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辨别毛笔的好坏?
毛笔,是文房四宝中的“消耗器材”之一,其质量好坏是书画创作者比较看重的。
在物质化追求比较偏重的当下,市场上的毛笔,确实很大程度存在“质量良莠不齐”的状况。
网络上去搜索,你极有可能找到的是理论上要求“尖圆齐健”品质的毛笔,然而,这种描述是抽象的,针对一个实物,你难以确定“看到的这支笔是否用起来具有此4品”。
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可操作的鉴定方法,来将“尖圆齐健”这毛笔的“四品”对应到具体实物上来,这才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辨识方法”。
如果你认同,就顺着我的思路往下看吧。
1、看使用是否顺手一定要先试用!先试用!试用!
重要的话说三遍,特别是针对那些还没有值得信赖的厂家商家的购买者而言,试用满意后,再批量购买备用!是凌驾于一切辨别方法之上的原则。
至少,你也需要在听取商家厂家介绍后,计划购买的品种里多选几款,每款要一支,确认质量、确认实物你用起来顺手之后,再决定今后选择的对象定在哪几种。
从实际作用来说,没有什么“辨识方法”比这个更具实用价值了!
2、看材料是否如实描述市面上的毛笔,其分类方法最多的便是依据“笔毫的材质”而来,不同的材质对应不同的“笔毫弹力”或“坚挺度”。
撇开特殊用途的诸如鸡毫笔、非创作目的的胎毫笔之外,大多数的毛笔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特性:
狼毫弹力最佳,属于硬毫类,优点是回峰准确度高、缺点是笔毫变化的能力不如羊毫等软毫类自如;
羊毫属于软毫笔,笔毫可塑性强,优点是在技法的控制下,可以产生更为丰富到位的线面变化,缺点是因为过软而使得书写后回峰能力较弱。
兼毫,则是介于狼羊毫之间,大多数都是在软毫中掺加硬毫,适当组合后,形成“软硬度适中”的一种毛笔。
笔毫材料,大多数都是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毛发所制,只有极其少量的植物纤维被用在制作笔毫上,这点就不做特别选择介绍了,过于冷门,适用性不强。
然而,还有一种“褒贬参半”的物质:化学品尼龙。
自有了工业物质之后,这种材料也大量使用在了毛笔的笔毫制作材料中,其目的是给柔软的笔毫增加回峰能力和挺度。
尼龙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自身吸墨、携带墨液的能力几乎是没有的,因此,对于书法创作者来说,这个毛病很多时候会让人头疼,加了尼龙的毛笔,基本都是不讨人喜欢的。
于是,最近很多年以来,“笔毫材质是否如实描述,有没加尼龙”成为越多越多人选择毛笔的一个重要参照。
笔毫材料的现状说了这么多,最后的关键在这:
毛笔成为具体商品之后,其品类都是已经展现了出来的,比如标注狼毫笔的,是否采用的是正宗的“北尾狼毫”、还是不怎么正宗的黄鼠狼毛,甚至质量很差的马毛等等,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羊毫也是如此,不同等级的毛发,质量差异非常之大的,表现在“柔软度、含墨能力、可耐用性等很多方面,都有巨大差异。如品级不同的细嫩光锋就有不少于3个等级。
纯羊毫的等级越高,其末梢的半透明乳状视觉感越强;
尼龙加在笔毫中逆光会有透明发亮之状等,这些看得见的状况,都是鉴定笔毫质量的重要参照。
3、看做工是否精致、得法这点辨别起来有点难。
毛笔基本来说还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每一支笔毫,都需要师傅精心挑选毛发、逐层集配而成。
严格来说,都是每支笔的笔毫为一个最小单位,来不得“批量化生产”的,
因此,在这个环节,工人的技术、师傅要求的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参考。
知名信誉好的笔厂,在这方面坚持得毫不含糊,
因为如果毛发的长短、位置组合搭配过程中的任何一点不认真,就会对成品毛笔的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毛笔之所以又好用不好用的区别,除了材料质量因素之外,
更为重要的还是在于笔毫的组合环节。
比如,成品后,笔尖部位的里面夹了一些长度不够的毛发,那用起来肯定频繁遇到笔尖分叉、线条拖泥带水的毛病……
比如上图这支笔(网上找来的图),便是加了尼龙不说,这笔毫有没有一种“歪头秃子”的既视感?
