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入冬的南方天气仍如脸谱般,天天变化,忽冷忽热,且空气变得干燥,有时大中午还是三十度的天,宝宝不小心开始咳嗽了,说寒咳吧,感觉孩子舌苔有点淡黄色,说热咳吧见又流点清鼻涕,到底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呢?

咳就是咳嗽,喘就是喘息,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表现。

外感六淫之邪,脏腑内伤导致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从而就可以发生或咳、或喘、或咳喘的症状表现。喘,多伴有咳嗽,但咳嗽伴有喘,可是喘和咳又都离不开肺,还不至于肺,二者病机还都存在“肺气上逆”。

如果梳理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对咳喘的证治,如果单就咳嗽而言,大致有寒咳、热咳、虚咳、饮咳等几类。

寒咳如何发生及治疗

寒咳,指的是肺阳虚弱,虚寒内生或寒邪袭肺,损及肺阳;或者是过食寒凉食物或久服用寒凉药物,以至于伤及肺阳而出现的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要特征的证候。

张仲景将寒咳证分为两种:

肺寒气逆咳嗽证

张仲景在书中的原文是这样论述肺寒气逆咳嗽证的:“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如果分析肺寒气逆咳嗽证的话,是由于邪伏少阳,兼寒饮射肺而成。属于少阳病之或然症。其发生是因为太阳病邪传少阳,或外邪直袭少阳,开邪分争于半表半里,枢机不利,影响三焦的水道通调,以致寒饮内停,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而成。

肺寒气逆咳嗽证的主要症状:咳嗽,痰稀色白,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

治法治则:和解少阳,温肺降气。

治疗方剂:小柴胡汤或临证加减。

阳明胃寒咳嗽证

张仲景在书中的原文是这样的:“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分析阳明胃寒咳嗽证的话,其病因病机为中寒犯肺,肺胃气逆。多由胃阳素虚,寒饮内着,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

阳明胃寒咳嗽证的主要症状:咳嗽,呕吐清水痰涎,无汗,头痛,不能食,手足厥冷,小便不利,舌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治则:温补肺胃,化饮降逆。

治疗方剂:吴茱萸汤临证加减。

热咳证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热咳证,指的是风热袭肺;或郁热闭肺;或阴虚有热,兼有水饮,水热互结,上犯于肺;或郁热壅肺,腐败成脓,以致肺气受损,宣降失司,而出现以咳吐黄色痰或黄色带血丝粘痰,或吐脓臭痰为特征的咳嗽证候。

张仲景又将热咳证分为水热犯肺咳嗽证和、热盛肺痈咳嗽证和肺痈成脓咳嗽证三种。

水热犯肺咳嗽证

张仲景在经书中的原文如下:“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对于原文可以这样解读:水热犯肺咳嗽证的发生,多因少阴病阴虚有热,兼水气内停,水热互结,上犯于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从而发为咳嗽之证。

水热犯肺咳嗽证的主要症状:咳嗽,痰黄粘稠,心烦不得眠,口渴,呕吐,小便短赤,下利,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治则:清热利水,养阴润肺。

治疗方剂:猪苓汤临证加减。

热盛肺痈咳嗽证

张仲景在经书中的原文如下:“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对于原文的辨析:热盛肺痈咳嗽证的发生,多是由于感受风热病邪而起,病情发展分为:

即表证期:由于风热侵犯卫分,肺卫失宣,肺气不利,故见咳嗽。

酿脓期:风热内壅,肺气不利,气不布津,痰热内结,热腐成脓,症见咳吐臭痰,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脓溃期:邪热壅肺,结而不散,血脉凝滞腐溃而成,症见咳吐脓血,腥臭异常,方选桔梗汤和千金苇茎汤。

热盛肺痈咳嗽证的主要症状:咳嗽,咳吐臭痰,喘满,口干,咽燥不渴,胸痛,时时振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治则:清泻肺热,化痰止咳。

