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汉人?

注意,我问得不是百科类的字面解释,更不是血统传承,而是一种范围,究竟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汉人?是汉族人,还是所有中国人?汉,究竟代表了什么?

汉字、汉姓、汉文化、儒家的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那就是汉人。有人说汉人来源于汉朝,就是刘邦建立的汉朝。但是刘邦自己是楚国人,楚汉相争,刘邦胜利,刘邦建立的汉朝所有的老百姓都是秦留下来的七国庶民,没有汉字、汉姓、汉文化和儒家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当时的文字是李斯的秦小篆和隶书;当时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也没有汉文化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当时是乱性生殖的。

譬如: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和她们的姐妹都不是一个父亲,她们只知道母亲叫卫媪。汉武帝的母亲王梽在进宫前就生下一个女儿,汉武帝的两个舅舅田鼢、田胜与王梽都不是一个父亲。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王莽要废除奴隶制,但是奴隶们没有主子要饿死,于是就一起造反,最后王莽政权被灭。那就是说,当时还是相当原始,老百姓没有姓氏、没有父系关系一家一户、更谈不上汉文化了。

三国时,魏吴蜀都喜欢屠城,杀得千里无人迹。曹操当时作了一首诗:马前悬人头,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灵百余一,念之断人肠。魏晋时期,中原没有了人,将大量的胡人引进中原。种地、收税、地方官吏、兵源等等都是胡人。从东汉胡人进中原,到了南北朝时几乎都是胡人,说话大家都听不懂,“胡言乱语”这句话就那么诞生。“五胡乱华”南北朝时,在中原有16个胡人建立的朝代。东晋算是汉人王朝,但是晋明帝司马昭也是金发碧眼,下面老百姓就更不要说了,实际上就是一次人种改变。

鲜卑在东汉已进入中原,他们将佛教带进中原,从东汉到宋朝,修建了大量的佛窟,这些佛窟分别在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四川等地。386年鲜卑拓拔在山西平城(今大同)建立北魏,鲜卑有三大姓(拓拔、慕容、宇文)。到了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时,由于柔然(蒙古地区)给北魏的压力,鲜卑三大姓融入在一起,后又变成了北齐和北周。581年北周的普六茹坚,鲜卑小字:那罗延,统一中国,自称是“望族弘农杨氏后裔”,改名字为杨坚。关陇贵族纷纷改胡姓为汉姓,大野渊改为李渊。其实,大野渊祖先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鲜卑名字是拓拔达阇。

尽管李世民有1000个不答应,说法琳和尚胡说八道,他的祖先是老子,老子姓李,并从此改信道教,不信佛教,将《道德经》作为考状元的途径。但是李世民的外貌是“虹髯”,也就是卷毛连鬓胡子,是鲜卑拓拔与回纥(西域)的特征。但是李世民在汉化中做得不错,他将南北朝以来的胡人“匈奴、鲜卑、羯、羌、氐、柔然、突厥”等等都汉化了,并赐汉姓,使“安史之乱”的胡人到达江南都变成了客家人。与此同时,在北魏时,鲜卑人将隶书(汉字)改为魏书,在唐代鲜卑人将魏书改为楷书,那就是我们现在用的汉字繁体字。

唐朝为中华民族作出巨大的贡献,唐朝不但在文字上作出了贡献,并且大量的汉字不断产生。由于唐朝在蔬菜、瓜果、棉花、粮食、油料等等从西域引进,并且在乐器(琵琶、胡琴、笛、大鼓、等等)从西域引进,牛羊马的改进。并且在文化上作出不可抹灭的贡献,这些文化一直保留在日本。譬如:和服、茶道、华道、剑🗡️道、塌塌米、推拉门、生鱼片、相扑、蹴鞠、围棋、庙宇和寺院,等等。唐朝的李白是碎叶城人,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人。李白周游中国没有语言隔阂,李白喜欢嫖娼,连胡姬都能听懂他的话,说明李白说的是当时的普通话。李白的诗词现在都能朗朗上口,说明当时的文字与语言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元朝蒙古人将唐朝的语言与蒙古歇后语结合成河北承德滦平胡语,就是我们现代的普通话,也就是我们现代用的胡言乱语。(现在的吉尔吉斯变成了斯坦国,信仰伊斯兰教讲突厥语。)

