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现在只是在传闻,还没有被证实。要观察一下存款市场后面一两周的新产品,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德先生认为,这简直就是金融市场的倒退,损害储户利益,保护银行高利润来源。

即使被叫停,也不是叫停定期存款产品不能发行,而是要求在定期存款产品中,不能设置,提前支取的部分,按照事先约定的最近一档约定高利率进行取款计息,而是必须按照传统定期存款中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利率进行计息。其他类型的定期存款都不受影响。

这对于保守型中长期理财人士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最受到影响的就是现在的新型智能存款产品。没有了这一条款,那么储户只能三年或者5年满期后,才能拿到过去的高利息,中间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利率计息。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智能存款的吸引力。其次受影响的是部分大额存单产品,因为目前大额存单产品提前支取,有些银行也设置了靠档计息的条款。在叫停之后结局都是一样,必须要到期满之后才能拿到过去约定的高利息。

这对于很多中小银行来说,也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中小银行同大银行进行存款抢夺,凭借的就是利率高,以及提前支取约定条款灵活,可以给予客户靠档,最近一期的约定利率。一般来说只要存满一年提前支取,都可以拿到3.5%以上的利率。此次叫停之后,中小银行丧失了一个抢夺存款的好武器。

这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存款产品利率创新设计来说,也是一个倒退。在过去,由于科技系统不支持提前靠档计息,所以银行也无法设计出此类产品。现在科技进步了,能够设计此类产品,利率市场自由化本来就支持市场竞争。现在通过人为的监管规定,压抑了创新,同时也变相行政化规定了利率计算模式。按道理来说,各个银行应该根据自己的经营特色,自己想怎么设计就怎么设计,想怎么调整利率计算模式,就怎么调整利率计算模式。这样未来才能真正将存款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

至于某些银行专家所宣称的降低存款利率后,可以有效降低贷款利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企业。这简直都是官方解释,本来我们银行利润来源同存款利率高低影响就不大。一般来说存贷差达到3%~4%就可以盈利了,但是仍然不是许多农商行城商行在亏本吗?民营企业何时享受过同上市公司一样的利率?信用借款利率什么时候能低过8%以下?其实叫停最大的结果就是给了银行赚取更多利润的可能,而贷款利率仍然是市场化运行,不会随之降低。

叫停创新,行政措施抵抗利率市场化,让储户少赚取存款利利息。保护那些劣质银行的利润,这才是德先生认为最大的不利之处。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从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看到最实用的金融应对之策,以及最根本的投资理财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今天来聊聊银行的靠档计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解之后您就明白为什么需要调整(叫停)了。

银行的靠档计息简单理解就是存款利率按照离哪个期限近就给哪个期限的利息。

举个例子,比如您存一年的定期存款,银行给您的利率是2%,那么哪怕您存到第359天,但急需把钱取出来,那么利率就不能按2%算了,也得按活期利率给你,好像活期利率才百分之零点几,所以您的利息就损失了。

但如果您存是靠档计息的产品,就损失小很多,还是以上文为例,第359天您取出来,这样对然不到一年,但是满半年了(靠半年档),那就按照半年利率给您,比如利率1%,您看,既满足您支取需求,又降低了损失,所以对老百姓来说,这种产品比较很好。

既然产品这么好,银行和老百姓都比较喜欢,为什么监管还是要叫停呢?我们一起看一下。

一、老百姓为什么喜欢靠档计息

我们知道,中国的储蓄率一直是比较高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储蓄率45%,全球排名首位,说明我们老百姓还是要对未来不确定的风险做足准备,或者说大部分人是风险规避者,所以也不愿常识风险稍微大一些的投资标的。

同时在叠加目前P2P被叫停的因素,老百姓存钱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选择银行了。

二、银行的选择

受同业竞争激烈、指标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银行揽存竞争已经白热化了,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存贷比限制,必须得加大揽存力度,所以都会推出新的产品,为了迎合老百姓的需求,靠档计息就此诞生了,当然了,靠档计息相比于传统的定期存款来说银行承担的成本要高一些,但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有压力么。

