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懂的人自然是秒懂答案,但是有可能他们不说。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劳动者来说,这一生主要是做好一份工作,既没有创业的想法,也不会去尝试创业。那么既然想平稳的在工作中度过一辈子,其实编制就很像一道紧闭的门。门里门外是两个世界,两个世界中各有精彩,也各有酸楚。

简单来说,编制内的劳动者基本上就属于自己人了。那么必须要接受这个体系的管理要则,也必须遵守体系的奖惩制度。如果按照体系的要求循规蹈矩的遵守,那么自然也能得到这个体系的好处。但是很多人又想拿到体质的好处,又不想遵守各种要求。如果被发现,自然要受到惩罚。尤其是在我们现在严格管理编制内的人员之季,这是给大家告诫了最重要的一段话。

那么分析完编制是一扇完全两个世界的门,那么自然就知道,退休后的生活肯定是有着不同的区别。现在这种区别又分为两个特点,一方面在管理上是差别越来越小,一方面在待遇上是差别越来越大。

1.管理上差别越来越小,主要指目前国家要求对于退休人员进行统一的社区化管理。不再分成两种退休人员的服务模式。过去编制内的人员是由单位来负责退休生活,可能单位要专门设置退休人员管理的专门岗位,解决他们生活、看病以及养老福利等等问题。而编织袋的人员退休后基本上就是自我管理。现在国家要求各个编制单位取消退休人员的专业岗位,将退休人员逐步移送到社区进行统一服务。

这项工作自前两年,国家开始推行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原定计划是在2020年底之前全部完成移交工作。但是现在看来稍微有延迟,不过不出意外的话,在2021年底之前都会搞定。未来各个单位不再会有老干部活动室、组织退休人员出去旅游、发放各种福利以及妥善解决生活看病问题等等。

社区现在已经接受过这样工作,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社区出现了老年人服务中心。未来不论是社保领养老金,还是日常需要开户或者一些福利发放,都将归于社区进行管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编制内外的退休人员管理上的差别越来越小。

2.待遇上是越差越大。编制内的人员同编制之外的人员,其实有两种比较方法。一种是在一个单位体系内部,编制内人员同编制外的比较。一种是有编制的单位人员,同那些私企民企等其他单位劳动者的比较。那么我们仔细看一看待遇差别在哪里。

A.同一单位有无编制主要差别是在于工资福利方面,那么对于未来退休的差别在于年金计划,以及补充公积金。大家知道补充公积金在退休时可以一次性领取。如果工龄时间长,有时候可以领取到几十万,而年金计划也是如此,在退休后可以逐月或季度或半年领取到夜里联接收入有效补充养老金的不足。

B.编制内的人员同其他单位的对比,那就更显著了。主要差别就在于年金有无、补充公积金有无,以及公积金的缴费基数,以及社保缴纳基数的差别。很多单位都是以一个定额的缴存公积金,而编制单位一般都是以比较高的水平或者实际工资来缴费公积金已经是社保缴纳基数。在劳动者退休后,首先在养老金方面就有了差距,另外还有退休时领取的公积金数额也有巨大差距。两方加了一起最少几十万的差距。

在这样看来大家基本上就明白了,对于想求稳好好工作的劳动者来说,编制的巨大反差就是他们做不断追求的原因。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退休生活应该没什么区别,个人该安享晚年的就尽情地去享受宁静的退休生活,但是由于养老金标准不一样,可能享受的乐趣也就完全不一样。

编制内和编制外同时退休,单从退休生活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退休后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这就是最大的个性化的差别。由于在岗时编制内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要高于编制外职工,养老金上的这些差别还是存在的。

一是编制内职工缴费基数要高一点。编制内职工,一般在岗时的工资待遇要高于编制外职工,这是事业单位最大的差异,当然有的编制外职工如果享受的是年薪制待遇则另当别论,任何事情都有特殊性。

二是缴费年限长短不一样。编制内职工是从2014年10月才开始缴纳的养老保险,缴费时间不长,但是有视同缴费年限,总体缴费年限要高于编制外职工。编制外职工从进入事业单位开始,就是按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规定,缴纳的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要高于编制内职工,但是没有视同缴费年限。

三是养老金的计算和组成不一样。编制内职工的养老金,由于既有视同缴费年限,也有实际缴费年限,在养老金计算时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而且在计算时是按照新老两种办法来计算的,当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计算的时,还有一个10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还时还要考虑在岗时的职务、职级、技术职称等因素;编制外职工由于缴纳的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于没有视同缴费年限,所以养老金只有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个部分,计算时只考虑缴费年限、缴费基数,个人账户资金余额、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等因素,没有过渡性养老金,也没有10年的过渡期。