因此,打开一支笔,尽量观察笔毫的组装层次、精细程度,是这个环节的选择关键。
4、看笔杆是否传统、古朴除了笔毫之外,笔杆作为次选项,也是需要适当关注一点的。
尤其是除了实用之外,还喜欢带点收藏心理的使用者,笔杆风格,也占“毛笔好坏标准”一定比重的哦。
最为基本的比如:
竹质笔杆,笔毫基部的竹竿是否采用了线扎的方式,对今后笔杆是否会开裂,就会有很大影响。
都知道,北方的冬季,那种干燥程度,是所有“易裂”的物品难以抵御的。
如果毛笔几天不用,像上图左侧那种毛笔,笔杆太容易开裂了!
除此之外,一些高档材料、特殊材料制作的笔杆,也是“可做备选”之选的哦!
如上图,青花瓷笔杆与红湘妃笔杆。
总结与友情提示:实用为上应该是绝大多数选择毛笔的目的。
对应于毛笔身上,制作工艺和材料讲究程度则为影响其质量的关键。
把握住了这两点,便不用理会其他毛笔能够体现出来多少“优良品质”了。
尖圆齐健也好、得心应手也好,都是使用者根据“好毛笔”能够上升到的境界所给予的描绘,这些“形容出来的妙处”是抽象的,当作选择毛笔的标准会让你无所适从!
质量好坏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最为基础的工艺与材料两大关卡,过了这两道关,毛笔的质量自然便不会差了!
也只有这两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元素,才能在实物身上让大家可以“有标准可对比”。
怎么辨别毛笔的好坏?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说实话,如果仅仅从毛笔外观、笔锋形态、品牌和包装上看,我们根本就无从辨别毛笔的好坏,原因在于商家们实在是太用心了……近乎不择手段……
要挺,没问题。初学者分不清挺和硬的区别,更分不清上下一般粗的塑料丝的硬挺跟上粗下细的动物毛发的韧挺的区别,那就大量使用塑料丝,伪装各种动物毛料做笔。求仁得仁,要挺给你“挺”,挺得死去活来那种“挺”。
拼价格?没关系。最大限度的使用塑料丝,最大的好处不是节省了毛料钱,而是手工钱。要知道所有动物毛料在制笔过程中都需要经过“选料”、“平根”、“去脂”、“去绒”、“齐毛”、“切料”、“梳理”七个工序才能进入将配方毛料配置一体化形成毛头雏形。而使用塑料丝,哈哈,这七个工序统统不需要了。古方制笔十八道工序一口气减少了7道,后面工序因为使用塑料丝还可以减少“剔杂”、“梳衬”、“晾晒”三道最为耗费制笔师傅时间、精力的工序。
嘴上有毛,没疑问。没成想,传承几千年的毛笔制作现在也成了“信息不对称”的行业。
说狼毫,就给你狼毫,只不过给你少许五大产地最差的南方或者南亚人工养殖黄鼠狼身上十四个部位分类中最不值钱、最不具备根毛价值、最不影响卖皮毛的黄鼠狼部位比如四肢前半部毛发,哪怕一根,也可以在广告或者命名里大喊“偶系狼嚎”!说个笑话,搞不好一只黄鼠狼的毛,某“十大名牌毛笔”可以用十年还用不完……
产业化,多赚点。当下的毛笔制造,人工古法基本上是个笑话。用机器流水线,大量使用标准化原料(不要以为塑料丝没分类,也分很多种的好吗?分别伪装成各种不同的动物、部位、分类、级别的毛料),用标准化流水线进行生产。一个拉(LINE)只需要一个工人完成所有工序。怎么样?比你们古法四个师傅四天才能完成一个完整单品制作快多了吧?
