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为什么愿意刚兑?
假黄金事件又有后续,在此事件中受损最严重的肯定就是民生信托了,他们有着多达14亿的信托产品陷入其中。所以民生信托针对信托产品的处理方式,也牵动着无数购买信托的投资人的眼光,同时也给其他涉及此事件的多家信托公司开出了一条道路。结果就是全额兑付。
先给民生信托点个赞!下这个决心非常不容易啊!民生信托发布《致投资者的说明函》表示: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投资人权益,本着对投资人负责的态度,已协调资金对产品已到期的投资人进行兑付;后续将严格依法履行受托职责,并及时披露相关进展情况。为什么民生信托会这么爽快的去对付投资人呢?
1.核心原因在于此信托产品出了如此大的事件,作为信托管理人,尽职履责肯定是没有到位的,细纠起来是有着巨大瑕疵的。即使民生信托拒绝兑付,未来信托认购人同信托公司对薄公堂,估计信托公司迎来的也是败诉。想一想最基本的抵押物黄金被调换了,信托管理人的责任肯定是没有尽到的。与其等到未来进行法庭的官司纠纷,可能败诉之后还得要多赔一些利息成本,倒不如此次痛痛快快的赔付算了。
2.在此之前,其实已有赔付先例。在民生信托发现假黄金,事件彻底败露之前。其实在5月份,已经出现了东莞信托和金凰珠宝之间的纠纷,那时东莞信托也发现了假黄金,但是有可能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或者其他别的原因,但东莞信托及时将到期兑付的投资者资金都进行了兑付。所以这类的兑付也是有着前例的,而且都是针对同一个融资客户进行的。
3.民生信托的信誉损失,以及降低未来的处罚成本。民生信托是我国a类信托,已经是最高等级的了,出来此类事件后,监管部门肯定会介入调查和处理。现在如果能够平息投资人的纠纷,引发各类潜在的后续事件,包括涉及到社会稳定的事情发生,那么可能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会降低很多。另外也避免了投资人相互进行指责和纠纷,会引发对于信托公司的信任危机。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民生信托发布了公告,进行了刚性兑付。但是并没有说明,针对投资人的兑付是仅仅兑付了本金,还是将本金和当初的预期收益率共同对付了。但推测可能,大概率是仅仅兑付了本金,一方面收益率还无法计算出来,另一方面现在还不知道未来事件会引发多大的可能潜在损失,而这些损失都需要信托公司自己扛。
那么信托公司兑付投资者的资金从何而来?截止目前保险公司肯定没有做赔付,而且这么短的时间,也不可能信托公司进行了资产处置,已经变现成现金。所以仅仅只有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信托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了兑付。
在破刚兑的情况下,我们其实对于信托项目要有着正确的认识。不是所有的信托项目,如果出现风险后,都需要投资人买者自负。而是在信托管理人没有出现任何瑕疵,或者全部尽责的前提下,信托项目出现了不可控的一些风险才需要投资人买者自负的。所以刚兑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这件事情随着兑付,并没有进入到事件的终点儿,才是仅仅开了一个头。投资人预期收益率该怎么办?信托公司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利?保险公司该如何认定保险合同?整个事情的真相是如何的,而涉及的公司和实控人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估计还得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水落石出。
最少信托投资人本金可能都全部拿回了,这也算是一件大幸事,未来在做任何理财时,还是要多分析,尤其是面对非标理财时,要对底层资产和各项所谓风控措施,进行自我独立的判断。
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为什么愿意刚兑?
民生信托的黄金信托为啥刚兑呢?这真是万般无奈的选择呀,民生信托办理根本就不太合理的业务,自己跳进了黄金大火坑!
第一,作为专业的持牌金融机构,民生信托未能识破黄金骗局是有责任的(卖者尽职),如果不兑付信托计划,不管是投资者诉诸公堂,还是投诉到银监会,它都吃不了兜着走,没法儿继续在信托圈里混了!
