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为何在国内普遍感受物价高呢?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物美价廉产品享誉海内外,为何在国内普遍感受不到物美价廉?或者是物价水平低?

问了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其实我们从好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个问题,都可以得以理解和想通,而且会得出比较发人深省的思考。其实想要一个绝对准确的答案,可能非常不容易。

1.我们现在感觉到物价高,工资收入又跟不上去。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悖论,要么物价高工资高,要么工资低物价低。现在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为消耗的中间成本太多了。也就是说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抬升价格的中间环节过多。如果还不理解,可以想想我们的药品从生产厂家到病人口中之间的加价过程。

2.同时我们现在要思考到,为了实现国富办大事的目的,我们是不是在生产中加入了大量的税收和各种费用收取环节?导致将产品的销售成本有效提升。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国的整体税负在全球国家排名中是比较高的。别的不交,只要涉及到交易环节,契税和增值税是严格收取的。例如买卖一套房子,基本上交易费用能占到房屋的2%之间。如果房屋增值比较大,有可能占到交易总价的5~8%之间。利润抽取现象比较严重。

3.还有涉及到土地方面的价格,不论是租用价格还是转让价格,其实抬升的都非常快,这与各个地方财政支出需求不断扩张,所以被迫要加大土地的出让,赚取地方财政收入有关。但是形成的结果就是将这部分费用都会转嫁到产成品中,其实这是一种成本转嫁推升地价格上升。

4.我国和国外其实产品横向对比,也会发现有些产品价格便宜,有些产品价格贵。主要就是体现在日常所用的食品、蔬菜、工业成制成品等等,相对价格和服务比较便宜。而涉及到奢侈品、优质服务以及高档用品方面,价格要远远贵过国外。但是这两年趋势又发生了新变化,日用品价格也在快速攀升。想想猪肉,蔬菜等价格居高不下。

我国现在确实陷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也就是说日用品和民生用品价格又在不断的攀升,奢侈品和高档服务及用品仍然居高不下,但是居民收入又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由于人力成本在抬升制造业,又开始向其他地区开始转移,制造业的空心化也开始逐渐出现。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进行大的变化,闯出未来转型为科技强国和制造业大国并重的一条路来。

只有往前进,才有一切的出路,大家明白发展实体经济的意义了吧!现在这过程,就可能同80年代价格闯关一样,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忍耐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