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关于学校的形式主义,我太有发言权了,每天都沉侵在这种环境中,敢怒而又不敢言。

第一:补教案

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学校都已经完成采用多媒体课堂了,每天老师的任务就是备课制作PPT,供学生们课堂上使用,完全告别了之前写教案的时代。可是教育部门每隔一段时间要对我们学校进行检查,其中老师的教案就是重点检查项目,每次教育部门来检查,基本上全校停课上自习,老师们马不停蹄的补教案。

第二:打扫卫生

按照正常的频率,我们学校每天都有安排学生打扫卫生的。但是每次有领导下来视察,学校都特别重视。前几天期中考试时间,本来学生复习最为紧张的时候,学校竟然开会让学生停课一上午,全体学生大扫除,我感觉真的完全没有必要,一个学校卫生再干净也没用,竟然让学生停课打扫卫生。

第三:各种培训

不知道从哪里学来的规定,校长每个季度都会选择一部分老师去参加培训,在我的理解下应该是班级成绩差的老师去学习,我们学校倒好,每次培训都会选择班级学习成绩前几名的老师,说是培训其实就是优秀老师的自荐宴会,老师们发发言,然后一块聚一下餐,我觉得一个学校搞这些东西完全是个笑话。

第四:周一例会

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进行全校老师大会,但是我们的会议比较特殊,从来不讲与学生有关的话题,每次例会就是学校的收钱大会,对过去一周老师们迟到,早退,点名不到的老师进行罚钱,然后会计现场收钱,收钱完毕,会议结束。

第五:学生的各种活动

为了体现学校的素质教育,让老师和学生充分的融为一体。我们每一个季度学校都会要求组织一次大型的晚会,要求每个老师必须参加,每个班级要抽出学生表演节目。前段时间学习新课的时候,音乐老师突然来我们班带走了几个人,说是训练节目,虽然学生们不用上课了,显得都很开心,但是作为老师真的觉得这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我觉得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才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一些形象工程,形式主义完全没有必要。不仅让老师的任务量增加,也完全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就此问题,想谈一谈本人的看法,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我认为,教育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家庭,也涉及各位国家、民族的兴衰,故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也必须重视。就题主所问,我谈点个人观点:

首先,我国一直倡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是十分正确的教育宗旨、方向,必须体现在“重视、管理到教育教学的高度务实上,过多形势主义的东西必然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体现。

其二,我国在教育改革方面近年也作过很多努力和尝试,可成果众说纷纭,现实中,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依然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成分,彼如:就职称来说,有的享有高职称但不一定有高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因职称是以学历、履历等来评定),且还存在,有的享受高职称高工资、也有高的教育教学能力的,不倾心于责任内的教学,而热衷于“课余的培训、辅导",获取其他更高额的报酬,而各层级学校中职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职数有限,他又关乎教师的工资收入,这样难免会影响一部分有能力、有教学水平而又职称低、工资低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其三,教师一直以来是很受国家重视和社会尊重的群体,但近些年来,有的也可能是责任心的淡化和利益趋使,少数已缺少了教书育人的使命,当然,也有其方方面面的因素,前面所述职称与工资的问题、总体待遇的问题。

总之我认为,要清除一些形式的东西,一方面,职称与能力和能否真正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打破“称级"瓶颈、以教育教学水平、成绩为基准,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再一方,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好作风,不过多攀比,重在培养高质量的各层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营造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我想,这样才能让教师们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个人观点而已!

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教育确实存在一些形式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备课形式主义。

教师备课要求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现在有些教师是不精心备课的,上课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开讲了,想到什么讲什么,讲到哪算哪,完全没有准备。有的写了教案也不用,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备课成了形式主义。

二、活动形式主义。

现在各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了,学校各校活动丰富多彩。每开展一次活动,马上写成信息稿发布出来,制成网页材料发到微信群,好让其它学校知道。活动的质量和意义很一般,写成展示材料却意义重大,收获很多,完全是纸上功夫。现在的活动都成了为了展示而做了,而活动的教育意义被淡化了,完完全全的形式主义。活动多了也必然影响正常的教学秧序,增加教师负担。

要想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育人,就要培养优良师德,减少无意义的活动,让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教育上的形式主义实在太多了,多到不胜枚举,比如:

1、各种公开课、研讨课、展示课,你去问问那些上课的人,哪个平时是这样上课的?

