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人们都认为明朝被称为“朱明王朝”,不叫“汉明”的原因是过去都是“家天下”,一朝一代都是以哪一个皇帝打下天下,这朝就是他的子孙接班了。其实,还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朱元璋打下了天下,被称他为汉人的是儒家,因为明朝建立以儒教为国教,儒生们认为朱元璋是“道统”,是一脉相承的“炎黄子孙”了!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以后是信仰“明教”(摩尼教),就是中亚和西亚早期的“拜火教”。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喜欢用残暴的手段杀戮,那就是“剥皮、活人殉葬、杀功臣、灭九族、车裂”等,这些残暴的手段消失在中原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到了明初又恢复了!看似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甘肃的二马(回族)杀红四方面军,就是用“砍头、活埋、挖心、割生殖器”等等,残暴的手段来杀戮红军,与朱元璋是多少相似,因为他们都是蒙古忽必烈带进中原的色目人。

在明初洪武年间,四川定远(武胜)县令李福海被朱元璋所杀。按道理李福海离南京(京城)十万八千里,毫不相干。但是,李福海对朱元璋的养子说起朱元璋在川东生活的经历,以及朱元璋自己在作诗中露出了马脚,说明朱元璋早期在川东有的生活经历。再则,《元史》奇怪的记载着(朱的祖先)是元朝的宰相,他们是钦察与土土哈的家族。再从朱元璋自述从小家里穷的饿死人、当和尚,怎么会有认识那么多字?他当皇帝以后,几乎将所有跟着自己打天下的家乡人都杀光了,只留下汤和、耿炳文等四人。并且抛弃明教(摩尼教),信仰儒教,使他成为“炎黄子孙”,融入到中原地区,目地就是一个,他的色目人的家族不能暴露!

隋唐是鲜卑拓跋后裔,所以在唐朝长安附近长期住着“突厥、回纥、铁勒、室韦、契丹、靺鞨、柔然、羌”等等,许多人象鲜卑一样汉化了,唐朝赐他们为汉姓变成了汉人。离长安远的甘肃、河南、河北,那里胡化严重,许多首领为藩镇,安禄山(粟特人)史世明(突厥人)。后安禄山和史世明造反了,造成了“安史之乱”,发生了第二次“衣冠南渡”,这时候到达江南的客家人是汉化的胡人。与此同时,在河北有一个突厥别部“沙陀人”崛起,他就是安禄山的部将,赵匡胤的高祖父赵眺。唐灭,“五代十国”,其中沙陀人是主角,不言而喻赵匡胤建立北宋。

北宋建立胡化严重,北宋中早期有女子相扑,就是女子赤裸身体下面遮块布进行相扑,到了司马光当丞相时被称为裸戏而禁止。北宋的皇家只吃羊肉不食猪肉的,与中原汉人习惯格格不入。蒙古忽必烈灭了女真和南宋,他分不清汉人和其他民族,再加上女真灭北宋时有“靖康之难”,第四次北宋人逃到江南去。所以在元初时,忽必烈将留在中原的契丹、沙陀、回鹘、女真、党项、突厥,等等都认为是汉人,将人分为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北方胡人汉化)、南人(留在南宋的人)。由于每个朝代建立都是先杀戮后融合,所以在明初,在中原根本不存在有北宋留下来的汉人。不言而喻,历史是不会说谎的,没有人将明朝说成是“汉明”!

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李唐、赵宋、朱明,一般的称谓都是在国号之前加皇族姓氏,体现的是古代的“家天下”。

但元朝皇族姓“孛儿只斤”,清朝皇族姓“爱新觉罗”,这两个姓氏加在国号前就太长了,所以就用民族之名代替,即“蒙元”“满清”。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元清两朝非汉族政权,所以用蒙元、满清称呼。

但事实上鲜卑人的北魏也被称为“拓跋魏”、“元魏”,所以这跟是不是汉族政权关系也不大,就是一个称呼方便和约定俗成。

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因为他们是外人。

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简单的说,汉、隋、唐、宋……等朝代,都是本邦、本族人统治华夏,而元朝和清朝则是入侵的外邦“蒙族”“满族”统治华夏,所以特称:蒙元、滿清。这是个抹不去的历史烙印!并不像教科学讲的“一统天下”那么简单,世界上的大国版图,几乎都是靠侵略得来的。

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因为人家是外族,所以区别开来

很多人把元朝叫蒙元,清朝叫满清,为什么没有人把明朝叫汉明?

题主显然别有用意;蒙元也好,满清也罢,原因尽人皆知。若把明朝称汉明你不觉得是多此一举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