唐朝的黄巢造反,结束了魏晋以来的门阀(望族)制度。以后就是“五代十国”,五代十国都是沙坨人。沙坨原名处月,是西突厥别部。安史之乱以后,粟特、突厥、回纥、柔然、等等胡人都变成了沙坨人。赵匡胤的祖籍河北清苑,他的曾祖父赵珽和高祖父赵眺都在唐朝做官,并且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大将。安史之乱以后,他们建了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祠堂和树起牌位,由于河北离长安和洛阳较远,所以那面胡化严重。然而,沙坨人进入中原汉化的最彻底,不管在服装、语言、文化上在唐朝末期外人根本没有办法分辩,只有他们自己人能知道。所以,赵匡胤在后周禁军殿前点检,这么大的权力给赵匡胤,不是沙坨人是不能想像的。再则,赵匡胤黄袍加身去祭拜祖先,看到青铜器就一脚踢开,说是自己祖先不认这东西,说明他不认同自己是汉人。

蒙古灭女真、党项、南宋,杀人一亿,改变了中国人种的欧罗巴型,变成了蒙古人种(大部分中国人外貌都是眯起眼、塌鼻梁、大盆脸)。蒙古建立元朝,将留在中原的党项、契丹、女真、沙坨、突厥、回鹘、柔然、等等胡人称为汉人。将人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北方胡人)、南人,这是第一次有史以来的记录了汉人。跟随蒙古人进入中国的色目人有33种,他们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讲突厥语。但是,欽察、阿兰、康里信仰摩尼教讲突厥语。朱元璋祖先有一个叫欽察.土土哈的人,曾做过元朝的宰相。朱元璋在早期信仰的是摩尼教,建立明朝后改信儒家。朱元璋建立明朝,戍卫在金陵(南京)的部队都是回回(色目人),他称为屯卫。屯卫按“卫所”编制,每卫5600人,每卫5所,每所1120人,称为千户所,与蒙古人的千户长相类。朱棣拱卫北京周围的也是回回,在河北、山东有达军和达官,这些达军和达官享受特殊优待政策,地位相当高,被称为达官贵人。现在河北和山东的一些回民村庄,就是达官贵人的后裔。所以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是一家人,不走一道门。

明朝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朱元璋和朱棣化了50年的时间,将留在中原的党项、契丹、沙坨、女真、回鹘、突厥、柔然、蒙古、色目、等等胡人全部迁移到全国18省混居,让他们改汉姓、汉字、汉文化、儒家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论,修家谱、建祠堂都变成了汉人。最有名的就是以山西太原、平阳为主的璐州、泽州、汾州、辽州、沁州等几百万百姓经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18个省移民,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留二、十口留三的比例迁移。这些迁移到全国各地的汉化的胡人,就是我们的祖先(汉族)。

有一个记录片说到:解放初期,调查人口,当时有1000多个民族。政府将与汉族相同习惯的都改为汉族。在1956年义务教育下,这些子女都讲普通话,通过60多年的延续和融合,他们都是汉字、汉姓、汉文化的汉族。所以,我们现在14亿人口有12亿是汉族。除了汉族以外,其他55民族为少数民族。但是,汉姓不是一概而论的,在北魏孝文帝时,就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北宋赵匡胤将沙坨姓都改为汉姓“百家姓”;明初,朱元璋将164个蒙古姓改为汉姓;民国时,满人将200多个满姓改为汉姓。胡人就是汉人,汉人也就是胡人。所以,我们中华民族汉族是一个文化融入的民族,不是血统传承的民族!

请问什么是汉人?

我是汉人,虽然基因测试好像只有不到80%[捂脸]这是我老爸定下的,他兄弟姐妹有说自己是少数民族的。我老爸说了,我们的生活习惯,讲话做事,都和汉族一样的,所以我们就是汉人。不看血统,以文化为核心确定是汉族还是非汉族,我也觉得合理。

请问什么是汉人?

