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关键是夏朝是否存在的问题?不但西方怀疑,中国自己也怀疑!最早文字记录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和《史记.五帝本纪》中。两篇记录夏朝的来历是《尚书》,这些《尚书》出自于孔安国之手。
司马迁从小启蒙老师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年青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上课,写史记时大量引用了孔安国的《尚书》。《尚书》有今本和古本,古本《尚书》就是孔安国在孔子的住宅墙壁中发现的;今本《尚书》是两晋时儒生们整编出现的。但是,古本《尚书》是在汉武帝时被发现的,但是汉武帝时期离孔子的年代有三百多年时间,孔子的住宅不毁于楚灭鲁国、战国战乱、秦统一六国、楚汉相争,也要毁于岁月。所以说,孔安国的《尚书》是在汉朝儒家鼎盛时期的伪作。
最早提到黄帝是华夏共祖的人是战国后期的齐国方士邹衍!齐国本是西周姓姬和姓姜的诸侯国,炎黄是他们共同的祖先。在战国早期出现了竹牍写史,最早的是魏国的《竹书纪年》,没有提到“夏”字。春秋时期是用钟鼎文(金文),就是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在青铜器上写到“禹”字的是“遂公盨”,也没有提到“夏”字。它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早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主要用于“祭祀和占卜”的。
在青铜器的铭文,就是篆体字。这些篆体字是西周灭亡,东周开始,周平王东迁,由祭司和巫史到各诸侯国去,这些篆体字传播出去才被各诸侯国认识。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也统一了文字,那就是李斯的“秦小篆”,这些秦小篆与六国的篆体字没有什么区别,说明这些篆体字流传的时间不太长。与此同时,没有发现有篆体字的“夏”字出现。所以说,司马迁的《史记.夏本纪》,只是一家独言,是孤证,并不能代表真正含义上的“夏朝”存在!
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不承认夏朝是西方的偏见。一是东方文明的发展特点与古埃及文明的发展的特点不同。华夏文明是多点发展,尔后相互交融,取长补短形成统一的华夏文明的。农耕文明的发展时段漫长。比方说我们柏乡县境内的柏乡老城,据县志记载叫“尧城”为“尧所都”,有四千年的历史,一些人不一为然。可在遗址隔河的对岸2010年发掘了“仰韶文化”的遗址,发现6000年前的很多生产、生活房基遗物,其中的乐器令人震惊!它可是比“尧城”早了2000年!二是汉字方块字的特点与其它文字特点更不一样。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就行了!
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所谓史书对夏朝的记录,其实是夏朝灭亡千年后的记录。而至今考古没有发现确定的夏朝时代的实物,更没有发现夏朝当时的文字记录。所以无法象发现殷墟一样让所有对商朝存疑的人变得确认商朝的存在。无论什么原因,包括别有用心的人,都自愿不自愿的承认商朝一样。所以努力考古和研究夏朝,才是根本。
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中国学界在世界的地位,决定了历史解读权一直掌握在西方手里。而我们自己的考古和史学专家,又不够自信的,大多跟在西方人屁股后面拾牙惠,加上一大票公知的推波助澜,导致我们自己的历史需要西方的认可。
其实本质上这一种谁主导地球文明延续与正统的斗争,间接为西方人证明自己文化的高级属性提供证明,从而贬低中国人,打击你的自信。
其实抛开那些,从逻辑上说,中国在商朝时期已经有了发达的文明,而这些文明不可能从天而降,那么它的发展势必会往前推,那么必然会存在一个起源,而这个起源肯定超过商代存在时间。而我们找到证据,只是时间问题。
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为什么要听别人的呢,外国人不信,中国人就该觉得没有吗?氢气和氧气我们也看不见,难道就说没有这两样东西?正如我们用实验手段证实了氢气和氧气的存在,夏朝的存在也只是需要验证而已,只不过这个验证方法还没被找到而已。
如果说史记或者尚书伪造了一个夏朝,那请给我一个证据,或者说他们编造一段历史是为了什么目的?既然编了,那是不是殷商的历史也是编的,为什么不多编几个朝代,独独编了一个夏朝?
史书对夏朝记录比古埃及详细,为什么夏朝不被西方史学界承认?
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最了解。
关于中国的夏朝,该出什么结论就出什么结论,不用在乎西方什么看法,他们不是我们的上级
北洋政府时期,东北一直被张姓军阀所占据,为张姓军阀提供兵源军饷,结果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某人搞不清自己做一个军阀,自己的根基是什么?蒋某人让他不抵抗,他就不抵抗,真的就撤出来了。
总有人不会自己做主,拿主意,非得以别人的意见为自己的意见。当圈外人提出异议的时候,还让圈外人独立思考。
拍个电影,写个小说,得到西方评委的点赞,就了不得了。不容许质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