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中国在汉代就有人口统计,民国时有人口普查,新中国建立以后有多次人口普查。但是中国的DNA技术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的,是公安局刑事案例基因溯源,没有看到全国人口基因普查,也没有看到国务院、卫生部、社科院等单位有南北方人口基因普查事例,这是一个伪名题!所以,更谈不上汉族基因的起源了。

中华民族的应该是一个不断涌入而且不断汉化的民族。炎帝来源于姜水、黄帝来源于姬水,说明他们本是游牧民族,子孙到达中原以后逐步变成了农耕民族。春秋的齐国(姓姜的诸侯国)齐恒公的相国管仲提出了“华夷之辩”,就是华夏与周围的夷狄之分。以自己为中心,将中原地区周围称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秦祖先来源于甘肃礼县,被称为西戎;汉高祖刘邦来源于楚国,被称为“南蛮”。由于汉高祖刘邦曾被封为“汉王”,所以他建立的朝代称为“汉朝”。

从中华民族的的语言来看,中原地区从古至今应该都是同一种语言“汉语”,就是各地方言有些不同。譬如:齐恒公称霸,召集各诸侯国开会,没有语言不通。孔子周游列国,到了20多个国家没有听不懂他的话;苏秦做六国丞相,也没有语言问题;李斯是楚国人,他在秦国做丞相,秦始皇没有听不懂他的话语。

为何称中国人为汉族?因为在汉武帝以后儒家鼎盛时期,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成为汉族的基因。譬如:两汉皇帝有一个谶纬大会,就是大量的神话故事产生,“三海经、诗经、伏羲和女娲、亏父逐月”等等,作为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来宣传,其中三海经和诗经的内容来源于《尚书》。说是《尚书》来源于西周,但是西周是用钟鼎文,就是篆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不可能成书。所以说《尚书》就是汉代大儒孔安国伪作;《左传》说是春秋末期左丘明所写,其实是西汉刘歆的伪作,内容与《春秋》重叠;司马迁的《史记》也大量的引用了《尚书》。所以说,儒家学说奠定了汉族为中国人基础。

三国时期由于都喜欢屠城,杀得千里无人迹。魏晋时期大量的引进了胡人,胡人到达中原讲的是“胡言乱语”,一百年后的西晋八王之乱,胡人开始大量的屠杀汉人,历史上出现了“五胡乱华”。与此同时先杀戮后融合,魏晋南北朝时,在中原建立了十六个游牧民族的政权,他们已经汉化了,称为后周、后汉等,到了前秦苻坚被杀。385年,鲜卑拓跋珪在大同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汉化,将110个鲜卑姓改为汉姓,就是后来北宋的百家姓。581年普六茹坚,鲜卑小名“那罗延”统一中国,建立隋朝,自称是望族弘农杨氏,改汉姓为“杨”,叫杨坚。关陇贵族纷纷改胡姓为汉姓,大野渊改为李渊,他就是李世民的父亲。这些都是他们进入中原已经300多年了,你不叫他们汉化,他们也要汉化了。中国历史上的中国人种改为中亚人种。(你现在到新疆乌鲁木齐历史博物馆去看一下,那里展出挖掘出的物品与唐朝一模一样,说明鲜卑拓跋与西域回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说明他们是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中原的。)

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但是他的祖籍是河北清苑,河溯地区胡化非常严重。赵匡胤的高祖赵眺是沙陀人,他是安禄山的部将,赵匡胤祖先几代在河北藩镇任官,他们长期供奉安禄山和史思明的祠堂和牌位。赵匡胤祖母、母亲、宋皇后都是沙陀人,不是沙陀人根本不能进去他们的圈子里。两宋皇帝都吃羊肉不吃猪肉,按照南宋高宗所说:不用猪肉乃是祖宗习俗。所以说,赵匡胤应该不是汉族,但是儒家为了“道统”,说是赵匡胤是汉族。

