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尤其是有钱人更是如此?为什么?

个人认为,除了一些极端没有金融知识的民众,剩下就是一些暂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犯罪份子,还仍然将现金放在家里,不存银行。剩下绝大多数民众还是会将钱放入银行,既安全也有效增值。而且现在已经进入到移动互联时代了,现金的使用范围已大大缩小,网络使用的转账范围已大大扩张,不将钱存入银行,怎么去使用线上付款和线上转账呢?

确实在90年代之前,有着不少人尤其是做生意的,会在家中大量存放现金。一方面是使用方便,随时可以支付给他人。另一方面觉得财不露富,放到银行可能被人知晓,自己有不少钱。相比之下银行的存款利息反而不是很重要。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理财观念的进步,大量使用现金,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病。相对比于银行转账和存取款,现在存放银行反而更加方便快捷了。很多转账也不再收取转账手续费,银行数量也非常之多,存放于不同的银行也不担心漏富被人发现了。尤其是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普及,将银行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钱财放于银行,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凡有点金融知识的都不会再将大额现金放在家中。那么现在是哪些人还在存放现金呢?其实从各种披露的案件中就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是意图逃避反洗钱规定的那些意图不明的人,以及钱财来路不正的犯罪分子。

我国的反洗钱规定,就是从资金流方面监控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现在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只要涉及到银行的各类转账,及大额存取和支付行为,都将被严密的监控起来。那么如果用现金进行交易,则有可能更好的藏匿犯罪行为,减少犯罪证据的被获取。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贪官污吏收受不法钱财时,都是收取现金。同样很多经济领域的其他犯罪行为也是收取现金,例如走私、非法钱庄等等。目的就是躲避反洗钱的监控。现在反洗钱针对大额存取现金也进行了监控要求,所以犯罪分子更加不愿意将钱存入银行,然后再支取现金付给他人,还不如直接都堆放在家中,取用比较方便。

对于一般民众来说,肯定放入银行是最好的选择,又可以有一部分的利息收入,而且非常安全,不容易遗忘。想想以前将钱当做废品卖掉,以及被火给烧了,被老鼠给啃了,哪种选择会更好呢?

每个人都要趋利避害,做出最优于自己的选择,千万不要做那些愚笨的后悔选择。以前在银行工作时候,见过不少这种愚蠢的将现金藏于家中的行为。最后现金霉烂,或被虫子或老鼠啃食,无法辨识,只能自己承担损失。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社会上确实有很多人宁肯把钱放在家里也不愿意存到银行,具体分析的话,不外乎如下几种情况。

1、资金来源禁不起推敲,存到银行有巨大风险

新闻中经常会报道某些人家里存放数千万乃至上亿现金,一些传销组织者和违法犯罪群体往往也会存放大量现金。对于这些人来说,钱存到银行就相当于自投罗网,很容易被发现,后果很严重。在买房资金没有限制的时候,房地产也成为洗钱的重要通道,对房价上涨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果只能用银行卡刷卡方式支付,资金来源有问题的购房者显然就会大大减少。

2、需要用现金这种不会留下痕迹的工具去实现某些不正当的目的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不能用钱搞定的事情确实不太多了。大到数以十亿计的项目,企业上市,小到子女入学,买路财随处可见。企业出于偷税的需要使用现金发放工资奖金,出于公关的需要也会使用大量现金。

现金交易不会留下可以追踪的凭证,尤其是这些交易往往不会有收据,非常隐蔽,这是银行转账和移动支付无法办到的事情。

3、老年人不信任银行,或者不懂怎么存钱理财,拿着现金更有安全感

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的慢,更容易听信负面消息。智能手机功能多,但是相当比例的老年人不会使用,也不敢在上面操作存款。当听到某些银行存款被盗刷、被银行内部员工挪用、存款变保险等新闻时,就会担惊受怕,干脆找个老鼠洞塞里面藏起来。

现金放在家里不会产生任何利息,保存不当还会腐烂,有的还会被老鼠咬碎。时间久了很容易会忘记,或者藏钱的人意外离世就再也找不到了。从通货膨胀的角度讲,这样做对社会有好处,但是对于辛苦存下这笔钱的家庭来说,实在令人痛惜。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很多人宁可将钱放在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其主要原因在于存银行没有啥好处和实惠,同时省去了来去银行的麻烦,更多是有钱人是有现金更好办事,监管部门追踪不到资金的流动痕迹。