距今将近五千年前的炎帝黄帝蚩尤时期,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黄帝部落打败了炎帝部落,组成炎黄联盟,他们又打败了经常和自己发生战争的蚩尤部落。战败了的蚩尤部落也加入了炎黄部落。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联合起来,就构成了华夏族。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汉族的人就是汉人。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干民族,占人口比例的绝大多数。其实,我国已经历过了多次民族融合,各民族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同样,汉人也有小数民族化的问题。

汉族是一个文化民族。只要说汉语,穿汉服,遵循汉族的风俗习惯,就是汉人。北魏孝文帝带着鲜卑人变成了汉人,汉朝南匈奴大部分变成了汉人,唐朝王世充也变成了汉人。中华民国不知有哪些旗人变成了汉人……

当然也有汉人变小数民族人的:宋徽宗的后人变成了满族人,老舍自己说他祖上是汉人,但他家却是满族人……

其实,许多小数民族与汉族是同源的,或者血源相近。差别性是分离太久导致的。彝、藏、纳西、基诺、哈尼、普米、傈僳、怒、阿昌、拉祜、基诺、缅、景颇、独龙、门巴等族都是。其实,汉族人内部因地域不同,各说各的方言,生活习俗也很不一样。汉人与汉人之间交流,甚至相隔很近的人,也比较难听懂对方的方言。也是靠普通话(官话)和“书同文”交流!甚至比和小数民族交流并没有容易一些。

现在,国家政策对小数民族有一定的倾斜,有些汉人又出现新的小数民族化的现象。

回答供参考。

请问什么是汉人?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曾有一个伟大王朝一一汉朝,汉朝的重镇一一汉中。

请问什么是汉人?

我国有56个民族,汉人是汉民族的简称。汉族人口有12.86亿,占全国人口的91%。从分子生物学来说,世界上没有纯粹的人种,汉族也是和其它民族通婚融合产生。例如唐朝的李世民,就有3/4的鲜卑族血统。无论如何改朝换代,儒家的政治伦理和文化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汉族又同化了许多游牧民族,才形成了今天汉人的人口规模。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秦始皇统一六国,消灭封建制,建立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奠定了世界大国的基础,我们为什么不叫秦人?为什么唐朝是中国最富裕强盛的朝代,我们为什么不叫唐人?为什么宋朝GDP(?)占全球60%,工商贸易远超欧洲,我们为什么不叫宋人?这要从以下几个原因说起。

秦朝虽然统一了六合,但它的政权只存在了十五年时间。后代人君一边记载它残酷暴虐,一边收揽他的治国方略,叫秦人、秦字、秦文化当然不合适。唐朝虽然强大,除了唐诗在思想文化上没有建树,只是在国外留了一些唐人街和辉煌的历史。而宋朝只是在经济上发达,在军事上败的一塌糊涂,甚至连皇帝都做了俘虏。

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方面,只有汉朝与生产力水平相适配。董仲舒独尊儒术使国教确立,司马迁的《史记》建立了中国人的血缘道统,佛教在东汉中期传入中国,说明它对外来文化的吸纳包容能力。这诸多原因,形成了我们今天的汉人、汉字、汉文化。挂一漏万,诸君海涵。

请问什么是汉人?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解释,按古代人的说法,是入华夏则华夏之……只要内心认同华夏文化,则就是汉人无疑……

比如朱元璋时代,元朝所遗留下的少数民族遗民众多,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区别对待,少数民族也可以读书,科举……

秦汉以前称为华夏,诸夏,比如孔子所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当时主要指中原地区的各国,秦国,周王是西戎,而商朝是东夷,楚国是南蛮,但是久之,都属于华夏范畴……

夏原义是指礼仪,有服章之美为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泛指已经开化,懂礼仪的人群……

而秦汉之后,汉族狭义上是指汉朝人,后来引申为接受汉文化的人,最有名的是孝文帝改革,鲜卑人纷纷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全盘接受汉文化,实际上已经融入汉族了……

也就是说汉话,写汉字,认同汉文化的都属于汉人……

而汉,本意来源于汉水,是刘邦的封地,刘邦最初封汉中王的时候,还不乐意,萧何告诉他,汉还有一个意义,是银河的意思,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所以汉族也可以说是银河一族……

血统并不重要,只要是黄种人就可以,几千年来,也不知道多少少数民族融入了汉族……

广义上说,说汉语,用汉字,认同华夏文化的中国人都可以是汉人……但狭义上,就是身份证上的汉族才是汉人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