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无比悲壮的战争场面?

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孤军守土四十载,少年白发无人还

每当我看到安西都护府白发兵的故事都会不禁煽然泪下

离家时还是少年郎,终其到白发老年,都未曾在踏回故乡一步,守城四十余载,到最后一群白发老兵冲向敌人走向覆灭时,那一刻是有多么的无比凄凉悲壮啊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史思明所率领的20万“叛军”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攻取河东,洛阳,长安,天下震动

当时唐朝的精锐部队全在边疆戍边,守卫京师的全是一些毫无战力的,所以安史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的占领了京城长安,唐玄宗为了平叛叛军,先后调集了各地节度使的精锐之兵来勤师

这其中就包括了安西都护府的精锐之兵,当时安西都护府共有2万士兵,这些士兵全是身经百战的精兵,一共被抽调了一万五千人,只留下了五千人防备吐蕃和突厥

从那一天后,被抽调的人再也没回到过安西,守卫的人也再也没有回到过长安

经过长达八年的平叛,安史之乱被平息,但是经过这么一闹腾,唐朝的实力大大受损,原先收服的地方相继出现叛乱,北庭,渤海,安南都护府相继失陷

但是安西都护府却一直都唐军手里,就是因为有这留守的五千兵士在誓死守卫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唐朝的实力再也不能使四方畏惧,邻居吐蕃看到了这个机会,乘机占领了河西走廊,这下彻底使唐王朝和安西都护府失去了联系,安西没有了支援,从此只能靠自己抵御敌军

而唐王朝也忘记了远在天边的安西还有一支孤军在守卫着疆土

到了788年,整个西域只剩下了龟兹城,其余的瓜州,沙洲,盐州,夏州,西州,于滇,庭州,甘州,肃州,原州,河西,陇右两郡全部落入吐蕃之手

安西的唐军还以为年号还是玄宗时期,还钱币都是都是玄宗的年号,为了抵抗吐蕃,安西守军自己耕田,自己造衣

当时唐王朝内忧外患根本无心考虑这远在天边的安西军,就这样安西军被人遗忘了整整四十年,谁也不知道在遥远娥地方还有一支军队再为大唐守卫边疆

吐蕃为了拔掉唐军在西域最后的据点,联合了回纥,葛逻禄年年攻打龟兹城

到了808年,孤军坚守了42年的安西军走到了山穷水尽,穷途末路的时候

那天,吐蕃十万大军集结在龟兹城外,最后一次劝降了城里安西守军,安西军只是用箭矢回应了自己的态度

就这样,西域最后的大唐守军,在吐蕃十万大军的攻势下全军覆没,这最后的一战,男人全部战死,女人大半自刺殉国,只剩下一些不懂事事的小孩被卖做奴仆

那一战,尽是七十余岁的白发兵,拼着自己最后的力气步履蹒跚的冲向敌军,他们再也不能保卫安西了……下一张

下一张

历史上有哪些无比悲壮的战争场面?

南宋钓鱼城的“守护者”

>>王坚、王安节父子,今河南邓州人,南宋末年著名抗蒙将领。

话说处于上升期的蒙古军队相继灭掉了与宋交战百年的西夏和金国之后,整个东亚的对手就只剩下了南宋。

公元1235年,蒙古人决定攻取四川,然后沿江而下直捣金陵和临安。几年内,川西平原地区沦陷,而川东地区则依靠大山的阻隔还在顽强的抵抗。南宋在川东的高山修筑了许多山城用来阻挡蒙军的攻击,其中以“四川八柱”最为有名,而这八座城池中尤以钓鱼城最为险峻。

钓鱼城位于嘉陵江上,距离重庆仅50公里水路,是重庆最后的门户。宋军依地势稍加改造,就将钓鱼城修筑为三面环山四面环水的城堡,城门紧邻悬崖,因为山势陡峭险峻,大型攻城器械完全用不上,更奇异的是山城之内及周围的山麓都有大片的良田和充足的水源,有利于长期坚守,所以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从公元1235年入川到1258年,蒙古人在此总总驻足了23年。然而,蒙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攻下这座令人敬畏的钓鱼城。

公元1258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亲率西路大军进入川东,川东险要或者被攻破或者投降,最后只剩下了钓鱼城。在蒙哥汗看来,拿下这座小城并不需要费太大的周折。

