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在中国餐饮界,有一家福利好到爆的公司,一点都不输海底捞。每年给员工分红,2017年分了7000万,2018年要分到1.2亿,对优秀员工更是好,“每人每年100万津贴,但不直接给钱,从父母到孙辈,上下管四代,教育、医疗、旅游、保险费用,全报!”其创始人贾国龙更是要求:年收入超出1000万的部分,必须拿出50%激励自己团队。这家公司就是西贝集团。 2001年,成立西贝餐饮公司。但贾国龙却开始过起了悠闲日子,一年开一家店的蜗牛速度,慢慢做。直到2009年,他听到了同行海底捞发展的极其迅速,才刺激他走出北京,开启了全国扩张之路。直到今日,西贝门店超过了300家,员工超2万人,一年收入超50亿,却坚持不上市。 对此,你怎么看呢?

这一个多月对于餐饮业来说,确为至暗时刻。对于西贝餐饮来说也是如此,虽然也做了多项自救措施,例如进行外卖,营业额虽然每天能达到100多万,那仅仅是平时的10%,对于西北餐饮来说,那真是杯水车薪。

在这个时候,过去西贝餐饮坚持不上市的战略就显示出不利之处了。虽然企业上市是个双刃剑,上市之后企业管理要规范,所有数据要公开,要接受多个监管部门的监管,以及股民用脚投票的态度。但是企业上市后,银行会给予比较高的评级,也会给予很高的贷款授信额。像这种危机时刻,那么可以及时向银行申请借款,协助渡过难关。同时也可以向地方政府要求扶助措施,解决目前的发工资及租金问题。

但是西贝餐饮一直选择不上市的道路,那么现在就是非常被动了。他只能自己独立面对这个至暗时刻,自己要想办法去筹资,自己要承担无法开门营业所造成的损失,自己要去处理库存的蔬菜和肉类。现金流缺口是非常难以补充上去,估计在此次危机过后,西贝餐饮的老板会重新考虑上市这个选择。

西贝餐饮在全国拥有400多家门店,2万多名员工,正常是一天收入2000万元,当下虽然开启了外卖通道,但最多达到一天收入200万元。每个月1.5亿元的工资发放,变成了西贝餐饮贾国龙老板最头痛的问题。同样海底捞仅仅在停止营业9天,“门店营收+员工工资”两项损失就超过7亿元。

其实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如果还想持续提升自己,如果还想成为不倒的品牌,上市是一个更优的选择。上市之后,将企业放在聚光灯下,将信息充分公开披露,每一个战略安排都经过精心论证,未来企业得到的好处会更多。

1.从企业品牌度推广方面,更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提升忠诚度。西贝餐饮就是一个高忠诚度的企业营销,那么上市更是叠加的好处。2.从企业经营外部环境资源方面,上市后更会得到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扶持。类似出现这种事情更容易得到帮助。3.从企业财务健康和现金流管理角度,有着股民的资本支持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扶持,可能就可以快速的调动资金,筹集外部资金来去稳定企业财务。4.新证券法在3月1号马上实施,其实核心就是扶持好的上市公司,淘汰坏的上市公司。所以未来上市环境会越来越宽松,对于西贝餐饮这种好企业,资本扩张和外部资金持续注入,扶持企业战略快速实现会有极大的帮助。

总结一下:西贝餐饮还是要继续挺下去。度过危机之后,可以认真的考虑一下,上市这个资本战略需不需要实行?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点点下面广告,让德先生再赚点钱!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虽然之前不知道有个西贝餐饮公司,而且不知道谁是贾国龙,但看到贾老板愿意拿1.2亿去给员工发奖金,瞬间竖然起敬。

从贾老板发奖金一事,就感觉到他的人才观的方向是对的,重视人才就是重视生产力和业绩。做企业的一般都知道从企业运营来看,最让老板重视的无非就是资金资本和人才资本,把这两个块玩好,基本企业的业绩就会蒸蒸日上。对比起来,资金资本讲究的就是成本管理,对企业料、工、费的管控,但它只起到对企业的管控的作用,但人才资本讲究是利润即如何进行利润分配,这种管控则追求提升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而决定业绩的往往就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试想一下,一个企业没有创新或创造力,那么这个企业基本会在同行业处于下风,时刻面临着在市场上消失的危险。而贾老板很聪明,他能看到企业发展的基础,懂得如何激励员工,就这个就应点个赞给他。

