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之后,多释放1.2万亿,股市会长期向上吗?
在12月6日,央行正式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0.5%,预计通过金融机构的贷款,可以增加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央行的目标很明确,但是未来会给我们的证券市场带来未来预期的长期利好吗?在7日的证券收盘后,上证指数微涨0.6%,算是对于降准的反映。但其实这个结果是在预期之内。其实央行降准的终极结论是:长期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但是短期不会促使指数快速上涨。
其实从2018年以来,央行一共降准了14次,统计数据表示对于股市的后续影响是涨跌几乎各50%。消息公布的第二天,指数开盘走高也是在意料之中,但是出现快速上涨是不会的,所以开盘之后指数冲高回落。
央行降准的目的是长期稳定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给他们供给更多的资金来源,带给实体经济注入更多的资金,金融监管部门最希望的传导方式是:通过降准,金融机构可以释放出更多的放贷资金,然后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大循环之中,最后再顺势流入中小微企业,让这些经济的毛细血管也可以多得到一些资金,降低社会的各项融资成本,从而能提升经济运行的毛利润率。
另外同样对于金融机构的业务发展也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那就是降准之后,金融机构手中的低成本资金多了,整体给银行业降低成本约150亿元,从而也可以让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降低利率的方式,让利给企业和个人。所以说,我国历次降准的本意,绝对不是希望股市中直接可以获得多溢出来的资金,如果1.2万亿没有经过实体经济的循环,变相流入股市之中,那就丧失了降准原来想达到的目标。
但是降准对于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自然仍然是一个利好。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代表企业,他们未来肯定会从降准中获益,那么利润提升,发展加快,股市一路向好,投资者收益提升,这也是一个正向的循环。但是绝不能容许降准之后的多出来资金直接流入股市,直接增加股市中的投机资金,那股市就会产生估值虚高的虚幻现象,反而不有利于证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具体利好公司,那就是实体经济上市公司,以及中小规模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例如中证500指数里的一些企业。另外降准之后会不会有效的拉低社会的通胀水平?虽然未来结果还有待观察。如果通胀迎来实质性的回落,那么明年的经济增长还是有所预期,长期性的证券市场利好基调也是没有改变的。
其实对比降准和降息来比较,一般来说,降息对于股市的利好刺激性才真的大。未来经济循环要加快,实体经济的利润率要提升,本质性推动证券市场长期走好。
央行降准之后,多释放1.2万亿,股市会长期向上吗?
现在来回答这一个问题,有点马后炮的形式,针对降准是不是资本市场大利好,在周一和周二笔者分别进行了解读,当然这只是一个投资者的看法,而不是专业人士的看法,不会构成任何的操作建议。周一文章是《降准暗藏经济下滑压力全面牛市更难依然是结构性行情不变》,周二是《降准释放万亿资金目的是降低融资成本对银行利好有限》,从实际走势看,要比笔者预想的还要弱一些,尤其是周二创业板指数一度出现大跌近2%,很多热门各个大跌,像宁德时代跌幅就不小。
降准释放1.2万亿元资金,即使扣除部分到期的MLF资金,也会向市场投放数千亿元的长线低成本资金,市场流动性可以更加的充沛,是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但是本次降准的背后是经济下滑压力增加,降准利好就会被打折扣,因此一些受到经济下滑影响的板块向芯片半导体跌幅就比较大,新能源汽车因为多种原因也出现高位调整,银行虽然是最直接的收益者,但因为LPR利率变与不变存在未知数加上银行资产质量下滑的忧虑,银行表现也不是很强劲。
降准反而催生了地产上涨,这就是水满则溢出的道理,流动性多了,要想资金流入实体经济而不流入地产行业,几乎不可能。地产板块出现短期上涨,但地产行业很难趋势性上涨,在于地产调控放松难度很大。
从历次降准以后走势看,也是涨跌参半,现在降准利好并没有超预期,而是在预期之中,对股市影响属于中性范畴。股指大跌以后将会反弹,股市不会改变结构性行情本质,一些涨幅巨大的个股未必就已经调整到位。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