因为没有存款,就放不出去贷款!没有贷款,怎么赚钱,毕竟银行也是企业,也得养家糊口啊

所以银行也愿意推出这种产品。

三、监管的顾虑

监管要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要有大局观,政策制度要符合国家战略,所以监管的初衷也是对的,只是大家彼此互相不太理解。监管的初衷是什么呢。

  1. 流动性风险,我们知道,银行怕“挤兑”,当然了很久以来我们国家就没有发生挤兑风险,但是不代表不防范,而又这种靠档计息的存款可以随意支取,那就有潜在的风险,因为随意支取付出的成本降低了嘛,所以从化解风险角度来看,监管需要对这种产品进行调整。
  2. 我们国家目前正在积极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尤其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而这个靠档计息的产品把存款利率提高,这就提高了成本,那放贷的成本自然而然的也会提高,所以这与我们目前的政策相违背了

所以对这种产品叫停然后进行调整是必然的。

所以从普通老百姓、银行、监管各自的初衷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会有靠档计息了,自然而然的也就明白为什么要叫停了,希望本文对您有帮助。

如果喜欢可以点赞、关注我,给您分享更多财经知识。

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路人蚁:聊社保,侃商保,说理财,专业答疑,感谢关注

1 首先我们的银行存款主要说三类,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存款方面活期存款利息比较低,而定期存款比较高,而且灵活存取。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而不是低息的活期存款。

2 靠档计息就是你在银行存了一个定期,比如3年期定存,然后存了一个月突然需要用钱,你就可以提前取出,这个时候的利息是按照当日利息结算,如果你到期再取用就是按照到期约定的结算利息。现在叫停挂挡计息就是把提前支取的利息变为活期利息计算,这样的提前支取的利息就很低不划算。但是对于稳定存款结构有好处。依然是可以灵活支取的定存,只是利息变了,鼓励大家存满期,存款前做好资金的安排,整体上更有利于资金存款的稳定性。

综上:叫停存款挂挡计息是银行稳定存款结构和资金稳定性的操作,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存款期限规划。更好的安排资金。利息计算有变化,但是不改变定期存款的安全和灵活性。

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临近年关,各家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收存款,可是谁也没想到,在年底冲刺的环节,很多银行都收到了来自人民银行的《关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范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档计息有关要求》。这份文件一出,最难受的就是城商行、农商行以及民营银行。

这些银行是发行靠档计息类产品的主力军。他们的揽储压力相比网点遍布全国,客户资源丰厚的全国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来说要大的多。正是有这样的揽储压力,这些银行才设计出很多靠档计息类的产品,不仅如此,靠的档位也比一般的定期存款高了很多。

据我了解,很多民营银行和小型城商行,只要能存够半年,利率可以达到2%-3%不等。半年期的人行基准利率为1.3%,基准利率至少上浮53%,最高能上浮130%。以前,我还可以将其贴出,供大家选择,现在是敏感期,还是不说哪家银行了。即使现在去找,很多银行也撤掉了相关的产品,以及靠档计息的描述语句。

我觉得靠档计息类产品被叫停,问题没有出在靠档计息的规则上,而是出在了这个“档”上。

靠档计息类产品刚刚诞生的时候,朴实无华。存够半年,就按半年的挂牌利率,存够一年就按一年的挂牌利率。这其实对于银行的资金成本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毕竟占用客户多久的资金,给付多久的利息也说得过去。

可是随着智能存款概念的推进,靠档计息类产品开始变味了。每一个档位的利率已经不再是普通存款的利率了,而是大幅提高。提高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大额存单最高上浮55%,这个人民银行能容忍的最高比例。

