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虚是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临床上常见脾虚证候可分为三类。

  1. 脾不健运:常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大便溏泻,时息时发。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的临床表现。以运化功能减退和气虚证共见为辨证要点。
  2. 脾虚下陷:常见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少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的临床表现。一般以脾气虚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
  3. 脾不统血:常见面色苍白或萎黄,饮食减少,倦念无力,气短,肌衄,便血以及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舌质淡,脉细弱的临床表现。一般以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血共见为辨证要点。

在治疗方面,脾虚证以健脾益气为主,方药可用加味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扁豆)加减,中成药可酌情选用香砂六君丸、参芪片、健脾丸、薯蓣丸、补中益气丸、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丸中的一种。

肾阳虚衰的临床表现,常见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或两尺无力。—般以全身功能低下伴见寒象为辨证要点。

在临床上,肾阳虚衰以温肾健脾,固涩止泻为主,方药可用四神丸 (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吴茱萸)加减,中成药可酌情选用涩肠止泻散、 四神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中的一种。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虚、肾阳虚是最常见中医证候,也是门诊上常由此就诊的原因,与朋友们浅谈脾虚、肾阳虚的中医调补与养生。

一、先谈一下是脾虚:

1、 脾虚:是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可分为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的证候。

2、病因病机:

  • 饮食不节:贪吃生凉,冰饮料,寒邪入体,伤及脾阳,日久脾阳亏虚。
  • 久病体虚:久病体虚,耗伤脾气,脾气亏虚。
  • 年老体衰:年老脏元阳渐衰竭,不能温煦脾阳,脾阳亏虚。
  • 劳逸失调:过劳耗气,伤及脾气,脾气亏虚。

3、主症:面色萎黄,不思饮食,倦怠乏力,脘腹胀满,腹胀腹泻,形体消瘦,少气懒言,颜面及下肢浮肿,面色少华,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完谷不化,女子白带量多质稀,各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眼睑下垂,各种出血,如便血、衄血、尿血、吐血、皮下出血,女士月经量多,崩漏,舌淡白(胖达)或有齿痕,脉弱。

4、治则:健脾补气

5、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6、中成药:启脾丸、参苓白术丸、健脾丸、人参健脾丸、健胃消食片、四君子丸、八珍颗粒、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温胃舒颗粒、良附丸、四神丸、补中益气丸、归脾丸、人参归脾丸、健脾生血颗粒、健脾养血颗粒。

7、养生:

  • 注意不良嗜好饮食:不要过食辛辣生凉,酗酒,以免内生火热,或寒邪直中伤脾阳,都会损伤脾胃。
  • 按时规律饮食:定时定餐定量,不要饥一顿饱一顿,少吃零食,不然脾胃得不到休息,耗伤脾气,日久脾虚。
  • 保持心情舒畅:尽量别生气,肝郁气滞横犯脾胃,引起脾虚。尽量少思虑,思虑伤脾,耗损脾气,日久脾虚。
  • 积极锻炼身体:运动主升阳,脾主四肢,运动四肢强壮,脾气自然健旺。
  • 积极治疗脾胃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脾胃病及时治疗,以免暗耗脾气, 日久脾虚。
  • 食疗:可以用薏苡仁、莲子、大枣、山药、芡实等煲粥健脾祛湿。

二、再谈一下肾阳虚:

1、 肾阳虚:肾脏阳气衰竭表现的症侯,以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或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为主要临床表现。

2、病因病机:

  • 素体阳虚:阳虚体质,元阳(肾阳)亏虚。
  • 年老体衰:随着年纪的增大,命门火衰,肾阳亏虚。
  • 久病伤肾:久病伤阳,肾阳亏虚。
  • 房劳过度:房事过频,耗伤肾阳,肾阳虚衰。

3、主症:腰膝酸软、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腹冷痛(女子宫寒)、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精神萎靡、男子阳痿早泄、精子质量差、不育,女子痛经、带下量多质稀、月经量少、月经推后、闭经、不孕,舌淡白苔薄白,尺脉弱。

