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宣纸,一直以来,作为比较高档一些的书画用纸,其自身“出生即自带特殊的属性”,这种属性,最为直接的就是“能够体现水走墨留、多种层次的墨韵变化”。

但是,对于用宣纸书写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这种“水走墨留”的特征,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多时候是会受其所累,出现“书法线条臃肿走样”不尽如人意的。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让书写者觉得“宣纸上面书写难度大”,有2个大的方面原因,使得大家因为对宣纸的特性没有深入了解,从而不知道如何去控制。

下面就主要针对宣纸,来说一说这种境况的成因以及对付办法。

1、洇墨的特性令书法线条“变胖”而走样

生宣宣纸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洇墨性”。

当不同浓度的墨液遇到生宣纸面的时候,墨液中的碳颗粒会第一时间渗入宣纸纸张里面快速“驻扎”下来,这种“驻扎”的速度,跟墨液的浓度、墨液水分的含量、运笔的速度、纸张的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

  • 洇墨实际是一种物理现象:

用墨锭研磨出来的墨液,里面的碳粒是固体颗粒状的,与水、墨胶混合后,以混浊液的形式呈现为“墨液”。

因此在有胶的水液中很容易“着床”,浓度越高的墨液“着床”速度越快;而水胶乳液几乎是纯液态的,因此他们在接触纸面之后,都是“快速均匀四周发散”的动态。

所以我们就看到,无论写字还是画画,最初下笔的地方,因墨夜中的碳粒数量最多而使得笔画看上去颜色越黑,笔画边缘的地方,没有沉淀的碳颗粒已经很少了,只有水胶乳液渗了过来,那么看上去就会“淡一点”。

而这种“水胶乳液发散过来有了淡一点墨色”的地方,绝大多数的时候,是毛笔的笔毫没有“扫过”的位置。

这样,便出现生宣纸张着墨后“洇墨”而出现"线条变胖“的样子,上述”碳粒着床、水液扩散”的微观过程,实际就是类似物理上的“混浊液沉淀”过程。

  • 如何控制

通过上述原因的分析,懂得了“洇墨”的原理之后,我们便可针对性通过纸张的选择,墨汁的浓度、毛笔的技法等方面综合运用之后,加以控制。

① 选择吸水性强弱自己可以驾驭的纸张

宣纸特性中的吸水性,经验表明,如下的纸张,吸水性呈渐弱的状态:

纯龙须草纸浆书画纸生宣→檀皮含量含量低的宣纸→檀皮含量高的宣纸→其他植物纸浆生宣(如皮纸类)→半熟加工纸→熟宣(接近完全不洇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厂家即便同一种标识的纸张,其纸性也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将各个品种多入手一些,加以摸索、适应,最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是“择纸”的方法之一。

② 通过控制墨液浓度达到改变墨迹扩散程度的目的

原则上不建议使用工业瓶装墨汁来进行高要求的创作,原因是因为墨汁的胶性过重,加之里面的碳黑过于“纳米”而使作品墨色远逊于墨锭磨出来的墨液。

磨墨的基础要求是,墨要磨到位、醒墨要充分。

墨是否“磨好”的大致判断标准可以参照这点:磨墨一定程度之后会出现“墨路”——墨锭重按轻推划过砚面之后,会出现一条“路”,路2边的“墨坎”即不快速塌陷又不会凝固不动,而呈现“缓慢平淌至路面”的程度,磨墨即告完成!

再将砚台盖上,令墨液静置20分钟左右进行“醒墨”,再行书画,效果巨佳。

磨墨的过程,习惯上也称“下墨”,醒墨的过程对应叫做“发墨”。

创作时,这里还有个重要的注意事项:

无论你需要的是浓墨还是淡墨,初始的墨液都一定要磨到标准“浓墨”的程度,坚决杜绝“需要淡墨我便少磨几圈”的做法,而应该,“醒墨”结束后,通过“调节笔毫水墨的比例”来实现墨色浓淡的需要!

③ 纸张的湿度对洇墨程度的影响

在纸张的选择和墨液浓度控制之外,还有个很多人容易忽视的因素,那就是生宣纸张的湿度,也会对洇墨的程度造成很大影响,具体为“更潮湿一点的纸张会使洇墨范围加大”。

这种情况,一般是南方的空气潮湿季节,书画人士使用生宣纸创作时,最容易遇到,

——平时用得很顺手的纸张,突然就不怎么“听话”了。

对,这极有可能便是纸张变得更潮湿了。

与之相反的情况,便是“冬季的北方”,因环境过于干燥使得生宣纸张随之变得干燥,那么需要一点“洇墨”润化的创作技法,创作者同样有可能会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感觉”。

纸张的干湿度,创作者使用熟了之后,手感对应于时间,便可判断出来。

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影响到你创作了,那么改变的方法也简单:

南方给环境除湿、北方给环境加湿,知道纸张的手感跟其他时候差不多,问题便解决了!

