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起诉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完全可以起诉。但是最终结果可不是谁起诉,谁胜利哦。
有可能自己败诉,而且概率非常大,因为有国家颁布的法规做基础,购房人太难胜诉了!还有可能败诉后自己也不认,那银行讲达不成一致意见,要求解除购房按揭贷款合同,那么就会逼着题主提前全额归还贷款,结束双方的合作。这个后果能承担承担得了吗?现在LPR存量贷款转换通知和规定都已经颁布,从明年3月1号到8月31号之间,所有银行必须同存量购房贷款客户,进行贷款利率计算方式的转换。在通知中确实没有看到,如果客户既不同意转换,也无法同银行达成一致意见,未来应该怎么办?
在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德先生可以负责任讲,按照法律规定,那就双方解除合同约定。自然银行就要需要提前全额收回剩余贷款本金,房贷购房人需要提前偿还。如果购房人不同意,那么银行将起诉法院,要求法院进行判决。这个结果,德先生肯定知道是购房人败诉。那购房人能筹备到一次性还款的金额吗?那岂不是搬了石头砸了自己脚。
所以,在主管部门出了相应通知后,购房人还是好好同银行进行协商吧。其实转换办法也很简单。要么固定利率,要么利用“LPR+基点”模式进行转换,至少2020年不会受到任何利率上浮或者下跌的影响。未来呢?从短期和中期来看,LPR还是逐年下跌的,所以这种转换来说对购房人是有好处的。
如果同银行协商固定利率,虽然表面上锁定了风险,但是未来如果市场利率LPR大幅下跌,那购房人确实遭受到损失。所以购房利率对于银行和购房人来说风险都是挺大的,德先生也不建议去进行选择。毕竟房贷时间是比较长的,一般都长达20年到30年,在此过程中随行就市,可能来说是个最佳选择。
总结一下,不要以自我为中心,不要固执己见,有时候变化可能对自己更有利。而且房贷是一个半政策性行为,如果未来利率升的特别高,国家也会出台一系列相应政策来调整,让购房人不至于背负太重的负担。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就问你一句吧,现在你一月工资1万,每月还款2000,十年后你工资3万,你觉得到时候银行让你还2000的概率大,还是通过调整LPR让你还4000的概率大!国家为何搞个LPR与基准利率剥离开,因为发展实体刺激消费释放流通,基准利率下调是大概率,但是搞个LPR与基准利率脱钩,就是不想让你房奴捡便宜银行受损失,而且LPR是18家商业银行的市场拆借利率。说白了银行联盟自己定,你品,你细品!!
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你起诉不了银行违约,更不可能谈什么赔偿了。
首先:在明年3月开始,8月完成。
实施lpr,并不是说一定要让你选择与lpr挂钩,到时会给你2个选择:
1:原有房贷可以选择继续执行合同,即与固定利率挂钩。但只给你明年一次选择机会,选好了,未来几十年都不能变。
2:若选择挂钩lpr,原先贷款有上下浮点的,计算与2019年12月lpr的差值(可以为负),之后在合同剩余期限内执行固定差值不变。
其次: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对现有贷款利率的调整,并不是单个银行的自主性动作,可以理解为金融法规的调整,而不是单个银行的违约。
最后,这也不算是违约,最多算的上是对原有条件的补充,你不想变,选择1,维持原有固定利率就行。
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短期来看对个人是利好消息,长期来看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性。
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2019年12月28号央行发布公告,基于基准利率的上浮的房贷合同需要重新签订,重新签订的合同以固定利率为或者lpr利率为准,我翻看了我之前的交通银行的房贷合同,里面没有写,可以转化成固定利率合同或者lpr合同,这其实有点违背合同规定了,我们能不能起诉银行呢?
其实我们没有办法起诉银行,因为这是央行站在全国经济通盘考虑发布的公文,换一种说法,即使我们起诉了银行,银行拿出央行的规定给法院看,法院拿出央行发布的规定,我们也没有办法胜诉,那何必要起诉呢?
我们还是遵守央行发布的规定,在明年的3月到8月之间选择现在的合同转化为固定利率或者是lpr利率,现在能做的就是要分析一下到底是选固定利率的合同,还是选基于lpr的合同,从长期看我国的利率是属于下行通道,未来的lpI利率,我认为还是会继续下降,2019年11月份已经下降了0.05%,那选择lpI利率,支付的利息会低于固定利率的利息,所以我建议选择lpI利率。
如果lpr实施,银行改合同,我可否起诉银行违约要求赔偿?为什么?
谢邀,你之前的合同有吧?你看一下里面对于合同的变更应当有约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