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未来中国的存款基准利率不会再增加。最少从人民银行层面不会再做大幅调整,不论是向上还是向下。

1.2015年存款利率不再管冶,决定了长期不再会调整存款的基准利率。

人民银行已经放开对存款利率的指定性管理,现在基本上是指导性管理。在前两年指导性还挺强,最高利率不得突破同期基准利率的50%。随着去年民营银行存款产品的利率上限突破,目前的指导性管理已经放松很多。所以未来存款利率自由化是一个大趋势。

而我国的基准利率水平不是很高。未来长期来看,银行存款的实际支付利率都会在基准利率以上。所以基准利率是不会再去频繁调整了。

2.从成熟国家的管理经验来看,利率逐步向下走低是一个大趋势。

经济越成熟,市场利率越会趋于稳定。在西方发达国家,存款利率其实非常低,当然同样贷款利率也比较低。因为市场的平均利润率相对固定下来,而且成熟国家市场平均利率都不会超过十几。

3.存款利率越高,表明国家经济越不成熟,而且非常不稳定。

目前在国际上市场利率比较高的国家,例如巴西,委内瑞拉,东南亚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存款利率都在7以上。同样我们也可以推算一下,贷款利率必须在13以上。

因为在经济不稳定地区,筹措资金的成本也很高,那么借款成本也很高。在某些新兴国家,市场机遇比较多,所以相对有些利润率也上下大幅波动,也能承受高息贷款成本。

总结来说。

存款利率在长期会维持在基准存款利率的上限以上。

目前很多新型高息存款产品,未来逐步会走低,例如一年期定期存款会相对固定在2左右,三年期定期存款会固定在4左右。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估计今年下半年还会增加。当然,房贷利率还会继续上涨。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判断?

首先,美联储(fed)3月份加息,全球央行不得不收紧货币政策。目前,中美利率差距不断缩小。如果中国不加息,大量国内外热钱将离开中国,人民币可能进入贬值通道。而且,目前中国央行基准利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利率有可能上调。

此外,中国监管机构正在降低杠杆率并控制风险,尤其是针对房地产泡沫。从目前来看,逐步提高存款利率也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如果利率始终处于历史低位,无助于房地产调控,只会鼓励更多投机者进入。因此,要扭转目前由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变的局面,央行必须适当提高虚拟经济的融资成本,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上升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的方式来支撑。

另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过低,银行总是愿意“走近大款”,给效率低下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放贷款,因为这些企业不容易倒闭。虽然银行的贷款利率不高,但非常安全。如果这种信贷结构长期失衡,很容易导致大多数没有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倒闭。

最后,国内通胀上升的隐患使央行对加息并不紧张。2月份,CPI指数为2.9%,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未来,政府对通胀的预期是控制在3%以内。如果通胀上升,央行不加息,将导致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的大量购买。因此,中国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将大幅上升。因此,在通胀加剧的情况下,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虽然央行长期以来没有利用央行来调整利率,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利用央行来调整利率。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如果我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往前推进,那么未来中国的利率将会继续下跌,而不是加息。

  我国在努力的推进“利率双轨制”,存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回购利率两种利率体系,但还是以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为主导,比如央行拟出相应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就会跟进,尽管各个银行可以任意的上浮和下浮(自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对商业银行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如上三图,为如今我国基准利率的存贷表、历年的存款利率表和五年期房贷基准利率。

  从图中不难发现,不管是存款还是贷款,都属于历史低位,对于存款者来说很不幸,但对贷款方那是非常幸运的了。

  基准利率的下调有利于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别看如今发展的怎么样,其实呢这都是存款利率下调带来的结果。

  存贷款的基准利率是由宏观经济目标决定的,比如今年的CPI目标是增长3%,GDP增长是6.5%等等因素决定,并不是可随意的想加就加或者想降就降。

  那么为什么说经济要发展,要往前推进,就要不断的降息呢?上面已经表述,有利于企业融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发展,从长远角度来看就必然要不断的降息。

  再来看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差别,如上图不难看出,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甚至是负利率,而发展中国家巴西高达14%。

  在这里要提一下,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并不是年化存款利率,而是隔夜同业拆借利率,不能与我国的一年利率或活期利率相比较,而应该与上海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相比较,目前为隔夜是2.4%左右,也远高于自2017年以来美国连续加息了五次以后的1.75%。

  再来看一下美国的存款利率,如上图,那你就会知道我国存款还是相当幸运的,存款利率还处于较高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哪个国家存款利率高就是好事,一般存款利率较高相应的通货膨胀也高,即货币超发,利率再高都抵不过通货膨胀,比如我国的1990年和1993年一年定存也超过10%,但通过膨胀呢?那只能呵呵了……

  嗯,不过呢,对于中美贸易战,且美国方面一直在加息,短期的一两年或许我国也会跟进加息,但从长远来看,存贷款利率是要往下走的。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预计2年之内我国的存款基准利率都不增加,但是实际执行的存款利率可能会增加,此外未来3到5年可能会加息。

央行加不加息主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个是经济增速,第二个是通货水平,第三个是汇率压力。 根据这几个因素,我们可以大概来分析下未来央行是否会加息。

首先看下经济增速

利率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增速缓慢的时候央行一般会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等方式来提高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投资。而在经济增速过快的时候,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央行一般会通过加息等方式来收缩社会资金供应量,已达到抑制社会过度投资的目的。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总量418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这个增速超过了2018年预期6.5%的目标,处于中低速增长水平。

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经济转型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压力上行,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出口压力上行、社会投资降速,增长动能不足等等等,所以未来几年想要达到预计的经济增长目标还有一些不确定性,而一旦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就业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

因此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目前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至少未来2-3年会这样。