守城将军叫王坚,是一位智勇双全、坚韧不拔的名将。蒙古人将南宋的援军一一击退后,钓鱼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城。王坚和手下的将士们丝毫没有投降的意思,还果断地斩杀了前来劝降的南宋叛将。守军有意将重15公斤的鲜鱼两尾及蒸面饼百余张抛给城外的蒙军,并投书称即使再守10年蒙军也无法攻下钓鱼城。蒙哥汗被激怒了,其未采纳术速忽里的迂回前进的建议,决意继续攻城。蒙军大将汪德臣率军也曾通过挖地道攻入西北方的外城,但是守军用滚木雷石击杀了汪德臣。痛失大将,蒙哥震怒,亲自在望楼下擂鼓指挥发动总攻,当天,一块砲石不知怎么就击中了望楼,望楼崩塌的同时鼓声也戛然而止。

数天后,蒙古军拔营撤兵,蒙哥汗在军中去世。蒙哥汗暴毙,蒙古各王为了争夺汗位,纷纷北还,南宋迎来了喘息之机。

蒙哥汗留下遗言说,日后如果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之军民。

蒙哥汗在钓鱼城下的败亡,其影响十分巨大,它导致灭宋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南宋国祚得以延续20年;它也使蒙军第三次西征停滞下来,同时还缓解了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

后来,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其推行汉化政策,也逐步改变了蒙军滥杀的做法,使南部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公元1268年,忽必烈进攻南宋的策略是放弃四川,全力在襄樊方向进攻。公元1276年,临安城破;公元1279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末帝跳海自尽。但是,川东钓鱼城的军民坚持到了最后!同年,在得知皇帝都殉国后,钓鱼城的军民知道大势已去,王坚之子、守将王安节在得到忽必烈“不杀城中一人”的承诺后,这才自愿打开城门,钓鱼城落入蒙古之手。弃城后,没有一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流芳万古!

川东钓鱼城的抗蒙战争是南宋时期最有血性的一场战役,欧洲人更是称钓鱼城之战拯救了世界。

历史上有哪些无比悲壮的战争场面?

在幽幽的历史岁月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可歌可泣的悲壮,诉说着这个民族的伟大和气节,每次读史书,都禁不住泪目。

一、十三将士归玉门

耿恭,出生于将门世家,颇有战功,乃是东汉时期的名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是生卒年不详,在历史中没有明确的记载,然而,也是他,让我们明白了军人的血性和这个民族的气节。

他曾追随东汉大将窦固,攻打车师,将车师纳入东汉版图。

永平十八年,龟兹国攻打西域都护陈睦,结果是陈睦全军覆没,随后,西域各国蠢蠢欲动,北匈奴则顺势包围了柳中城。然后,祸不单行,东汉明帝正好去世,在古代,按照礼法,皇帝去世,便是大丧,大丧之时,一般而言是不动刀兵,就是抓住这个机会,东汉军队无法支援,本来已经臣服的车师国,再度反叛,联合了北匈奴,一起开始围攻耿恭。

幸好,车师后王的夫人其祖先是汉朝之人,于是,她在暗中给了耿恭许多帮助,不仅仅提供一些关于车师和北匈奴的消息,还在暗中给耿恭提供了粮草,帮助耿恭度过了一段时间,然而,随着围困时间的增加,耿恭所处的环境已经越来越艰难了。

城池之中,已经没有吃的了,就只能将铠甲上面的皮革煮来吃,没有了水源,最后到了什么地步呢,只能将马粪挤出汁水来喝。耿恭知道疏勒城旁边有溪水,可以固守城池,便占据了疏勒城,然而,北匈奴在外面,直接将溪水挖掘而断。

无奈之下,耿恭只能带着人在城里挖水井,挖到十五丈深都没有水出来,这时,耿恭想起了汉武帝时代的李广利,据说,李广利在征伐匈奴的过程中,用刀随手一击,便获得了水源,于是,耿恭对着井拜了数拜,随后,便有水柱喷涌而出。

