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本来我们传统的金店,都是按克明码标价进行售卖的黄金以及黄金饰品。但是自从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当我们放开黄金销售市场,深圳对面的港港地区,大量开设各类连锁的金店。而且创新了各种营销模式,其中一口价就是带来的新生事物。

黄金饰品的销售,原来的主流模式是:每个金店都会公布当日的国家黄金牌价,那么当客户挑选好合适的金饰之后,开始算价钱。按照金饰的克数乘以当日牌价,再加上加工费,向顾客进行报价。顾客有时候也会进行讨价还价,但是一般只会在加工费上进行往返纠缠。最终双方达成一致,交易完成。

但是港港那边金店的销售模式可不同,重量是按照老式中国两来计算,附加的费用还包括黄金的保管费用以及所谓销售利润。所以金饰的价格就变成4部分组成:黄金的金价、加工费用、保管费用、商家利润。但是他们惯用的方法在内地很难行得通,那么他们就将原本小金饰销售的一口价模式带入内地来,变成一种主流的销售方式。

一口价就是将所有的费用打包成为一个价格,然后在上面标注上克数。其实有时候算下来可能一克黄金的价格已经超过了600元(现在黄金的金价大约在400~420元左右)。这在过去是用于销售小金饰的做法,例如耳钉等等。因为本身这些小金饰的重量也小,加工也比较麻烦,所以一口价销售。

同样过去是针对18K金,有时候也会采取一口价模式。因为18K金的含量不同,标价也不同,在此时金价就被整个金饰的成本掩盖起来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一口价已经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针对那些大体积的大金饰也这样,例如项链、头簪、戒指等等。他们的克数重,其实采用传统销售模式更加公平,而且也非常透明。一口价模式就隐藏了一切,有时候让商家的利润奇高。

虽然现在金店学到的都是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但是确实也不违规也不违法。只要黄金是真的,而且明码标价,也标注了克数,同样也开具了销售发票,那就是合法的,那么只能说商家学会了营销套路。

所以未来顾客去金店买金饰时,还是尽量去买那些称克要加工费的金饰。可能会更划算一些,而且据此也方便讨价还价。

大家明白了吗?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转发。

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以前去金店买黄金的时候,大多数都是按照克来计算的,黄金价格贵的时候对应的金饰品也会比较贵,黄金价格降下来的时候,黄金饰品的价格也会跟着下降。

现在去购买金饰品,特别是到一些大品牌金店购买的时候,很多都是按照一口价售卖,而不是按克售卖,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工艺黄金,比如3D黄金、5G黄金来说更是如此,这些一口价黄金总体算下来价格明显要比按克计算价格贵很多。

对此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一口价这种黄金价格是相对不透明的,这里面黄金价格占比多少?手工费占比多少?完全是由商家说了算。

比如目前黄金价格大概是410块钱每克,但是有些金店一口价金饰品综合算下来之后,每克就可以达到600块钱,相当于每克都多出200块钱,那这200块钱包含哪些呢?如果单纯是加工手续费,我认为不会这么高,这里面还有其他成本,比如人工成本,租金成本,水电费成本,税费成本,营销费成本等等。

但即便把黄金之外的其他成本加起来,我认为也不至于比黄金本身的价格高出50%,这里面实际上更大的价格是金店自身的利润。

而很多金店之所以敢卖一口价,其实他们卖就是一个品牌,毕竟大家去购买黄金的时候可以选择在一些小品牌购买,也可以选择在一些大品牌购买。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我相信大家在购买黄金饰品的时候,都更倾向于到这些大品牌购买。一方面是这些大品牌本身的金饰品工艺比较好,可以选择的余地比较多,另一方面这些大品牌在服务以及其他方面要比小金店做得更好。

也正因为如此,即便这些大品牌金店价格比小金店价格高一些,很多消费者仍然能够接受。

比如某些人在某个金店购买耳钉或者项链的时候,看中了某一个款式,觉得自己非常喜欢,那么即便这个款式价格比其他金店高一些,有一些人仍然愿意掏钱。

而消费者多掏的这部分钱其实就是品牌溢价以及工艺价值。

至于品牌溢价以及工艺价值到底是多少,这个没法去衡量,只能由金店说了算,金店说多少就是多少。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金店是明码标价的,不存在欺诈行为,那就是一种市场自由行为,如果你觉得这个价格高你可以不买,但你买了你就不能怨金店,毕竟是你己愿的。

这就像大家去买房一样,同样一个地区,同样的面积,有可能两个小区的价格会有较大的差距,在这种背景之下,大家不一定选择价格低那个小区,因为这个小区有可能他的户型、朝向并不符合大家的需求,而另一个小区更符合大家的需求,所以即便价格更高,大家也更愿意买。

因此金店按一口价卖黄金不存在合不合理的问题,这只不过是一种正常市场行为而已,目前我国没有哪条法律规定,金店不能按一口价售卖的,只要金店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那就是合法合理的。

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首先要说一句,这不是普遍现象。

金店绝大多数金饰品都是按照克重计价,另外加上一定的手续费/加工费。如果购买投资金条之类的,基本就是按照当前的金价即可。

只有一些克重太小的饰品,或者是一些特殊的精品黄金饰品,例如 3D硬金等,由于工艺问题,工费都要计算在内的。还有一些银首饰,本身银子价格也不太高,如果重量不大的话,工费的占比就相对而言比较明显了。

所以这类的饰品,一般采用一口价方式。基本上,越复杂或者越小的,平均到单价上就越贵。

当然,首饰类物品,只要明码标价,何谈合不合法一说?嫌贵可以不买,或者买那些按克重计价的饰品,买卖自由。

(晴溪)

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现如今,金店不再论克卖黄金饰品,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咯。尤其是对于一些工艺复杂的小饰品来说,几乎都采用一口价的方式出售。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黄金不再按重量(克)卖,而成了一口价买卖呢!