然后以百分之90以上的毛利进入包装、广告、推广环节。用好材料比如斑竹(其实也是青竹人工烤制)红木(其实染色而成)宝石镶嵌(其实是人工合成玻璃激光染色或者上千种不可言说的工艺石头),再用各种胶水和染料让笔头像模像样……然后包装一个什么传承人(毛笔制造从来就在民间各地散布数千年,哪里需要什么秘方、祖传什么工艺)拍一组很有煽动性的照片就可以了。利润远高于房地产、汽车业、高新科技。
毛笔这个行业的水之深,远超抱持古典情怀的学书者的想象。所以,你永远别想买到好写的毛笔,你永远得不到性价比高的毛笔……毛笔不好,字好得了吗?数千年前的“二王”就要输给这个斋、那个品的“塑料丝之王”。花几百块钱买一支,用money说话行吗?不行,做毛笔生意的不是写字的,已经注定了他不会给好毛料、好工艺给你。因为,你越换得勤,他越赚得多。跟贩毒一样一样儿的。
所以,结论很简单,在写了几次愤怒扔掉之前,你永远不能辨别毛笔的好坏,绝望吧,阿信!
大成少年开笔,做“书者”近四十年,眼看着“毛笔的堕落”。近十年,为买笔已经换了三、四十家店,XX斋、XX堂、商场、专卖店各种上当,唯一买过一支北尾小狼毫用了将近3年,依然还是最爱,但买不到第二支了……这家制笔作坊买卖做不下去,老板跑福建去倒石头,老师傅气的半身不遂……
得,说起买笔,真是一把辛酸泪!咱们学好的买个笔怎么就那么难,人家不学好的卖个笔(第一声)怎么就那么容易?(由怒转恨,冷静!冷静!)我们都是较真的人,花了很多时间做研究、学习和走访,利用自己和少数制笔老工匠的熟稔,得了一些专业知识,总结如下:
好笔,笔核必须是劲健弹性,笔肚随字体不同、风格不同、书者习惯不同可以选择软硬,但必须是货真价实的好料。毛披需软顺而不逆,蓄墨能力强。东汉最出名的“韦诞笔”其实不外乎就是此等道理。
至于笔杆,用不错的竹木就行了,不要告诉我要镶金嵌玉,天然花斑竹、湘妃竹什么也离我远点省下成本。毛笔不好写还不如一条咸鱼,镶嵌珠宝也没什么毛用。
直绳爱脱胶,尽量用古人的横穿绳,实在!
不要做什么套装,那都是用来装的。写字的人,一年四季就那几款笔,套不套装根本不关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工业化时代真的让传统艺术好苦恼。为得好笔也不要太贵(大成写字是因为爱,因为爱而做的事情是不会拿去骗人钱的)。
经过很长时间的折腾,多位工匠老爷子(那位半身不遂的老师傅也是良师)集思广益、反复试验,要品质也要低价、要弹性也要柔顺、要坚挺也要细腻,再把羊毫32个等级8个产地、狼毫14个等级和产地,古籍里有记载的山羊毫、马毫、水貂毫等都试验了一个遍,还拿来了日本制笔行业厚达15厘米的一套工艺标准研究他们保存的“唐法”……
事情折腾到这样,老天爷会感动。比较令人惊讶的是,老天爷一感动,日本人就动手……
我们研发了颜柳汉隶专用笔,成了日本亚马逊的宠儿和标配;
我们研发了晋唐小楷小行草专用笔,成了日本书道会的日文书法用笔标配;
我们研发了行书、小草专用笔笔,成了日本书道院生的二王书系、“三笔三迹”学习标准笔。
……当然,也有一些国内书画院的书法家赴日得知,回国找我们定制几个种类的笔,但价格惊人,只因为个人定制、数量有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场想解决自己用笔问题的运动轰轰烈烈的结果是便宜了“本子”们……
就像二玄社复制我们中国老祖先的古帖,然后以令人发指的高价(一套孙过庭《书谱》七千多元!)卖给中国人(中国的销售额占到二玄社全社74%以上)。赚取毫厘利润、拿最好的毛料、最好的古法工艺和老师傅们渐渐枯竭的生命做好毛笔给“本子”用……这不对的,有罪恶感!何不以最好的性价比给我们自己的书友、孩子们用?