北匈奴都懵了,他们已经截断水源,而且,此处打井,向来是没有水的,可是耿恭却打井出了水,这让北匈奴十分惊骇,认为耿恭不是凡人,吓得直接跑了。

这件事情,也留下了著名的典故,就是“耿恭拜井”。

后来,东汉王朝终于派出了大军,整合了七千人,前去支援,在柳中城集结,最终取得胜利,而范羌以前是跟随耿恭的,在他的坚持下,带了两千人,前去支援,路途之中,大雪弥漫,甚至有一丈之深,终于到达疏勒城,耿恭等人和来援之军,一起回去。

他们从疏勒城出发时,还有二十六人,他们一边抵挡北匈奴的追击,一边返回玉门关,等回到玉门关时,便只剩下了十三人了。

耿恭与其手下的将士们可以坚持那么久,都是因为他们心向东汉王朝,有着自己的归宿和信念,纵然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陷入绝境,匈奴又许以重利,让他们投降,可是,他们都没有背叛自己的家国,坚守着自己的土地,以微弱之兵,残存之躯,誓死守护着他们心中的归宿。

这一壮举,史称“十三将士归玉门”。

二、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

安史之乱起,唐肃宗登基,睢阳之战便发生在唐肃宗时期,现在来重新回顾这段历史,依旧就觉得震撼,从古到今,这个民族永远都不缺乏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的气节,正因为他们的存在,或许才是这个民族可以绵延五千年而不倒的原因。

张巡守城之时,手下大将雷万春面部中了六箭,在任何部位,中了如此多的箭矢,都会忍受不住疼痛,何况,还是在面部,然而,雷万春为了不动摇军心,竟然站在城墙之上,岿然不动,敌军大惊。

要知道,敌军有数万人之多,而张巡不过只有一千多人,然而,即便如此,张巡硬生生守了一年之久,后来,接到睢阳太守的紧急求援,原来有十几万大军正准备围困睢阳。

接到这个消息,张巡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带着自己的部下,前去支援,睢阳太守知道张巡的才能,虽然地位比张巡高,却将统兵之权让给了张巡,让他全权指挥,而自己负责后勤一众事宜,然而,即便如此,守城也是十分困难。

张巡与睢阳太守合并在一起,不过六千余人,而他们所面对的敌军则有十八万人之众。

虽然,张巡指挥十分出众,屡次打败敌军,有一次更是歼灭敌军两万人,然而,可用之人却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了一千多人,无奈之下,张巡只得派自己的手下大将南霁云前去找贺兰进明求援,但是,贺兰进明惧怕敌军,不敢前来,可是,他却十分欣赏南霁云,好酒好菜招待了南霁云,想让南霁云留下。

但是,南霁云没有完成任务,十分无奈,含泪咬下自己的一根手指,作为自己曾经来过此处的见证,随后,南霁云又去往他处,终于借到三千兵马,回援睢阳,然而,又被敌军所阻拦,经历了一次大战,才回到睢阳城。

一共几千人,要面对十几万大军,外面却没有任何的支援,如果守下去,最终只能是死亡。

但是,张巡和睢阳太守两个人商量了一番,觉得睢阳城不可抛弃,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若是放弃睢阳城,南方将失去屏障,敌军便可以通过此处,长驱直下,于整场战争而言,绝对不利,于是,决定死守睢阳城,将敌军阻挡在此处。

没有了粮食,他们就吃树皮,吃茶叶,吃纸,吃老鼠和麻雀,吃战马,疾病与饥饿缠绕着他们,但是,他们却一直坚持着,甚至,整座城,包括老百姓在内,没有一个人叛逃的。

只要他们还能动,他们就会一直战斗,不会放弃。

然而,由于他们人数太少,又缺乏粮食,时间太久,最后,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军爬上了城墙,并非他们不想抵抗,而是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力气,只能看着敌军踏上城墙,最终,将他们击杀。

张巡和睢阳太守等人也是全部被杀。

虽然,他们最终没有守住睢阳城,却长时间拖住了敌军,更是阻拦了敌军南下,数日后,敌军尽数败亡,领军大将也被处死。

睢阳城保卫战,以张巡为首,南霁云雷万春等人,合称为“六忠烈”,唐僖宗时期,被移入凌烟阁。

三、万里孤城,皆白发兵,生为汉儿郎,死是大唐魂

大唐唐玄宗年间,正值大唐盛世,然而,盛唐之下,却也存在危机,安史之乱爆发,将盛唐打落尘埃之下,为了平叛,朝廷大量抽调了西域之兵,导致大唐在西域的兵力骤然下降,瞬间虚弱起来。

