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里干掉坂田连队的柱子到底死没死?
《亮剑》是比较新锐的作家都梁的处女座。从小说原本来看的话,击溃坂田联队的战斗小说中就根本没写。小说是从李家坡之战开始的。之前的那些情节都是编剧在弄电视剧剧本的时候增加进去的。
炮击坂田指挥部的剧情发生在《亮剑》第一集,这集中柱子抵近坂田联队指挥部下面的山坡上向指挥部开了两炮。
站起来欢呼的时候被命中胸部两抢。
从电视剧里面看到柱子用的迫击炮是美式的M2 60mm迫击炮,该炮的有效射程是91米,因此柱子在离指挥所的直线距离不足百米,指挥所下面的日军距离柱子也只有50-70米左右。
柱子中的胸部中的两枪弹着点分散开至左右胸。
弹着点分散距离过大,不应该是一挺92式重机枪所发射,应该是日本单兵所用的三八式步枪,其中的6.5mm有坂子弹在100米范围的的杀伤力实际上并不大,由于弹头设计的过于长稳定性极强。
因此穿胸而过的可能性极大。
但很不幸的是,柱子左胸中弹的位置恰好是心脏的位置。
这里恐怕是编剧有意的安排,因此柱子是99%的可能性牺牲了。
亮剑里干掉坂田连队的柱子到底死没死?
《亮剑》是比较新锐的作家都梁的处女座。从小说原本来看的话,击溃坂田联队的战斗小说中就根本没写。小说是从李家坡之战开始的。之前的那些情节都是编剧在弄电视剧剧本的时候增加进去的。
炮击坂田指挥部的剧情发生在《亮剑》第一集,这集中柱子抵近坂田联队指挥部下面的山坡上向指挥部开了两炮。站起来欢呼的时候被命中胸部两抢。
从电视剧里面看到柱子用的迫击炮是美式的M2 60mm迫击炮,该炮的有效射程是91米,因此柱子在离指挥所的直线距离不足百米,指挥所下面的日军距离柱子也只有50-70米左右。
柱子中的胸部中的两枪弹着点分散开至左右胸。弹着点分散距离过大,不应该是一挺92式重机枪所发射,应该是日本单兵所用的三八式步枪,其中的6.5mm有坂子弹在100米范围的的杀伤力实际上并不大,由于弹头设计的过于长稳定性极强。因此穿胸而过的可能性极大。
但很不幸的是,柱子左胸中弹的位置恰好是心脏的位置。这里恐怕是编剧有意的安排,因此柱子是99%的可能性牺牲了。
亮剑里干掉坂田连队的柱子到底死没死?
很遗憾,柱子确实在苍云岭阻击战中壮烈牺牲!
2005年,时值抗战胜利60周年,一部抗战剧横空出世,这就是《亮剑》 。和以往伟光正的演绎不同,亮剑更加接地气,从主角李云龙开始,塑造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也成为当下最受观众喜爱的抗日剧之一。
在《亮剑》中,故事的主线从抗战时期开始。在小说《亮剑》中,故事的开头是李云龙找后勤部长张万和要50箱手榴弹。而在电视剧《亮剑》中,则是从1940年2月的苍云岭反扫荡开始。
在苍云岭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129师386旅新一团负责阻击坂田联队,掩护师部机关和野战医院转移。在师部和野战医院转移完成后,新一团在团长李云龙的指挥下,向坂田联队发动反冲锋,并依靠仅有的两发迫击炮弹摧毁坂田联队指挥部,从正面突出重围,创造了苍云岭反扫荡作战的胜利!
用炮兵干掉敌人指挥部,有抗战时期我军在1939年河北涞源黄土岭之战中击毙阿部规秀的影子。
在摧毁坂田联队指挥部的作战中,新一团炮手王承柱立下大功,只不过在摧毁坂田联队之后,王承柱随即壮烈牺牲!
那么,王承柱是如何牺牲的?静夜史认为:
王承柱是在违反战场规则的情况下,被日军的流弹击中的!
我们看下剧情:
在坂田联队第五大队攻击失败后,李云龙发现坂田联队的指挥部转移到山头上,于是产生了依靠迫击炮干掉坂田联队指挥部的大胆想法。
炮手王承柱在李云龙的指挥位置通过“跳眼测距法”测量距离,即伸出拇指,闭左眼,右眼看拇指左侧与目标左侧重合。接着睁左眼闭右眼,看到目标与右手的距离约为固定距离乘以10。得出结论,坂田指挥部在迫击炮射程之外。
抗战时期,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日军设计了多款迫击炮,分别是:
大正11年式70mm曲射步兵炮
1922年起装备,口径70mm,炮管长750mm,炮重22.4kg,炮弹初速147m/sec,最大射程1550m。
97式81mm曲射步兵炮
1937年起装备,炮管长1269mm,弹药初速196m/sec,最大射程2850m。
99式81mm曲射步兵炮
1939年起装备,炮管长620mm,炮重量23.7kg,口径81mm,弹药初速180m/sec,最大射程2000m。
94式90mm轻迫击炮
1935年起装备,口径90.5mm,炮管长1270mm,弹药初速227m/sec,最大射程3800m。
96式150mm中迫击炮
1936年起装备,口径150.5mm,炮管长1325mm,弹药初速214m/sec,最大射程3900m。
97式90mm轻迫击炮
94式90mm轻迫击炮改进型,1935年起装备,口径90.5mm,炮管长1217mm,弹药初速227m/sec,最大射程3800m,适用于江南战场。
97式150mm短迫击炮
1941年起装备,口径150.5mm,炮管长1395mm,最大射程3200m。
97式150mm中迫击炮
1937年起装备,口径150.5mm,炮管长1935mm,弹药初速212m/sec,最大射程3850m。
2式120mm中迫击炮
1942年起装备,口径120mm,炮管长1535mm,弹药初速239m/sec,最大射程4200m。
从《亮剑》的背景来看,此时是1940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还没有签署租借法案,美国军援不可能大量进入我国,更不可能装备到委员长不疼不爱的八路军中,所以有达人所说迫击炮是美国装备的做法并不可信。
在1937年之前,我国和德国曾有过长达10年的蜜月期,大量的德式装备进入我国,但是委员长主要装备中央军,比如3个德械师,更不可能进入八路军中。
所以,李云龙的迫击炮只有一个来源,那就是从日军手中缴获,在《亮剑》第一集中副参谋长左权也交代了这一点,李云龙在新一团一年,靠缴获日军将装备换了一茬!
