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据说华胥是上古时代华胥国的女首领,她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被中华民族尊奉为“始祖母”,现在陕西西安篮田有一个叫“华胥镇”。但是,最早从实物来看“伏羲和女娲”图是两晋至唐朝被发现的。2005年,在西安北郊考古学家挖掘出唐代古墓,里面夫妻合葬墓中有东罗马金币,尸骨也是印欧白种人,并看到一幅“伏羲和女娲”图。它们是人首蛇身,神话传说中是兄妹,也是人类的始祖。所以说,华胥的传说来源要晚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故事。
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疏理成血缘关系,让秦留下的七国庶民自认同出一源,这个源头就是“炎黄”,炎黄子孙的概念从那儿开始。司马迁同时提到古公亶夫,他是黄帝第16代子孙,他是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的高祖父。按照25岁为一代,古公亶夫离黄帝只有400年,离周武王只有475年,还没有按照15-20岁为一代,原因是古人生殖早。所以说,黄帝与殷商是同时期的人,没有相隔几千年,只不一个生活在陕西,一个生活在河南一带。
古公亶夫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周原一带,“华夏”的说词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华”就是今天的华山;“夏”就是今天陕西汉江的源头,那就是黄帝一族在陕西被称为华夏,作为族名。春秋时期,齐恒公的丞相管仲提出了姓姬和姓姜的是华夏,周围都是夷狄,那就是西戎、北狄、南蛮、东夷。原因是齐国祖先是姜子牙,他们姓姜,作为炎黄后代。
在春秋战国时期,庶民(老百姓)都是乱性生殖的,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所以一般采用“女”字旁作为家族传承。《周礼.地宫》记载着每年三月三(公历4月5日),有一个春社,男女都要到野外去苟合生子,不去要受处罚的。所以,老子、孔子、孟子、鬼谷子都是野合而生。这种原始生殖状态在西汉的司马迁《史记》中都有记载。史记中记载着孔子是野合的,西汉大将军卫青和皇后卫子夫以及他们的姐妹们都不是一个父亲,他们只知他们的母亲叫卫媪。汉武帝生母王娡进宫前生了一个女孩,王娡的两个弟弟田蚡和田胜都不是一个父亲。
(两汉、两晋都认为黄帝是一名女性)
在两晋和两汉以前都不忌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与此同时,两汉时将黄帝说成是一个女性。《史记.天宫书》记载:轩辕,皇龙体,前大星,女主像;黄帝,主德,女主相也。《左传》“帝”后也。《礼记》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到了明清时期,儒家为了一脉相承的父系关系,黄帝变成了男性。应该说,西汉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大量的神话故事开始产生,华胥始祖也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的。
总的来说,华胥、华夏、黄帝、炎帝都是中华民族精神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延续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力!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华胥氏族在哪?华胥氏的年代为母系社会,所以传说中,华胥氏是在雷泽踩了雷神脚印生下了伏羲与女娲,故没有父亲的记载。
而全国唯一以华胥氏命名的地名华胥镇,在中国最古老的县蓝田县,华胥陵也在此镇,位于霸河第二台原上,距霸河三四百米距离。考古发现的半坡及老牛坡遗址均为母系社会,与华胥氏传说同时代。
与华胥氏为同时代老牛坡遗址,也位于霸河第二台原,距霸河三四百米,距华胥陵仅仅只有二三干米,距半坡遗址也只有十公里左右。
骊山顶峰上人祖庙建于周初,庙供奉的就是伏羲与女娲,距华胥镇也就十几公里左右。骊山老母庙,骊山老母的就是女娲,每年庙会人们供品有一种临潼特产石子馍,就是为怀念女娲补天而特别制做的供品。
向东三十几公里为少华山,百十公里为华山,向西二十几公里青华山,均为秦岭山峰,也均与华字有关。
其后人黄帝与炎帝也起源于陕西,黄帝陵炎帝陵距华胥陵,都在一百六十公里范围内。有传至今日的典故《黄帝梦游华胥国》,有以黄帝与岐山的岐伯问答而成的《黄帝内经》。这些炎黄子孙最早的传说及典籍,和历史文物遗迹,再加与华胥陵同时代周围考古发现,均证明华胥氏族人在关中篮田周围。
华胥镇华胥陵位于秦岭脚下,秦岭象一道屏障,护佑着华胥氏族人生存繁衍的八百里秦川,秦岭是中国中部水塔,也是华夏民族的祖脉所在,是中国龙脊。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华夏一词,解释繁多,但大都是引申义。
华夏一词,即陕西、陕西人,即周人。
华,即华山。华与花同,华夏民族是一个爱花的民族。仰韶时代华山脚下遗址(元郡庙、泉护村),陶器上就绘有玫瑰花图案。考古学界因此产生有一首著名小诗,有句“华山玫瑰燕山龙”。就是说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就从华山传播到燕山南北,与红山文化融合,传播到大半个中国。先民爱花,自称华,称山为华山。而华夏文明就是来自于仰韶文化。所以华山被尊为华夏文明根脉,中华民族的圣山。
夏,即陕西。
西汉扬雄《方言》:“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
《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说文》:夏,中国之人也。朱骏声:“就全地而言,中国在西北一小隅”。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都是从西方(陕西)迁过去的,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华夏不论组词还是单称,都指陕西,而生息在华山脚下的夏地的周人,就自称“夏”,即华夏,华夏人。
所以华夏一词,指陕西和陕西人。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华胥古城在河南新郑,目前是国务院重点保护单位。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我认为华夏一词,来自噶夏,夏同厦,人群聚在一起的大屋子。今天的中国人和文化,来自古藏地。华胥,指所有的女人。
“华夏”二字的起源是华胥,那华胥是在哪里?
胥,古代指乐官。
礼记.王志 大胥小胥 皆乐官属也
又如 胥人 古指乐官。
华 指美丽的衣服
胥 指好听的音乐
华胥合在一起就是美丽动听的意思。
列子.黄帝 华胥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
淮南子 九州八极 正西 弇州
大荒西经 有弇州之山 有百乐歌舞之风。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很远的西部有个神仙之国,这里的人们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又喜欢跳欢快的舞蹈和听美好的音乐。
华胥国可能是黄帝想象的国家,有点乌托邦的意思。
自古雍州积高(史记.封禅书),以前是拜祭众神的地方,黄帝常常去雍州祭祀天神,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华胥国。
陕西蓝田县有华胥镇,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猿人,蓝田人,又有美玉蓝田玉。
但华胥氏与华胥镇是否真的有关,就不得而知。
黄帝的乐官 叫伶伦,相传是陕西省洛南县人,是中国乐师的老祖。(吕氏春秋)
尧舜帝的乐官 叫做夔
夏禹时期 不大清楚
商朝时 有商颂 置鼗鼓 祭先祖
周朝 有周礼 的礼乐制度
秦穆公 有西音
周南召南 有南音
孔甲迁东 有破斧之歌是为东音
更早的帝喾居商,做玄鸟有北音
吕氏春秋记有 音初篇
史记八书 有礼书 乐书 律书
孔子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本人仅仅知道这么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