看上图,善纸墨者精彩之墨色运用↑

因此来说,书法者感觉“宣纸难以驾驭”,墨迹扩散不受控,之共性最广的问题。

看了上面我说的三个方面之后,如果按照本人对应给出的方法,加以控制,相信,后续你会因“习惯了而爱上、因爱上而提高”的!

除了洇墨让人觉得不怎么习惯之外,还有少量的人,会有以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以前使用别的纸张已有一定书法功底,之后初接触宣纸的人,此类人有可能遇到:

2、宣纸的滞笔程度较重感觉行笔不流畅

觉得宣纸书法过程中,比其他纸张“滞笔”,这种现象,主要集中体现在那些“接触宣纸时间不长”的人。

大家估计都知道“兰亭序”这个千古行书王者的书体吧。据我所知,绝大多数“无师者”或者心血来潮者突然写写毛笔字一类人,多书都是直接以“兰亭序”开笔。

兰亭序的书法(临习)特点:线条要求准、字不宜太大、笔速偏快。

这些都要求“洇墨不能过多”、书写不宜太慢。

比如上图↑

这样的字,一看就是燥性过重“强行创作”出来的字,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出一种浓浓的“笔毫墨液蘸了很多却拉不动笔”的现场感……

而这类人开始绝大多数都是选择毛边纸加墨汁,那么问题来了。

即便按照我前面讲到的要求能够做到不洇墨了,墨汁的胶性也会令“毛笔行笔不顺畅”。

经验来看:

使用过浓的墨液、或者使用了墨汁,是这种“不畅感”的主要原因!

质量较次的纸张,表面燥性大是次要的原因。

那么解决方法也就出来了:

  1. 尽量不使用墨汁,而用墨锭磨墨来书写;
  2. 选择好一点的生宣纸张,或者每次书写纸张,将纸张有镇尺等物件反复“压扫”几遍再用软布拭擦,再行书写。
  3. 选择更为光滑一点的熟宣、半熟宣纸张。

这样的话,便能很大程度解决此类问题了。

不过,这种情况给创作者感觉不畅的,实际中的比例不是很多。毕竟,常规要求的人,对这种滞笔感的体会是没有多么深刻的,甚至于不会联想到这方面。

综上所述,宣纸用于创作,可以肯定是个总体给作品“加分”的器材选择;这点无需争论。

但是,使用生宣纸创作,同样“某种程度上是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宣纸初接触的人,因为不了解而导致不知道如何控制。

在阅读完我的解释以及策略之后,相信,有此类疑惑的人,我想应该都知道怎么去应对了!

也好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切的疑惑都可以快速通过网络获取答案;

还好在,还有一个今日头条,让信息量可以涵盖如此之广;

还,还好在:头条里面竟然还有个悟空问答,让你在找不到信息的时候,还可以提问求答案;

还,还,还好在,悟空问答里面还有一个我,能有如此耐心化一个下午来润色这一个答案,以令更为广泛的“同好者”们共同交流。

如此,甚好!

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就是功力不够,功力够了,就不会对纸笔有所要求!

米芾的《蜀素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古书记载,远总有蜀素的人,一直在寻找能在自己的蜀素写出名帖的人,可是,他寻找了数年,找了许多人,就是没有人敢在蜀素上落笔。

为什么?因为蜀素太涩了,书法功力不强,不深的人,根本就不敢写。最后他遇见了米芾,米芾了解后,欣然落笔,遂成就了流传千古的《蜀素帖》。

初学习书法的人,刚接触宣纸都会有这种难处。你可以选择用宣纸练习,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熟悉了宣纸的特性,你也就不惧怕宣纸了,但是成本太高了。也可以不用宣纸练,使用毛边纸之类的廉价纸练书法,等到你的书法功力深了,再去写宣纸,也不成问题了!

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祥爷 【用宣纸书写书法艺术性强、好看,但创作难度大】

书法的创作,用宣纸最为适宜,但难度加大了。

一.宣纸是造纸术的门类,是中国古时“四大发明”之一,中国是纸的创造者。

二.书法创作用纸以宣纸为最佳。

三.宣纸的作用在于拉力大,具有洁白、吸墨、光华,特适合书法书写与创作。

四.宣纸的制成,由尚好的原料如天然的擅树皮等。

五.关于制作宣纸的生产过程,还有一段小故事:蔡伦的弟子孔丹在安徽以造纸为生,他偶然看倒在在河边的一棵檀树,年岁已久,该树的树皮被泡的腐烂呈白色,便从中受到了启发,于是就选用了檀树皮做作原料造纸,因为产地在宣城,便命名为宣纸。

其实用宣纸创作书法并不难,只要掌握好了书写知识,变难为易。

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宣纸书写难度不大哦,宣纸专为书画而生的,为什么你有疑问?

