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朋友们,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