人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监管机构,它的政策都是为了使银行能够更加良性、可持续的发展。靠档计息的叫停也是如此。如果放任商业银行如此疯狂的提高利率,势必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银行是趋利的机构,这边高价吸收了银行存款,那边肯定会发放高利率的贷款来获得利润。

发放高利率的贷款是人民银行不愿意看到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 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更是不利。能够承受高利率的贷款,客户的资质相对来说是没有那么优质。商业银行的贷款都发放给了这些资质不好的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 对于人民银行贯彻国家支持小微企业政策不利。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期,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国家大政方针。商业银行是国家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3. 以现在的国际经济环境,利率下行是必然的。因为利率下行能有效刺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又大肆提升存款利率,这岂不是在和国际经济走势对着干吗?不顺大势,迟早会被大势吞没。
可以说,各家银行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这些银行已经丧失理性,不顾资金成本的急剧增高,只为在12月31日前将资产规模再冲上一个台阶。在这样一个疯狂的时间节点上,人民银行一盆冷水泼出,也许能够让商业银行回归理性,找到真正可持续的揽储道路。

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并没有并叫停,只不过要求进行调整、压缩规模罢了!而个人感觉,此时调整银行靠档计息类存款,主要针对的应该还是智能存款产品。对大额存单、定期存款的影响并不会太大、很是有限!

智能存款、规模过快增长,带来一定的监管风险

想当年,智能存款利率最高可是要达到6%的,虽然现如今利率有所降低,但也有5.4%左右。

但相比于其他的存款类产品,资金同样安全,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且利率要高出一大截的!

因此,智能存款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极大关注,已经成为中、小银行,尤其是民营银行揽存的利器!而随着投资者对于智能存款(靠档计息类存款)的追捧,目前市场中类似的存款产品产品有很多,从民营银行、到城商行、农商行,甚至部分国有大银行、也跟风推出了靠档计息类产品!

短时间内,智能存款产品数量的激增、规模的暴涨,必然会带来很多监管方面的问题!此前,这一类的产品,就曾被监管多次点名、进行窗口指导!

此次,又进一步提出明确的指示,要求各大金融机构,压缩靠档计息存款规模,且要求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计息,不得突破上浮比例!

  1. 中小银行、民营银行,所服务的更多是小微企业。而靠档计息类的存款过多,必然会增加银行存款端成本,其放贷的利率也会有所提高,这与降低贷款利率,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自然会受到监管。

  2. 靠档计息类存款规模过快增长,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对于本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的民营银行来说!从化解银行“潜在”风险的角度来说,对此类存款进行规模控制,也是必然的!

总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未来银行存款提前支取、将不再靠档计息!因此,购买银行存款前,一定要有所规划才行啊!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银行靠档计息存款为什么被叫停?

最近两年时间挂档机器计息的智能存款非常受到大家的欢迎,特别是自从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之后,还有最近两年p2p大面积整顿的情况下智能存款就成为了很多理财用户青睐的对象。

这些智能存款的推出对于银行和理财用户来说其实是双赢的,对银行来说这些智能存款一方面是利率比较高,有些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5年期的利率可以给到5.4%以上,另一方面是流动性比较强,很多银行智能存款都可以提前支取,提前支取挂档计息,而且挂档的利息要比银行活期利率高出很多。

我们以北京某个银行一款智能存款为例。该产品起存金额是100元,可提前支取,不同期限提前支取挂档计息如下:靠档计息,7天以内0.35%、7天(包括7天)到6个月4%、6个月(包括6个月)到1年4.1%、1年(包括1年)到2年4.3%、2年(包括2年)到3年的4.6、3年(包括3年)到5年4.7%、满5年4.71%。

可以看出这些智能存款不仅利率比较高,而且提前支取的收益率同样非常高,所以这些智能存款非常受广大客户的欢迎,特别是对于年轻朋友来说,很多人都可以直接通过一些第三方理财机构购买这些智能存款,因此这对智能存款已经成为了很多中小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利器。

