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现阶段确实全球都出现了“货币大放水”的现象,但是,这种情况不会造成大面积物价上涨的。
最近的货币投放主要是针对疫情造成“经济运转不良”状况的解救最近几乎全球都被疫情搞得“动弹不得”,面对这种给生活和生产都造成很大影响的不利局面,所有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发钱”模式,以解决社会层面“运转失灵”的局面。
社会经济活动在疫情之前,大体上都是处于正常运转状态的,但疫情突然就整个经济领域的运转“固定”之后,老百姓的生活层面首先出现失衡了,尤其是在西方那些贫富悬殊更大、个人无有积淀、经济相对贫困等等经济特征的人群,吃饭都出现了问题,更有甚者,都出现了“养老院老人被饿死"的悲惨事件。
所以,近期的货币大放水,主要目标便是解决这些燃眉之急。
这种“放水”,各国采取的针对性尽管有所不同,但肯定不会造成物价通胀。
有可能因为供应短缺而使得部分粮食食品会涨价,但是,社会大面积的“缺钱”现象,不可能导致普遍的物价上涨的。
物价普涨一个基本特征是“社会闲散资金过多”,这与现实距离太大,也就是说,政府/央行进行的货币的大投放,绝对不至于一下子将全社会从货币紧缺变成货币过剩的状态!
工资也不会普涨物价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宏观层面便不会出现通胀的情况,那么,工资也就不会普涨。
有可能细化到个别行业,因“抗疫”过程人员付出劳动更多、行业获取利润更多,而出现工资上涨之外,就广泛意义而言,不会有“所有人工资都上涨”情况的出现。
也就是说,即便工资上涨了,那肯定只是存在于个别行业、单位身上,社会平均工资不会上涨的。
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中国的物价随着时间的退移,不知不觉的在上涨,所以老百也习以为常,老百姓关心的大米,其实每年都在上涨,但是大米也和猪肉一样是定金石,不能随便乱涨价,如果调正的幅度太大也会产生连锁反应。所以今年不管什么都涨价可以怪猪肉和疫情。
但是很多调料涨价很多老百姓不注意,单单调料平均涨价30%左右,特别是袋装的调料涨得更厉害,前几年0.5元一袋米醋料酒现在买1.5~1.8左右一袋。短短二三年时间相差这么多,
所以中国估计现阶段如果再涨价可能性不大,但是厂家也可能有些微妙的变动!!!
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应对经济下行和经济危机的主要方法,不管是欧美,还是我国,西方经济学的这一套方法论一直是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近期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都在放水,联邦基金利率已经接近于零,消费品物价可能上涨,CPI大概率不会疯长,因为能源类下降幅度较大,而能源占CPI幅度较大。
至于工资,不下降就不错了。货币放水的目的在于缓解市场资金紧张,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而不是涨工资。企业效益不好,拿什么涨工资?
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首先我们要搞清银行放水一般有几种方法,a.降低银行利率,b.降低准备金百分比,c.通过印钞发行货币。对于不同的国家这三种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1.美国模式,美国银行利率很低,自己又是负债国家,赤字很大,都是靠发行债券保证国家经济运行,国库没有富余的资金,所以美国银行放水只有增发货币一种形式,美国是世界经济的的缔造者,它掌握着全救经济命脉,可以通过原油市场,黄金市场,股市,债市,汇市等大宗商品市场,操纵全球经济,输出通货膨胀,国内物价不会上涨,没有通货膨胀就没有必要上涨工资,如果上涨了工资就是为了让国民享受更好的全球资源。
2.委内瑞拉模式,这种国家经济体量不大,外汇储备又少,国家完全依靠销售资源换取外汇,由于外汇太少没有调节汇率的能力,完全受美国控制,一旦美国对其输出美元,为了减少汇率波动,只能大量印钞,国内就会形成膨胀,物价飞涨,为了平抑通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涨,就会提高工资,保证民生,就出现了扛着一麻袋现金去买火柴的现象。
3.中国模式,中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为了让外汇继续升值,又够买了大量的美债,既可以保障外汇不贬值还能调节外汇储备,从而稳定汇率,不受外资影响。所谓的放水也是国内调节流动性的一种手段。我国调节流动性一般只使用前两种方法,调节利率和准备金比例,印钞的情况很少,所以国内的通膨是一只直存在的,而且是长期的,但通膨的比例都是可控的,国内工资会随着通膨逐步上涨,达到稳定民生的目的。
可以私信为了更好的交流。
