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冷静思考。我们需要感谢政府在这些平台全部对兑付中所出的努力。没有政府的工作,仅仅靠出借人的自我努力,肯定是达不到这个结果的。
出借人在网贷平台的投资是没有任何过错的。投资获取自己应得的利息,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由于这些平台的自我经营能力以及市场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政府监管不及时的原因,造成了现在的纷纷爆雷的局面。
政府此次事后弥补监管,利用了政策的力量以及市场的方法,让这些平台的股东、管理层以及实际控制人想尽办法全额兑付了出借人的投资。不容易,不容易,为他们点个赞。
现在还有数百家爆雷的平台,还需要解决,我们一起期盼,能有一个更高的兑付比例。
未来投资人在做投资时,要自己独立判断,你相信他吗?他要做什么?他能做好吗?问清楚这三个问题之后再进行投资。
欢迎讨论,大家一起来分析。点赞、评论转发我都欢迎。
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谢谢邀请。
首先,这是监管的功劳。一是随着备案监管的不断加强,保留下来的平台在运营方面明显规范了很多。包括注册资本金的增加,包括一些明显不合理产品的停售。二是行业协会也在发挥作用,比如这次北京互金协会联合各省的协会公布了超12万名“恶意逃废债”名单。三是对于恶意逃债的将会纳入征信信息,而新版征信系统如此完善和强大,这样一来,本身也是会改善平台的生存环境。
其次,也有市场的功劳。截至今年五月底,还在运营的平台只有800多家了,算是高峰时期的10%左右,留下了的平台相对运营水平要高,如果提前考虑,一些平台还是有能力实现良性退出的,而不是像之前那样,老早就准备跑路,实际上,对平台的运营方来说,跑路其实是很难的,比如唐军那样的也都自首了,肯定一开始也是动过跑路的念头的。而类似红岭创投这样的虽然艰难,但也做出了良性退出的姿态,这样一来,对投资人来说,也许时间会久一些,但是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这79家的平台能实现全额兑付,说明其本身运营状况还是不错的,或许也有强制退出的因素在里面吧。
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P2P只能说是在中国特色的金融环境下催生的畸形金融产物,我国在金融方面的立法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外来金融模式P2P水土不服,注定是无法善始善终。良性退出的p2p平台,也只不过是被监管方强行清盘。而这部分平台,是资金受到严格管理的,所以能良性退出。
诸如联璧金融,唐小僧之类的爆雷平台,他们的经营出发点就是庞氏骗局。综上所述,网络p2p金融平台在中国只能是昙花一现。
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P2P的本质是小贷金融,其从定位上就应该与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严格区隔开。如果从本质上去看,市场上现存的p2p有多少是严格按照小额这一强制性要求来运营的呢?因此,初步可以判定,市场上现存的p2p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只是披着p2p外衣的各类融资项目,目标客户与实际客户属于错位对接,出借端的p根本无法判断融资段的风险。
另一方面,p2p平台的定位是居间的中介服务,撮合交易,自身不应当介入投融资,更不应当设立兜底条款。但是出借端已经习惯了兜底,不兜底的投资很难说服出借端。因此,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平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也只是披着p2p的外衣的融资中介而已。
投资者只有够筛选出真正的p2p项目,才能够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
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79家都是别人家
如何看待79家P2P已经全额完成兑付呢?
能列出这79家平台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