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我是一名远洋船员,我驾驶的船舶是远洋巨轮。其实并不是所有的船舶都会敞开着舱盖,我们在大洋中航行的时候必须要求舱盖关闭。平常我们常见的会敞开货舱舱盖的船舶一般都是江里面的小船。
从事过海员这个职业的人会知道,当船舶航行的时候舱盖大部分情况下会关闭的,偶尔也会打开舱盖航行的时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海里面的大船对于舱盖的要求是特别高的。就拿散货船来说吧,要求舱盖必须有塑料胶条,要求其水密性必须标准。因为当船舶发生碰撞造成漏水风险时,关闭舱盖,里面的积水不会泄露出来,不会影响到其他货舱,从而保证船舶不会因此而沉没。现在的货轮最低都要求两舱不沉制,这就归功于舱盖的功劳,即便一条船同时有两个舱漏水,关闭舱盖,整条船也不会因此而沉没。
第二:海轮上面的舱盖其强度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拿集装箱船舶来说吧,我们通常见到的集装箱船如果吨位很大,能够拉两万个标准集装箱。其实在货舱里面的集装箱非常有限,很大一部分集装箱都是在舱盖上面放着呢!平常我们见到的集装箱船都非常的高,那就是从舱盖上面摞起来的标准集装箱。所以海轮对于集装箱舱盖的强度要求还是非常大的。
第三:海轮在装卸货的时候,舱盖肯定是打开的。但是偶尔也会有打开的时候,比如我们散货船卸完货之后,在航行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货舱进行清洗保养,如果要拉粮食,甚至要重新对整条船的舱壁刷一些有毒的油漆,防止舱里面滋生小虫子。这个时候虽然船舶在航行,但是舱盖是打开状态的。即便如此,如果下雨的时候,必须把舱盖关掉,不仅是因为怕下雨损坏货物,更重要的原因是,下雨的时候天气都不好,船舶会摇晃,怕把舱盖晃掉,或者晃脱轨,这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江里面的船舶很多都没有舱盖,或者敞开着舱盖,难道他们不怕下雨,把货舱灌满而导致船舶沉没吗?其实实际情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首先:长江里面的航线都是比较短的,不管是装卸货的时候,还是航行的时候,我们都能提前知道该区域的天气状况,从而能够避开下雨的情况,下雨的时候或者天气恶劣的时候完全可以不开航。光天气好的时候去航行就已经满足基本的货运条件了。并且对于没有舱盖的船舶拉的货物都是一些木材,沙石,钢板等对天气影响不大的货物。即便偶尔下点雨也无所谓,并且即便雨再大,也不会把货舱下满,真的能让货舱下满的大雨几百年也不会遇到。
其次:我们平常在长江边或者海边见到船的时候,都会发现船舶在航行的时候会向外排水,这种水不仅是机舱里面的冷却水,还有一部分是生活污水。即便是下雨,船上面也会有专门的排水口,类似于我们陆地上的下水道一样,完全可以排出船外。即便货舱里面有水,舱底部也会有污水井,可以通过管道排出船外。完全不用担心因为下雨导致船舶沉没。
最后:也许大家不知道,不管是海轮还是江船,在舱底部都会安装有涉水报警器。理论特别简单,在货舱底部四周装置四个报警器,一般在货舱底部上方几十公分处,一旦接触到水会自动报警,驾驶台也就会发现,从而采取排水措施。货舱刚刚进水就能被发现,所以也不用担心因为水多而造成沉船事故。另外船上的堵漏器材,堵漏工具,排水设备都特别先进。因为雨水导致货舱灌满,从而船舶下沉的情况基本上是不会出现的。
你们感觉船舶航行技术是不是很先进呢?对于船舶,你们还有哪些问题呢?欢迎下方留言,我们一起探索!