治疗方剂:葶苈大枣泻肺汤临证加减。

肺痈成脓咳嗽证

张仲景在经书中的原文如下:“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肺痈成脓咳嗽证的辨析:肺痈成脓咳嗽证的发生,多因风热犯肺,肺气不利,痰浊壅肺,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发为咳嗽胸满。

肺痈成脓咳嗽证的主要症状:咳嗽,胸满,或胸痛,咳吐脓痰腥臭,咽干不渴,时恶寒,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治则:清热解毒,化痰排脓。

治疗方剂:桔梗汤临证加减。

不知上述回答是否对题主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以及病症诊断和治疗有帮助。

其他的虚咳和饮咳题主问题没有涉及,就不详细分析了。

关注我,用严谨态度,科普健康;用爱心,传递快乐。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 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

若弄反了,冷咳与热咳治疗方法,会引发更严重之气喘。治疗咳嗽并不困难,最要紧的是能完全掌握咳嗽的原因与过程,便能迅速治愈咳嗽。

风寒咳嗽 :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寒咳表现:痰多色稀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声,易咳出,且头痛,鼻 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最大的不同就是肺中有痰,耳朵贴靠病人胸壁,令病人用力呼吸,可听到气管内似水笛哮鸣声音,病人常会有胸闷,有时需要深呼吸来补充一下氧气。严重者会有气喘的现象。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

一、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之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 3 克,杏仁、荆芥、前胡、桔梗、苏子、法夏、陈皮、桂枝、百部、白前各 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小青龙口服液等。

二、寒咳护理:

1、夜间尽量不要开冷气睡,如开冷气应在摄氏25度左右,最好穿上袜子。

2、不穿敞领口的上衣睡。注意保护领至肩关节部位。

3、少在家里赤脚行动,应穿上拖鞋。

三、寒咳食疗:

1.生姜+红糖+大蒜孩子患了风寒感冒,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能起到很好 的治疗作用,如果孩子同时还伴有咳嗽,可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 蒜一起煮,要用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2.蒸大蒜水取大蒜2~3瓣,拍碎,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放入一粒冰 糖,把碗加盖放入锅中去蒸,大火烧开后改用小火蒸15分钟即可。当碗里 的蒜水温热时喂给孩子喝,大蒜可以不吃。一般一天2~3次,一次小半碗。大蒜性温,入脾胃、肺经,治疗寒性咳嗽、肾虚咳嗽效果非常好,而 且方便简单,孩子也愿意喝。

3.烤橘子将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并不断翻动,烤到橘皮发黑,并从橘子里冒出热气即可。待橘子稍凉一会,剥去橘皮,让孩子吃温热的橘瓣。

风热咳嗽: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 多见。

热咳表现:痰色黄稠,量少,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咽干疼痛,声音嘶 哑,喉痒欲咳,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 浮数。初期气管壁会有化脓样痰的分泌,会咳出黄色、绿色浓痰。数日之后病情减轻不再有脓样痰分泌,但局部仍有红肿,气管喉头仍觉很痒,咳嗽变为无痰。

一、热咳治疗:热咳的治疗主要是镇咳兼清肺热并治疗细菌感染,若有浓痰者则佐以排痰之药剂。当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治,可选用麻杏石 甘汤加减,药取麻黄、甘草各3克,石膏10 克,桑叶、菊花、杏仁、前 胡、连翘、大力子、贝母、桔梗、竹茹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中成药 可选用止咳枇杷露、蛇胆川贝液、三蛇胆川贝露等。

二、热咳护理:冷暖、干湿适度,防止烟尘及特殊气味的刺激。清淡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之物。患者在饮食上特别注意禁食甜点、冷饮、辛辣,与可乐、咖啡等甜甜黏黏的食物,以免刺激喉头气管,若咳嗽改善了应再忌口一、二周避免刺激复发。

三、热咳食疗:

1.梨+冰糖+川贝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 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

2.煮萝卜水白萝卜洗净,切4~5薄片,放入小锅内,加大半碗水,放火上 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煮5分钟即可。等水稍凉后再给宝宝喝,此方治疗风 热咳嗽、鼻干咽燥、干咳少痰的效果是不错的。

