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最后的下场如何?
一位著名的南开大学毕业的博士生接受了祖国十余年的精英教育,并且国家还赋予了他公费留学的大好机会。
但是他到美国后不仅不想着学有所成,归国报效祖国,反而在网络平台上大放厥词,抹黑中国。
他不仅崇洋媚外,大力宣扬美国的种种好处,而且极尽贬低中国,说中国的不是,这样的人说的话能颠覆你三观,关键这样的人还是留美博士,一名高素质人才。
在他眼里:美国的月亮是圆的,空气是香甜的,社会是自由的,民主的,总之他觉得美国那里都好。
他为了能顺利入籍美国,甚至恬不知耻的宣扬效忠美国,说出为美国去死的慷慨豪言。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来给大家聊聊:留美博士赵潘书,怎样从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变成崇洋媚外,最后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赵潘书
赵潘书可谓是“寒门出贵子”的典型。
赵潘书出生贫苦,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由于出生在贫穷山区,所以从小过着异常艰苦的生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他懂事起,就开始帮着父母一起干农活。
饱受风吹日晒的赵潘书深刻地明白,只有好好读书,以后才能出人头地,走出山区。
他知道想要让自己的命运有所改动,就要拼命地读书然后走出大山。由于他的人生没有任何退路,小时候的赵潘书付出了比一切人多几倍的努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校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但是赵潘书一家过的非常清苦,父母都是种地的农民,根本无力供养小赵潘书读书。就在家里无法提供他读书即将辍学的时候,国家这时出台了九年义务教育政策,学杂费全免,这让赵潘书有了继续上学的可能。
等到高考成绩下来后,赵潘书顺利考上了当时的名牌大学——南开大学。
但是,令人犯愁的事情也随之而来:读大学是没有国家政策的,昂贵的学费让他的家人感到绝望。
当地村民知道后,全村都开始拿出存款为赵潘书凑齐学费,支持他上大学。赵潘书不禁热泪盈眶,并发誓学成归来后一定不忘恩情。
四年的大学生活后,赵潘书选择继续深造。他的成绩优异,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和助学金。就这样在国家,学校,社会的帮助下,赵潘书一路读到了博士。
更可喜的是,赵潘书临近毕业获得了公费留学的机会。
赵潘书
赵潘书顺利来到美国留学后,被美国的社会发展深深吸引。他看到了美国人的收入,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慢慢的赵潘书被这种享乐的氛围所感染,迷失了自我。开始忘了曾经的誓言,忘了老师的期许,此时的他就想留在美国。
经过几年的美国生活,赵潘书彻底忘了他曾经的决心,他就想永远留在美国,彻底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公民。
他只想获得美国的绿卡,无论用什么方法,无论用什么手段,他都在所不惜。
后来他听说有一个征兵计划,这是最快获得美国绿卡的方式。赵潘书真的放下了所有的尊严与志向,大张旗鼓的去参加了征兵活动,还在网络上宣布自己永远效忠美国,愿意为了美国奉献自己的一切。
赵潘书发表的言论
令人气愤的是,随后他竟然开始侮辱贬低自己的祖国,其目地就是想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让美国政府看到他的忠心并给他发放美国绿卡。
赵潘书在征兵现场
赵潘书展示他领取的美国军服
这件事传回国内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他昔日的同学和老师知道后与赵潘书断绝了所有往来,就连他的父母也公开表示太,不再承认他这个儿子。
令人欣喜的是,赵潘书因为没有通过美国严格的征兵审查,他的美国绿卡梦也因此破裂。
现如今,赵潘书只能以黑户的身份在美国狼狈度日,这样的下场令人惋惜的同时也感到解气。
赵潘书成为美国人的梦想算是彻底破灭了,可互联网的记忆让他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为了拿美国绿卡的他可谓使劲手段,阿谀奉承,到头来,直到计划失败的他也变得一无所有,可悲可叹!
每个人走出国门都代表了自己国家的形象,赵书潘乞舍向美国讨好的样子,真的很让人作呕,也加剧了西方人认为我们软弱无能的刻板印象。
祖国是我们的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爱国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口号,祖国的爱是无私的。即使你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但我们根本不会接受赵潘书这样忘恩负义的人。
说真的,赵潘书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到最后也没有挣脱贫苦生活的结局。这也许对于他而言也算的上是一种应有的结局。
而且经此一事之后,如今的赵潘书即便在美国生活不下去,想要回归自己的祖国,那也是不太现实的。
众所周知,中国国籍是超级难加入的,赵潘书既然自动放弃就没有再回归的道理,这也算是他为自己曾经的做法得到了惩罚。
美国绿卡
如今赵潘书依旧在美国苟延残喘的活着,他依旧坚守着自己一定要加入美国国籍的心愿。现在的他将自己博士的身份全然忘记,只能靠打零工领取救济金维持生计。
在此期间,赵书潘始终没有放弃获得美国绿卡的希望。他还是多次向美国国会写申请信,但都是石沉大海,无人回应。赵潘书就好像一个跳梁小丑在那里自导自演,却没人回应。
话说回来,我们国家绝不仅仅只有一个赵潘书,还有着数不胜数的赵潘书,他们将祖国对于自己的帮助视而不见,而是一心向往更发达的国家,憧憬更美好的生活。
为了实现自己的心愿,他们不惜将自己的祖国忘的一干二净,甚至愿意背叛自己的祖国将情报出卖给美国,就为了一时的荣华富贵,就为了过纸醉金迷的美国生活。
他们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努力的少年,他们将自己的初心,自己的誓言全然抛弃,他们甚至都不配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仅仅为了身外之物,毫不犹豫的背叛自己的祖国,甚至故意抹黑自己的国家,就为了换取自己的功名利禄,实在是令人唾弃。
我们国家一直都很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每每发现可贵的人才时,国家和学校都会斥巨资公费送他们出国留学深造。
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但凡有那么一点点良心的人才都知道学有所成后报效祖国。
但是像赵潘书这样的人,却在学有所成后,不光不报效自己的祖国,反而厚颜无耻的留在美国当舔狗。
像赵潘书这样的家伙,在美国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崇洋媚外,一心想搭国外的便车,为此不惜背弃良心、污蔑祖国,但依然没能得到什么好结果。
或许他就应该早遇料到美国根本不可能接受他:他既然能背叛自己的祖国,同样他也会背叛美国。
换个角度来说,赵潘书算的上一个厉害的人才,但是无法在给美国做出贡献,带来利益的情况下,美国怎么会轻易同意他的入籍申请呢?