4、 治则:温补肾阳

5、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6、中成药:五子衍宗丸、龟鹿补肾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肾宝、锁阳固精丸、壮腰健肾丸等。

7、养生:

  • 饮食:过食辛辣生凉之品、以免伤及肾阴肾阳。
  • 房事:房事不要过频,以免损及肾阴肾阳。
  • 保暖:不要冒雨行进,或久居寒湿之地,伤及肾阳。
  • 食疗:韭菜、羊肉、鱼鳔、公鸡、鸽子、各种动物鞭、枸杞煲汤、海马泡酒等,具有填补肾虚的作用。
  • 调理:身体虚衰,要及时调理,以免后期累及肾阴肾阳。

三、最后浅谈一下脾虚、阳虚之间的传变:

1、脾虚累及肾阳虚:脾为后天之本,肾

为先天之本,后天之本脾虚日久累及先天

之本——肾,引起肾虚,脾阳虚引起肾阳

虚。

例如慢性肠炎,辨证为脾虚,先有时长腹

泻,日久会出现五更泄泻,此时就成肾阳

虚,形成脾肾阳虚之证。

2、肾阳虚累及脾阳虚:肾为元阳,肾阳

亏虚,不能温煦脾阳,引起脾阳虚。

例如平素腰腹发凉。四肢冰凉,为肾阳虚

衰之证,日久出现腹泻腹痛,水样便,就

形成脾阳虚证,最后脾肾阳虚之证。

3、脾虚、肾阳虚,失治误治:不及时调

理,最后都会发展为脾肾阳虚之证。

以上浅谈脾虚、肾阳虚的病因病机,以及调理与养生、传变规律,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祝愿朋友们脾好,肾好,健健康康!

(友情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交流,切勿自行购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谢谢邀请。

脾虚中医里补益剂最有名是:四君子丸和补中益气丸,还有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等,根据你具体的情况,选择一种中成药坚持服一段时间,不低于二个月,看看效果。

肾阳虚常用的中成药有:金匮肾气丸,五子衍宗丸,右归丸等。有水肿服金匮肾气丸,效果明显,五子衍宗丸,右归丸能填补肾精。应坚持服一段时间,看看效果,略停几天,继续服药直至有明显效果。

脾虚的中成药与肾阳虚的中成药可各选一种同时服用。中成药药效较弱,一定坚持服一段时间看效果。人体质各异,有不良情况出现,应停药问诊医师。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与肾之间存在着“先天温养后天,后天滋养先天”的关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化生水谷精微,有赖肾阳的推动温煦;肾藏精,肾中精气有水谷精微的培育个补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脾与肾之间的生理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和后天相互促进及水液代谢方面。因此,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脾肾虚有哪些表现:

腹胀,久泻,泄泻多在黎明之前,泻下清稀且有未消化食物,或久痢。面部浮肿,下肢水肿,甚至有腹水。或有小便不利,肢体不温,腰膝酸软,腹中冷痛。

脾肾阳虚原因有哪些

1、饮食失调 饮食不节,偏食辛辣肥腻食物,或饮食无规律,过饥过饱,损伤脾胃,久病迁延,影响脾阳,肾阳,逐渐形成脾肾阳虚。 2、房劳过度 房劳过度,房事不节制,或有手淫习惯,耗伤肾精,肾气,继而损及肾阳,元阳不足,波及脾阳,形成脾肾阳虚。 3、外感水湿寒邪 外感湿寒邪,日久不能消除,肾阳受损,不能温暖脾阳,导致脾肾阳气同时损伤,虚寒内生。 4、久病 泄泻痢疾等疾病日久不痊愈,损伤脾阳,病情缠绵,不能充养肾阳,逐渐形成脾肾阳虚。

如何补脾肾阳虚?

