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想从基于神经元间信息传递原理起作用的这部分精神类药物,简述下服用后的体验。
愿精神类药物一生与您无缘——
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神经递质还记得神经系统的组成单元——神经元吗?
神经元是将信息传递至全身的细胞。
他们具有三部分:
树突,从其他神经元那里接受信息。
细胞体,决定轴突是否被激活,并为这个神经元提供营养。
轴突,则发送神经信息给其他神经元。
信息在神经元内的传递属于动作电位,属于电信号。
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发生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处,叫突触。
突触结合点包括了一个神经元轴突终端分支的顶尖出(终扣)、神经元间的西维空间(突触间隙)以及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分支的终端或细胞体。
在轴突内传递到的动作电位到轴突末端的球柄状终扣打开后,释放出数千个化学分子,这些化学分子叫神经递质,然后,这些神经递质穿过突触间隙,带着信息传递给接收神经元的树突的末端或细胞体。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以血液里的物质生产出来的,它们有的可以调控腺体或肌肉的功能,有的可以促进睡眠或刺激精神和物理的警觉,有的影响学习和记忆,有的影响动机、情绪和心理疾病,包括精神分裂和抑郁。
今天我说的这类精神类药物,说白了,就是这类神经递质或者可以起到和神经递质相同或相反作用的东西。
比如下面举例说明的这些神经递质就有已知或推测的作用:
5-羟色胺:情绪、睡眠、食欲、感知觉、体温调节、痛觉压抑、冲动性。低水平的5-羟色胺,会伴随着抑郁。
乙酰胆碱:肌肉运动、认知功能、记忆、快速眼动睡眠、情绪。推测在阿尔兹海默症中有作用。
多巴胺:运动、注意、记忆、情绪等。过量多巴胺与精神分裂有关,过低与帕金森症有关。
去甲肾上腺素:学习、记忆、梦、进食、警觉、失眠、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情绪唤起、记忆存储、能量释放所必须的葡萄糖代谢中的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抑制。镇静类的药物如安定会增加肾上腺素的抑制功能,从而降低焦虑。
内啡肽:情绪、疼痛、记忆和学习。
服用精神类药物有什么样的体验?服用内啡肽:内啡肽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和鸦片相似的结构和反应,可使心情变好,疼痛减轻,并作用于记忆、学习、血压、食欲和性活动,内啡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战士和运动员即使严重受伤也能继续战斗和比赛。
左旋多巴:是一种可以增加大脑多巴胺水平的药物,多巴胺是帕金森氏症的一个可能原因。服用左旋多巴可以缓解帕金森氏症的症状,但帕金森氏病人如果适应了左旋多巴和高水平的多巴胺时,可能会有类似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抑制多巴胺药物:我们还知道,过高水平的多巴胺是导致某种精神分裂的可能原因,可是如果服用抑制多巴胺水平的抗精神病药物时,精神病症状可以缓解甚至消除,但这些药物同时会产生类似于帕金森氏症。
这两个例子证明,低浓度的多巴胺和帕金森氏症有关,高水平的多巴胺和某些精神分裂症有关。
5-羟色胺:精神类药物百忧解和左洛复都是通过提高5-羟色胺的水平而起作用的。5-羟色胺牵涉到抑郁这种经常伴随着帕金森氏症的症状中,尽管有些研究者认为帕金森氏症病人是由于运动上的障碍而导致抑郁。
有些激动剂药物,可以模仿和增强神经递质的作用,譬如黑寡妇蜘蛛的毒素和尼古丁都包含一个分子,其外形和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相似。他们可以模仿乙酰胆碱的功效,如让心跳加速。而安非他明是模仿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而产生相似的反应。
相反拮抗剂,通过对抗和阻断神经递质来起作用,如多数蛇毒,就作为乙酰胆碱的抑制剂来起作用。
更多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总之,希望通过以上的说明,让你明白精神类药物的作用原理(这里仅仅以神经递质原理的精神类药物来说明),且任何药物都可能有相反的副作用。
所以——愿精神类药物一生与你无缘。
但愿以上回答能给题主一些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题主邀请回答。
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严格来说,我们家有两个精神病人,我的孩子在服用抗精神药,我在服用抗抑郁药。