1、得不到实惠。目前银行的定期存款主要是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其利率分比为1.75%、2.25%、2.75%和2.75%。各家银行均有一定的上浮,即使上浮55%之后,其利率分别为2.7125%、3.4875%、4.2625%。而且上月cpi已经高达4.8%,换言之,存银行的利率收入连通胀都没有跑赢,那存与不存区别并不大。对于有钱人而言,抵消拿点利率懒得去折腾。

2、银行存钱容易,但是取钱可就不那么方便快捷了。一大笔资金进入银行系统,数额超过一定的限度,这是要在上报央行,央行以及存款银行是要随时监控这笔资金。换言之,这笔资金并非如普通小市民那样随便存取。举个例子,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条规定,各大行取款超过5万元是要预约的。这是哪门子道理,我自己的钱,我享用,我还得提前知会银行一下,麻烦不是?

3、有些非阳光下的事情,用现金更能解决问题,且接受现金的人更加放心。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特别是N年前,如果你要找相关具有公权力的部门半点什么事,你不意思意思自己都不好意思,如果银行转账那不就暴露在阳光下 嘛!

4、有些钱是不能存银行,因为这些钱很可能是非合理所得,有些虽然不犯法,但是也不合法,有些甚至是犯法来源。

综述,以上原因导致了很多有钱人不把钱存银行,宁愿现金放家里。

我是溯源归一,极简投资践行者!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不过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比如老年人,经常需要使用现金的人,拥有来路不正的钱的人。

1.老年人。现在很多老年人每月一发养老金或退休金就会到银行取出来,因为他们觉得拥有现金更有安全感,放到银行没有安全感。

2.经常使用现金的人。现在经常使用现金的已经很少了,但还是存在的,比如做小生意,有时候还是需要现金的,把钱存到银行每次取现金比较麻烦,干脆放家里算了。

3.来路不正的钱。有些人的钱来路不正,不敢存银行,比如腐败官员收取的贿赂,骗子骗来的钱等等,一般来说这些人获得非法的钱数额巨大,存银行很容易引起注意,怕被国家或别人发现他们的非法事宜。

当然了,也有其他原因把钱放家里的,其实钱还是存银行安全,因为纸币很容易损坏和腐烂的。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现在很多人都愿意把钱放在家里,方便使用,不去存银行。主要是:

1、存款实名制实行后,大额资金流动受人民银行监控,人民银行会随时向商业银行发布提醒,要求说明原因。如果存款人有大额资金来源不明,或者说不清楚实际用途,就会给存款人带来麻烦,甚至面临被调查的风险。

2、现在对于公款私存要求比较严,很多有钱人,都是做企业的,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至于钱是公是私,是不好分辨的。如果存银行,弄不好就是公款私存,这也是制度不允许的。还不如放家里好。

3、另外,很多人都感觉,存钱容易取钱难。现在支取5万以上的现金,都必须提前1天预约。如果碰到急需用钱的时候,就会很麻烦,得跑好几家银行,还不一定能把钱凑够。

4、再有就是,有灰色收入或不正当收入的,因为存款实名,是不敢存银行太多钱的。

5、一些有钱人大多有贷款和担保,如果有贷款或担保贷款逾期,自己的存款就会被法院查封,还是放家里安全些。

6、还有一点,现在社会治安好了,小偷少了。大多数人家里都安监控,现金放家里也安全。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

为什么很多人宁可把钱放家里也不愿意存银行?背后反映了三种现实。

很多人喜欢将现金存放在家里,绝对不是一个两个,也许你会很奇怪,为什么不将大额现金存放银行里呢?毕竟多少还有一些利息,更重要的是,大额现金存放银行是安全的,起码比存放在自己家里安全。这背后反映了三种现实:

第一种现实,一些从将大额现金存放在家里是一种落后的存放方式,但现实中却有可能给自己造成各种意外损失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金银时代,很多人习惯于将金银财宝存放在地下,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觉得埋在地下是最好的保管方式,但如今已经是纸币的时代,再将纸币埋在地下就可能受到损毁而受到损失。

根据相关报道,淮北一户村民将200万现金埋地下5年,挖出后残币的损毁程度已经惊倒银行行长!报道上说,一位村民拎来5捆扎好的残污币共计50万元,来到某银行濉溪韩村支行看能不能兑换,残币的量有50万元而且残损的程度也很大,作为已经上班30多年的银行行长当时就被惊到了。没有想到,这个村民说:像这样的残污币她家还有十几捆,总共在地下埋了两百万元。

