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一点也不用太过觉得惋惜或可惜,因为邮储银行上市后的长期表现还不知道如何呢。他们俩人做股东,对于上市后的短期表现没有任何影响。
这两个国内最富裕的两马算是飚上了?啥大事都要掺和一把。确实邮储银行回归上市,是最后一家国内大银行上市了,之后也没有这么大规模的银行了。但是邮储银行能表现好吗?能像其他银行一样那么盈利吗?德先生打上一个深深的问号!
马云的蚂蚁金服和马化腾的腾讯,确实是邮储银行的十大股东,但早在邮储银行上市前最后一轮定增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而且在招股的时候,也将此作为一个亮点给全世界人说了。所以投资人在看招股说明书的时候,他们已经在里面显示出来了。这并不是个秘密,但是他们二人入股邮储银行与普通投资人认购邮储银行投资的目的和意义完全不同,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比性。
马云和马化腾入股邮储银行,其实做的是战略投资,也就是股票短期内的波动与他们的投资决策没有任何关系,更重要的追求长远未来合作,和做长期投资分享利润。同时因为他们是上市前的入股,所以将受到上市后禁售股票的时间限制。也就是说他们在三年内是卖不了任何股票的。
但是针对散户投资者来说,新股发行的投资只是赚取波段性差价,并不是做长期持有。如果真的想谋求长期持有的话,等邮储银行上市表现稳定之后再参与也不迟。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是邮储银行的10大股东,没有任何意义。还是要从邮储银行本身的内在价值、发行价以及同行业银行股的市盈率水平来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是否能赚取上市初期的资本溢价。
此次邮储银行因为引进了“绿鞋”机制,从以往其他上市公司引入类似机制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个大利好。因为其他上市公司在引入“绿鞋”机制之后,在上市30日之内一般表现全部良好,平均股价涨幅都超过了10%。这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光大银行。
邮政储蓄银行,因为是六大行中经营能力最弱的银行,所以也引入此绿鞋机制,有利于保证其上市后的股价平稳,不要出现跌破发行价的现象。据估计只要邮储银行上市后跌破5.5元的发行价,那散户都可以去抢夺筹码,等待绿鞋机制发挥作用时,再卖出获利,可以实现,基本无风险套利。
记住,炒股千万不要炒成股东。马云马化腾做股东,人家是有其他长远的想法。为普通投资者,打新股炒新股,就是想快快的挣一笔小钱。是否做长远投资,等未来再评估再定。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跟随德先生得到最简单的答案和最实用的解决之道。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没有任何心情。
我认为心情应该很平静很正常。
一、有关资料显示:12月3日,邮储银行公布A股IPO发行结果。结果显示,网上网下投资者合计弃购超1.18亿股,对应金额约6.53亿元。弃购金额创历史新高。在股票市场申购弃购股票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不必大惊小怪,许多弃购者是因为不看好邮储银行的股票,肯定是认为邮储银行估值过高,最终会破发的,想法很正常,再说股市上破发的股票屡见不鲜。
二、再一个现阶段股市略显低迷,一些上市公司不断爆雷,许多一直表现良好的公司或被看好的公司一直出问题,估值不断下滑,投资者已经失去了投资信心。年底了,许多的投资者看不清未来的市场。所以投资比较谨慎,多以观察为主,不会盲目跟风。
三、提问者,一再搬出马云、马化腾这两位名人在列,我们看一下这两人在邮储银行的持股比例,有关的数据显示:邮储银行的最大股东是中国邮政储团,持股比例68.92%,前列的大股东还有中国烟草公司,还有李嘉诚持有1.43%,李泽钜持有1.43%,李嘉诚和李泽钜控制的Li Ka Shing (Canada) Foundation持有1.33%。再看看内资股方面的股东里,蚂蚁金服持股为0.91%,腾讯控股持有0.16%,。从持股比例中看出马云马化腾持投占比不是很大。可以看出,他们也只是把邮储银行当成一种很普通的投资吧了。再说他们在许多股票里都占股投资,占股比例比邮储银行的大的多了去了,这在投资市场再正常不过的事。
总结 :股市里的起起伏伏,变化无常。其股票的投资价值是市场说了算,不是以马云马化腾为风向标就能取胜获利。大部分投资者投不投邮储银行还主要看的是它的内在价值和整体估值。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邮储股东有马云,马化腾,对于弃购的人,有什么影响?应该说几乎没有影响!马云马化腾持股成本多少,打新认购成本多少?他们投资时间周期多久?打新者中签的话,持股周期多久?完全没有可比性。
对于邮储来说,以高于净资产价格发行,本身就毫无道理,而发行募集资金两百多亿,在前有浙商银行破发,又有人保解禁,对于邮储来说,认购价值本身就不大,是否破发和是否因为“绿鞋机制”而不破发,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是是否具备投资价值。
以邮储的资质来看,应该排在交行之后,而交行目前破净,邮储有什么理由按净资产发行?再以中广核来看,战略配售基金,以及一大堆的基金重仓持有,依旧不能拍拖持续下跌阴跌的走势,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基金属于被动配置。而邮储上市后是否破发,按照基金和指数基金的契约约定,都会配置——也属于跟随指数权重的被动配置,对于银行股价值来说,至少中期三五年内,邮储没有配置价值。