1644年前,中原地区的人种由中亚人种转变为蒙古人种。原因是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和黄巢造反”,将大量的中亚人种杀得不少。接下来是“五代十国”沙陀人出现。(沙陀人是突厥别部)北宋建立,北面有契丹、西北有党项、东北有女真,应该说他们都是蒙古人种。女真灭契丹、灭北宋,蒙古灭女真、灭南宋,都是先杀戮后融合。中原地区在女真和蒙古两次屠杀,第四次“衣冠南渡”北宋留在中原的人不存在了。到了蒙古人建立元朝,应该说中原只留下来的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沙陀、党项、回鹘、契丹、女真、突厥等汉化的汉人)南方的南人(南方有许多少数民族)。

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2%,有12亿人口,为何有那么多汉族,就是汉字、汉姓、汉文化、儒教的结果。所以说,汉族是一个杂七杂八融合民族,不是一个纯粹单一的民族。

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2003年,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毕,诞生了1门显学:分子人类学/血统学。顿时,就像拨云见日一般,我们看清了各民族的父系、母系血统特点。父系血统有领域性;母系血统由于通婚,界限比较模糊。

中国的56个民族血统,大概情况如下——

①华北中原:西戎神农O3α、北狄轩辕O3β、南蛮蚩尤O3d、东夷少昊O3γ。4500年前,轩辕黄帝联手神农炎帝,把蚩尤夸父驱逐到南蛮去,形成三苗:苗族瑶族畲族。

②5千年前,从燕山南下的帝俊、商朝、孔子C3s。

③2000年前,南匈奴休屠王投降内附,汉武帝把他们安置在宁夏河套,血统Q1a。跟1.5万年前迁徙到美洲的印第安族Q1a3血统,属于兄弟。

④1万年前,盘古胞弟红山雷公N血统,部分融入汉族、部分跑到芬兰,还有北冰洋的萨摩耶族^_^

⑤1500年前,因为发明马镫、而驰骋天下的鲜卑族,自愿深度汉化,C3n融入汉族。最近1000年,连续入侵中原的满族蒙古,反而注重血统,没有融入汉族。

⑥广义汉族,还包括的血统:中国东南方向的O1a百越族、西南方向的O2a百濮族、东海沿岸的O2*东濮族(曹操、金庸、在下)。

⑦彝族D1、氐族D3。羌族、藏族,则是氐族D3跟西戎O3α5的混血。4500年前,轩辕降服神农,但是部下刑天不服,部族向西逃窜,跟氐族混血,形成羌族、藏族。另外,缅甸40%都是刑天O3α5血统、独龙族100%刑天血统。

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通过基因库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大体可行的。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以及血缘继承和发展路径也是可以的。下面面我们会详细谈一下利用基因识别民族和民族溯源的方法。

需要先介绍下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概念。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假设你已经大体知道DNA的涵义。那么由于DNA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密码实际上就像是一本书,我们的细胞会查阅这本书来了解如何制造蛋白质,如何调控生命的各种循环。父母在将DNA遗传给我们的过程中,也就是说精子和卵子当中的DNA并非是严格复制的,有时候会出现非常少量的复制差错,这就有点像在抄书的时候某一页某一行抄错了那么一两个字。而对于DNA来就是某条染色体上某个区段上的一两个核苷酸(A、T、C、G代表构成DNA四种核苷酸上相互区别的碱基)。

单核苷酸多态性,实际上,就是指在特定位置上的核苷酸在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这通常称为SNP(发音为“片段”)。由于这种差异可以代代相传,因此这种差异就成为了人们遗传变异的标记。

SNP在人的所有染色体的全部DNA中都可能发生,平均每1000个核苷酸中就会有一个,这意味着一个人一出生仅仅因为父母的精子和卵子在减数分裂时“抄错”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突变”),你的基因组中就大约有4-500万个SNP与父母DNA的对应位点有所不同。而且,这些突变SNP的组合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单个SNP不一定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多个SNP的组合就很容易变得“唯一”)。