在职场打拼的人们,基本在职场中吐槽最多的莫过于:“今年老板太抠啦,奖金还是那么点或越来越少啦或没有年终奖”,其实反映出很多企业不懂得激励的方法和套路,最终员工生态处于消极的状态,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企业发展。曾经有人讲过,高薪能减少成本,其实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没有高薪的诱因,可能连人都招不到,留不住等。在职场上,要想激励员工,利益分配是最直接,虽然之前一直提倡精神激励,但在这我也不虚伪啦。对于企业来讲每年对目标设定都会有个保底,职场上我们叫起存量,但企业的发展要看的增量,则若想激励员工,除了通过绩效考核及过程控制保证企业的正常业绩,还要设定增量奖,而这个奖励是最能激发人的斗志的。像贾老板善用此道,超出1000万,拿出50%给于员工,是何等魄力,同时此种做法是何等的诱人。

因此,企业要业绩必须要善用人,善用必然会管理和激励人的斗志,而激励人必然建立在利益分配的基础上。

奋斗的小强2018专注职场疑惑解答,欢迎大家关注。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金庸老先生的小说,经常会委婉讲“西贝货”,西贝,贾!图中的四种,有人吃过吧?好吃吗?我没见过。

西贝餐饮这个名字取的有意思,因为贾国龙姓贾,等于是贾氏餐饮的意思,挺好。

西贝餐饮创建于1988年,能够做30年的餐饮,非常的了不起。说明不浮躁。

看了一段贾国龙的采访,明显看出来是个干实事的企业家,他强调要聚焦,聚焦产品,餐饮的产品就是饮食,做好了饮食的质量,才能够做大品牌,他提到餐饮四点:功能、口味、品质、营养,比较实在,而且他讲到了餐饮业如果饮食没做好,其它都没用,实在人。注重产品的品质,同时也兼顾环境,服务,体验,也要搞好装修。大概可以理解思路了。

能够用西贝命名公司,不忌讳“假”同音,是一种信心,一种胸怀。所以,能够拿出营业额的2.4%奖励2万名员工(我看百度的介绍是1万名员工),对员工重视,也是一种胸怀,企业家大胸怀。

一个企业家踏实的做法,就会做出踏实的公司,踏实的公司并不会缺钱,公司的目标是做大事业,并不需要上市融资加速发展,这类公司,就像老干妈,没有上市的念头。

与西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某火锅连锁公司,这家公司以“服务”打天下,但是赚钱的却是大股东经营的供应链。一家埋头干活,一家高调造势差别巨大。

我个人更欣赏西贝这样的公司,思路清晰,做正确的事。不欣赏海底捞这类制造声势的公司,做的是营销,而不是产品。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谢谢诚邀。

很开心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来自莜面的故乡——山西大同,当然也有不少地方也吃莜面,不过谁让咱大同有三宝:莜面、黄花、羊皮袄呢😊

首先,说说西贝的性价比。我吃过两次,说实话,太贵了。我在西安生活,为了一解乡愁,我特地去了西贝。没舍得点其他的菜品,单就一碗莜面窝窝就价格不便宜,没吃饱,不过味道合格,这个要说明。

其次,店面环境。西贝的环境不错,开放的厨房,漂亮的小姐姐手艺不错,或许这就是价格较为昂贵的原因之一。

最后,西贝上市。我有幸在同样是没有上市的公司——宁波方太厨具工作过。总的来说,一家公司是否上市并不意味着这家公司优秀与否。不上市说明公司依靠自身盈利可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将盈利进行分享。为股东和员工提供更好的收益也是不错👍

总结一下。西贝的未来,我无法预测,不过在西安来说,目前的市场定位和发展估计会遇到不小的挑战。不过,我祝福任何一家企业都能健康发展,更希望有企业将我家乡的美食和特产推广发扬!

谢谢,祝福!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怎么看,他家菜,死贵难吃量又小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年入50亿,拿1.2亿奖励员工,却坚持不上市,你怎么看?

虽然不懂上市意味着什么,单从一个老板愿意拿出1.2亿来奖励员工,就为他点赞。

我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贾国龙的爱丽格斯西餐厅工作。当时的工作环境,氛围都很好。老板从没有架子,常和我们员工一起吃工作餐。从后厨到前台,没有一个员工对老板有怨言。这就是一个老板的风格魅力。最有映像的是,他晚上去锅炉房打水,看到烧锅炉的大爷穿衣服少,特意让人给大爷送一个军大衣,说晚上冷,注意身体。那时他就是这样一个心细的老板。有人可能会说,这是老板管理玩的套路。而我认为这是一个老板的风格魅力。在贾氏集团工作10年20年的员工大有人在。他的爱人就是找的我们前台的服务员。一个心系员工,把员工当家人的老板,有何理由不成功呢?

贾国龙 ,内蒙人的骄傲。祝他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把我们家乡特色餐饮传播到全国。让更多的人吃到内蒙古地道的美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