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银行卖保险怎么看

逐利不能忘义,太恐怖了。邮储银行一方面骗钱,一方面也骗保。大家注意到没,处罚里面还有一个欺骗保险人。保险人就是指保险公司,同为金融机构,互相也进行了欺骗。真是让人防不胜防。我给大家推演一下这个事情。

1.邮储银行同保险人达成了保险代销协议,邮储银行进行保险产品的代理销售工作。这本来是一个正常的银保合作事情。

2.大家也知道保险销售提成也挺高,在某些个别险种,首年保费的80%都会作提成。邮储银行,看上这块利润,本来想大力去推行。

3.在向邮储银行的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的过程中,为了促进成交,向投保人隐瞒了保险免赔和其中有些不予赔付的条款。这样就是欺骗投保人,让投保人尽快买了保险。

4.另一方面,邮储银行明知投保人不属于保险产品的销售对象,但是为了促进成交,隐瞒了投保人的一些真实情况,让保险公司在被蒙蔽的情况下,接受了投保人的投保。

5.邮储银行,为了一点利润,两边骗、两边瞒,结果啊,保险双方都同时发现,只有邮储银行在弄鬼。投保人投了不予理赔的保险,白花钱。保险公司因为邮储银行的隐瞒情况,也不予给投保人理赔。遭到了投保人和保险公司,向银保监会的双向举报。

6.这幸亏是银行啊,如果是普通人,就可能叫保险诈骗啊。如果保险公司报案,骗保人是要坐牢的。这是一个严重的刑事案件。

7.现在银保监会给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处罚。还是有牌照好啊。一家人窝里亲。

所以提示大家,在银行只有买存款是最放心的,因为有人民银行的信用做垫付。做其他投资理财,一定要看清条款。最最关键的,要留下各种证据,口说的都不算。

邮储银行人员素质差,在所有银行中,是专业水平低的。

如果觉得好,请点赞、评论,关注及转发。

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怎么看银行热衷买保险?

银行买的保险产品,简称银保产品。银保产品实质上是保险公司与银行战略联盟的产物。保险公司看重的是银行在市民中的信任度,通过这种信任度,进而扩大保险公司的产品销售渠道。银行看重的是利用自己在市民中的信任度,销售保险产品,以获得保险市场的一杯羹。本质是保险公司与银行通过共同开拓保险市场,各自获取市场的利益。

银保产品是偏重投资回报的保险产品。从产品的本性看,投资回报以保本为其特色,投资回报是不确定的。银保产品之所以乱像不断,以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关键在于在投资回报明明是不确定,但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说词下,变成了假设的回报。注意:虽是假设,但在演示中,是以肯定的口吻予以阐述的。所以,由于到银行买投资回报的产品大多是中老年客户居多,不少客户实际上是去存款,并非直接去银行买银保产品。但被银行工作人员的所谓正式性的假设所吸引而购买了银保产品。而银保产品周期大都在五年至十年。当约定期到,去银行取出银保产品后,才发现所谓的回报更本不存在,这就引发了对银行的不满。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上哪儿去找当年的银行工作人员去呢。

由此可见,银行之所以热衷买保险,根本是利益趋动。在这一利益趋动下,各种误导的乱象就出现了。

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这个事情,对邮储银行的信誉影响还是挺大的。中国邮政作为百年邮政品牌,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虽然说邮储银行早已是独立出来的大型银行,但继承于邮政的金字招牌,在网点、人员、资金上都和新银行有非常大的区别。

不少人对邮储银行都有看法,这也不能怪用户,认识都是点滴累积形成的,好比这次的事件,又给邮政的品牌信誉造成了影响。邮储银行是从邮政分离出来的,邮政一向的作风是全员营销,给员工下任务,完不成任务没奖金、扣工资,这就会员工有非常大的创收压力,在利益面前容易迷失。

邮储银行上海分行,既欺骗了投保人,又欺骗了保险人,用户和保险公司两头一起骗,这个性质是很恶劣的。邮储银行处于保险产品的代销中间渠道,欺上瞒下,既让用户失去了信任,又让保险公司担心继续合作,只会自己害了自己。毕竟除了保险,还有诸如基金、债券等业务,而人类的负面心理是会相互感染的,久而久之,对信誉影响极大。

邮储银行急需改变这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不能单纯以利润为导向,需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品牌建设,提高用户的服务体验,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从规模上来说,邮储银行已经跻身中国前五大国有银行,网点遍布全国,品牌知名度无人不晓,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优势。如果一味想着赚钱,置用户利益于不顾,最终害的是自己。希望经过此次事件,邮储银行能够吸引教训,亡羊补牢。

从用户方面来说,也必须对自己负债,不管是在什么银行,购买什么产品,各种条款一定要看清楚再签字。是自己买的保险自己认,如果是被银行欺骗存款转保险,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作斗争,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其实只要记住一句话

永远不在银行买保险就完了

去存钱的地方就是存钱

想买保险就先学习

弄明白了自己买

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热衷这两个字......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银行?我们知道银行可以做存款(包括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国债等),可以做理财(刚兑与非刚兑)、可以卖基金、可以卖信托,当然也可以卖保险。银行卖的保险多为非保障类的保险产品,比如万能险、年金险等,当然也有重疾险。除了存款和理财是自己的,其他的都是银行在代销,没错,银行是个平台,银行可以帮基金公司基金、可以帮信托公司卖信托,当然可以帮保险公司卖保险啦,银行会收取费用,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部分利润的来源。

关于保险。银保渠道是比较容易产生纠纷的一个渠道,为什么呢?就我接触的来讲,主要是因为销售人员不专业,产品没问题,因为产品是死物,如果销售人员能把产品的本来面貌传递给投保人,让投保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匹配,根本就不会产生什么问题。

其实,我不大建议从银行购买保障类保险产品。为什么呢?这类产品比较复杂,需要比较透彻的研究产品条款、特约、运营规则、约定病种的定义等等....银行的销售人员没有时间去研究啊,你知道他们多忙吗?基金、存款、信托、保险、、、、还有行内的各项杂七杂八的事情。。。。有时候他们拿不到条款等材料,只有个宣传折页或者说明材料,就开始销售......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专业的人,比如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员,就研究保险一项,产品库也丰富,从销售到理赔一条龙服务,当然,要找专业的保险从业人员,而不是返你这个送你那个的,他们急着用你来填业务呢,专业没有!

6.14日,邮政储蓄上海分行,欺骗投保人和保险人被罚,你怎么看银行热衷卖保险的行为?

邮政储蓄属于国家金融机构,应该对银行风险有认知度。首先保险权益关系储户的健康和保险理财养老的需求,主要银行监管不到位。因为以此为重点,预防出现类似案例发生,把保险内容解释说清楚,欺骗客户最后受罚,下次一定要重视这次犯下的错误。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