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德先生长期研究我国的理财市场,先讲下结论,在近期债券市场价格大跌的时候,很多理财产品又进入到了新的一轮下跌。如果自己持有的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向下,此时是允许赎回的,不在封闭期内,其实还是建议赎回观望为好,不要太过相信那些理财产品管理人的所谓专业能力,因为可能后续表现不一定会很好。

从去年到今年,理财产品的认购者,也是倍受煎熬。因为在持续的存款利率下跌的过程中,理财底层资产的同业存单等等收益也在下降,而这些收益是R1、R2中低风险级别理财产品利润的一大部分。同时在上半年整个证券市场的大幅下跌,也是导致理财产品的净值数据下降。那么在10月份开始的债券市场的价格浮动,又一次让理财产品净值下降。投资者们遭受了三连击呀!

因为很多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是债券,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针对债券是进行杠杆操作的。这样可以在债券价格上升时获取更多的收益,当然在债券价格下跌时也会承担更大的损失。那么从11月份国债的收益率持续上升,导致债券价格持续下降。因为有个杠杆的存在,理财产品的净值就出现了快速的下跌。

统计数据表明,在11月18日,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累计单位净值小于1的破净理财产品,已经超过2000只,不过多数产品亏损幅度较小。不过因为是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即使破净,幅度也不是非常深,基本在净值0.98元至0.99区间之内。不过这已经是非常过分了,因为一般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如果不能产生起码的收益率,都说明表现非常差了,那么连本金都亏损,那更加是不能容忍了。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此时理财产品处于可赎回状态,那么还是应该赎回的。因为这可能说明理财产品的管理人专业水平真的不行。面对全部是低风险的基础资产,例如同业存单、国债、银行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如果用心操作,净值肯定是大于一的,只应该存在于收益率多和少的区别。那么现在都已经亏损这么严重了,大家还有信心,他未来能够挽回吗?

现在金融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众多,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理财知识、进行有效产品挑选的过程。在符合自己风险级别的区域内,挑选出值得自己长期信任的理财产品管理人以及理财系列产品。现在太多的专业人士名不副实了,他们只想出镜做营销,只想拿到高额的年薪,而不是想给理财产品投资者创造更多的财富。

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没办法,只能认命了。这几年,接连不断的割韭菜。第一次割韭菜是P2p。割了三亿人的血汗钱。多少人家破人亡,欲哭无泪。第二次就是房地产,第三次就是基金和股票。第四次就是银行理财。以后存款也不一定保险,你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首先,你要丢掉幻想,清醒地认识到:这次净值下跌,你的亏损是补不回来了。

什么割韭菜,就是标准的耍流氓。为什么上涨的慢,因为银行告诉你,你的收益是债券,为什么下跌的快,因为有人将许诺你买债券的东西干了别的,比如:补了窟窿,投了房地产,高位接盘了下跌的股票,而你对此却一无所知,并且无可奈何,在今后一两年的时间里,还要任由这些人继续拿你的钱胡作非为!直到什么都不剩了!

只能讲,记住这次的教训吧!不过银行今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因为不会有下一次了。这也是为什么银行股一直跌跌不休的原因,谁也不知道所谓的报表背后,有多少是真的,它还有多少雷没有爆。

补充一点儿: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一位老公在银行的同事,说买了半年的理财赎回了,尽管下跌,她依然赚了不少,——亏谁也亏不了自己人。另外一个同事讲,短期理财损失不大,一年以上的损失巨大,她准备到期赎回后,改成买理财型保险,——残了一半的血,从坑里爬出来,再跳进一个更深的坑里去,她竟然不知道两伙理财的其实是一伙,一把好韭菜!

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只能认命,开放式的抓紧赎回,封闭式的只能干瞪眼,没有别的办法,年轻人的家当分布基本没有定期存款,嫌弃利息低,基金股票也是小金额的,不敢玩太大,不说全部了也是大部分基本都在理财里,不保本保息叫了那么多年也没出现过,胆子越来越大理财越买越多觉得应该没事,没想到这次狼真的来了,韭菜大部分又是中年人,为啥次次都是那批人呢?

有这个教训了,到期赎回啥也不买了,乖乖存定期吧,巴菲特说的对啊,保住本金,保住本金,保住本金,这年头只要不保本那就真不是说说而已的,一旦狼来了,哑巴吃黄连啊

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不用着急,央行已经出手了。

之前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银行集体卖出债券,导致债券大跌。而银行理财主要投资的就是债券,所以导致了银行理财净值大跌。

以前银行理财暴雷,一般就影响一两家,这次属于集体“暴雷”,这么大的体量,影响范围太广了,央行不得不出手维稳了。

所以现在大家也没必要着急了,后面应该不会再出现大跌。

不过不大跌不代表不跌,我们的情况在好转,大家都到了要用钱的时候,债券利率短期被推升是没办法避免的。

关键是我们现在还不能降准降息,外围的情况还没有确定,我们得等他们先转向才行。

不过外面已经释放边际改善的信号了,看这情况,要么十二月,要么就明年一季度就会出现转机。

但是降准降息是会降低债券的长期收益的

因为利率降低了,债券的利息就少了,银行理财的收益也会跟着降低。

所以不管从中长期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债券都进入熊市了。理财产品的收益会越来越低。

与它相反的是,股市将进入牛市,你们可以考虑一下股票市场。

银行理财“第二轮下跌”,净值下跌,出现赎回,怎么办?

没有任何办法,只有“躺平”一途。

如果买的是短期理财,那么立即赎回是唯一选择。不用抱着任何会反弹的希望。就算有几天的反弹,长期趋势来看,还是可能得不偿失。

这几天的事实已经证明,短短几天的下跌可以跌去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收益。以后也很可能持续这种大跌小涨的走势。因此,远离理财市场,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如果买的是长期理财,那么“躺平”是唯一的选择。长期理财产品限定了不能提前离场,一旦入坑,只能看着它跌跌不休,只能期望理财公司良心发现,具有专业态度去对待理财产品,才能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离场。

资管新规的实施,已经明确了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国家认为以前的保本保收益如果持续下去可能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因此出台了更严格的资管规定,这样避免了银行的大规模损失。但是,这样实际的损失将由投资者承担,理财公司可以在没有赎回压力,没有绩效压力的情况下操作理财产品,无论盈亏,管理费手续费照收不误,旱涝保收,稳定了理财公司的收益。

所以今后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了解清楚所购买理财产品的具体投资和利益分配情况。不要再盲目购买,一旦错买,可能就会面临如今这样的情况,悔之莫及。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