所以,王承柱手中的迫击炮只能是99式81mm曲射步兵炮,其最大射程2000米。
按照剧中的设计,500米在射程之外,所以推进500米才能够到,因此李云龙冲锋的位置距离坂田指挥部至少2000米,而到王承柱架炮的地点,距离坂田指挥部距离应该在1500m-2000m处。
在李云龙冲锋前,从李云龙的望远镜中可以看出,在坂田指挥部下面,有一个堑壕,这是日军为保护指挥部布置的防线,由于和王承柱的炮兵阵地面对面,因此王承柱中弹的子弹也是来自这里。
我们看日军的单兵装备:
日军在二战时期的主要单兵枪械为三八式不强,俗称“三八大盖”,子弹口径6.5mm,有效射程460米。
我们前面说过,此时的王承柱距离坂田联队最起码有1500m,所以不大可能是被三八大盖击中。
99式轻机枪,1939年装备,子弹口径7.7mm,有效射程2000米。
所以,王承柱极有可能是被99式轻机枪击中。我们知道,子弹口径小射程远但杀伤力差,张大彪腿上中弹只留下小眼就是证明,而口径大的枪械杀伤力更大。这一点在著名枪弹游戏CS和CF中也有体现,用口径更大的AK47比口径小的M16更容易一枪毙命!
所以,从王承柱中弹到牺牲倒下,他极有可能被99式轻机枪击中,而在当时缺少医疗急救的情况下,王承柱牺牲是必然事件!
那么,最后说一下王承柱的另外一种人生轨迹,即不牺牲会如何!
其实剧中也有交代,王承柱虽然是普通士兵,但是有几项突出特点:
炮兵技能高:在1500多米远的地方一炮击中敌人指挥部;
心理素质稳定:两发炮弹如果失败功亏一篑,但是王承柱做到了;
服从命令听指挥:李云龙指哪打哪,李云龙训话虽然顶嘴但服从命令;
而当时我军还没有系统的炮兵部队,这一状况直到解放战争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李云龙在淮海战役中俘虏了敌军后用敌军炮兵继续干炮兵就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说,凭借以上几点,加上我军缺少优秀炮兵人才的大背景,王承柱一定会有大的用武之地!
其结局应该比和尚、段鹏等好一些!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亮剑里干掉坂田连队的柱子到底死没死?
答案是:炮手柱子,一炮干掉坂田联队的指挥部,兴奋的挺起身喊:“打中了,打中了",但被对方射过来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
那么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为什么能在战斗前沿犯这样的错误呢?
因为新一团,李云龙在被坂田包围的情况下,战斗惨烈,但战士们数次实施反突击,士气高涨。新一团的处境相当危险,而敌人呢,他们的兵力武器和后勤保障都占优势。
面对重兵围困,想撕开口子突围出去,得选个绝妙的办法。当李云龙从望远镜里看到对方的鬼子,在树天线。有了,这一定是鬼子的指挥部。打掉指挥部就是取胜的最佳选择。
于是,李云龙喊来炮手。但新一团炮弹太少了。问柱子只有两发。
为了给柱子选择发炮的最佳位置,他率领全团浴血奋战,向前推进500米。使指挥部在射程之内。
这500米是用战士的鲜血换来的,是用大刀和刺刀抢回来的。两颗炮弹对炮手柱子来说,压力相当大。这一炮太关键了,新一团能不能突出重围?就看他这一炮能不能打中了?
这位久经考验的老兵,展现出了他的特技,第一炮打偏了;第二炮命中。他太兴奋了,因为他为新一团扫清了取胜的障碍。他忘了这是前沿阵地,随时会牺牲的。
这个坂田联队,是一支作战经验最丰富,战斗意志对顽强的一批鬼子。柱子打第一炮时,敌人也在寻找这炮弹发出来的位置,也不知道有多少枪口在寻找他。当打第二炮的时候,对方的机枪就响了,就是瞬间的事儿,他成了敌人射手的靶子。
李云龙率领新一团突围成功了,而这位柱子却留在了这场战斗中,李团长给他承诺的“地瓜烧",也只能洒在他的墓前。
亮剑里干掉坂田连队的柱子到底死没死?
电视剧《亮剑》剧情中干掉坂田联队的柱子中弹了,李云龙大喊柱子,估计是牺牲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