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对于一艘正常运行的船舶,这样的危害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因为船舶本身就设计有这样的排水装置 。
航海家罗罗,一名从事水上工作十余年的航海人,和你一起聊聊船舶在面对大雨天如何避免雨水淹没货舱的那些事。
这样的船舶大多是内河以及一些沿海船舶,其中又以散货、集装箱船居多。这两类船舶共同的特点是将货物直接装载到货舱里,没有或者不需要搭货架以及篷布。
我们就拿散货船来举例,船舶在重载的时候,如运输煤碳、矿沙、石子等货物时遇到下雨,雨水就直接淋到货物上。由于这些货物本身就不怕淋湿,另外一点就是下雨量本身也就不大,就是连着下几天的大雨对船舶也没有多大的影响,无非就是增加一些载总吨而也。更何况这些货在运输的过程中有时为了防止扬尘还特意要洒水。遇到下水,那简直就是正合心意。
如果这样的船舶在空载的时候,遇到下雨的时候雨水也是全部汇集到货舱里。航行中的船舶由于是尾倾所以雨水就会流到货舱尾部淤积。船舶在货舱尾部一般设计有左右两个污水井,船员此时只要启动抽水泵,这些雨水就被抽走了。
如果遇到太多的雨水淤积,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直接将抽水泵放到水坑里辅助作业,这些雨水也同样会在短时间内就被抽空了,所以也不会存在雨水装满货舱的说法。
在我们的工作中,倒是出现过一例救生艇在下雨天被灌满水差一点沉没的情况。记得当时是因为这艘小型救生艇尾轴有些漏水,当时船员放下来后就把它系在了船尾,计划是等着换下配件后修理。谁知天公不作美,抛锚后就开始下起了连绵雨。天又黑了,雨下个不停,小艇在漏水又加上下雨装了大半艇的水,在半夜的时候被值班人员发现,急忙通知水头起来排水然后重新调上支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安全无小事,船舶上的工作更是如此。面对各种情况,船舶上大多制定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全船人员全力抓安全、促生产,齐心协力完全公司赋予的航次任务。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只说一点,不谈货仓可以排水,你想过要多大的雨能把货仓灌满?一艘一万吨的船敞开货仓,遇到连续一个月的特大暴雨能灌进去一两百吨雨水都顶到天了!
这种敞开货仓的一般是散货船,遇到暴雨最大的危害是怕货物滑坡造成偏载甚至严重偏载而倾覆(实际上这种事故在长江里都发生过),不是怕灌满水,如果是空船即使货仓灌满水船也不会沉,灌满水也没达到满载排水量。
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不用担心,对于能在江上海上开的船来说,那雨水算是毛毛雨了。
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不用担心,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为什么?
我们只需要计算一下用事实来说话。雨量等级分为六个级别分别是:
小雨:1d(或24h)降雨量小于10mm者。
中雨:1d(或24h)降雨量10~25mm者。
大雨:1d(或24h)降雨量25~50mm者。
暴雨:1d(或24h)降雨量50~100mm者。
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100~250mm者。
特大暴雨:1d(或24h)降雨量在250mm以上者。
按照特大暴雨的标准来计算,1平方米的面积在24小时内的降水为0.25米,体积就是1X1X0.25=0.25立方米,水的密度是1000g/立方米,每平方米的雨水重量就是250克,船舶按照400米长70米宽,总面积是28000平方米,250克X28000平方米=7000000克=7000吨,也就是说特大暴雨要连续不停地下24小时,船上才会有这么多的雨水,才有可能对船舶造成影响。而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有连续24小时的强降雨的,更何况货仓开口的面积仅占船舶的五分之三左右,能进入货仓的雨水就更少了,并且船舶还有排水设施,会把货仓里多余的水给排出去,而且这么大的船载重量要超过二十万吨,这点重量对它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其实远洋散货船都是有舱盖的,不是怕下雨,而是怕海浪,大风浪会使海水涌上甲板,如果不封闭船舱的话,会使船舶失去平衡造成倾覆的。
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有些船舶敞开着货舱,就不怕下大雨把货舱灌满,甚至引发船舶沉没吗?
