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我儿子在内的8个小朋友们整天在一起玩,现在家里不烧饭都没事,儿子可以随便走到哪家都有饭吃,我就说说他们的情况吧。

说来一切都是缘分,当初我们买的是二手房,刚进小区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还因为晒被子被人吵吵了几句。

老婆喜欢晒被子,刚来的时候就看到后面的空地上横七竖八地拉着七八条绳子,那天老婆就去晾了,没一会就听到有人在说:谁家的被子啊,怎么晾我家绳上了。

老婆听到赶快去跑出去拿,那个老女人还不依不饶地说你们哪来的,怎么在别人家的绳子上乱晒之类的话,现在想来是有点欺生了。

老婆一时之间有些惊慌失措,之前遇到的邻居都很和善,还是头一回遇到这么凶的,自己又不会吵架,刚洗的床单被套还没有干,其他空着的绳子她也不敢继续晒了,就准备拿回去放阳台上吹吹干,正准备往回拿的时候,另一个阿姨走了过来说:你晾我家的绳子上吧。

那一瞬间老婆就好像是遇到了救醒,甚至眼里都噙着眼泪了,从那之后慢慢地就和这个阿姨熟悉了,巧合的是她家的孙女和我儿子同岁,于是两个小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阿姨还经常带着他们去小区里其他小朋友家玩,等大家都熟悉之后才发现其中有6个是同岁的,还有2个小一岁,一共8个【有时也有其他的,但不是太熟】。

自从大家熟悉了之后,这几个小孩子基本天天都在一起玩,今天去他家,明天去你家,后天来我家。之前一直担心儿子的童年太孤单,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有点多余了,现在不是暑假嘛,这家伙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去谁家玩,或者邀请谁来我家玩。

不过他们现在都是幼儿园,还能如此的自由,估计以后上小学了,就没这么自由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的这种生活环境我们是很满意的,也很谢谢那位阿姨,不得不说,遇到一个好邻居是福气。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这正是这代孩子们的悲哀。早早的就与大自然无缘,失去了快乐的童年。

他们不是在辅导班里上课,就是在辅导班的路上;不是被家长逼着练钢琴,就是在拼命的赶作业。……

以我小孙子这周的周未时间为例:

周五下午5点放学,待集合整队出校门5.15分,进家门5.30分。马上进书房做作业。6.30吃晚饭,7.00再做作业至9.00。休息半小时,洗漱休息。

周六,7.00起床,早饭后背书至8.10,8.15去学英语,12点回家。

中午吃饭半小时,看课外书20分钟,做网上英语作业半小时。下午1.40启程去练跆拳道,4.00回家继续做作业。晚上吃饭半小时,继续做作业至8.30。

周日,从起床吃早饭后开始做作业至11点,我带去洗澡,12点进家,吃午饭后仍是看课外书、做网上英语作业,去练跆拳道。4.00回家后,整理检查这两天的语数、道法及科学的作业,晚上还背诵布置的各科背诵任务至8.00。

孩子哪来的玩耍时间?稍微松一松就会连作业都完不成,或该背诵的背不会,那周一就要罚抄5遍、10遍,不会背的到家再背,家长还要再发视频至家长群里。这不本周一晚11.02分还有家长才发的视频呢。

不是孩子不想玩,不是家长不想让孩子玩,也不怨老师布置作业多,成绩上不去学校也会考核他们。……

你说我们该怨谁呢?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容易走向漠视社会属性、高度自我、失去相互信任、充满自私和孤独的方向。

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可能让一代人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创造了腾飞的社会和辉煌的财富,社会也由此减少了上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解决了人口过多带来的生存压力。但不少问题也由此产生: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现,传统美德急剧流失,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不断减少,特别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渐渐趋同于利已主义的教育模式。

我们生长的时候没有计划生育,每家都有弟兄姊妹,那时候的学生很单纯,尽管日子不富裕,但知道比旧社会的日子好过,我们知道的领袖是毛主席,学习的榜样是雷锋,知道的战斗英雄很多,刘胡兰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读书任务不重,所以有很多自由自在的时光伴随。

放学路上,偶尔不和也有拳脚相见和互骂的时候,但打赢打输家长一般不管,如果在学校打架则可能招致老师的批评。星期六天是学生最高兴的日子,邀约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河边钓鱼摸虾或掏鸟窝之类的,很少在家,更不用说读书写字了。

但现在不同,被奉为小祖宗的当今孩子,从生活宠爱方面而言象似祖宗,但从自由程度而言更象被囚于笼子的鸟儿。学习的压力不是一星半点,每个家庭都在望子成龙的愿望中,让孩子学了这个学那个,即便是星期天还是假期,哪有时间跟小朋友玩耍,即使偶有时间,也是被家长规划好了的,时间地点人物样样不缺,与写记叙文无异,跟谁玩跟谁不玩,玩什么那里玩等等都在规定之中。

这么中规中矩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的孩子能否真正的成长起来?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以前我也想让孩子在周末或者放假的时候,和小伙伴们相约一起玩耍,但是后来发现,我的想法实行起来太困难。

首先,我家小区或者同一楼里就有幼儿园和小学的同学,但是现在孩子一起到楼下玩耍,必须有大人跟着,每家每户派一个大人定时跟出来只能是偶尔的事情,孩子们的时间对不上,孩子们各有各的艺术课辅导班。大人的时间也对不上,谁能天天不做晚饭不做家务随时随地陪着孩子们?可是让她们自己玩儿根本不可能,多危险?

