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噢哟,又是如此熟悉的味道~

迫不及待告诉你,这是一种“心态亚健康的病,得治”!

在说出我的回答之前,先给你说个自己亲历过的一件事:

某次参加一个晚辈婚礼,男方家长是个文人,其发言环节,有大致以下内容(原话不记得了,肯定比我打出的字要更有文采的):

“无论你们现在对对方的感觉多么地好,毋庸置疑的是,在以后走向社会的工作、生活中,肯定还会遇到更好感觉的人,男女都会遇到,甚至这种感觉会保持很久,因此,你们从现在就要从内心深处树立一种心态【人要有满足意识】,一生中,对欲望的追求有很多种,不同方向的目标分布于不同的年龄段,当家庭建立起来之后,一切都应该以维护家庭为中心的这个基础,否则,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一个目标实现之后,就应该有幸福的满足感”…… 1、【人要有满足意识】

不错,想说的就是这个,这就是针对你“怎么办”的第一剂“药方”。

一个人对自己的一生,或者某个年龄阶段,理想的设计是都要对应一个大致的目标,如果没有自己切实可行的目标,一味拿自己与社会上接触到的其他去对比,那极易形成压抑、拼比等不健康的心态。

所谓“山外有山”,你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很可能会纠结于无尽的死循环之中。君不见入眼新闻中比比皆是“富豪如何如何”的意外悲剧结局吗?

所以,人要有满足意识,这个基础一定要有,哪怕比较高,你也得给自己设定一个“经过不懈努力之后可以达到”的标准,否则,如你所愿,就是在本单位“有前途出头了”、“创业成功了”,但是,真到那个时候,你也会被更高层次的存在刺激着、仍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的哦!

那么这个时候,比如现在的你,怎么办呢,回头看看吧,社会上还有大量“比你更差”的人,你周围就有!

这样,你就很容易正确建立“满足意识”了。

2、要客观认识自己

既然国企“每月6000多的工资”让你在乎,你又为何产生“没前途”的想法呢?

这二种意识本身就自相矛盾了不是吗?

所以,如果你是“对创业有把握”的人,那么在单位,道理上同样也会“有前途的”!反过来说,在这样的单位上让你感觉到“没前途了”,那你对创业的成功率,会有多高,考虑过没有?

所以,还是多从自身角度,正反多个方面认识自己为上!

3、创业的信心来源

诚然,不否认,社会上也存在着大量的“有所作为”的人和事。

在经过前面所述的一系列问题解决之后,如果你真的很有信心对自己的将来重新规划,那么:将具体的能力和策略落到实处吧!

毕竟,我们这个社会是需要并鼓励“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一生”正能量的!

只要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还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那么,大胆去做!

4、创业可能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就是"是否给自己留足够宽的退路”这种风险的防范问题了。

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对风险的可承受能力肯定是不同的,

比如,单身的时候,一人吃饱全家不愁vs成家之后对家庭成员的责任……。

凡此种种,你必须有个“最后防线”,否则,要是一个事情没考虑成熟,加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又不够强悍,一旦创业失败之后,出现无法承受的情况。。。

意外风险,在没做的时候就给出防范的预案,肯定比“突然遇到束手无策”是更为稳妥的!

题后语

怎么样,经过1234之后,你是不是已经具有了一整套成熟的进可攻、退可守的完整策略了!

祝你成功!

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一个月6千工资,一年7W2,除去一切开销应该也没闲钱了,年轻人想创业的话果断点,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又不想放弃安稳,又想谋求镶金的前途,这么好的事哪轮得到我们平头百姓?既然你有这种想法,你就注定不是一个适合创业的人。我作为一个失败经验丰富的创业老哥,劝你还是在国企呆着吧,发不了财也饿不着,很多人都多羡慕的。

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六千多,可以了,缴费基数至少9000以上,一年十万轻飘飘,我以前也觉得不满足,后来结婚了一想双职工,没有车房贷节约点也可以活。这年头家庭完整,身体健康最重要。

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首先要预测前途与钱途的情况,在国企自感前途不大,但月入6千,还是有钱途的,而且稳定。下海创业,自感有前途,但钱途不稳,要看个人取舍。

本人想自己创业,但是又舍不得每月6000多的国企工作,在单位里又没前途,怎么办?

我就是一个国企出来的!建议你还是先做兼职,如果外面的收入稳定了,能长期做再考虑!因为创业是需要交很多学费的!没有人能随便成功!你现在就已经犹豫了!说明你对于选择还是没有很执着,一般能创业成功的都是一条路走到黑,失败再起来不断重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