从目前的银行股投资角度来看邮储,随着经济增速明年破“6”在即,随着未来降息中“贷款利率降幅大于存款利率”大概率会出现,银行的盈利基础——息差收益必然走低。而邮储的盈利水平,大家应该有目共睹。其社会名声,更是广受诟病。
因此,拿股东名单去对比马云马化腾,没有意义——投资邮储,药业具备银行行业的优秀投资价值,要么打新具备打新无风险收益,目前看,两者都未必具备,即使马云马化腾持股在股东名单中,也改变不了这些基本因素。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首先马云、马化腾不是神笔马良,投啥啥就涨
软银的孙正义我们都知道,投资过很多牛企业,马云投资邮储银行了,那孙正义在很早期还投资了阿里巴巴呢
可是就这么个牛人,沙特王室成立一个投资基金孙正义做CEO,结果各种投资失败,本来 沙特人指望孙正义投出几个新的阿里巴巴,结果发现投的全是“乐视网”。
可见这些牛人也有栽跟头的时候,投资真的不是易事。
其次,马云马化腾可能连自己公司都看不好马化腾历史上有三次以上减持腾讯股票,结果呢?腾讯股价不断创新高。
包括我们都听过李嘉诚儿子李泽楷投资腾讯早早卖掉结果错失超越父亲李嘉诚财富的机会。
这些创始人也好、顶级的商人也好,尽管他们掌握大量的资金、资源、人脉,可是即时这样投资都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可见真的不能盲目的崇拜。
还有在创业初期的腾讯,有一段困难时期马化腾都想过要把腾讯给卖了,要不是价格没谈拢,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腾讯了。
可见公司的发展连创始人自己都把控不好、都拿不准,那他们投资别的不是那么了解的企业未知性不是更大?
最后,他们投资了太多的公司你如果买股票就知道了,有好多阿里巴巴概念股、腾讯概念股,他们持有很多公司的股份,投资了很多公司,只要有发展潜力或者对他们有威胁的他们可能就会投资入股或者收购,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中有的涨有的跌,好的坏的都很多。
投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事,我们常常看到某私募大佬重仓某某股票的消息、阿里巴巴或者腾讯投资了某某公司的消息、某某大佬看好某某行业的消息,可是真正利用这些信息能赚钱的又有几个呢?投资不易,投资越想走捷径越是绕的远,自己的认知上不去,最后只能被各种收智商税~
#理财大赛第三季#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邮政储蓄银行上市,有可能会成为一个里程碑,中签的人很多,放弃认购的人更多。
一个朋友打新邮政储蓄银行,中了两千股,结果放弃了,账户里只有12元,买了两股权作纪念。
另一个朋友也中了2000股,问我要不要把账户里的钱转出来,免得被扣款。我说邮政储蓄银行是我国六大国有银行之一,虽然有可能破发,但是,新股破发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现在市场低迷,如果你本着价值投资的理念,那就不差这1.1万元,如果破发了,低到一定程度再补点仓,将来早晚会赚钱的。
股市投资分为投资和投机两种心态,但是无论基于哪一种心态,都必须有价值投资的理念做基础,如果你想搏垃圾股,早晚有一天会深受其害,如果你坚持投资绩优蓝筹股,早晚有一天会完美收官。
有人可能会举出中国石油的例子来反驳,确实,中国石油也是一个里程碑,它上市的时候,A股正处在历史高位,因此很多投资者被深套,甚至有人到现在也还处于浮亏状态。
现在的邮储银行会不会重蹈中石油的覆辙呢?我认为不会,因为两者发行的市场背景不同,投资者的成熟度也不一样。
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邮储银行发行其实给了很多民营资本一个机会,相较于中国联通6.83元的混改参股价格,5.5元/股的邮政储蓄银行贵吗?马云和马化腾知道答案。
市场可能不会像人一样的理性,但是,市场早晚有一天会回归理性,坚持价值投资才是方向。
邮储银行股东揭秘,马云马化腾在列。弃购股份的人会是什么心情?
最近邮储银行在国内A股上市,相关的消息很多,因为上市采用了绿鞋机制,本意是为了发行平稳过渡,给申购新股的投资者一种保障。后来慢慢发酵到新股申购会破发,投资者可能无利可图,甚至是亏损。造成了弃沟股份的人非常大,总金额超过6亿。
不过当最近邮储银行公布股东列表的时候,马云,马化腾赫然在列。很多人开始在想,是不是不该弃购。
其实我觉得双马在列,也应该是IPO之前,通过增发,或者在港股买入的。做为仅次于四大银行的国有银行股,估值水平也在个位数市盈率。港股股价比A股发行价还低10%左右。投资价值很明显。所以他们投资邮储银行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
那A股发行价申购的话,说白了也就大不了不赚钱,但参与新股申购的投资者,一听可能颗粒无收,那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因为从过去的经验来说,首日破发的概率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觉得,第一、感情上接受不了。第二、感觉自己的好运气被用掉了,还不赚钱,有点亏。
未来,新股申购以后,首日破发的几率会越来越大,打新成为技术活。不能再用老黄历来看待了,不过我觉得可以先申购再说,如果中了,再仔细研究公司基本面,选择要不要放弃。当然一年也只有3次放弃的机会,否则会列入黑名单,后面半年就没机会打新了哦。
最后,我觉得在邮储银行上浪费一次缴款的机会,有点不值得,毕竟公司的估值不高,第一个月总有机会赚钱卖出,或者不赚钱卖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