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三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费较高,一年的专业费大概一万余元,再加上住宿费,生活费,交通费。四年的本科生活下来,大概需要十万元左右。对于农村家庭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即便如此,依然建议继续就读。由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每个考生拿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都可以申请学生贷款。并且四年之间没有利息。你完全可以申请学生助学贷款,来缓解目前家庭的压力。并且在校期间有很多助学金,每一笔都是不小的数目,对于农村贫困家庭来说都可以申请。并且学习成绩优异的话也可以获得学习励志奖学金,也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一个收入。

除此之外,大学期间自己的空闲时间非常多,学生可以在周末期间进行勤工俭学,勤劳的话能够维持自己的生活完全没有问题。寒假暑假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学生选择去工厂打工,两个月的假期,八千块钱的收入肯定不是问题。所以即使学费较高,对家庭的压力再大,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都可以用自己的行动来缓解家庭压力。

不管是三本也好,一本也罢,毕业后找工作都有一个很好的优势。因为招聘单位只会在乎你是否是本科,没有人在意你是几本。所以,继续读书,不管是对你以后的工作能力,还是自己的知识阅历,你会发现对你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是三本,四年生活后,你一样可以读研,读博。这就是一个介质。如果你放弃现在的三本,踏入社会中去。试想一下,你和前者以后的选择性差距会有多大。

三本学费较贵,家庭压力比较大。这是一个现状。如果你只是短暂的为了省钱。眼下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来看,你的选择是多么的错误。只有自己学历越高,你以后的工作竞争优势将会比较大,你以后的工资才有可能更高,从而摆脱家庭困境。加油吧!不管现在多难,坚持下去。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因为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不太高,考上985、211高校的学生数量也不多,所以假如农村地区孩子考上普通二本的话,也是属于中等上游水平。

我是来自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我大致统计了一下自己的那些小学、中学同学,大体的情况也是考上二本以上的学生属于中等上游水平。

一、小学同学.

在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上的人数还是挺多的,达到了惊人的70多学生,不过后来有些留级、辍学等情况,等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上学生仅剩将近40名学生。

这些学生中后来上了高中的学生数量并不是特别乐观。我大致统计了一下,班上的同学中有考上东北林业大学、南昌大学、厦门理工大学、西安医学院的,还有另外大概8、9个学生上的是专科学校。所以从小学同学情况来看的话,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在当时上小学时候也是班上的“尖子生”了。

二、初一初二同学.

初一、初二没有重新分班,班上大概有60名学生,后来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大概在10名左右,这其中考上大学的情况大概是: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陕西理工大学,还有几个同学是上的专科院校。所以从初一初二时候的情况来看的话,假如能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话,在当时也是属于班上的中等上游水平了。

三、初三同学.

初三时候班上有60多名学生,后来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有10名左右,班上同学考上大学的情况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还有三四名同学考的是专科院校。从班上同学考上大学情况来看的话,考上普通二本高校的话之前也是班上学习较好的。

四、高中同学.

我高中是在县里面的重点高中读书,这里的情况就比较厉害了。

我上高三的那个班级总共有70多名同学,高考的时候考上二本以上高校的学生大概有50多人,考上一本高校的大概有20多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考上一所普通二本高校的话,在班上的学习是属于中等下游水平的。

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地道的农村人,农村户口,2015年参加河南高考,超出二本线45分,上了一个省内的二本大学。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的是:别人看起来,一个农村的孩子考上二本大学很简单或者很容易,甚至会有人觉得连个二本大学都考不上,就很垃圾了,但其实中间的难处,之后经历过的人才知道。

我们可以从小学开始,简单来算一下:

1.一个农村小学,正常一个班级里会有30个人左右,这30个人中,考上重点初中的几率,按照我那年算,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

2.等到了初中,人数会增多,以6个班级,每个班级有70个人,假设这420人都能读完初中的情况下,连统招带分配,能上重点高中的人大概是100人左右,几率是四分之一;

3.高中之后,人就更多了,正常情况下一个学校,一届大概有2000人以上,等到高考结束,文理科加起来能上二本的人数也不会过千,就按照二分之一算,尽管几率很大,但基数也很大,意味着有1000人没有上二本。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农村的学生从小学升入重点初中,再从重点初中升入重点高中,再从高中到大学,在教育资源缺乏、师资没有那么优质,再加上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能走到底的,真的没有几个人。

最重要的是,达到二本线也不一定能够上二本学校,在2015年,像我这种越过二本线45分的人有一两千个,而我们这群人,注定连本省都出不了。

出省也不是不可以,不出省的原因也很简单:省外的大学没有省内大学性价比高,就这么简单。

现在还有谁觉得上二本或者上大学简单了吗?

