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这是个巨大的话题,很久以前就广泛讨论过,说个最为简单的道理吧:
时代进步使得常规企业难以“永久”企业是物质的,或者说企业追逐利润全是以物质为中介、通过物质(商品)实现的,于是一个“时代的好企业”的代表,便是“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好商品”——包括品牌、商标。
- 但是,物质跟随时代,都是进步的,表现在商品上则都是不断更新换代的。如全民大生产时代,拖拉机是承担主要运输工具的时期,“东方红拖拉机厂”便是时代好企业。然而,科技进步之后,拖拉机很快被淘汰了……
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好的商品(品牌),会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求,而出现“曾经的主打品牌也不再具有多少使用价值了”,即便是曾经拥有世界流行的产品历史也无法始终跟上“时代潮”,如柯达(胶卷)……
唯有文化品牌可历经百年在所有的品牌当中,唯有经营文化的(企业),方有机会历经百年,依然强盛。
道理很简单:文化越久价值越高!
尤其是与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关联密切的企业,只要历代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坚持所属名族的本源特色,便能将企业更为长久地坚持下去。
如“荣宝斋”……
这便是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
也正是有着这个因素,“文化兴国”国策在近年不断被提升到大家的面前。
而在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从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做法来看,“文化与信仰”在每个不同国家中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上下一致、整齐划一的行动,便是与国外所谓的“个人自由”文化比较下,形成了差异巨大的不同结果!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因为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还很短,民营经济起步晚基础弱。纵观老牌西方国家,百年企业多如牛毛。
随便举几个耳熟能详的例子:
通用电气,1892年;
可口可乐,1886年;
波音公司,1916年;
摩根大通,1895年;
高盛,1869年;
宝马,1916年;
劳力士,1905年
宝格丽,1884年;
还有最近很火的3M,1902年。
由于中国的民营企业起步晚,又没有国企那么好的待遇,现在还处在多方厮杀的阶段,有一些头部企业已经杀出重围。一个企业的体量往往能决定它最后能不能活下来。小企业碰到黑天鹅事件或者重大的市场变化,没有足够的资源应对,很容易就成为时代的炮灰。
如果政府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巨无霸,应该能走的很远。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您好,很高兴回答:为什么企业很难长久经营不衰?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或者说如何让企业经久不衰!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或者说如何让企业经久不衰!这是一个现实?一个目标?一种意志?还是一个伪命题?
我想起了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撰写的《大败局》。吴晓波写《大败局》其时,他的办公室在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大楼的五楼,而我在一楼。《大败局》发表的2000年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再度波诡云橘,又相继倒下了一批著名的企业,如:德隆、健力宝、华晨、科龙、三九、顺驰等等……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坍塌,企业败局一个接着一个。若干年后,吴晓波在回顾他对《大败局》的诞生过程时,如是说:所有青春的残酷都是一样的。成功各有各的机缘,而失败则有更多的共同性。所以,成功难以复制,失败或可避免。
马云老师也曾经说过:“失败的道理都差不多,就是那么四五个很愚蠢的决定,但是每个人都以为这个错误别人会犯,我怎么会犯?但是你一定会犯,即使提醒过你,你还是会犯”!
任正非的观点亦大体相同:“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有的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失败如同死亡,是一定会到来的,对失败的敬畏,构成了创业者们“向死而生”的勇气。
这就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的危机和忧患意识,而如何让企业经久不衰,一如任正非所言,他十多年来天天思考的都是关于失败,满是危机感,正是这样一种大无畏的创业精神和危机意识,任正非带领着华为人熬过苦难,走向胜利,至少是时至今日,华为没衰。
《大败局》已是翻过去了的一页,我们走进了打造创新型国家的新时代。如何理解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如何让企业经久不衰?
阿里巴巴创业至今业已23年,再有两年就是五分之一个世纪了!娃哈哈创始于1987年,至今已享誉业界33年。这是两个性质迥异、完全不同的两个企业。一个是传统制造业,一个是互联网创新型企业。在历史的长河中不长也不短,算得经久不衰吗?如果不算?那么多少年才算得上经久?一百年?数百年?从唯物辩证法来讲,有始有终,有起有落,这是事物发展的定律。
企业呈现出何种场景才算得上没衰?原来做饮料,若干年以后改做农业饲料了,算衰还是没衰?原来做淘宝做蚂蚁,若干年以后改生产蚂蚁乌龟了,这又算衰么?
只要企业的文化还在,精神还在,品牌还在,产业工人和产业基础还健全他就没衰!曾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过山车烟云了一把的《大败局》们,如若搁在今日之世界,他们或许能在云平台大数据的引擎助力下,转型升级,协调统筹,创新驱动,定能改变企业败局之命运,谱写新的创业篇章!
这是中国企业的目标和意志,是一个历史的新命题!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因为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如果企业不能跟谁社会需求进行转型,就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为什么很难有经久不衰的企业?
日本一千年的企业也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