一、你很少用宣纸书写。书法的实质是在宣纸上的舞蹈。当然了,宣纸分三种,①熟宣:熟宣是经过矾水浸染,吸水性差,适合楷书、工笔画的。②生宣:生宣吸水性好,笔墨入纸后有浸染的现象,具体形象地说,你本来写了一个小点,但生宣会把这个小点漫染大。生宣适合写行书草书。③半生半熟宣纸:所谓半生半熟是把①、②的优点融合在一处。二、因为宣纸价格比较贵,许多大书法家练书法,也很少使用。他们通常用毛边纸练习,启功先生还经常在报纸上练笔呢。当创作书法时才用宣纸。(毛边纸、报纸有类似生宣的特性)当然土豪除外。我们平常人正是因为在宣纸上书写较少,尤其是生宣上书写较少,造成当使用生宣时,把握不好侵染的现象,得出宣纸不好创作书法的结论。三、大凡书家对宣纸的要求相当ke刻。在古代,爱好书法的帝王,为了能得到上好宣纸,展现书法最佳的效果,甚至赤搏上阵,亲自制作宣纸,总结出一套宣纸的制作工艺,为己所用。如澄心堂宣,相传是李煜所造。

当代书家,我观察了许多,能达到笔、墨、纸最佳结合的只有周慧珺、张海二人。他们控笔控墨的能力相当高。君不见很多书法家每当写完一个字,马上有人拿一张宣纸把多余的墨吸走,不让墨迹侵散,而周、张二人在书写前,通过调墨,让墨汁在宣纸上达到最佳效果,从没见一人辅助吸墨。有人要帮忙,他们还拒之呢。

要达到在宣纸上的最佳墨迹效果,我建议多在宣纸上书写,先书写小字,再书写大字,一直把一张宣纸写“花”,把白宣写成"黑宣",在“黑宣"上不停磨练,纸墨的感觉,最后你才体会到宣纸的奥妙。

宣纸本就为中国书画所生。当你能把笔、墨和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恭喜你,你成功了。

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在宣纸上书写,控笔能力不强时难度会大,控笔能力强时就不会出现难度大的问题。

控笔能力强的书法家仍可在生宣纸上写篆书、隶书和楷书。

控笔能力和熟练程度能力不强者,就是在半生半熟宣纸上书写,难度也是大的。

正常情况下,写篆书、隶书和楷书,宜用半生半熟宣纸。写小楷,宜用熟宣纸。写草书和行书,宜用生宣纸。

上图为答主用生宣纸临摹的汉代摩崖《石门颂》选字

生宣纸洇墨,书写时,速度一定要快,下笔要稳!准!狠!万不可犹豫不决。但书写快,并不是不顾线条质量。当书者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控笔能力具备时,也用以上方法书写。所以说,学书法,一定要多写多练,写多了,练多了,控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熟练度就上去了。

上图为答主用生宣纸创作的隶书作品

我临帖练字,一直用的生宣纸,习惯了,觉得半生半熟宣纸和熟练宣都不如生宣纸好用。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解决宣纸上书写难的问题,就是毛笔蘸墨要适中,不可太饱,也不要太干,要恰到好处,这样书写起来会好的多。题主不防试上一试。

上图为答主用生宣纸创作的隶书作品

买回来的宣纸,最好放上一段时间后再用,这样效果会好一些。买宣纸时,一次要多买几刀,买回后放到干躁通风的地方,放上半年之后再用。这是我的经验。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宣纸书写为什么难度大?

这个问题对于初期使用宣纸的人来说是一个普遍问题,但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生宣纸,因为熟宣纸相比于普通道林纸,粉笺纸,元书纸,报纸等等来说,更柔,更润,而且不洇墨,上手很容易,书写效果更加,不存在难度加大的问题。

宣纸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纸寿千年”的美誉。特点非常多,久搓不折,墨韵效果良好,散墨均匀,层次纹理清晰,书写的温润感觉,不会变脆等等,一下子说不完都!

书法中的文房四宝是一曲交响乐,要学会使用宣纸才算书法入门。使用宣纸最重要的就是掌握调墨浓淡技术和注意书写速度,剩下的就是反复的实践总结,肌肉最终会记住宣纸的使用窍门的,不需要特别在意,时间会改善使用宣纸书写技巧的。

另外,需要知道涨墨、枯笔都是书法的艺术效果之一,而且也是宣纸独有的书法魅力,杨再春先生说:“自从宣纸被用于书法之后,奇妙生焉!”我国书法史上有很多善于使用涨墨、枯笔的书法大家,王铎最出名,粘贴几幅作品大家有目共睹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