第二,现在我向各位简单解释一下黄金大骗案的大致情况。民生信托的黄金信托计划的风控措施是以黄金质押,黄金天然是货币,而且还给黄金买了保险,双重保障看起来万无一失!但信托公司哪儿玩得过湖北九头鸟?黄金最后一验居然是假的,保险公司则一拍屁股说欺诈投保不赔!信托公司眼泪哗哗的,全是坑啊。
第三,从民生信托这个黄金大案,我们可以看出以后投信托托理财几个注意事项:一是要看信托公司的质量,好的信托公司还想干下去,刚兑的可能性就更大,所以我们最好选择国有信托公司,央企信托公司更好。二是要琢磨一下信托项目的资金投向是否合理。这个黄金质押有点不靠谱,您想啊,黄金本身就是钱呀,到银行或黄金交易所一卖钱就来了,为嘛还质押贷款还得付利息。这个交易结算构本身就不合常理,哈哈,无风险自然无收益!当然这种交易结构可以突破信托的风控部门审批,其中奥妙我们可以静待调查结果公布!
各位小伙伴们,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砸不到任何人的头上,遇到此类事件一定敬而远之,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
谢谢,欢迎关注并转发![灵光一闪]
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为什么愿意刚兑?
不是说民生信托愿意刚兑,而是这个事情是因为信托公司的工作失误完成的,根据国家信托法的要求必须要负责
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为什么愿意刚兑?
1.核心原因在于此信托产品出了如此大的事件,作为信托管理人,尽职履责肯定是没有到位的,细纠起来是有着巨大瑕疵的。即使民生信托拒绝兑付,未来信托认购人同信托公司对薄公堂,估计信托公司迎来的也是败诉。想一想最基本的抵押物黄金被调换了,信托管理人的责任肯定是没有尽到的。与其等到未来进行法庭的官司纠纷,可能败诉之后还得要多赔一些利息成本,倒不如此次痛痛快快的赔付算了。
2.在此之前,其实已有赔付先例。在民生信托发现假黄金,事件彻底败露之前。其实在5月份,已经出现了东莞信托和金凰珠宝之间的纠纷,那时东莞信托也发现了假黄金,但是有可能双方达成了一致协议或者其他别的原因,但东莞信托及时将到期兑付的投资者资金都进行了兑付。所以这类的兑付也是有着前例的,而且都是针对同一个融资客户进行的。
3.民生信托的信誉损失,以及降低未来的处罚成本。民生信托是我国a类信托,已经是最高等级的了,出来此类事件后,监管部门肯定会介入调查和处理。现在如果能够平息投资人的纠纷,引发各类潜在的后续事件,包括涉及到社会稳定的事情发生,那么可能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会降低很多。另外也避免了投资人相互进行指责和纠纷,会引发对于信托公司的信任危机。
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民生信托发布了公告,进行了刚性兑付。但是并没有说明,针对投资人的兑付是仅仅兑付了本金,还是将本金和当初的预期收益率共同对付了。但推测可能,大概率是仅仅兑付了本金,一方面收益率还无法计算出来,另一方面现在还不知道未来事件会引发多大的可能潜在损失,而这些损失都需要信托公司自己扛。
假黄金事件中,民生信托为什么愿意刚兑?