这是一个老问题,怎么又浮上来了?好吧,闲着没事谈一下:
不知道你所说的“有些船舶”是指哪些船舶,在我四十多年的船员经历中,只有八十年代初期及以前,当时的跑国内沿海的散货船在空载的时候,即货舱里没有货的时候,航行中会盖上一半的舱盖,另外一半就不盖了,当时只盖一半货舱,原因在于1、管理不善,或者说管理不科学,即便是上海海运局这样的国企,对国内沿海船舶的管理仍然是非常不科学的,尤其“山高皇帝远”,船上很多“土”政策局里很少插手过问,只要不出事故,2、船员偷懒,盖半边货舱当然比全部都盖住要省事,反正货舱里有排水系统,一般只要严重的海水上浪,仅仅雨水进入货舱,对船舶没有威胁。
但是,有必要再说明一下的是,当时海运局散货船的“货舱盖一半”仅仅只是空载的时候,即货舱里没有货物的时候,装载了货物的货舱在航行中,是不可能让它敞开着的,按照规定,一旦装货完毕,所有货舱是必须以保持水密的要求进行盖舱盖板,而八十年代之前的老船的货舱盖板是不具备水密功能的,所以在货舱盖板盖好后,还会再铺盖两层防水雨布,并用专门的钢质压条将雨布从四周压紧,再在雨布上面覆盖一层绳网,绳网的四边绳头都必须在货舱周边的地脚铃扣上系牢。如果是具备水密功能的货舱盖板,那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一个货舱的货物装好,水手就会立刻在水头的带领下去放下盖板,如果预报航行中可能有大风浪,船长或者大副可能还会要求给水密货舱盖板四周搭上专门的扣子。
那时候船舶空载敞开着一半货舱的情况,似乎水手们有偷懒了一下、省事了一下,可有时候老天爷会给我们找麻烦,我在八零年的时候就曾经碰到过一次,深更半夜水头突然来把我们所有水手叫醒,要求我们立刻穿戴好后去甲板上放下另一半或舱盖板,结果我跟着“大队人马”跑到主甲板一看,我的妈呀,两边的大海正在咆哮,海浪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疯狂的往船上窜过来,再狠狠的砸落在甲板上、货舱盖板上,人站在货舱边上,一个浪打上来,人得赶紧拉住货舱边上某根铁柱,否则人一定会被海浪打入海里。即便人拉着铁柱,人没有被海浪打跑,但当海浪砸落在甲板上的眨眼一刻间,甲板上会一下子积水至近一米高,我们穿着雨衣雨裤和高帮雨靴一点用也没有,整个人的下半身被泡在冰冷的海水里了。当然,只是很短暂的转眼之际,海水立刻就会从甲板一侧的栏杆空挡之间泄入海里——那一个夜里,我们就是这样被老天爷给狠狠的“教训”了一顿,一个一个的将货舱未盖的半边盖板重新盖好,再铺上两层雨布(一层雨布不管用,会严重漏水)、铺上绳网、压好压条、系好绳头,如此在暴雨和海浪中奋战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总算将所有开始为了图省事只盖了一半的货舱盖板全部又盖上。
当然,那是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国内沿海散货船,我印象中记得好像是从八十年代晚期还是九十年代开始,上海海运集团的各项管理也开始讲究科学管理了,其中一个规定即无论内贸船还是远洋船,只要处于航行状态,货舱就必须保持水密状态,那就是说,货舱盖板必须严密的盖好。
尤其进入新世纪后,当时的中海集团总公司旗下的船,老到了连舱盖板都不具备水密功能的船已经没有了,水密舱盖板都是标配、必配,盖舱盖板也容易了很多,摘掉搭钩、推动液压油门杆即可,再也不必像老船盖舱盖板那样还要动用吊杆、用钢丝绳扣好舱盖板上的搭扣,吊起来、往前、甩一下、再赶紧放下去,雨布、绳网、压条等等之类的舱盖板配套玩意儿也不存在了——
重新回到问题上来:
1、起码现在中远海旗下的船,已经不存在航行中敞开着货舱的情况,除非要到货舱里工作必需,否则属于严重违规行为,没有那条船领导会这么傻,允许这么低级违规行为存在;
2、就算是敞开着货舱,怕的是上浪海水,不怕雨水,上浪时候一个浪头打上来、乃至可能打入货舱里的海水量之大,可能眨眼之间就会数吨、数十吨,连续上浪的话,由于货舱里的排水系统可能来不及排水,就可能对船舶安全性会有威胁,同时海水还有腐蚀性,即便是煤炭,我记得一般也会力求避免被灌入海水,何况海水对货舱内的四壁与地面的钢板还可能带来一定的侵蚀。而一般来说,雨水那点水量,货舱里的排水系统完全可以有能力在其威胁到安全之前将其排掉。
3、当然,大暴雨的时候,假如货舱有开着,领导也会要求水手去关上舱盖板,除非工作所需必须开着货舱,比如正在清洗货舱,或者正在维修货舱内的一些设备,到港时间比较紧张,必须抓紧修好,那么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会将舱盖板关到留出一条一米不到的缝,这是为了保持货舱内空气流通,因为还有规定,货舱内有人在里面,货舱盖板就严禁关死。
就这些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