祖国曾是他最后的避风港,而他却放弃了国籍,这也是咎由自取。
现在欣欣向荣的中国却养育出像赵潘书一样的白眼狼,如此可悲可叹,归根到底我们的教育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赵潘书事件也引出了关于我国教育的思考:我们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时候,爱国教育也要跟上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祖国永远都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在2020年美国疫情来势汹汹,而国内疫情走势平缓,不知道看到如此情况的赵潘书,是否在心里无比的懊悔和自责呢?
最后我想说:赵潘书这个利己主义者到头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要为自己的所做作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我们坚信:数典忘祖的叛徒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他今天在美国的下场,就是他昔日种的果,所以他根本不值得原谅。
朋友,你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想说的,关系留言讨论[送心]。
你见过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最后的下场如何?
那些去外国留学的学生和家长,现在遇到了疫情了,“骑虎难下”。去也不是,回来也不是,来回机票贵得要命,来回还要隔离。现在耽惊受怕,在外国又不安全。
现在,西方国家特别排华排外,有的国家,袭击华人,甚至袭击东方人。
更要命的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随着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复兴,留洋的含金量越来越低。有的大公司,根本就不看好留学生。因为,大量留学生,都是在国内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或者单纯是家里有钱没处花的学生。留学生比国内学生在求职时,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再说,现在,在国外定居的高学历人才,都在争相回国发展。今后,我们国家才是留学生的乐园。
还没有出去的学生们,学生家长们,你们好好想想吧?
你见过哪些崇洋媚外的人,最后的下场如何?
谁的身边还没几个这样的人啊……在以前,那真的是太常见了;
就说说我身边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同事:
第一个:我们公司的司机;我们老板的亲姐姐是美国波音公司负责亚太地区的销售总监(早就是绿卡了),可以说,卖给咱们南航和东航的所有波音飞机,都是她姐姐负责和咱们这边谈判的,所有我们老板的儿子上初中时去美国留学,就是住在她姐姐那里;我的亲舅舅则是在1992年的时候就移民加拿大了……我们司机没有国外亲属,他对国外的看法都来自网络;
可以这样说,每次我们出去见客户在车上聊天的时候,我和我们老板绝对是最爱国的那两个,哪怕我们拿自己亲人的事情说再多例子,我们公司的司机(在公司负责开车已经29年了,真的是老司机)都会反对,他就非常固执的认为……国外就是好,国外的发展就是快,国外就是有人“全”;
他的例子……恰恰说明了一个现象:收入最低的那部分人,同时又不愿意努力改变自己的人,是非常崇洋媚外的;因为他们可以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基础设施的改变,但是却没有办法同步享受其他的物质需求,所以对比之下就更加充满了不满足和失落;
第二个:我们公司的总监2005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实施的是双总监制,总监之间会有一个工作能力的对比……他比我大5岁多,浙江人;
他的工作能力确实很强(负责设计和美术),家境也不错……2005的时候,我们广告公司总监的收入基本都是在1.5W以上,加上他还会有一些私活,因此收入就更高了;
他就非常非常的崇洋媚外……他经常去国外旅游,各个欧洲国家基本走了一个遍,在他眼里国外的建筑是完美的、绘画是辉煌的、雕塑是震撼的、人们是欢乐的;当然,对国内的看法就会完全相反了;
以至于后来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他每次要夸国外时,都会提前对我说:老胡,你可能又要说我崇洋媚外了,不过,我只说自己感受,不是不爱国啊。
后来,他从公司辞职,自己开了一家设计公司,生意时好时坏吧;不过,这几年我们偶尔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同事之间的正常走动),他虽然依然还会经常去国外旅游(朋友圈可以看到),但是对国家看法的观点是越来越有改变,虽然他还是很少说我们中国的好,但是已经对国外的吹捧完全消失了---是完全消失了。
这两个例子,其实正好是收入的两个代表:
一个是收入长期稳定,而且不太高,并且没有出国的经历;一个是收入不错,经常出国旅游……
而最终崇洋媚外不变的,就是我们的司机;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