四是编制内人员有职业年金,编制外人员没有职业年金。编制内职工,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强制性实行职业年金制度,所以个人账户有12%的职业年金,也就是除了领取基本养老金以外,还要领取职业年金;但是编制外人员,由于是按照企业职工的待遇缴纳养老保险,没有缴纳职业年金,退休后也无法享受职业年金待遇。

五是编制外人员退休后,单位还有福利。编制内人员退休后,还属于单位退休职工,单位原有的部分福利可能还会保留,比如住房补贴等,有的年终可能还会享受部分单位福利,但编织外人员退休后,所有统筹外的福利待遇不会再有。

六是编制内人员今后养老金的调整方式是不一样的。国家每年调整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调整的对象既包含了企业职工,同时也把包含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但在具体的调整方案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职工的调整方式不完全一样,而编制外人员是按照企业职工的方式进行调整的。

综上所述,编制外人员和编制内人员,即使在同一单位同时办理退休,但由于养老金的差别比较大,所以退休生活虽然没有太大的差别,都是属于退休人员,但由于养老金差别比较大,所以具体的退休生活方式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肯定会有区别。首先是物质生活上的区别。编制内的人在职时薪酬高,退休后养老金也高,编制外的人这两方面都是所不及的,因而反映在物质生活上,一般来说编制内的人退休生活要比编制外的人退休生活来得好。但也有例外。我有两个朋友,一个两夫妻都在编制内,收入高可想而知,但却很节约,舍不得化现金,吃的穿的用的与他们的收入是不匹配的。而且女的退休好多年了还在挣钱。他们的物质生活旁人看了是不夠满意的,当然他们自己满意就行了。还有个两夫妻都是体制外退休的,在职时收入和退休后养老金不多,但他们对人生想得开,生活也会安排,因此,吃穿用都比好多人要好。其次是精神生活上的区别。在现实我接触中,好多编制外的人比编制内的人心态要好,有一种知足常乐,生活平淡,做人平凡的好心态。生活简约烦心少,心态平和计较少,获得感,幸福感往往比较多。而物质生活上好的人,好多退休后的精神生活也不错,如弄块地自己种菜,买个有院子的房子种花养草,常去旅游,过候鸟生活,生活丰富多彩。我有几个朋友同事同学冬天都到海南岛去了,要到明年三月回来。但有的编制内退休的反而有一种失落感,寂寞感,孤独感。还有,物质生活好的与差的,他们之中好多人在追求精神生活的目标上也是有差别的,一个是阳春白雪,一个是下里巴人。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对于大部分编制内人员与编制外人员来说,即便是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也会有区别。

一、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指的是哪些人?

1.编制内人员主要是指: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国有企业正式职工。其中,国有企业按照星级,又可具体分为3个等级:

⭐普通国企为1颗星。比如:中央、省(市)下属的二三级国有企业。

⭐⭐省(市)属国有企业总部机关为2颗星。

⭐⭐⭐央企总部机关为3颗星。

注意:有些总部机关的薪酬福利待遇胜过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务员。

2.编制外人员主要是指: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等。按照用工方式:又可以分为临时工、外包工、劳务派遣工。

二、编内与编外同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哪些区别吗?

1.人均养老金相差1000元以上

一般来说,同样缴费年限30年,60岁退休。民营企业退休后的养老金一般在2000元左右,国企退休人员在3000元左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可达4000元左右。因为编制内都是合规缴费,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很多民企,普遍都是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因此,在缴费基数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方面就拉开了差距。

以沈阳为例:2019年沈阳市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705元;机关事业单位月平均养老金达到4593元;二者相差1800元。

2.编内人员有年金,编外人员很少有年金

一般来说,机关事业单位有职业年金且为强制性缴纳;大型国有企业有企业年金,属于集团内要求缴纳;民营企业很少缴纳企业年金,能做到全额合规缴纳社保公积金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以职业年金为例:单位缴纳8%,个人缴纳4%,缴费基数与养老保险相同。比如老王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5000元,相当于每月其个人的年金账户进账600元,每年进账7200元。在不考虑账户利息的前提下,20年后,其个人年金账户就有14.4万元。如果他60岁退休,每月可以领取年金为1036元。

3.编内人员退休后有统筹外的补贴,编外人员几乎没有

一般来说,编内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很多来自原单位提供给退休人员的统筹外待遇。