人类DNA的序列中的核苷酸总共有30亿对,一组SNP位点的独特构成除非是遗传得来,几乎不大可能是碰巧突变成一样的组合,因此两个没有血缘的人在同一组SNP位点上自发产生相同的SNP的几率不算高((根据排列组合的计算方式来算,非亲属全序列两个以上位点组合完全相同的几率就很低了)。

科学家已经在全球人口中发现了超过1亿个SNP(相当于人类个体相互常见差异点的已知总数)。往往这些变异是在用于构建蛋白质和具有明显的生理功能的基因之间的DNA区段中发现的(基因之间有大量的无功能或功能不明的DNA区段),它们通常不影响生理功能,而且可以充当生物标记,帮助科学家找到与疾病相关的基因,当然也可以用于确定族群的遗传关系。

SNP如何帮助我们确定民族

这分为两步:

  1. 首先得找到各个民族的特征SNP的组合。这需要研究者到各个民族中选取该民族典型的个体进行大面积的遗传位点采样,从而确定一个遗传SNP组合的标准作为该民族的判断标志,但因为民族是一个不严谨的概念,民族之间通婚和人口迁徙也会使民族的遗传变得复杂,甚至与民族本身的范围没有关系,那么研究者实际采样的民族往往是按各民族主要聚居地对土生土长的个体进行采样的,并可能根据地域在民族内部划分子群体。例如国内多数商业基因检测公司采用的SNP采样模板是将汉族人划分为北方汉族和南方汉族,当然还可以在这两个大群体下根据地域进行进一步的细分。上图:网上某匿名分享的祖源分析报告。此报告展示了祖源采样模板人群的大致地域覆盖。这位网友应该也是一个北方人汉族,而且祖上有蒙古族血缘。

  2. 将待测个体的DNA与各民族的特征“SNP组合模板”进行对比,从而鉴别出民族。凡是DNA中能够检测出某一民族的特征SNP组合的个体就可以被认定为此民族,若个体部分拥有此SNP组合,则可能与此民族有血缘关系,重合率越高,则血缘越近。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多民族在历史上不断混血形成,这就会造成个体的血缘实际上可能与多个民族有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因此就会得出一系列血缘的比例。上图:网上某网友分享的两个人的祖源成分对比,从这份匿名的祖源对比信息当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应该都是具有典型中国北方血缘的人,典型的外族血缘比较少,可能籍贯就是北方某省市。

SNP如何帮助我们确定祖源

这通常要依靠Y染色体的父系线性遗传特性(n代单传)和母系的线粒体DNA。

Y染色体只会从父亲严格传给儿子,因此可以利用Y染色体上的某些SNP的组合来确定父系遗传关系。而线粒体DNA一般只会从母亲传给子女(包括女儿和儿子),但是只有女儿能够传递下去,通常用于确定母系遗传关系。但今年的研究表明父亲的精子有时也能将父亲的线粒体DNA遗传给子女,因此母系遗传关系面临一定的不准确性。

根据Y染色体的SNP组合以及线粒体DNA SNP的组合,可以在人群之间建立两个树状的遗传谱系图,被称为Y染色体谱系树或线粒体DNA谱系树。因此对于某个民族来说,可以从父系和母系两条线来了解其祖源关系。

上图:国际上确定的主要的种族单倍群遗传关系树,从A编号到R。汉族的主要分支是O单倍群。在树状分支上我们可以看出种族之间的继承关系BR继承了A单倍群,表明BR拥有A单倍群的那些SNP突变位点,但BR拥有A没有的一些独特的位点,如此往下推。我们汉族以O单倍群为主体,而O也继承了最主干的A单倍群的SNP位点,这说明O单倍群最早是来自于A单倍群的。例如A-E单倍群基本上都在非洲,这个情况可以说明我们的祖先实际上是来源于非洲的。

简单地解释:单倍群是指具有共同的一组SNP标记的人群体。

现在东亚人种最主要的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有O、C、D、N四种,这四个类型对应的突变位点在祖源历史上必然会落到某一个男人身上,就像全人类的祖源会归到Y染色体亚当身上,一样。

