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日韩都接受了中国的汉语文化,并且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加以变更形成了具有他们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字体系。 可是日韩当中,日本向中国又输入了大量日本创造的和制汉语,以致于中国目前社会人文方面用的现代常用词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来自日本的输入(来自百度百科【我们今天使用的社会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术语,有70%是从日本输入的】)。 而现代汉语中却几乎感受不到韩语对中文的反哺,这是为什么?日韩不都是亚洲相当发达的国家了吗? 这个问题可能比较简单,但还是希望能有大牛愿意花点时间给在下科普一下,谢谢。 请赐教。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国力逐步强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到达日本,学习日本从欧洲带来的科技、文化、法律、农业、医学、政治、军事,等等。在学习中,看到日本将许多英语中词汇翻译成日语,由于大量的日文中的词汇是汉字,所以中国留学生将这些汉字带回了国内,使中国的汉字里面出现了许多日本人将英语翻译过来的汉语。

譬如:(大中小)学校、邮局、邮票、邮箱、警察、长官、法院、医院、同志、革命、他(她、它)、你(您)、马克思、军衔(将、校、尉)、工厂、工人、政府、政治、党、道路、汽车、轮船、飞机、专制、独裁、国家、考古、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等,全部都是中国留学生接借日语转化成汉语。由于当时中国处于大清王朝,书面语言都是文言文和八股文,识字率只有2%,一百个人,只有二个人识字,讲话都是各地讲各地的方言。所以,这些文字的转化,大大地加速了中国汉语的口语化,文章通俗易懂,文字平民化。

1894年甲午战争前,韩国处于大清王朝控制下,用的是大清的汉字(文言文),国家体制也是较为封闭。他们没有进行改革和变法,所以也谈不上文字改革了。甲午战争后,韩国被日本殖民,成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一部分,二次大战后,韩国和朝鲜同时独立。

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像你这样的观点在中国很流行,那个什么公知高小松也这样说。我也不反对。但是这个是有前提的,而这个前提,却没什么人说。实际上那些被认为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所谓和制词汇,在中国的古籍中早有岀现,只不过这些词汇跟传入时的意义稍微有些区别,但也相差不大。比如被人广泛认为的词像“警察,经济”等。中国的古籍中早就出现了。它们被日本人先借用之后,又传回到了中国。还有很多词是中国率先翻译被日本借用,然后又回传到中国的,比如“化学”一词,中国人率先翻译成化学,日本人是用英语的音译翻译。后来日本人觉得这个化学更贴切,就放弃了本国的音译。当然也有很多是日本原创,再传到中国的,我并不想否认这一点。但你说的70%这么大的比例是不可信的。

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二战之后无日本。日本已经向中国、俄罗斯、美国投降。又被美国占领,美国已经把日本改造成美国的奴隶国。传统文化已经丢失,只会做美国的跟屁虫,没有主权,没有主见,丧失了做主权国家的条件,以后不要把日本当成一个国家对待,当一个殖民地地区。

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小时候国家没有开放,从小学的所有语言、后来被一直使用至今,没增加一句新的没听过、没学过滴,也没有减少过一句,就是方言往普通话方向走了些而己。不知道日本人怎么滴反哺中国文化这件事第1次听说,听到后怎么感觉老是反胃?

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文化是相互融合交流的。现代汉语,社会经济哲学逻辑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现代各学科,没有日本对现代汉语的反哺,无法表述,确实达到70%以上。这是现代汉文化圈共同的光荣,中华文化本身就是融合各民族文化而来,有容乃大,有容更有生命力,源远流长,万载不息!

为什么日本给中国反哺了大量和制汉语,而韩国却并没有给中文带来多少改变?

日本本来就是中国的弟子,他说的应该是汉制日语,使用汉字依附汉文化是日本文化的特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