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联署签名,要求美国归还70亿美元阿富汗资产,这对不对?
现在以我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正在联合国进行联署的签名,要求美国归还70亿美元的原阿富汗政府资产。美国针对原阿富汗政府的资产处置,完全是一种抢夺行为。阿富汗的资产属于阿富汗民众,这个权利归属毫无争议。即使这个资产储存在美国,美国也无权进行单方面的处置,尤其是这种处置,其实就是让美国霸占了阿富汗的资产。
前一届阿富汗政府已经倒台,现在阿富汗已经换了天地。之前阿富汗曾经在美国,存放了70亿美元资产。在政权更迭之后,美国宣布暂时进行冻结,也就是说谁也不给了,谁的指令也不承认了。但是最近美国又出了一个总统命令,直接就将这笔钱给瓜分了。
美国对于这70亿美元的处置方式是这样的:将其中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留在美国,号称将用于赔偿“9·11”事件的受害者们;另外35亿美元则成立所谓的信托基金,未来将通过人道主义组织进行分配,用途放在救济阿富汗民众。其实明眼人大家仔细一看,这不就是美国给占有了吗?这些年不就是全部归到美国手里了吗?
这肯定是不行啊,就正如一个家庭之前,将一笔钱托付给邻居保管。现在这个家的掌门人去世了,后面可能有几个兄弟在争夺家产。此时邻居就号称不论将来谁胜利了,谁有权继承这个家的财产,邻居都不承认。所以这笔钱他将全部收为己有,当然还打出了一个伪善的旗号,将来这个家的子女假如需要接济,他可能会适当拨付。但是到时候给不给钱给多少钱,那还不是由他自己说了算。
我国现在在联合国给阿富汗帮助主持公道,直接说美国这种做法的本质,“这不是施舍,这是偷窃‘。现在阿富汗多地也发生游行抗议美国做法。美国依据所谓的本国的国内法管辖原则,随意处置他国海外资产。这种做法既没有先例,也侵犯了阿富汗国家主权和财产,严重违反国际法。
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在美国是存有资产的,有可能是为了国际贸易结算便利而存放的黄金或者其他结算货币,也有可能是为了国际金融市场稳定而购入的美元进行存放。但现在美国的这种做法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未来哪个国家还敢在美国放钱呢?俄罗斯之前将存放在美国纽约地下金库的黄金全部运走了,德国也全部用走了。看来他们对美国也是充分的不放心啊。现在美国对阿富汗的做法真的验证了这一担心。美国真的是政治和经济霸权太严重了。
联合国联署签名,要求美国归还70亿美元阿富汗资产,这对不对?
联合国联署签名,要求美国归还70亿美元阿富汗资产,这对不对?
就像一个人,不要脸到没有底线、没有人格、没有羞耻感的时候,也就不会在乎别人怎么说,在乎别人怎么看了。于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都能干得出来,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
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国家的文化已经堕落到不顾国家颜面,不顾国格,不顾尊严的时候,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也就不会再有底线,不会再去考虑其他国家的感受,更不会顾及其他国家的看法。
美国虽然很强大,也不停地把人权、自由、民主等放在嘴上,并要求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个完全没有底线和原则的国家,为了自身利益,什么出格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什么没有底线的事也能做得出来。特别是扣押阿富汗资产的事,简直就是十足的流氓行为,中国等国家站在公正立场上要求美国归还阿富汗的资产,是完全应该的,是正义的表现,正直的体现。
联合国联署签名,要求美国归还70亿美元阿富汗资产,这对不对?
阿富汗央行放在美国的资产,产权清晰,岂容别人侵占。
阿富汗央行在美国存有70亿美元资产,但是美国军队撤离阿富汗以后,美国政府就冻结了阿富汗这70亿美元,冻结了资产还不算,美国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妄图侵吞这些资产。
宣布总统拜登已经正式签署解冻阿富汗在美资产的行政命令,从70亿美元的资产中拨出35亿美元留在美国,赔偿给“9·11”事件受害者家属,另一半转移至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一个账户,用于帮助“阿富汗人民”,这些资产不会交还塔利班。
美国拿了阿富汗35亿美元赔偿所谓的9.11事件受害者家属,这是明火执仗的抢劫行为,阿富汗存在在美国的资产,美国就可以挪作他用,而不需要经过法律,就像现在欧美国家冻结俄罗斯资产一样,冻结资产还要强制出售,这也是一种抢劫,
美国无辜扣押冻结别人资产,引起众怒,《环球时报》发起联署,要求美国无条件归还阿富汗人民的救命钱,美国归还阿富汗人民资产是应有之义。现在阿富汗人民正在艰难的重建,很多人民过着清苦的生活,亟待这70亿美元救济,满口仁义道德的美国却通过恶劣手段夺走阿富汗70亿美元,这就是强盗行为。
美国国债曾经被认为是最安全流动性最佳的资产,可是在美元霸权下,在美国肆无忌惮冻结下,美元资产成为全世界风险最大的资产。美国和欧洲冻结了俄罗斯央行资产,这是对一个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行为,也是对一个国家主权资产明火执仗的抢劫。正如俄罗斯指出那样,这是对一个国家的战争。
欧美国家强盗行为,给配置美元欧元资产敲起了警钟,美国国债和存在在美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不再安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