但不要认为Y染色体亚当就是全人类唯一的男性祖先,因为研究结果只说明Y染色体是来自于这个真实存在的男人,并不说明我们身上的其他遗传成分也来自于他。实际上我们身上的遗传成分应该是来自于“Y染色体亚当”同时代的许多男性和女性,只不过只有他贡献了Y染色体而已。这就像是一大块拼图,我们目前只能推断“Y染色体亚当”至少贡献了Y染色体那一块“拼图”。

而中国大陆、日、韩以及东南亚主要单倍群主体就是O,占了90%以上。据研究,估计是在3万年前从NO这个上游分支出来的。这意味着3万年前有一个男人身上首次突变(应该是其父亲的那个精子发生了突变)产生了O单倍群的特征SNP,而且非常成功地在三万年间的各种沧海桑田之后,他的Y染色体现在基本上遍布了东亚和东南亚(这些突变仍然存在我们大多数男性的体内)。当然,在O之下,随着繁衍的继续还在O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多突变,于是O节点下又分出O1,O2,O3三个主要分支。

上图:根据现代各单倍群的土著人群的居住地域(包括对一些从墓穴里挖出来的遗体的研究),科学家们大致可以推导出Y单倍群的迁移路线。

当然,通过线粒体DNA的单倍群关系也能推导出这么一张迁徙地图,原理是一样的。

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内的线粒体这个细胞器内部的环状DNA,这跟我们一般说的核DNA不是一套体系。线粒体DNA不存在染色体,它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不多,但变动比较小而精确(保守),所以用于推算遗传变异的时间会比较准确。线粒体DNA一般来说是来源于母亲卵子内细胞质里面的线粒体,但今年的研究表明父亲的精子内的线粒体有时候也能够进入卵子并遗传给子女(导致子女拥有母亲和父亲双方的线粒体DNA,但这种情况比较罕见,而且可能导致后代表现出一些遗传性代谢疾病),但照理说父亲的线粒体会被卵细胞标记并清除。

小结

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对比分析是我们区别民族的以及了解民族起源的一种技术手段。但由于民族是人为定义,例如回族只不过是信奉伊斯兰教的汉族,而且根据我们前面介绍的利用SNP来判断族源所采用的典型人群采样形成模板的方式,因此民族并不一定能够通过基因来精确确定。必定有被名义上称为某民族的人在遗传上似乎与其族人相差较远的情况出现,也存在某些不同的民族在遗传上实际上很接近的情况。

而对于民族乃至个人祖源的确定,这在技术上可能更为准确,因为利用Y单倍群和线粒体DNA单倍群的研究成果,我们已经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确定祖源以及了解人类祖先迁徙的路径。

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第一个问题 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我没有科学的证据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 我国的56个民族是在苏联拥有200个民族的引导下,强行划分的。并没有十分严谨的科学依据,如果强制识别肯定跟现在的名族划分有很大区别,比如白马藏族到底属不属于藏族。

第二个问题,有可能。单独的识别某一个名族,比较有可操作性!

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新血统论和法西斯德国有一拼,小编意思汉族人血统最纯,比北极爱斯基摩人还纯正。美国不兴这样的东西,没有钱雅利安人都同球一样。🤒🤒🤒🤒🤒🤒🤒🤒🤒🤒🤒

通过基因库是否可以区别中国56个民族?是否可以通过基因识别找出汉族起源?

我想说的是,即便是人数相对较少,活动、交流范围有限的个别西北少数民族也很少可以用基因来判断其民族属性了?更不要说几千年以来不断在交流融合的汉民族。现今的汉族已经不能用血统来判断,而是文化意义上的。类比来说,就像汉语已不是原来的一样纯净,它吸收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语言和国外语言的渗透,其中最为显著的是阿尔泰语系和满语的影响,近代以来的外语也不可忽视。而人种方面的复杂程度远远超过语言,所以,以血统来辨别汉族是一个伪命题。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