这就有了“大成国学堂”古法定制笔“涵虚”颜柳专用笔、“拾得”晋唐小楷小行专用笔、“佳想安善”行书小草精品笔、“东明”篆隶大草书法家定制笔、“快雪时晴”魏碑方笔隶书专用笔、“冠军畅释”春联楹联条幅专用笔。
用低价告知天下爱书者,用精致的工艺设计降低成本,用够用好用的真毛料去提升品质。
我们无意运用营销手段来增加销量,用劣质降低成本来冲抵广告费用。我们相信口碑的力量、品质的力量和中国人对书法的忠诚!事实上我们还有几款的研发即将完成,但是我们不着急,什么时候极致了,什么时候向大家推荐。
这是广告,也不是广告,是用情怀去挑战“做大毛笔生意弄砸中华书道”的那个已有的商业链条!
“法帖3.0”展览级真迹复制帖、定制毛笔和定制课程,大成国学堂致力改变学习书法生态之作!
敬请点赞关注,临池学书者,欢迎加我信yudacheng003入群一起快乐书法!
怎么辨别毛笔的好坏?
手感好的毛笔
第一,要出笔锋。
写行草最好新笔,笔锋要略出的爽利,才能带出行书草书笔笔如蛟龙般的姿态。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在字初行笔时,常常凌空调笔舞出尖峰的剑花状态,迟钝的笔锋是做不到的。
篆书隶书,笔锋要求圆韵些更容易书写。蚕头燕尾处笔笔要用力用足,太尖细的笔难出效果,所以笔软钝些更好。
二 好笔笔头要齐头并进,不能掉毛。
这个挑笔时最好试试。经常有不好的笔,写写就一根根开始偷偷的跑毛,这样没什么时间笔头就不齐了就要买新的。
笔头齐,聚在一起才会出锋。不齐,那个锋容易就偏锋了,聚笔力就乏力的,字就在力量上欠缺。
尤其瘦金体这种,太差的笔是更本写不出来的。
三 笔根圆胖,含墨量就高,写字就会连绵不绝的出墨。
含墨量高,就不容易打断思路,字行列之间墨色之间就会出阴阳变化。
如果笔人造毛加了太多,墨的下降速度就会太快,字就容易写的毛躁。所以,笔根最好里面含羊毛量多,这个夹带墨就多,而且下墨速度也比较舒服,不快不慢,可以静下来心来慢慢写。
四 笔要有弹性,是为笔健。
毛笔笔性就是要有一定的弹性,这样才适配我们的笔法字法。人造毛的弹性普遍偏死硬,狼毫用起来就舒服多了。
所以要辨析好笔的属性,一定要试,再看要料要好要足,最后要挑适合自己字体的笔。
原创
怎么辨别毛笔的好坏?
这可能是本问题最简洁的回答。
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说过一段话:“主锋长,副毫匀。管要轻,不在纹。所谓长锋,非指毫身。金杖系井绳,难用徒吓人。”
这段话非常简洁,直说要害,用来辨别毛笔的好坏非常合适。因为毛笔是用来用的,实用性是最关键的要素。
选择毛笔第一就是要看是主峰与副毫之间的关系。主峰决定了书写出线条的质量,副毫决定了写出线条的厚度。虽然有种说法叫“高手不择笔”,但好用的笔可以让高手更好的发挥也是不争的事实。米芾之所以写字可以“八面出锋”,就跟他使用毛笔的主锋与副毫之间合理的搭配密不可分,所以米芾自称“臣书刷字”。
其次,毛笔不能太重,会影响手感,花纹是无关紧要的。启功老人这种大实话肯定会惹得很多毛笔厂家不开心,不过事实确实如此。我曾经买过那种景泰蓝的毛笔,杆子是金属的,纯狼毫,还是长峰的,这种笔看起来很酷,用起来不是很省心。
选毛笔应该回归初心,不管是哪种材料的毫,要看重做工本身,而非装饰性的花纹,追求既省钱,又实用。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