吐蕃趁着这个机会,想要吞并安西四镇,然而,在郭昕的带领之下,屡次打退了吐蕃的进犯。吐蕃觉得这是一根十分难啃的骨头,就放弃了安西四镇,转头就开始攻击陇右地区,很快,这些地方陷落,切断了安西四镇和大唐朝廷的来往。

唐德宗时期,安西派人借道回鹘,回到大唐朝廷,此时,朝堂之上,满朝之臣,尽数落泪,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十几年过去,远在西域,安西和北庭还在,没有失落。于是,唐德宗下旨,封郭昕为武威郡王,封北庭的守将李元忠为北庭大都护,更是将所有的守城将士连升七级。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安史之乱虽然平定,可是,大唐已经不是昔日之大唐,不复当年之盛况,对于安西和北庭的坚守,只能口头奖励和安慰,却派遣不了一兵一卒,甚至任何钱财也支援不了。

数年之后,吐蕃进犯北庭,北庭虽然死战,可由于兵力相差悬殊,北庭陷落,北庭都护被杀,从此之后,整个西域,便只剩下安西四镇了。

十数年后,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经四十年了,安西四镇与大唐朝廷早已断了往来,可是,他们依旧坚持着,后来一位叫悟空的高僧路过此地,听闻了此事,在安西四镇停留了两年,为他们诵经。

满城尽是白发兵。

又一年,安西四镇失落其三,只剩下最后的龟兹,虽然他们与大唐已经隔绝了四十多年,可是,他们依旧心向大唐,没有投降的概念,誓死而战,全城皆是白发兵,安西最后一战,满城白发兵,尽数殉国。

这一刻,大唐在西域,才算是彻底沦陷。

万里孤城,尽是白发兵,生为唐人,死为大唐魂!

四、崖山之战

崖山海战,宋军败了,蒙元胜了,意味着大宋王朝彻底灭亡,蒙元取而代之,然而,虽然看上去宋军的战力不行,但是,不得不说,其最后的结局是悲壮和惨烈的,让人唏嘘。

崖山之战失败,张世杰突围而走,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皇帝赵昺跳海而死,随行的十多万军民,相继跟随。整片海域,浮尸十万。

张世杰突围而去,寻找到杨太后,希望以杨太后之名,继续寻找皇室之后,继续抵抗,但是,杨太后听闻陆秀夫背着皇帝跳海,也不愿意继续苟活,也直接跳海自尽的了,张世杰将其安葬之后,还想要继续抵抗,但是,不幸遇到了大的风雨,最终遇难。

的确,如果从军事上分析,崖山之战,张世杰和陆秀夫等人对于这一次战争的失败,必须负责,然而,这只能说明他们在军事上的能力不行,可是,在战败之后,无人愿意苟活,输得惨烈而悲壮,他们是在争取民族的尊严,争取民族的生存,他们是那样的大义,是那样的义无反顾,怎令人不动容?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崖山这个地方的历史古迹是有意义的,宋朝虽然灭亡了,但当时许多人继续坚持抗元斗争,保持了民族气节。

五、近代战争

在我们的近代战争史上,更是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战争,是先烈用自己的大无畏精神,以自己的献身精神,才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比如:台儿庄战役。

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比如,长津湖战役等等。

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动用了三百多门大炮,一百七十多辆坦克,三千多飞机,那一场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共用了一百九十多万枚炮弹,这已经超越了二战时期全世界任何一场战役的巅峰。我们的先烈却只有自己的身体加上脆弱的装备,面对敌人二十多倍的火力,守住了阵地,以黄继光为代表的战斗英雄便出现了一万多人。

正是有这些先烈在,才真正“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正是有这些先烈在,才给我们换来了多年的和平发展岁月,正是因为有这些先烈的悲壮付出,才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之所以,没有过多举例,实在是因为我们在近代史上对抗侵略的悲壮战争太多,数不胜数,感觉没有任何文字可以形容。

只能心怀感恩,永远铭记!

青衣客最后有话说

在我们的历史当中,有太多悲壮的战争,一次又一次地在书写着这个民族的气节和不屈服,我为生在这片土地而无限自豪,为生在中华,而无限骄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