欢迎加关注,有什么问题可以私聊我哦!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咳嗽这一症状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分风寒咳嗽和风热咳嗽,不同类型的咳嗽在用药上是完全不同的,食疗的方法也就不同。例如寒咳的治疗一般应用宣肺驱寒的中药,热咳则需要应用清肺抑火的中药治疗。

关于风寒咳嗽 :风寒侵袭,肺气失于宣降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 寒咳表现:痰多色稀白,呈泡沫状,喉间有痰声,易咳出,且头痛,鼻 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最大的不同就是肺中有痰,耳朵贴靠病人胸壁,让病人用力呼吸,可听到气管内似水笛哮鸣声音,病人常会有胸闷,有时需要深呼吸来补充一下氧气。严重者会有气喘的现象。这时应吃一些温热、化痰止咳的食品。寒咳治疗当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治。重要的是能促进排出气管内的痰,和减少气管内的分泌,可选用三拗汤加减或小青龙汤等。

关于风热咳嗽:风热犯肺,入里化热,热灼津液,肺失清肃所致,以夏秋较 多见。热咳表现:痰色黄稠,量少,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咽干疼痛,声音嘶哑,喉痒欲咳,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浮数。初期气管壁会有化脓样痰的分泌,会咳出黄色、绿色浓痰。数日之后病情减轻不再有脓样痰分泌,但局部仍有红肿,气管喉头仍觉很痒,咳嗽变为无痰。热咳的治疗主要是镇咳兼清肺热,一般应用麻杏石甘汤或清肺抑火丸。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寒咳和热咳的区别如下:1、声音:在咳嗽的声音上就能大致有所区分,寒咳的声音比较重浊、低沉,而且咳的频率并不高,热咳是频繁的呛咳、阵咳,甚至咳声撕裂;2、痰液:寒咳的痰液稀白,热咳时痰液多为黄痰或比较黏的痰,甚至黏痰不好咳出来会引发咳血;3、全身症状:在出现寒咳时,大部分患者身上的症状都是寒性,比如怕冷或身上比较紧、嗓子比较紧,或鼻塞、流清鼻涕的寒象。出现热咳时可能有发热,咽喉肿痛,甚至可能会出现喉

哑声嘶的情况,因为其属于热性;

4、胃肠道反应:

一般在存在寒咳时。偶尔也会有胃肠寒性的表现,比如胃脘怕凉或偶尔会有腹泻。在存在热性咳嗽时正好相反,会有大便干燥、小便黄赤的情况;

5、舌苔、脉象:寒咳多数舌质淡、舌苔白色,在热咳时会有舌红苔黄。寒咳时一般脉象就是紧脉、弦脉,但热咳多数呈现出滑数脉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又到咳嗽高发的时节了,寒咳与热咳是中医的说法,二者在治疗和用药上完全不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别。

1.辨汗出、恶寒、发热、流涕的情况

恶寒(或恶风),或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流清涕的是寒咳;不恶寒,或恶寒轻、发热重,有汗,流脓浊涕的是热咳。这是咳嗽兼有表证的情况,前者又称风寒感冒,后者又称风热感冒。

2.辨口渴情况

口渴喜饮的是热咳,不渴的是寒咳。

3.辨咳痰情况

痰稀色白、量多、易于咳出的是寒咳,痰稠、量少、不易咳出的是热咳。

4.辨舌象、脉象情况

舌淡或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的寒咳;舌尖红或舌红,苔薄黄偏干,脉浮数的是热咳。

当然,要想准确判断还需要综合考虑,最好是让专业的中医师来辨别。

治疗

咳嗽如果是感冒时出现,即表证兼有咳嗽,可以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具体可以参照以上几个方面的要点来辨别。

  • 风热感冒引起的咳嗽,应疏风清热止咳,可以用桑菊饮或银翘散之类的方剂。
  • 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应疏风散寒止咳,可以用麻黄汤或荆防败毒散。