我的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出现了精神问题,一共跑了省会城市还有北京共四家医院,诊断结果好几个:情绪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最后的治疗以双向情感障碍为主要治疗方向。
因为看的医生比较多,所以几乎换一个医生就调一次药,最初治病的三年几乎就是在不断试药的过程中度过的:喹硫平进口的国产的、奥氮平进口的国产的、阿立派唑、丙戊酸钠、左洛复、百忧解、利培酮、碳酸锂……吃过的药有十多种,几乎每一种药刚服用时都要经历快速发胖的过程,用过药之后都是能吃能睡,导致没有几年孩子就胖到了二百斤的体重。
用孩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吃了药就困、醒了就想吃饭。多次循环下来,孩子体重最高的时候达到了216斤,看着孩子低头系鞋带都成了问题,家里人的心态几乎是崩溃的,但是又得时刻监督她用药。
贵在坚持,直到去年孩子好转,病情好转以后女儿就开始加大运动减肥,到现在为止,药量减到了两片,体重减到了一百五十斤,体重依旧是胖子行列,但与之前的二百多斤相比,总算是到了可以接受的范围,毕竟去年之前,这个体重还是我们不敢奢望的。
我本人服用抗抑郁药多年,因为主要症状是失眠严重,所以米氮平是几个医生给我的建议。
刚开始服用的时候,觉得用起药之后身上有轻飘飘的感觉,接下来就是食欲大增,我终于体会到了孩子的感觉:吃什么都觉得香,吃不饱半夜起来也得添下肚子,否则睡不着觉……
每次服用米氮平都胖不止二十斤,只能过后再锻炼减肥,现在人到中年,减肥没有年轻时那么容易了,我不得不改用曲唑酮,曲唑酮也有助于睡眠,但效果没有米氮平明显,所以早晨我还得服用帕罗西汀,两种药结合用,效果还可以,至少不用担心发胖了。
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我是患者,我根据自己多年亲身体验来说说吧。
患了精神类疾病严重的是必须吃药治疗的,这种病属于慢性病,不能彻底根治,所以痊愈后,也要继续服药的。
患病17年来,我虽说停西药9年,但一直吃着中药。最初出院后,西药中药一直都在吃的。中药一般是西药足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就服药中药。我这些年来,自己都记不清吃了多少副中药了,我觉得最少也得有上千副了。中药对于调理精神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基本没什么副作用。至于西药,属于强镇定的,吃西药期间副作用很大。出院后,我吃氯氮平三年,在那三年里,最主要的一点是,我月经几乎闭经了,几个月来一次,有时半年来一次,身体也虚弱,来了月经也是量很少的。还有一点儿就是吃了药整个人晕晕沉沉的,每天总是犯困,浑身无力。虽说体重增加了,但也是虚胖。
至于医生说到对于什么心血管影响,我倒没什么感觉,也许是还年轻吧。2017年我再次复发后,曾去北京大医院检查,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没有什么白细胞减少等症状,一切都挺好的。当然,这得益于中药,我2005年患病,2007年就吃民间一个中医的中药调理,调理半年后,我月经恢复正常,在二年后,我的体重恢复正常。也不嗜睡,也不头晕了。而且从那之后,我彻底停了西药,就是普通的安定片我也不再吃了。只是难受的时候,或者感冒时,吃几副中药就好了。但自从复发后,我就再没有停过西药了。当然,我也中医调理了,但只要停药十天以上,就会睡不着,就会出现复发的症状。所以我自己也不敢停药了,但我每天晚上只吃三分之一片,很小的剂量,对身体没有什么副作用。这个病每年春季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觉得不好,就适当的加药量。感觉怎么不好呢?就是失眠多梦,易醒,半夜醒,这种情况下,就要加大点药量了,但我也只是加到半片。当然这期间,我也是要吃中药的。生活不如意之事太多了,今年年初,我又拿了十副中药来吃。面对现实压力的烦恼,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总是想哭,想发脾气,心情也很糟糕。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吃一段时间中药才能缓解。本身这种病不能压力过大的,都说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人一定要知足,可是面对现实,就是无法开心起来。有时候,我也一再劝慰自己,当初我的病那么严重,几乎成为废人,如今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我应该感觉幸福知足了,可是就是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有人说,给抑郁症患者100万,这种病会不会痊愈呢?我想不会,人心无足,没钱的羡慕有钱的,残疾人羡慕身体健康的人。人有钱了,可能还会想要更高的生活。也许是源于自身的性格吧,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越是得不到的,越会感到痛苦。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个根本,就是人的性格。有的人天生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爱说爱笑,遇到什么事,都能够泰然处之。而对于性格多愁善感,内向心眼小的人,无论怎么样,都有可能触景伤情。每当看到电视剧里的悲剧,我都会和剧中人一样哭得稀里哗啦,难以控制自己,虽说知道是假的,但也跟着一起伤心。这种性格,真的很难改变,我想这也是精神类疾病人群患病的根本吧。
