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氨氯地平片是最常用的地平类降压药之一,属于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选择性抑制钙离子通过钙通道进入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偶联,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而降低血压,其降压疗效和幅度相对较强,疗效个体差异较小,对血糖和血脂无明显影响。此外,氨氯地平还可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血量和供氧量,抑制心肌收缩,降低心肌代谢,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绞痛,主要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
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10天后没有降压效果,应考虑以下5点原因:
- 生活方式未得到有效改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降低血压,而且还能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是高血压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有些高血压患者没有严格地改善生活方式,如食盐摄入量、体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过量饮酒、未戒烟等均可影响氨氯地平的疗效,导致血压控制不佳。
- 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34岁,血压160/110mmHg,属于2级高血压,可以考虑增加氨氯地平的剂量至10mg(2片),每日一次,如果仍然无法达标,可以考虑联合治疗,如联合氢氯噻嗪、沙坦类降压药(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普利类降压药(如贝那普利、依那普利等)、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提高血压达标率。
- 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等是最常见的原因,这类高血压须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高血压才能得到有效控制。
- 其他药物干扰降压作用:有些药物可拮抗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是血压难以控制的一个比较隐蔽的原因,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抗炎药、伪麻黄碱、环孢素、口服避孕药、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可抵消各种降压药的作用。
- 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引起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动脉弹性减退,血压升高,尤其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会导致血压难以控制,肥胖患者应积极减重,可显著降低血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可明显改善血压控制。
最后,做个总结,对于这位服用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不好的年轻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调整降压治疗方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注意其他升压药物的干扰,努力减肥,糖尿病患者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改善胰岛素抵抗。
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34岁血压160/110mmHg,服用氨氯地平降压10天没有效果,先不要急于换用药物或者加大剂量,这是因为,氨氯地平在体内的半衰期很长,达到30-50小时,所谓药物半衰期,是药物吸收后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来说,从药代动力学的角度出发,药物需要经过5个半衰期的时间才能达到稳态,所谓达稳态过程,就是药物吸收入血后,随着血液循环达到并分布到肝肾肾脏以及各个组织器官,并逐步通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在此期间血药浓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此阶段血液中的药物不断的被清除,也不断有新的吸收剂量进入血液循环,当药物清除的速度与吸收入血的速度逐步均衡时,体内血药浓度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范围,血药浓度曲线保持平直,吸收与消除相等,此时的状态就是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状态,药物只有达到稳态浓度时,才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于降压药物来说,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稳定的降压效果才能看到,稳态之前测量的血压 受血药浓度变化的影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变化,不同品种的药物,由于半衰期不同,达稳需要的时间也不同,半衰期短的品种达稳时间也短,而对于半衰期长达的氨氯地平30-50小时的氨氯地平来说,达到稳态的时间大约需要7-10天,最长需要14天,因此,吃上氨氯地平,一般需要经过7/14天的时间来观察药物降压效果,如14天后血压仍不达标,再调整药物也不迟。此外,氨氯地平等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最好应该在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服药,这样规律的服药可最大程度减少血药浓度的波动,有利于平稳长效降压,还可缩短达稳时间,有利于更快的获得稳定的降压效果。
如果服用了14天氨氯地平降压效果仍不理想,可以选择氨氯地平联合使用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药物,如普利类药物或者沙坦类药物,普利或者沙坦类药物抑制RAAS系统活性,而34岁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以RAAS系统活性升高为主要临床特点,表现为舒张压高,普利类或者沙坦类药物在降低舒张压方面有优势,地平类药物在降低收缩压方面有优势,而对于34岁,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的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上,根据其血压水平,已经达到了2级高血压,应该是到了可以联合用药的时机,因此,建议可以在不增加氨氯地平现有剂量的条件下,增加一种普利类药物或者沙坦类药物,如依那普利或者替米沙坦等。
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感谢邀请!
