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草书,楷书,隶书各适应什么宣纸?

大家都知道,宣纸按洇墨程度可分“生宣、熟宣、半生半数”三类。

这种分类的最直接参照特点,区别就在于“对落于纸面上水墨的扩散程度不同”。

生宣发散最厉害、半生半熟次之、熟宣不扩散。

这种扩散,实际就是水墨渗透到纸张内层的物理现象。

为从根本概述区别的本质,特画了一张“成纸过程图”:

纸张成纸示意图↑

知道了半熟和熟宣怎么来的,你就知道了,三种纸张的特性区别在哪里了哦。

图中我们一眼可以看出:

生宣的来源方法只有一种:制造。

大部分半熟、熟宣来源可以有2种:制造或者(利用生宣宣纸)再加工。

于是,这就是同样一种笔墨条件下,在不同纸张上面创作之后,得到不同效果的原因了。

再用一张电脑制作的效果展示如下:

墨迹扩散示意图↑

有些特殊的花色纸是一次性制造不出来的,比如粉彩、印刷纹理类、图层类,这类纸张品种也极其丰富,因自身特点具有“半熟、熟宣”的性质,也说一下,然鹅,这些特色纸的亮点不在于“生熟性”方面。

老的瓦当加工纸,纸性半熟

正是因为半生熟、熟宣,在“成纸”的过程中,有着很多“添加”其他物质的原因(主要便是化学剂类哦),因此,在后续储存得过程中,非常容易“变异”,也就是说,很不利于收藏保管的。

如“失矾”、“漏矾”,便是业内人士对熟宣深恶痛绝的“纸张变异”现象。

就绝大部分品种而言,在宣纸收藏方面,除了木版水印纸以外,几乎没有选择“添加类加工”方法制作出来的宣纸作为收藏备用的。

这点很关键哦,要记住了,尤其是书画新人。

友情提示:

对于宣纸的特点,很多人都知道,同样外观的纸,因为所采用原料不同,对纸张创作效果影响很大,同时价格差距也很多。

那么,对于偏重于生熟性方面挑选时,有无“原料质量要求呢”。

有的!

老宣纸样本

熟宣,因为已经将宣纸的“毛孔”全部堵住了,墨迹已不能扩散,而宣纸极其重要的“宝贵亮点”之一便是其“变幻莫测的可叠加扩散性”,因此,熟宣对于宣纸的材料质量要求最低(主要是指檀皮含量)。

那么,我们也就知道了,半生半熟宣纸对宣纸的质量要求次之,而生宣对原料质量要求最高!——因为,如果带有扩散特点的纸张用料太差了,墨迹“瞎跑”起来,真不是你能够忍受的!

特净生宣宣纸创作效果图↑

看完了这些,你是不是知道了,这些特点区别,哪一类宣纸是值得你去花重金选好的,而哪一类又不一定需要呢?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都是指宣纸,其生熟程度不同决定其遇墨洇湿程度不同。

宣纸是书法创作的必备工具和载体,决定着书法作品的优劣

中国的书法历来讲究“文房四宝”兼备,即所谓的“笔、墨、纸、砚。而其中的“纸”就是指宣纸。中国历史上生产宣纸的地方不只一处,但最有名气的要算安徽宣城,因此当地生产的纸也被称为“宣纸”,当然其他的地方也有质量很好的,比如安徽泾县。

宣纸的质量差异很大,好的宣纸可以为书法创作增色,而差的宣纸、或者生熟成分不合适的宣纸则会影响书法作品的优劣。

宣纸的生熟程度要对应不同的书体使用

宣纸因其工艺不同而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半熟宣三种。其中:

生宣,洇湿程度最重,适宜书写速度较快的行草书,草书的成分越高,可用“生”的比例越大的纸。有时,一些现代隶书书家也喜欢用生宣创作,主要也是利用生宣的洇墨效果。

熟宣,不洇墨,很适合书写篆书、隶书和楷书这样的静态书体,无论书写速度多么慢,也不管笔画在一个点上停顿多长时间,都不会出现“墨猪”。

半生半熟宣,洇墨程度随纸的生熟不同而不同。半生半熟宣中“生”的程度高可以用来创作草书,再熟一些可以用作行书、隶书等。有些洇墨程度低的宣纸也可用来书写中楷以上的楷书,但不适合用来创作小楷。

宣纸的价格也随生熟程度不同而不同

一般情况下,同样品牌、同样原料和厚度的生宣,相对于熟宣价格要低一些,这也是很多书家宁可选择生宣创作楷书一类作品的另一个原因。但是,我的经验是,即使创作楷书、隶书这样的静态书法,适当的含有“生”的成份,写字时不仅行笔流畅,写出的字也更加饱满、有质感。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对于宣纸,不要说普通书法爱好者,即便是是很多写了一辈子书法的名家,对宣纸也了解不多。

何为生宣?何为熟宣?

