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100万人民币,通过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这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如果真的发生,基本上就像“股神徐翔”一样在监狱里面服刑,除了内幕交易和操纵股市,怎么可能投资回报达到这么高呢。

我们看看股神巴菲特,它的平均年复合收益率也仅仅只有22%,也就是大约4年会本金翻一番,8年后再会翻一翻,那么10年后基本上也就仅仅能达到5倍的效果。如果是100万资金,5年后总共收获本金和收益收益总计500万。

而投身于证券市场,已经是所有投资中比较高风险的投资了。能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收益是非常非常难的事情。最终连股神巴菲特也仅仅能取得这么多的收益而已。那么还有什么样的收益能比他更高呢?

我们一般的可供投资人购买的基金,很少有比直接投资于股票风险更高的理财产品了。因为再高风险的大多都是期货类产品、期权类产品和外汇衍生类产品。而这些产品虽然投资方向正确,收益率会非常高,但是如果加上长时间的因素,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全部方向做对。10年中间肯定会有出现亏损。所以也不可能出现10倍的收益。

而最高风险的产品一般很少会做成基金方式,供理财人选择,所以整体的投资价值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基于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是要将自己投资期限放在5年、10年甚至更长,但是他的期望回报率不可能是这么高,因为一家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比较平稳的,只有出现在一两年时间出现高速增长,也就出现了股票价值的大幅提升。所以长期主义是不漏过企业上升的时间,但是也绝不去类似博彩一样,只在企业上升的时间介入。

投资是一个时间游戏,还是一个逻辑游戏,从而变成一场心理学游戏。但如果是带着极高的回报期望,那就变成了一场博彩游戏。

觉得好,请给予点赞、评论和关注。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告诉你我的亲身经历:2018年在招行买了100万曹名长的中欧恒利,封闭3年,大概到2020年9月只有10万盈利(连分红在内),所以,10年你可以自己推演一下有多少可能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首先,说下我的观点:几乎不可能。

理由:1、结合过往中国最好的基金经理的业绩也做不到10年10倍。当然过往业绩不能代表以后,但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2、基金反应的是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未来中国经济会持续上涨,但是增速会适当放缓,所以使基金有10年10倍的收益。

建议:基金投资切记有一夜暴富的心态,做时间的朋友。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我的答案,一点问题都没有。

简单算一下,10年翻10倍,年化就是25.89%,一年涨25%很容易啊!

如果惧怕风险,直接买混合基金就行了。多买几个,10个基金,做个组合,即便有一个基金像诺安一样踩雷了,还有其他9个稳妥的。另外,不要买主题基金,那玩意搞不好就翻车了。比如你现在买白酒ETF,别看前两年一年翻倍,没准每年就直接腰斩了。

所以啊,别买指数基金,别买主题基金,别买分级基金,踏踏实实买混合基金,一年25%,10年翻10倍,大概率能实现!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想多了!

10年10倍的收益率是极难实现的。

100万人民币,通过购买基金,10年后是很难累积到1000万的,如果说有一些实现概率的话,可能实现的概率连千分之一可能都没有。

100万,想10年实现10倍收益率,也就是平均每年的收益率要达到25.9%,这样的复合增长率之下,才能够实现10年10倍的梦想。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股神巴菲特几十年投资股市下来平均收益率只有23%,如果想超越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可能是很难做到的,从道理上来说,可能实现的概率小于千分之一。

作为普通人,在投资上面,可能在收益率上面还是要求低一些,这样可能更加的稳妥,而且风险可能也比较低。从业绩上来说,实际上每年能够收益10%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业绩了,而只要每年实现10%的收益,那么10年下来,也能够实现翻翻的收益,如果能够几十年都获得这样的收益率,那也是相当客观了。而且10%这样的收益可以说已经是相当高的收益了,也能够跑赢通货膨胀,实现保值增值的想法了。

而现在想实现10%左右的收益,可能性是比较大的。一般来说,只要是投资一些高分红绩优成长股,然后长期持有,基本上就能够实现10%左右的收益率,就能够跑赢通货膨胀,实现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10年十倍是极难实现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每年实现10%左右的收益可能就相当不错了。

100万人民币,购买基金,10年后可以累积到1000万吗?

一百万人民币,要想十年后变成一千万人民币,只有一个办法。

买美元。如果真放开汇率市场,保证三十比一。

我七十四了,活不到那一天。但我坚信我的研究成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