首先,如果是确诊的高血压,血压水平160/110mmHg,那就是属于三级高血压(≥180和/或110mmHg)了。
三级高血压,无论其他,在高血压危险分层中就已经属于高危患者,需要立即启动药物降压治疗。而且根据三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一般需要采用2~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联合应用,才能达到比较好的降压效果。所以,以题主所说血压水平,单用氨氯地平一种药物降压恐怕是不能达标的。
再说氨氯地平。氨氯地平是一种长效降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和代谢过程很长,药物半衰期长达30~55小时甚至更长,每个人还不一样。药物在体内蓄积、起作用有这样的规律,就是一般需要经过5-7个半衰期(时间)才能达到稳态的血药浓度。这样,服氨氯地平10天时血压没降,可能是药物还没有蓄积到位。氨氯地平一般要在服药后一周左右出现疗效(开始服也有疗效,但比较弱),服药3-4周疗效才比较明显,所以服药10天血压没有下降也属正常现象。
所以,“34岁高压160低压110,服用氨氯地平片10天后并没有降压效果”,分析原因,一是药物在体内蓄积尚不足;二是单药降压效力不够。如何调整?与其他一线降压药物联合用药,一则起效快,二则作用互补,提高降压效力。
具体如何用药?
已经用氨氯地平了,就是已经用了钙拮抗剂了,那么可以在其他四类药里选择。可以加用“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或“沙坦”(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的一种(一般降压时不主张“普利”类和“沙坦”类合用);因为患者年轻、舒张压偏高,如果还有心率偏快又没有其他禁忌,那加用“洛尔”(β受体阻滞剂)类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或兼有α、β受体阻断作用的阿罗洛尔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患者比较胖、吃得咸,那加用小剂量利尿剂降压效果会比较好,一般可以加用氢氯噻嗪12.5mg/日,或者吲达帕胺缓释片。这几类药还可以根据降压需要和靶器官损害情况三联或四联一起组合服用。
现在有两种降压药合在一起的单片复方制剂,比如“普利”或“沙坦”药加利尿剂,像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氯沙坦钾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缬沙坦氢氯噻嗪等;或者氨氯地平就有加缬沙坦的“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吃起来比较方便,价格也低于分别吃两片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对于160/110mmHg的血压水平,如果大家确诊了高血压,已经属于高血压3级的血压水平。160/110mmHg的血压水平,是以舒张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舒张压升高多见于中年人人群,这类患者血管弹性尚可,但常常存在肥胖、情绪易激动、心率偏快等表现,应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血压药物。
目前高血压3级的血压水平,已经服用氨氯地平十天,降血压药物效果欠佳,建议大家联合使用其他降血压药物,如配合普利类(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或沙坦类(缬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等)降压药物治疗,如果使用2~4周后血压仍未控制达标,可以增加降血压药物剂量,如果血压水平控制仍欠佳,可联合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应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降血压药物的综合性治疗,降血压药物应选择长效制剂,以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对于血压水平超过160/100mmHg或收缩压超过目标血压20mmHg以上或舒张压超过目标血压10mmaHg以上或分组在高危及以上者,建议两种或三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最大限度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我们建议大家至少应将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mmHg以内,如果年龄<60岁,建议尽量控制在130/80mmahg以内,特别是对于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更应严格控制血压水平达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监测血压水平变化和定期复查,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血压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欢迎文末留言,一起探讨。
本文由全科扫地僧原创写作,转载务必注明出处。
关注@全科扫地僧,获取更多健康知识。
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内分泌杜医生,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34岁的年轻人,血压高,降压药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做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包括抽血化验以及影像学检查,项目比较多,排除比如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肾动脉狭窄等等疾病,最好能去大一点的医院内分泌科或者专门的高血压科综合评估。如果诊断是继发性高血压,很多是可以根治的,这与原发性高血压是不同的,不一定要终身服药。
氨氯地平片适用于哪些症状?
氨氯地平是属于CCB类,是降压作用比较强的这一类降压药,降压药物一般14天作用看疗效。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用普利类或者沙坦类药物,若果效果再不好,可将普利或者沙坦类改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或者缬沙坦氢氯噻嗪。
另外,这么年轻的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疗效还不好,不能排查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建议完善肾上腺CT。再者,一定要控制体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