中医讲究治病与本,对于脾肾阳虚还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饮食

常规讲药补不如食补。对于脾肾阳虚的人来说,可以食用一些温性的食物。水果如龙眼、火龙果、榴莲等;肉类以红肉为主如羊肉、牛肉、公鸡肉等;另外可以作药膳。这和中医里药食同源是相通的。平常在炖汤中可以加山药、肉桂、干姜、鹿茸、人参等。如羊肉山药粥(汤)瘦羊肉100克,生山药50克,粳米100克

2、导引

可以每天练一次八段锦,特别是调理脾胃需单举,两手攀足护肾腰。可以搜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标准版。笔者平均每天练一次,效果不错。

3、艾灸

可以选择正规的中医理疗馆或者在家中进行艾灸,推荐一个穴位,神阙穴(肚脐眼)。其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作用。对于脾肾虚者或者免疫力低者均实用。灸的时候可以在肚脐眼里放一小撮盐。我们中医称为隔盐灸,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4、足底按摩涌泉穴

涌泉穴具有补肾强体、备孕暖宫、引火下行、养生安眠、调节血压、解头痛等作用。其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快速取穴:卷足,足底前1/3处可见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处即是涌泉穴。每天按摩15-20分钟即可。

5、中医调理

这里指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对个体处以膏、汤、丸、散等,其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效果优于市面上的补肾健脾的中成药。

(欢迎关注并转发,如有中医养生健康知识咨询,可以私信)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虚、肾阳虚一般称作脾肾阳虚,也称作脾肾虚寒症,是指脾肾阳气亏虚、温化失权的虚寒证候。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须得到命门火的温煦蒸化才能完成,命门火又依赖后天之精的滋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为用。脾肾阳虚的主要原因是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阳虚水湿內停外泛。脾阳不足则身疲乏力,少气懒言,腹胀食少,畏寒肢冷;肾阳亏虚不能温养脾胃则大便溏泄;黎明前阴气盛、阳气衰故黎明即泻;肾主骨,肾阳虚则腰膝酸软,下肢冷痛;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则尿少浮肿。

脾肾阳虚是虚寒证,治疗应以温补脾肾为主,常见的食物有羊肉、狗肉、牛肉、鸡肉、核桃、花生、辣椒、韭菜、黑芝麻、海参等,温补脾肾阳虚,除了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外,也可以用中药来调理,常用的中药有附子、白术、白芍、茯苓、干姜、桂枝、肉桂、巴戟天、山药、党参、炙甘草等;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四神丸、桂附地黄丸等。脾肾阳虚者还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来调理,如避免吃伤阳气的寒凉食物,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和房劳,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是腰腹部保暖都对疾病的恢复有较大的作用。

如果脾肾阳虚的症状比较严重,应由医生辨证论治,不可盲目用药。

脾虚、肾阳虚怎么补回来?

脾肾阳虚的病因

脾肾阳虚证是由于脾肾两脏阳气亏虚所造成,临床以腰膝小腹冷痛、久泻不止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脾脏依靠肾阳的温煦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全身,肾所藏之精虽禀受于先天,但须不断继养于后天。

肾阳虚有这些表现:

舌头肥大,会有齿痕;

频尿、夜尿多;

性欲减退、开始掉头发;

肤色暗沉、惨白;

体力不济、动不动就出汗;

容易腹泻、大便稀溏。

脾肾阳虚如何补益?

肾阳虚的人可以借助甘温的温补药材或食物进行补益。

肾阳虚的人可以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补肾阳的药物,方剂如肾气丸、右归丸等。肾阳虚的人还可以运用食疗的方法进行补益。

肾阳虚的人饮食以中医“四气五味”为基础,根据食物的寒热温凉等性味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食疗方案,有助于改善一些症状,提高生活的质量。常见的补阳的食物有肉桂、花椒、丁香、虾、羊肉、韭菜、牛鞭、黄鳝等,常见的温补的食物有小麦、粳米、洋葱、鸡肉、海参、带鱼、扁豆、荔枝、生姜、茴香等。

脾虚可以口服中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归脾丸、参苓、白术散等治疗。

另外,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食疗也很重要,脾虚的患者平时可多吃一些醒脾、开胃、消食的食物,如粳米、锅巴、薏米、熟藕、栗子、山药、扁豆、红豆、牛肉、鸡肉、兔肉、红枣、胡萝卜、葡萄、香菇、马铃薯等。

脾肾阳虚的人除了饮食、药物调理之外,还要注重加强体育运动,增强体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