然而智能存款自从诞生的那天开始就存在很多争议,而且也是处于一种灰色的地带,因此监管部门曾多次对智能存款做过一些政策指示,比如2018年年末的时候,当时监管部门也要求各大银行对智能存款进行整顿,然后很多银行都开始停止发行新的智能存款;到了2019年5月份,监管部门又进一步发布监管公告,很多银行又开始停止发行智能存款,并收缩智能存款的规模。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银行在年底都面临严格的存款考核,各大银行都非常缺钱管,在这个时候智能存款已经成为了很多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手段,然而就在这时候监管部门再一次出来对智能存款进行指导。

2019年12月份很多银行都收到了《关于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规范定期存款提前存款靠档计息有关要求》的通知,随后各大银行都积极采取措施落实相关要求,并提出了过渡期的方案,不少银行都开始停止新增智能存款,并主动提出缩减智能存款的规模。

对于监管部门的这个文件,很多银行其实都是措手不及的,因为现在正好是年底,各大银行都非常缺存款,尤其对于那些中小银行来说吸收存款难度非常大,如果智能存款被停掉了,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至于为什么监管部门突然要叫停智能存款的发行,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从整体来说,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智能存款具有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我们都知道银行是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来赚取利差的,而通常情况下,银行的贷款周期相对来说一般都比较长,正常情况下都是在6个月以上,大多数都是在一年期以上,所以资金的回收周期相对来说是比较长的,但是现在各大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都是随存随取,可以随时支取出来,而且给到的利息并不低。

因此当很多客户需要钱的时候,他们不会像定期存款那样考虑提前支取可能存在的损失,毕竟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计算,而现在很多银行的智能存款提前支取都可以获得4%以上的利率,这就大大提高了用户提前支取的可能性。

而当贷款资金没有到期,一旦出现大量用户提前支取的极端情况,银行就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来应付客户的提现,一旦银行出现提现难,就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到时会有更多的用户担心银行没钱而选择提前支取,这对银行来说潜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第二、智能存款的推出搅乱了存款市场的竞争,让很多大银行不爽。

智能存款对那些中小银行和存款客户来说,本来是一件好事情,银行和客户各取所需。但是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类似的智能存款,而且有些小银行为了获取更多的用户,智能存款给的利率越给越高,提前支取利率也是越给越高。各大银行之间的智能存款已经形成了一种恶性竞争,如果任由这种竞争继续下去,那么对于存款市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特别对那些大银行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以低息吸收用户的存款,现在突然面临很多小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那些大银行的普通存款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这样就迫使他们进一步提高存款利率,这样就会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所以很多大银行肯定是不允许小银行这么干的。

第三、监管部门可能认为智能存款的存在导致利率不断提升,这进一步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主要靠吸收存款跟发放贷款的利差,一旦存款端的收益上升了,那么贷款利率肯定会相应的提升的。

而在当前总体经济环境不太理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果银行的贷款利率提升了,对应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会跟着提升,这会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的负担,不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

不过从整体来说,智能存款的诞生其实是市场化利率的一种体现,而且智能存款的存在对于企业中小微企业来说,实际上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叫停智能存款,从表面上来看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在实际当中我看未必见得。

目前真正愿意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主要是一些中小银行,如果这些中小银行在跟大银行竞争存款的过程当中没有吸收到更多的存款,那么他们就没有足够多的资金发放给中小企业,一旦资金紧缺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反而会进一步上升,同时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没法从银行贷到款。

虽然叫停智能存款可能从整体上降低市场的存款利率,但真正从中获益的主要是那些大银行,而大银行的主要客户对象是那些大客户,叫停智能存款之后,这些大银行可以吸收更多的存款,而这些存款大部分都会流向那些大型企业,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反而会变得更加困难。

所以我觉得对于智能存款不能一刀切,智能存款之所以能够存在,我相信这是一种市场的自发行为,如果过度干预这种市场行为,最终不论对于金融市场还是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来说都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