如果已经没有表证,单纯表现为咳嗽、咳痰的,常见于感冒后的咳嗽,治疗则有所不同,一般不需要用发汗解表的药。

  • 寒咳:温肺化饮止咳,轻则杏苏散,重则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疗。
  • 热咳:清肺化痰止咳,轻则桑杏汤,重则清气化痰丸之类。

其实还有一种痰湿咳嗽也比较常见,那么这时寒与热并不那么明显,这种咳嗽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舌苔白且厚腻,治疗上则需要宣肺社痰(湿),可用三仁汤或温胆汤一类的方子。

当然,咳嗽是比较复杂的,这只是就外感咳嗽一般而言,病位主要在肺,其他的脏腑有病也可以引起咳嗽,正如《黄帝内经》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至于人们熟知的川贝炖梨,只适合于没有表证且痰少而粘的热咳,不要滥用。热咳还可以单用鱼腥草来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寒咳比较轻的,可以用生姜、苏叶、苏子等温肺止咳的药作简单疗法。

(关注小柴胡沈大夫,获取更多中医知识,沈祥立,2022年1月17日)

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

您好,咳嗽分寒热,治法也不同,如何区分寒咳和热咳呢?我通过病因,症状,治法给您讲讲关于咳嗽的中医理论。

  • 病因不同
  • 寒咳与热咳一般指外感咳嗽,感受风寒引起的肺气宣发肃降不利,肺气上逆出现的咳嗽就是寒咳。比如说受寒着凉后出现鼻塞流清涕,咽喉干痒,咳嗽,咳声紧闷,一般风寒咳嗽咳痰多色白。
  • 风热引起的咳嗽以热性表现为主,风热邪气属于阳热性致病因素,多发生于嗜食辛辣或者饮水过少等阳热性体质,咳嗽声音清脆,咳痰色黄,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
  • 症状不同
  • 风寒咳嗽的症状初期多无高热,以低热或者不发热为主,伴有鼻塞流清涕,喷嚏不断,只有婴幼儿的风寒咳嗽可能出现高热,这是因为婴幼儿纯阳体质,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感受风寒后正气与外邪交争剧烈,可出现明显的发热,恶寒,周身疼痛。
  • 咳嗽痰白清稀是风寒咳嗽的典型症状,寒邪易伤人体阳气,阳气是人体的免疫屏障,老人或者体质偏弱,脏腑阳气不足的人群,平时就有脾肾不足,痰湿较重的问题,如果感受风寒后易发生外寒内饮证,即外感风寒,肺部水饮停留,出现咳喘,哮鸣音,肺部痰鸣音明显,小点的婴儿趴在后背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老年人或者体质偏弱的儿童,风寒做为诱发因素,常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点,例如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多属寒咳。风热咳嗽多不会引起这个症状。
  • 风热咳嗽多在热性感冒后出现,早期以明显的发热,咽喉疼痛为主,鼻塞流黄鼻涕,因风热邪气易消耗津液,所以口干舌燥,鼻子干燥为常见症状,热邪易腐烂肌肉,咽喉和鼻窦是风热化脓的常见部位,所以咽喉化脓,鼻腔积脓,鼻音重头痛也是比较常见的表现。在这些症状出现后常发生较为严重的咳嗽,咳嗽声音清脆洪亮,咳痰色黄,这种咳嗽常发生于感冒后,多可很快痊愈,很少出现反复发作。
  • 治法不同
  • 风寒咳嗽应当解表散寒,宣肺止咳,风热咳嗽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
  • 尤其是风寒咳嗽解表散寒是全程贯穿的治则,务必将寒邪散尽,才可防止寒伤阳气并免于复发。
  • 风热咳嗽应当多饮水,选择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止咳化痰的药物给予调治,多可很快痊愈。
总结

咳嗽除了区分寒热之外,还要区别外感和内伤,寒咳与热咳可归类于外感邪气,也可表现为脏腑阴阳不平衡的情况,《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说的就是内伤脏腑的咳嗽,注意外感咳嗽病程短,内伤咳嗽则病程长,症状复杂,需要专业医生给予诊治。

  •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