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非常不同意下面的一个回答:农村人穷,二本没必要读。

二本在大学体系中也不低

大学体系中二本以下还有三本,高职,二本怎么说也是收费低,就业比其他两个好。

对于农村学生来讲,收费低对于家庭负担也小。

能考上二本的也是农村学生付出百倍努力

大部分农村教育基础薄弱,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和城市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父母对教育不重视,害怕读书是浪费钱财。

那些能够坚持上大学的,是这个学生足够有天赋,足够努力才可能有的结果。

城市的家庭觉得读个大专很不好,农村的小孩大多考到了大专。

成功没有一蹴而就

大学不是过去一读大学便意味着有好工作,赚钱也不是只有读大学才可以

对农村孩子来讲,读大学仍旧是最便捷的成功方式,高中毕业只能去做一些低含金量的工作,大学毕业是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哪怕是大专也是。

农村的小孩才知道考入一个本科多不容易,那是和城市小孩竞争才有的。

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对于二本,我先来说明一点事情。

我是河北2012年的考生,那时河北的大学生大致分为一本、二本、三本、专科。我们那年的理科分数线,一本564,二本510,三本忘了大致是300大几十分,再往下就是专科了。文科分数线高于理科分数线13分左右。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一本还是二本考生都属于少数(那年的分普遍不高),三本占了一个很大的基数(不超过二本线5分在河北很难上二本),专科人数应该少于三本。后来进行了改革, 很多学校一本和二本大部分专业合并,统称一本;原来的三本叫做了二本,三本成为了历史。

我想题主所说的二本学校是指第一种二本吧。

凭心而论,河北的高考难度在全国至少前五,搞不好还得前三。除了衡水和石家庄的中学之外,一个普通地级市里称的上不错的高中(大多数学生能上一本或者不错的二本)不超过两个甚至于没有,可以说教育资源不算好。

如果在河北省,一个农村普通孩子能考上二本学校的话,他至少打败3/4的考生,搞不好能打败4/5的考生。这种学生绝对称不上什么学霸或者学神,但是至少不笨。我敢这么说,一个笨蛋再怎么学,在河北省也考不上二本。但同理,这个学生也聪明不到天才的地步,智商肯定不低,120以上够呛。

我这么解释,能明白吗?

农村考上了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农村考上普通二本的孩子是什么水平?

首先:农村的孩子能考上普通二本的都是自制能力特别强的孩子。

众所周知,现在农村很多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要么把孩子就给家里的老人,要么把孩子寄宿在校,周末回到家,孩子一人煮饭,一人学校,很少有人过问。我们班上有很多学生就是这样,有的因为疏于管教,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的因为无人沟通交流,性格内向。总而言之,农村孩子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真是越来越少。

能取得不错成绩的,考上二本院校的,都是自制力特别强的孩子,他们在家在校一个样,自理能力强,生活、学习都不用家长操心。

其次:农村考上二本院校学生可以说是附近十里八乡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我们知道农村教育,无论是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生源质量上都不能与城市学校相提并论。在城市,孩子考上一所二本院校家长也许觉得颜面扫地。但是在农村,孩子能考上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家长可以说是“扬眉吐气”,是会被全村人,甚至十里八乡的所称道的。在农村考上二本院校的学生就是其他孩子的榜样、楷模,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第三:在农村能考上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平时也是班里,甚至全校也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要知道,在农村学校,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寥寥无几,而且考上重点大学的还多是复读生。如果第一年参加高考,就能考个普通二本,可以说这样的学生绝对可以称得上学霸一枚。

当然,并非农村孩子考个二本就了不起了。实际上,每年的县级高考状元,也有出自农村的,而且这些孩子大多家庭贫困。但是,苦难的生活更能激发孩子的斗志。这样的孩子将来到了社会上,具有吃苦耐劳的秉性,加上自身的不断地努力,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