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多个国家开启货币放水模式。
在这样大水漫灌的形式下,物价肯定是会上涨的,对个人来说,这还不是最严重,物价上涨还有国家的宏观调控,不会疯长。
而工资涨不涨,首先要能保住饭碗,这才是最重要的,然后再讨论涨不涨的问题。
看看各国最近的放水力度。
1、美国,累计放水6.5万亿美元。
3月份,美联储降息直至零利率,开启无限量的量化宽松(QE);
美国参议院全票通过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4月9号,推出2.3万亿美元信贷计划,被称作“有史以来最激进”行动。
2.中国央行今年三度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约1.75万亿。
1月6日,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多亿元;
3月16日,降准+定向降准,该次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
4月3日,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
3.日本12万亿放水。
4.欧洲6.3万亿信贷。
这情况用决堤来形容也不为过。
各国放水,主要是为了应对流动性问题和刺激消费,否则经济在下坡路上会越走越远。
国内为刺激消费,也是想尽了办法。
先看看全国各城市消费券发放情况。
目前,全国各城市累计发放消费券超100亿元。
温州18亿、杭州16.8亿、深圳宝安区2亿、武汉5亿、南京3亿、北京西城区1.5亿......
为什要发放消费券?
因为老百姓不敢消费了。
受疫情影响,国人的危机意识变得越来越强,本来国人就爱存钱,现在简直是变本加厉的存钱。
据统计,一季度的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
意味着,平均每天有超700亿存款涌向银行。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一季度,代表消费力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断崖式下降,同比下降20.5%。
其中,餐饮、服装鞋帽、金银珠宝、家电、家具、汽车这几个大类的降幅,更是超过了30%。
以上都是非必需品消费,可见老百姓的消费越来越理性。
再看看各地市长市委书记直播吃东西。
为了拯救各地消费市场,各大领导也走入了街头巷尾。
重庆副市长李波和商务主任张智奎,进店吃火锅。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去夫子庙的大排档,吃鸭血粉丝汤。
江苏淮安市长陈之常,吸起了本地特色小螺蛳。
青海省海东市委书记,鸟成云吃拉面和小菜。
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吃过桥米线。
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吃小笼包。
河南濮阳市长杨青玖,吃羊肉烩面。
湖南衡阳市委书记邓群策,吃鱼粉,
浙江嘉兴市委书记张兵,吃馄饨。
江苏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喝奶茶。
还有更厉害的,荆州副市长邓应军直接在直播间卖小龙虾,观看人数131万,带货793万元:
包括6万份小龙虾,12万份洪湖莲藕......
他们这么做,就是为了消除恐慌,在防疫的同时,带动消费。
最后,看看各企业的动作。
万达广场发放2亿消费券。
上海苏宁易购和家乐福联合发3亿消费券。
红星美凯龙发20亿消费券。
为什么大家不愿意消费,真相是很多人真的已经没钱消费。
所以,当前首要任务,保住饭碗,保住了饭碗一切都会好的。
近期货币大放水,物价会涨吗?工资会涨吗?
现在不会,但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呈现!
您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我们将可能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昨晚才写了一篇文章讨论这种做法导致的通胀隐患。
物价上涨的可能性非常大,但工资会不会涨呢?也会,但在我国,物价与房价挂钩,而工资也追随着物价亦步亦趋。
所以基本上是物价难以跟上房价,工资又被物价抛离在后的这样一个关系。
那么对于这次可能出现的通胀我们要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购买保值的投资产品,以保障我们辛苦赚来的钱不要被通胀稀释。
有钱的购买房产(加上现在央行降息,实在是首选!),没钱的购买黄金,甚至是比特币都可以。
这些商品的价格,会随着物价的上涨而上涨,可以比较有效的防范通胀。当然,建议在靠谱、可信的专业人员指引下操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