比如:报销采暖费、独生子女费、免费体检、生活补贴(洗理补贴、房租提租补贴等)。由于这些补贴都是企业负责提供,很多编外退休人员是享受不到的。

写在最后

1.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在工作时存在的差距(比如薪酬福利差距、职务差距、社会认可度等),在退休以后,差距依然会延续下去。

2.编制内和编制外人员,退休后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退休生活质量、退休待遇等方面。

3.虽然养老金并轨,缩小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同工同酬,缩小了正式工与劳务派遣工的收入差距。但是在实质上,编内人员在很多方面,甚至退休以后,与编外人员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编制内人员的养老金,要比编外人员的养老金普遍高出千元以上。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

感谢您的阅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别忘了评论、转发、点赞、收藏呦!

我是@人事通 ,你身边的人事小助手!

欢迎关注!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区别可大了。

所谓编制内,就是有正式编制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人员;编制外就是没有正式编制的合同工或长期临时工。

下面我就以两个真实的案例,来说说编制内与编制外的人员,即便是同时期退休,退休后两人在生活上的区别也是比较大的。

坐标: 中部某省一个地级市。

老张和老李都是1980年进入市电视台从事新闻记者的。

老张由于是正式工,属于事业单位的正式编制内人员,不但拥有副高6级记者专业技术职称,退休前每个月的工资总额8100多元。2014年10月机关事业单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老张缴纳的是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有“五险一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是100%的,而且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前的工作年限都视同缴费年限。

老李由于是单位自聘的合同工,也叫长期临时工,属于编外人员。1994年开始缴纳企业社保,只有“五险",没有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只有60%。也没有职称,更没有视同缴费年限。退休前月工资5100多元。

2019年年10月老张和老李都到了60周岁,分别办理了退休手续,老张每个月的养老金有6300多元,老李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100多元,只有老张养老金的50%。另外,老张退休时还领回住房公积金230000多元,老李由于在职时没有缴纳住房公积金,所以一分也没有。

老张由于是编制内的退休人员,退休后每年还可以从原单位领取中秋的春节的过节费、住房补贴、防署费、取暖费、精神文明奖等福利,而老李由于是编外人员,退休后除了在社保局领取基本养老金,再没有其他福利享受。

两个朋友的案例说明,编制内和编制外的人员,无论是在职时还是退休后,由于各种待遇上的不同,退休前和退休后的生活都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也应该是普遍存在的吧。

编制内与编制外同时期退休,退休后的生活会有区别吗?

讲身边的故事,说真实的案例。

第一,我们同村人张哥和于哥,同时被招入乡镇企业上班,经过两个人的努力勤奋工作,得到了当时厂里的一致好评,并同时升任车间主任,后来又同时晋升为副厂长,故事说到这,如果两个人同时退休,他们的待遇应都是一样的。

第二,可他们正好遇上了改革开放国家企业制度改革,他们厂被兼并分流下岗,因改制需要这厂里,只须要留一位副厂长所以于哥参加企业改制与职工安置和资产组合事宜,于哥因为完成后企业改制后。

当时区政府的轻工局对留守参加改制的三名企业人负责人同志给予转为事业单位编制的待遇,所以现在于哥退休按事业单位编制职工退休待遇每个月工资是6800元右有其它福利还不算。

而第三,张哥咋为副厂长调到别一企业任职到退休,企业效益一般般,到退休的时候按正常企业职工退休,张哥现在的退休待遇是2700元

第四,张哥与于哥是是同年人,同时升级做到副厂长,因为企业改制中,两人性质的转变中,于哥因转为事业编制职工退休工资待遇为6800元

而张哥。调到其他企业还做副厂退休工资只有2700元。有没有事业编的差距,就在这里。

第五,再说从我们村里先后走出来的村书记周书记,邰书记,你工作出色出色努力,先后被调到镇里两个部门做负责人,邰书记调到镇里做公路站长,周书记被调到镇里做土管所所长。

第六,在当时他们都是属于镇管干部,但因乡镇土管国所改制,作为土管所所长周所长转为公务员副科级,周所退休按副科级公务待遇每月退休金7000元工资。

而邰书记在公路站没有被改制还是乡镇企业编制他们二人现都退休了,因邰书记在公路站退休按企业职工交费年短少每个月退休金只有1300元多。

他们有编没编在退休的待遇相差三倍多,所以说在编与不在编,在退休后待遇真差的很多。欢迎大家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