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作为精神心理科主任医师,除了关注精神类药物的治疗作用,笔者更关注其副作用,因为严重副作用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副作用有:体重增加、心血管系统改变、肝功能改变、催乳素水平增加、抗胆碱能作用、性功能障碍和血象改变等。
1.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一直是抗精神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问题,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塞汀多乐也有此副作用。临床研究发现,服药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体重增加3~5 kg者占100%。随着治疗剂量加大、服药时间的延长,有的患者体重增加更为明显。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对心血管功能的两个主要副作用为体位性低血压和心肌电传导的改变,尤其显示心电图QT间期的延长。
3.肝脏毒性
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均会引起肝功能异常。传统药物及氯氮平、利司培酮均能导致肝功能的改变,表现为转氨酶增高。
4.增加催乳素水平
经典抗精神病药和高剂量利培酮几乎都会引起催乳素水平增高不管男性还是女性,可能会有乳房触痛、溢乳或月经周期紊乱等副作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可对病人造成多种近期的和远期的不良反应。但临床医生对病人的这些不良反应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了解高催乳素血症对身体的各系统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影响和相应的治疗措施很重要。
5.抗胆碱能作用
抗胆碱能作用包括口干、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可能的认知损害和视物模糊,常发生于氯氮平和高剂量经典抗精神病药物。
6.性功能障碍
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女性患者,在服药3个月内绝大多数有月经不调;男女患者入院治疗3个月后,尤以男性性欲低下突出,主要表现阴茎不能有效地勃起,达不到性满足。女性性感迟钝,造成夫妻感情不和等。
7.血液系统的毒性
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总发生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正因为如此,笔者才致力于心理治疗的研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精神心理患者的用药。有些患者甚至成功停药。但减药停药一定要谨慎,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祝每位患者都能够享有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刚开始吃文拉法辛+丙戊酸钠,剂量有点大,不停干呕,手止不住颤抖,调整剂量以后几乎无法工作,每天眼睛睁不开,打不起精神,天天吃了睡睡了吃,跟猪一样,一下子胖了50斤,98斤变成76公斤。。。。更接受不了想自杀了,后来调整维持剂量,每天晚上吃,白天不吃,现在白天勉强能工作了,没有那么困了。。。然后开始自律,keep每天打卡,跑步几乎一周30公里,现在是65.8公斤。。。但是记忆力和认知力是明显下降不如之前的。。。咨询医生说不是药物问题,是病情进展问题,反正坚持吃药,复查,心态放好点,和自己和解,偶尔看到幻觉就多吃点药,没看到,没有幻听就少吃点,目前没那么难,不知道将来难不难,也不知道能活多久
服用精神类药物是怎样一种体验?
抑郁症丶焦虑症丶强迫症很多年了,没有吃药,通过看书和自我反醒,一年半的时间完全康复,而且认知还上升到了一个层次。我现在倒是有的感谢这个苦难了,不磨不成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