这一点从7月份推出的1.3万亿刺激计划就可以看出。 2018年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其中提到: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在安排地方财政赤字8300亿的基础上,要加快1.3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争取早见成效。

我们再来看一下通货水平

如果通货水平过高,央行一般会采取加息的措施,目前判断通货水平是否偏高,有一个基本的参考,那就是cpi涨幅,如果cpi的涨幅在3%以上,那就具备加息的条件,反之,如果cpi的涨幅小于3%,那央行基本上不会考虑加息。

而最近几年,我国cpi的涨幅都比较小,基本上都徘徊在2%左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也不具备加息的条件。但是最近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和房租涨幅比较猛,所以不排除未来一段时间内,cpi的涨幅可能突破3%的界限。

我们再来看一下汇率压力。

汇率的压力主要来自人民币对其他货币汇率的浮动,特别是对美元汇率的浮动。

美元作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很多国际交易都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国一旦加息,世界其他国家的央行一般都会纷纷跟进加息。进入2018年以来,美国已经进行了两次加息,而且预计2018年剩余的时间,还有可能有一到两次的加息过程。

一旦美国连续加息,那就会给我国的汇率造成很大的压力,因为美国加息有利可图,很多国际资金就会逃离出境,一但大量资金流出,那就会给股市等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破坏,很多金融资产价格就会下跌,到时会造成较大的金融市场混乱,所以为了防止过多的钱流出,如果未来美国连续加息,不排除我国央行也跟进加息的可能。

综合以上三个条件之后,近期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小。

通过对上面影响央行加息三个加息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经济增长以及通货水平并不具备加息的条件,就算美国连续加息,给我国汇率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但我觉得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目前我国调节金融市场的手段比较多,除了通常使用的基准利率调整之外,目前央行还有公开市场操作,SLF,MLF,定向降准等手段可以使用,因此就算美国加息,我国也有足够多的手段来应对国际资金的流出,有足够的办法把资金留在国内。

另外,目前我国存款利率已经开放,也就是说,银行可以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对利率进行调整,可以上浮利率或者是下浮利率,以及上浮多少,银行都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因此存款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比央行加息或者降息更具有灵活性,更能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央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不会有调整基准利率的动作。

当然就算央行不加息,客户实际的存款利率也有可能增加,因为在存款利率市场放开之后,银行可以自主调节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比如目前很多小银行,特别是一些信用社和农商行,就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百分之百以上,这个利息明显要比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高很多。

最后,未来3到5年不排除央行有加息的可能,因为目前我国的m2供应量已经很大,而且每年的增速都很高,这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房价猛增。

但是目前m2供应量也不可能在短期之内缩水,毕竟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震荡期,需要加大投资来带动经济的增长,不过未来3到5年,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进入尾声,到时经济逐渐平稳之后,有更多的经济增长动能,央行就有可能通过加息来降低社会货币的供应量,以应付过快增长的资产价格,防止资产泡沫的发生。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只会下降不会增加,除非我国通货膨胀加剧,房地产泡沫大到影响经济安全,市场投机严重,那才会加息,利率上行。但是目前看根本不会出现,利率下行是趋势。

比如我们国有四大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利率是: 三个月 1.35% 六个月 1.55% 一年 1.75% 两年 2.25% 三年 2.75% 五年 2.75% 活期的利率为0.3——0.35%。现在是历史低位的利率。

日本负利率,你存款还要给银行钱,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的利率没有超过2%。

所以利率继续下行才是方向:

一,刺激消费

中国老百姓都喜欢存款,一来为了获取安全感,二,勤劳简朴的思维,少花钱多干活。实际还是国家保障不够。利率低,人们逐渐把钱用来消费,拉动内需自然容易。

二,百姓生活幸福

很多人过着银行百万,吃糠咽菜的生活,那是因为利息可以让他们活下去。利率低刺激大家就业,还可以让人们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再加上社会保障,比如医疗,上学,死亡善后等保障提升。那么老百姓生活会更幸福。

三,实业发展快

利率下行,实业制造业就会获得低成本资金,这样真正的实体产业才会发展起来。以前利率高,钱都被用来投机或者制造房地产泡沫了,获取高的暴利,来抵消利率成本。而实体产业要不负担不了利率成本,要么倒闭。所以利率下行对实体产业有利。

四,经济活跃

利率低,存款就低,所有的资金都会动起来,要么消费,要么投资产生更大的收益。经济才会更活跃。

总结:利率下行,人们换取的货币报酬要么享受生活,要么投资学习提升自己,要么投资创业。才利于当下经济发展,也利于经济稳定。

我是伯乐集团董事长李合伟,20多年创业经验,天使投资人、《创投商学院》《财富密码》导师。

我为李合伟演讲学校代言:寻求合伙人,加盟商。请你来一起学演讲:3小时解决上台紧张! 1天解决思维混乱! 3天成为销讲大师!

未来中国的存款利率会增加吗?

随着美联储于当地时间7月31日的降息,接下来,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取向就备受关注。但可以肯定地说,目前由于国内经济面临着较大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提高存款利率的举措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就是您说的所谓的存款利率增加不靠谱。

要知道,在美联储委员会宣布将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25%之前,全球已经有十多家央行纷纷下调利率,不仅包括印度、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有像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

之所以在2019年以来,全球有这么多经济体实施新一轮降息政策,源于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更是在全球贸易争端摩擦不断的情况下,做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即使是超出经济增长预期的美国,也进入了加息政策周期中的政策调整。

那么,我国目前的下行压力客观存在,最近各地政府方面甚至大力推出“夜间经济”的概念,其目的就是鼓动大家晚上出来多消费,拉动内在的经济增长。而降息则是最直接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之一。

因此,我认为未来不但不会提高存款利率,反而是会通过降准或者降息、逆回购及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来达到释放流动性的目的,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