宣纸的原产地宣城市泾县,古称宣州,故名宣纸,因工艺不同,分为生宣、熟宣。

生宣由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制成。生宣分三大类,即特种净皮、净皮和棉料。

特种净皮含青檀皮80%、稻草20%;净皮中含有青檀皮70%、稻草30%;棉料中含有青檀皮40%、稻草60%。

熟宣是将生宣经矾水浸制而成,又称矾宣。工序包括加矾、拖浆、填粉、深色、洒金、加蜡、施胶等工序。

熟宣的特点是不洇墨,可以层层渲染。缺点是不能久放,会漏矾脆裂,不易保存。

半生半熟宣介于生宣和熟宣之间,兼具二者特点。

生宣也有“生熟之分”,但与“生宣、熟宣”概念不同。

写字时,常有书法家说所用的字“偏生”,“火气太大”,不好写。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生宣制作完成后,纸内的化学物质的性质还不稳定,还在与空气发生反应。

宣纸制作完成后,一般要至少放置半年以后,其化学性质才相对稳定,术内称“褪去火性”,这时的纸写起来才“润”。

生宣存放的时间越久,化学性质越稳定,故“老纸”的价格贵,很多老纸具有收藏性了。

不同的纸适合不同的书体

生宣中的特种净皮,一般适合篆书、隶书、楷书的书写。

棉料一般适合行书和草书的书写。

而净皮则是“万金油”。

熟宣则适合创作字体较小的作品,尤其是小楷。而二王一路的小行草也适合用熟宣。

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以淡墨闻名的董其昌,其行书必须在熟宣上创作。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如果从宣纸的工艺角度来说,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是件很复杂的事情,我们从简单的角度来谈下以上三种宣纸的表现即可识别出它们来。

简述三种宣纸的实际表现

1、生宣

简单来说,生宣就是容易洇开墨汁以及完全渗透到纸背的一种宣纸。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当时也有问过先父如何辨别生宣和其他宣纸的区别,先父曾说了一个办法,虽然不是很卫生但是很实用,就是用食指沾点口水往纸上一碰,完全透过去的就是生宣纸。

生宣一般用在榜书、行、草书等字体。

2、熟宣

简单来说,熟宣就是不洇开墨汁以及不渗透到纸背的一种宣纸。

食指沾点口水往纸上一碰,不透过去的就是熟宣纸。

熟宣一般用在小楷等字体的书写上。

3、半生半熟宣

简单来说,半生半熟宣就是半洇开墨汁以及半渗透到纸背的一种宣纸。

食指沾点口水往纸上一碰,半洇半透的那种效果就是半生半熟宣。

半生半熟宣现在更多人使用,很多字体都可以,这也是由于其特点所决定的。

宣纸的选择一般按照字体的大小来定

另外,提问者所提出的草书、楷书以及隶书适合采用什么宣纸进行书写,这不是一个严谨的问题,在宣纸的选择方面更多的是你所书写字体的大小来决定宣纸的选择而非书写的字体来决定。

一般来说,大字采用生宣;小字采用熟宣;不大不小的字径则为半生半熟宣。

当然,这只是相对的选择,对于一些功力深厚的书家手中,生宣照样也可以写小楷,因此,书法学习者需要不断对宣纸的特点进行更多的尝试以便选择最为适合自己的宣纸为好。

总而言之

宣纸的选择一般是按照个人的习惯而定,若从一般的情况来讲,大字选生宣,小字选熟宣,不大不小则选半生半熟宣。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生宣吸水性较强,相对粗糙,用于国画创作和书法草书创作,由于吸水性强,所以书写时毛笔在宣纸上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用笔要流畅大胆。熟宣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明矾,纸质更加细腻,不易吸水,一般用于画工笔画和楷书书写时用,半生半熟宣纸,在书法创造中一般用半生半熟宣纸,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也大多用半生半熟宣纸!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各有什么特色?

宣纸分为生宣百、熟宣和半生熟宣。生宣是直接从纸槽中抄出来并烘干,未经任何加工处理的原纸度,具有渗墨 吸水等特点,非常适合创作写意画和行草书体。熟宣又称矾宣,是在生宣上刷了一层矾水和拖骨胶,渗墨和吸水性能不如生宣,用熟宣作画容易掌控,但也容易让作品显道得光滑板滞。用生宣作画墨趣多,但渗透迅速, 不易掌控。因此,画山水一般宜用半生熟宣纸,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属趣。

 

根据宣纸的特点,草书宜用生宣纸,楷书宜用熟宣纸,隶书宜用半生半熟宣纸。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