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看到这样的提问,不由脚底三分冷气暴起!

社会上大面积的勾心斗角,就是被这样的“价值观”传染的!

什么是绝对?什么是任何人?多重算惨重?

无脑的所谓鸡汤,真特么有毒!

信任是一种处世观,不像学分,有“及格”和“不及格”这样绝对的界限

一个人对周边其他人的“社会生活联系”中的信任,是基于一个目的,或者一种责任而存在的,千千万万这种“个人信任联系”交织成一张网,构成“社会诚信”从而间接搭建“全民素质”。

如果凡事一上来就考虑:我能信任对方多少。那这种“大家都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导致主事的人不会放开所有的手脚、帮称的人不会全力以赴,各自都为自己的“小九九”盘算着利益得失,不进阻碍了事业的进步(速度),更是给全民素质有着“降低水准”的副作用!

所以说,信任是一种辩证的态度,该信任的时候,那就是百分百的放心、放手、放权;否则,你达不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也不会接触到令其信任而涉及的内容。

信任,是基于实际事务后面的权责利行为,一定会有针对性

大凡涉及“信任”内容的时候,必然会对应联系到一系列具体行为。

警察追坏人跟驾驶员说:“借你车用一下,明天去公安局联系我取车……”,飞速将车开走,——这是源于老百姓对警察的信任。

老板对主管说:人事这块就交给你了,以后你全权做主。——这是老板基于此人人事方面的能力,全权信任的结果。

凡此种种,都是有具体背景下的对应信任。抛开具体的环境背景单纯谈信任的“绝对性”,那是空中楼阁啊。

信任背后的代价,不同的关系不同的级别,总体“盈亏比”不同

不理解这点是吧,这恰恰是我非常坚持的“信任处世观”。

打个比方:资金实力雄厚的一方,投入一笔资金给另一个“几无财产”的朋友,让他全权打理,自己一点不干预。那么这种信任就是【如再损失,对朋友可能是全部,对资金实力雄厚者只是小小一笔】。

这点类似于“我伤一刀,却可以救你的命”,有什么不对呢。

所以,对应于信任的行为,如果“自己、对方、社会”最后的结果是【总体收益为正】那么就是可以信任的——哪怕自己受损。

"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人知常情的道理!因为俗话说得好,掏心掏肺到最后换来的却是没心没肺!半点不由人,就会刮目相看,甚至反目成仇,恩将仇报,这就是用真心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教训!社会现实人心难测!所以无论是家人亲人朋友都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必须得保留三分!要给彼此之间的空间和默契!也更是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对吧!

"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古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拋一片心,古人这些语言是有道理的,假如对钱财利益来说,如果你绝对相信一个人,也许真的会付出惨痛代价,有名人也遇到过,合作共嬴,结果是卷钱跑人,难道不是吗?

"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见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绝对相信一个人往往被这个人出卖,在历史上这种事情不胜枚举。或者为了利益或者是羡慕嫉妒恨最后反目成仇,与人交往不能说尽做尽,凡事留一手,因为知人知面不知心。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

"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不要想信任何人。否则要付出惨重代价,这句话首先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用在合伙做生意上,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将心比心,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人也是冋样。有的人就特别好,在你遇到困难时主动帮你,并且不要求回报,像这种人能不想信吗?

再一个是自己的父母,夫妻之间能不想信吗?不但是想信,并且还是非常想信,因为他(她)们才是自己最信赖最关心你的人。

相信与不相信就看你自己接住的什么人,用在人往交流上,还是用在生意上,所以没有什么可比性,只有自己太想信人了,吃过一次亏,受过骗,才会感觉决对不能相信任何人。

"不要绝对相信任何人,否则你会因此付出惨重代价",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道理。

我从一、二十岁到现在五十二岁了,只要不设防、绝对相信的人,我都吃过亏,越相信,吃的亏越大,自己越惨。

一九八九年,我二十一岁。在之前一起共过事的一个同事的鼓动下,从单位出来单干。这个同事是浠水巴河的,叫李开明,看上去很憨厚老实。我在黄石陈家湾开了个饲料贸易部,刚刚步入正轨,由于原工作单位还有些工作要收尾,我奉命去天门出差,临走前因业务需要,我将贸易部的所有公章、支票等要件交给他,出差半个月后回去,店里、库房里空空如也,我配的跑业务的单车、办公用品全没了。

那时没电话,也不懂报警,后来凭印象(之前去过他老家一次)找到他老家,深山老林里,问到他家人,说很久都没回来了。当时白手起家创业,瞬间,所有的家当和希望,一万多元就没了,八九年的一万多元啊!尤其是我这种很穷的家庭,当时万念俱灰,死的心都有了。这次对我打击很大,即便后来遇到过比这更大的损失、被骗的更惨,都没这次印象深,很恨他的。

虽然有过N次被骗的经历,且每次都惨,但我还是“不长记性”,依然相信用人不疑,依然相信好人是大多数。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