第一,小饰品重量轻、工艺复杂、人工成本相对较高

除非特殊工艺,一般情况下,重量超过10克以上的黄金饰品,基本上都是采用“金价+加工费”的方式来出售。

比如,黄金单价每克400元、加工费30元,10克重的饰品,售价就是4300元。

这种按“克”论价,依旧是目前金店售卖黄金最主要的方式!

可这种方式,对于一些精品黄金小饰品(3D、5G黄金),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 首先,重量较轻(2克、甚至更低),按“克”计价。一件小饰品,只有几百元,很是不划算。
  • 其次,这些小饰品,款式新颖、制作工艺相对复杂。如果与大件黄金一样论“克”卖,然后收取高昂的加工费,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来买吧!
第二,一口价卖黄金、利润更高

与传统按“克”出售的方式相比,一口价卖黄金,其折算下来的利润会更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对2克的精品耳钉,可以买到1200元以上,折算每克售价超过600元。相比于论“克”出售,每克可多出170元之多,能大大提高店铺的利润。

另外,这一类的黄金饰品,由于重量较轻,单个饰品的价格并不算高,一般也就在1、2千元,对目前的人来说,并不算是一笔大的开支。再加上款式比较新颖、有特色,哪怕其价格相对较高,也有很多年轻人愿意来买单的!

总之,一口价卖黄金,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又能大幅度提高店铺的利润,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店铺黄金小饰品,宁愿“一口价”出售,也不再按“克”论价咯!

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作为一个金店的管理者,你说的现象在很多金店都有存在,大部分是一些较小的品牌,而且这个现象越来越严重,因为这样有利润,不良的竞争在一味地宣导金价多少钱一克,我家299他家288,为了错位竞争才出此方法,但正规的店面如果也是这样,他的售后服务肯定也相应的提升,比如按标价的黄金可以免费换,按克的需要收取工费等。再一个是大家都没法忽视的工艺费和人工的工时费,这是成本的很大支出,很多商品这部分费用已经超过了材料的本身价值,再不能单纯的按料计价。一般知名品牌的金店普通黄金一般是按克计价,但金工分离,每克金价多少钱外加整件工费多少钱,精品黄金(3D硬金,5G黄金等特殊工艺)是按标价销售,这些商品克重轻,款式新,工艺复杂,如果按克销售需要外加高昂的工艺费,最后的价格也差不多。选择黄金首饰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看看做工,看看工艺,品牌不品牌的没太大关系,只要不是故意造假坑人的,当然有些款式的首饰只有某一个品牌有售,是因为专利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它的基本都是代工厂,品牌服务的只有品牌溢价,当然品牌也有服务和信誉保证。顾客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好好选择。

现在金店的普遍现象,不按克数算,却一口价。算下来都要到600元一克……合法么?

按照我们正常的思维来讲,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金店的金首饰价格是与原材料黄金的价格正相关的,当黄金价格上涨的时候则金首饰价格上涨,反之亦然。但是现在我们在购买金首饰的时候会出现店家按“件”卖,而不是按“克”卖的情况,这样折算成“克”的话往往一克要多花一二百元,那么店家这么做的根据是什么呢?

按“克”卖仍是普遍现象,按“件”卖的情况也存在

市场上按“克”卖仍是主流,按“克”卖的主要是材质为足金99、千足金、足金9999的金首饰,按“件”卖的主要是材质为3D硬金和K金。

此外,越是工艺简单、重量足的金首饰越是按“克”卖,比如金项链、金手链、金手镯等等,越是工艺复杂、重量轻的金首饰越是按“件”卖,比如小孩子佩戴的金貔貅、金转运珠、金如意等。

那么为什么工艺复杂、重量轻的金首饰会按“件”卖呢?实际上这与金店的商品成本构成和运营成本有很大的关系:

其一,金首饰的成本构成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原材料的价格,在这方面实际上足金和3D硬金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其二,成本又包括设计费和工艺费,我们可以把这块统称为“溢价”。款式新颖、惟妙惟肖的小金首饰往往需要在设计和加工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下图中的小金如意,它的克数只有1-2克,但是相比金手镯、金项链来说,它需要花费更大的设计成本和加工成本,如果按照410克来卖,那么完全不能覆盖“溢价”成本,所以索性按“件”卖,一件600,这样就能多赚近200元,成本也就覆盖住了。

在按“件”卖的首饰中大多都是重量轻、款式新颖、惟妙惟肖的小金首饰,而且该类首饰往往还需要店员花费大量的时间编制一条红绳子以方便佩戴,这无形中又加大了店员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再加上金店一些房租、人员工资、物业费、水电费、商品运输费等成本,如果在小件商品上也按“克”卖,那么很难覆盖巨大的成本支出。

比起商品本身的材质属性,更多的人在乎款式和新颖设计

有些人买金首饰是为了保值投资,这部分人更在乎“一克多少钱”,所以对他们来讲单克便宜才是最重要的,对产品的设计和工艺并不那么看重,他们更愿意买金块、金砖、金项链和金手镯这些“溢价低”的商品,等到金价涨的时候再卖出,从中赚取差价。

而另一部分人更看重商品的工艺和设计,工艺越新颖,设计越超前则对他们的吸引力越大,所以这部分人更愿意为“溢价”买单,他们多花的钱实际上是花在了设计费和工艺费上。

目前按“克”卖和按“件”卖都是合法合规的,监管层面上对此并无要求,所以这是市场自动调节的一种机制,也是商家和消费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行为,并不存在商家刻意欺诈的情况。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