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瑞舒伐他汀28天可以抽血检查肝功能吗?
瑞舒伐他汀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他汀类调血脂药物之一,主要通过特异性与胆固醇合成过程中必需的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结合,抑制该酶活性,从而使肝脏内胆固醇合成受阻,增加肝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表达,能够显著降低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能降低血浆甘油三酯水平,轻度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具有强大的调节血脂作用,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此外,瑞舒伐他汀还具有抗炎、稳定、缩小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长期服用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显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然而,长期服用瑞舒伐他汀可引起肝细胞膜结构改变,导致转氨酶渗漏,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脂肪肝、大量饮酒或服用其他升高转氨酶药物的人群发生率更高。他汀类药物诱发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约为1%-2%,一般停药后转氨酶可自行恢复正常,罕见严重肝功能损害,肝内转氨酶升高,仅代表肝细胞内酶的释放,并不是评价肝功能的明确指标,还应综合参考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等敏感指标,因此,单一的轻度转氨酶升高并没有临床意义,也不能反映药物的真实“毒性”。
欧美等国家的指南推荐只在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前检测转氨酶,此后除非出现相关肝损害症状,否则不再检测转氨酶,但我国是慢性肝炎大国,乙肝患者超过2000万,因此,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问题应该得到医生的关注,这是一个涉及到医疗、伦理和法律三方面的问题,目前国内的观点认为,除非他汀类药物药品说明书做出更改,否则目前不建议停止监测肝功能,因此,在服用瑞舒伐他汀期间应定期检测肝脏转氨酶。
建议瑞舒伐他汀开始治疗4-8周后复查肝功能,如果结果正常,可以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谷丙转氨酶(ALT)或谷草转氨酶(AST)超过3倍正常上限值合并总胆红素升高,应减量或暂停给药,随后每周复查一次肝功能,直到结果正常,如果转氨酶轻度升高在正常值上限3倍以内,可以继续服用瑞舒伐他汀,部分患者转氨酶可自行恢复正常。最后,慢性肝病、代偿性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均不是瑞舒伐他汀的禁忌症,活动性肝病、失代偿性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不明原因转氨酶持续升高的患者应禁用瑞舒伐他汀。
吃瑞舒伐他汀28天可以抽血检查肝功能吗?
瑞舒伐他汀属于强效他汀,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地位如日中天,是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外周血管闭塞症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他汀除了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之外,还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损伤,防止脂质沉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对于不稳定的易损斑块,可以使其缩小硬化,防止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患有对于上述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如果没有禁忌症,他汀类药物应长期使用,他汀长期使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等消化道反应,肝酶升高和肌肉毒性。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肝酶升高主要表现为ALT和AST的升高。单一的轻中度肝酶升高(不伴有胆红素升高)并不能反应药物真实的肝毒性,也不具有临床意义。准确评估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直接胆红素,
他汀引起肝酶升高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这类药物引起肝细胞膜结构改变导致肝酶渗漏有关,也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肝细胞内胆固醇水平下降继发性药物效应。
2合并脂肪肝
3同时使用可能导致肝酶升高的药物
4大量饮酒
我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他汀起始治疗前应测定肝功能基线水平,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肝功能,如无异常,逐步调整为6-12个月复查一次 ,如AST或ALT超过3倍正常值上限,应暂停给药,且需要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轻度的肝酶升高<正常值上限3倍并不是他汀的禁忌症,可继续服用,部分患者升高的ALT可能会自行下降
综上所述,吃瑞舒伐他汀,刚开始用药之前应该验一个肝功能,服用28天(4周)或者8周,可以再验一个肝功能,观察是否存在肝酶升高的情况。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