事情是本来情况是这个村民的父母曾经做点生意,省吃俭用地存下点钱,放到哪里都觉得不安全,于是就想到了过去人们有钱都埋在地下,于是五年前将钱打上捆埋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由于现金破损严重,经过银行认真清点比对,最后200万元现金将要损失50万元。

埋在地下是过去金银时代储存和保管的方式,如今纸币早已经不再适合,但一些人仍然习惯于这种储存方式,实际上是习惯使然,但确实应该改进。

第二种现实是,仍然有一些人在生意往来时习惯于现金交易,为了便利就在家中存放大量现金

以前的很多生意往来由于各种原因都是现金交易,特别是一些个体经济和民间之间的生意往来,以现金交易为主。但在交易携带现金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发生丢失等损失。

根据都市现场综合四川新闻频道报道,成都顾客在超市买东西后直接将装有50万现金的编织袋扔到超市就走了,差点造成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可能影响生意交易。2021年1月16日下午1:50,一名男子提着一个大编织袋走进了四川成都武侯区的一家超市,在选购三包湿纸巾结账时随手将编织袋丢在收银台前地面上,然后就离开了超市。下午3点超市的店员交接时打开编织袋,居然发现编织袋里面全是现金,而且足足有50万元现金。经过报警处理两个多小时后,失主楚先生才发现装有50万元货款的编织袋不见了,然后才找到超市。原来这是楚先生的生意交易资金,没有想到遗失在了超市,差点误了大事。

2019年8月1日北京晚报报道,北京海淀史上最大盗案告破,案涉北京一高档小区被盗500万+67万美元+16公斤黄金!北京海淀区远大路一小区的李先生报警:存放在地下室的现金500余万元人民币、67万余元美金及16根金条(每根金条重1kg)全部被盗了!这也是海淀警方史上破获现金、黄金数量最多的盗窃案。虽然经过警方成功破案,但这种大量现金存放家里仍然是不安全的。

第三种现实,我国的一些重大婚丧嫁娶事件时喜欢使用现金,从而会手持和存放一些现金,但也容易发生意外损失

携带并大量使用现金除了不方便、不安全、容易丢失造成损失之外,还容易造成意外损坏性损失。但我国在传统的婚丧嫁娶时,无论是贺礼还是彩礼,仍然习惯于使用现金,特别是在一些县城和县城以下,更是如此。

让我们看看河南南阳的老母亲是如何将给儿子订婚的8万元变成2万元的。根据光明网根据河南广播电视台消息的报道,河南南阳的孙先生因为要订婚,老母亲就去银行将近半生的积蓄8万元取出来,准备交给儿子作为订婚贺礼,取回来以后就放在一家人围着烤火的火盆旁边聊天。正好有朋友来,大家就都出去跟朋友会面。过了一会儿,再回到屋里时,发现那8万元现金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到火盆里烧着了,正在烧着。大家于是七手八脚进行抢救,但已经残缺不全。于是去银行进行残币兑换,最后经过银行的精心兑换,只能拿回来不到2万元。本来儿子订婚母亲高高兴兴地取了8万元现金,但由于保管不当,只能以复杂的心情去银行兑换残币,并从8万元减少到2万元,是不是有点悔不当初的感觉?

另外根据钱江晚报报道,一对在北京的长兴老夫妻从北京回家时,将在北京积攒的12万元差点遗失在列车上。原因是北京南开往苍南的G163次高铁在开出长兴站后,列车长接到长兴站电话,说有一对老夫妇遗落了一只黑色密码箱在列车上,里面有现金等贵重物品。列车长找到老人的密码箱后,打开箱子惊呆了:十二捆百元大钞合计12万;40张五十元现钞合计2000元;还有十元现金若干,冬虫夏草、珍珠项链等贵重物品。原来老人是长兴人,以前住北京,这些钱是老人的大部分积蓄。现在想回长兴生活,习惯带现金在身上,差点造成损失。

不愿意将现金存放在银行当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更有的人觉得存放在银行不安全,实在是想多了,我们应该更多地习惯使用存放银行、银行卡交易、转账交易和移动红包等,尽量减少现金的使用,更不要大量存放现金。(麒鉴)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