其次,虽然都是邻居,住得很近,但是毕竟每个家庭都不一样,从家庭组成到经济条件,还有各自家庭的作息安排。有的家长也想经常组织一下集体户外活动的事情,但大多实现起来困难,因为这些交往需要经济条件相当,社会层次差不多的,能够谈的来的家长们聚在一起带着孩子才行。家长们五花八门,有教授有医生有企业家有官员,也有车贩子鱼贩子菜贩子,先别说家长们的心情都是择善友而处之,光说能凑在一起有个良好的交流,有多不容易啊?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周一到周五,孩子每天要上学,放学后,同学会在一起玩会再回家,周末就不一样了,很多家长会带孩子出去玩,或者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特长班。

如果感觉孩子比较孤单,可以让他主动联系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学习、玩耍。

孩子太内向的话,父母可以带着他一起,时间长了,就熟悉了。

家长周末有空,也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让彼此都好好放松一下,亲子关系也更融洽。

小区里那么多孩子,甚至楼上楼下都有同班同学,但为什么周末却没有孩子在楼下一起玩?

同住一个小区的孩子,平时都去上学。即使是在周末,也都很少有孩子单独下楼来玩儿。她们有的就和同学住在一个小区,相隔不远,那周末也不会一起玩儿。不是她们不想玩儿。主要是大环境所致。大家都这样。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有时间,会在周末自己教孩子学习。没时间的请人来教。没时间,又没钱,那只能让孩子自己努力去学习。孩子们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各种辅导学习班的路上。周末家长更会安排孩子,学习各种才艺,或就在家学习。

现在的家庭,还是独生子女居多。她们看上去被父母很宠溺。其实是牢笼,没有多少自由。她们事无巨细,都被父母管束,安排好。很少能由自己做出判断,能让自己独立去完成的事。一天天按父母规划好的模式生活。

即使偶尔有时间,同学们也不会在一起玩儿。别看孩子们的家离得那么近。成人的世界也很复杂,不如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单纯。家长也会考虑,彼此家庭间的差异。如果一方家庭条件好,那么自己家与之相比,差太悬殊了。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一起玩儿。怕孩子间相互攀比。家长间,也没啥共同语言。还是不让自己的孩子和同学一起玩儿,彼此没有交往的好!

孩子们都被家中的电视,手机占据了大量时间。她们从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体会不到,别样生活的乐趣,已习惯这种模式。或者有时被家长领着去公园,游乐场玩,有父母陪伴。她们和同学的接触,大多数时候,仅限于在学校里。离开学校,住的这么近,都不容易见一面,更别说在一起玩了。

她们永远体会不到,如父母那般年纪时,一群都是小孩子的同学,一起疯玩。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冬天的周末去滑冰车,推轱辘圈,跳绳,玩口袋,夏天在一起躲猫猫。玩的那般尽兴!多数时候是父母叫回家吃饭了,才会恋恋不舍的和同学们分别回家。那些美好的回忆,永远令人难忘!只不过是存在于父母辈当中的记忆力……

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在我们小区就有她的两个同学。一个是和我们同一幢楼,另一个在前面一幢楼。间隔都不远,仅仅隔着几个单元。平时有什么事,我们这些家长只在群里联络。可周末同住在一个小区的孩子们,从没在一起玩过。虽然她们三个都是小姑娘,但是小区里来往的车辆很多。不敢让女儿单独下楼去和她俩一起玩。她们也都八九岁了,能相互陪伴着玩!那父母们也不敢撒手,错错眼珠,怕会有些啥事情发生?

小区里也没有什么地方能让孩子们在周末一同去玩耍。各个家长也都会不放心。我女儿倒是和我们同一幢楼,她的同学在周末一起去校外的画画班学习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本来小,自我管理能力差。没有家长跟着,是不会放心,几个小孩子在一起玩的。孩子们平时都在各家,相互间也没啥来往。这也是当下孩子们的生活现状。同时也说明孩子们现在对在一起相互玩耍的需求(不曾有过多少体验),比以前降低了(家中孩子少,能相互陪伴的玩伴,几乎没有)。不同的时代,不能做同样的比较。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的都是发展的结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