近日,多家金融机构踩雷金凰珠宝的百亿假黄金质押案传得沸沸扬扬,吸引吃瓜群众一片,而在金融机构中,信托机构的踩雷占了绝对主力地位,民生信托与东莞信托以超30亿金额稳居此次爆雷排行榜前3甲。
6月30日,东莞信托“率先”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回应了金凰珠宝项目黄金质押出现风险一事。
7月1日,金凰事件踩雷冠军也发布《致投资者的一封信》,安抚相关投资人。
通过这两封致投资人信,可以看出两家信托机构均提到协调资金实现投资者按期退出。
根据资管新规的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明示刚性兑付的认定情形,包括违反净值确定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保本保收益、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委托其他机构代偿等。
上述两家信托公司均没有提到资金究竟从哪里来,很明显,金凰珠宝此次涉及的超百亿资金肯定是短期回款无望,而保险公司的推脱导致最终能否赔付存疑。
接盘资金分析
信托公司自有资金垫付
2019年,东莞信托多项盈利指标转差,资本利润率仅9.03%,同比下降2.01个百分点,不及长城信托的一半;人均净利润为178.22万元,同比下降25.88%,不及重庆信托的1/11。
截至2019年末,东莞信托的净资产为56.58亿元,管理信托资产总额为736.89亿元。
而民生信托相比东莞信托情况稍好,其注册资本金70亿元远高于东莞信托,然而民生信托2019年的利润率也是同比有较大幅度的滑落。
然而对于金凰事件中民生信托的40.74亿与东莞信托33.7亿,任何一家信托也难有如此体量的资金进行垫付,即使兑付了也将是伤筋动骨。
TOT信托接盘
不少信托公司都发行TOT信托,也就是资金池项目,尤其是民生信托,其自家发行的资金池项目在业内也是“久负盛名”,规模曾高达百亿。
当自家项目出现风险,动用资金池项目先行接盘,然后再缓慢处置资产,这是信托业内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然而,日前四川信托就因为其TOT项目被监管部门叫停,导致出现兑付危机,其根源就在于TOT资金池中早已接盘过多风险项目,当项目被叫停时,无法再继续募资,导致底层资产无法及时变现,才最终到期客户无法如期赎回。
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即将全面叫停信托的TOT资金池项目,也因为四川信托TOT项目的爆雷,其他信托的资金池业务必将萎缩。
即使东莞信托或民生信托以自家资金池接盘金凰信托的风险资产,那只是将雷埋得更深一些而已。
其他机构资金接盘
金融机构间资产的相互接盘由来已久,然而金凰事件已经成为众矢之的,相信在目前阶段,除非出于某种特殊目的,应该没有任何一家金融机构敢接盘贾志宏这个烫手山芋。
大股东垫资
东莞信托的大股东是东莞市国资委,正如东莞信托的信中提到的,为维护投资者权益和社会稳定,履行而国有金融机构的责任和担当。在目前阶段,东莞信托大股东实力接盘可能是上述可能中最为靠谱的。
而民生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是著名民营企业泛海控股,旗下金融牌照齐全,信托、证券、保险、保理、融资租赁等不胜枚举,区区40亿风险资产本对于泛海控股来说不算大事,然而在近年金融强监管之下,各金融牌照之间禁止混业经营,而泛海控股本身从去年开始就麻烦不断,频频传出各类监管事件。在金凰事件如此敏感之际,是否还是能使用乾坤大挪移尚不可知。
是责任?是担当?还是刚性兑付?
不管上述何种接盘资金进行兑付,对于金凰事件来说,都肯定不是来自金凰珠宝、金凰实业,更加不是其背后实控人贾志宏的资金,也不是来自保险方人保财险的保险赔付。
正常情况下,投资者既然投资了金凰珠宝的信托计划,资金还款来源必定来自信托计划规定的还款来源或增信措施变现,即使出现违约或纠纷,信托公司作为信托计划管理人,理应代表投资人处置相关资产,待资产处置完成后方可变现资金。
已经出台2年已久的资管新规三令五申,产品出现兑付困难时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
如果东莞信托与民生信托在金凰事件上真的以其他渠道资金对投资者进行兑付,稳定了投资者,稳定了社会,但是对于资管新规的打破刚兑该作何解释。
是给投资者上一堂影响深远的投资教育课,还是为了责任,为了担当,继续维持信托业隐形刚兑的“金字招牌”?孰轻孰重值得深思。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请 点赞关注或者分享给朋友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