2、各种计划、总结、运行记载、学习心得等,有多少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准备的?

3、一些贯之以“xx课堂”、“xx教育”、“xx教学”之类名称的所谓新模式、新思潮,有几种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开引进或推广的?

4、有些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心理课和校本课程,真的是在认认真真地搞吗?怕是装点门面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5、还有就是有的学校规定,教师无论教龄长短,都必须写教案,而且必须手写,真的有必要吗?

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教育领域的形式主义花样越来越多,名目越来越杂。笔者列举如下:

1、会议多,无实效。职工会、年级会、班主任会、教研组会、安全工作会、专题会、培训会……其实有些会议、有些议程毫无实际意义。比如教职工会议上的值周总结,年年月月周周都是在重复那些老掉牙的叫人耳朵生茧的话。再比如开学之初的会议上,相关处室的开学安排和要求,年年都是老一套。

2、检查多,走过场。如今学校的检查评比多。方方面面,看似管理十分科学精细,实则是走走过场而已。比如各类计划表册检查、教案检查、成长记录册检查、各种笔记检查等等。以教案为例,本该教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检验教师备课优劣的标准,学校应该设法激励老师备写高质量的教案。可是现实却是要你手写纸质教案,以备检查。检查的时候大多是看你写了多少,环节是否齐全,有无教后反思等等。于是照着教案书抄教案成了老师备课最简单最省事的办法。

3、杂事多,干扰多。近年来学校中和教育教学无关的事情和活动是越来越多了。这些活动无非是拍个照、签个名,讲个话,发个言,做个记录,留个工作痕迹以供检查而已。这样一来,老师用在读书、钻研业务和教学上的时间、精力被挤占。湖南的李田田老师就是一个明证。

4、学校管理上的不务实导致老师们在工作中耗费光阴,忙于应付,多练虚功。比如老师写业务读书笔记,本来书是给自己读的,无需外示于人。现在要检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不读书,照样给你把笔记记成厚厚的一本。

怎样才能让教师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一句话,切切实实给老师减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单纯安静的教学环境,而且要改革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中形式主义的做法,让老师真心读书,静心钻研,安心教书。

你认为教育上有哪些形式主义?怎样让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育人?

1,啥都进校园。创城进校园,禁毒进校园,戏曲进校园……学校本来在日常教学中就已经在事实文明教育,安全教育,音乐艺术教育,结果现在是什么都一股脑进校园,还要分门别类专门搞,结果搞得好像正常开设的课程成附带功能,这些乱七八糟的倒成主业了。

2,各种文件。开学到现在扶贫的,各种活动的,各种检查,各种安全等等乱七八糟的文件已经不下200份。几乎三四份,多的时候六七份文件,个个文件都要开会部署,都要有计划有方案有过程有总结。要按照文件一样一样做,鬼知道啥时候才有空去趟教室上堂课!

3,各种迎接各种检查,正如李田田老师说的,听说要检查,不管来不来,先打扫卫生。课前扫,上课扫,下课扫。早上扫,中午扫,下午还得扫。

4,正常上班时间不开会,一到下班就开会,大事小事没事也要开会。十分钟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开一两个小时,6点能开完的,一定要开到晚上9点。而且上面还会偷袭式检查,晚上不开会的学校就不是好学校。真的很奇葩!

5,各种资料。啥事都要留痕迹。明明周一升国旗,领导来了说就得看见升国旗的照片,不然怎么证明你升国旗了?请问这位领导,你不会来亲眼看看吗?明明安然教育课上给孩子们讲安全,但领导来了就要看照片,电子的都不行,非得是打印在纸上的,说你没照片谁知道你讲了没有。这位领导,你不会去问问孩子吗?结果一个学期完了就是各种照片,各种台账,各种方案,各种计划,各种简报,各种总结弄了一大堆,装进柜子里上一把锁,然后变成明年的废纸。然后下个学期继续折腾,浪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