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我国有较高的发病率,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病因不明确是其一大特征,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平时我们所说的高血压,主要就是指原发性高血压。我国高血压诊疗指南将血压水平≥140/90mmHg定义为高血压,将血压水平140~159/90~99mmHg定义为1级高血压,即轻度高血压。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可引起心脏、大脑、肾脏、眼睛、外周动脉等靶器官损伤,进而导致一连串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是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预防这些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1-2次常规体检和选择性体检,尤其是中老年或病史较长的高血压患者,此外,有些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较多,血压控制不稳定,也应该重视健康体检,常规体检是用来评估病情是否出现进展,常规体检主要包括一般查体,如身高、体重、腹围等,还有血压测量、心电图、血钾、血钠、空腹血糖、血脂、尿酸、肌酐、血常规、尿常规等。

选择性体检是怀疑出现并发症时,用来评估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比如高血压可诱发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如果患者经常出现胸痛、疲劳、心悸、气短或呼吸困难、踝部水肿等症状,应该及时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胸部CT等检查。高血压可诱发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动脉瘤等脑血管并发症,如果患者经常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意识障碍、感觉或运动障碍等症状,应及时检查脑CT和脑核磁。

最后,高血压还可引起肾脏并发症,如高血压肾硬化症、肾动脉栓塞、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如果患者出现尿频、血尿、水肿等症状,应及时检查尿蛋白定量(尿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者)、尿白蛋白定量(糖尿病患者)。高血压还可引起视网膜小动脉硬化、视盘水肿、视网膜渗出和出血等眼部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应及时进行眼底检查。高血压还可引起外周动脉疾病,如果患者出现手指、脚趾发冷、长时间走路脚痛、蹒跚等症状,应及时完善踝臂血压指数等检查。

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临界值血压为140/90mmHg,无论是上压超过140还是下压超过90,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约95%的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只有5%左右为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靶器官损害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危害,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脏、脑、肾、血管等造成损伤,目前已经明确了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血压从115/75mmHg到185/115mmHg,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成倍增长。

原发性高血压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果是首次发现高血压,由于通常不清楚具体的发病时间和病程长短,以及是否合并有靶器官损害,所以可能需要进行的检查会相对较多,一般可进行以下检查:

1.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对身体无创伤性、操作简单方便,有助于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线索和靶器官损害情况,所以可作为优先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包括:正确测量血压和心率;测量体重指数、腰围和臀围;观察有无继发因素的其他症状体征;听诊颈动脉、胸主动脉、腹部动脉和股动脉有无杂音;全面的心肺检查;检查腹部有无肾脏增大或肿块;检查四肢动脉搏动和神经系统体征等。

2.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肾功能、血脂、心肌酶、血糖和电解质等,检查目的是评估患者是否有靶器官肾损害,是否合并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否有心肌损害和血钾、血钠水平如何,可为降压药物的选择,合理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3.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的类型有杓型、非杓型和反杓型等,不同类型的高血压一天中血压高峰都不相同,为了能选择更合适的降压药物和服药时间,所以建议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一天中血压的波动情况。

4.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对心脏的危害较大,可引起心肌缺血、冠心病、心律失常、房颤等,所以建议行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5.心脏彩超

心电图为观察心脏跳动的节律,而心脏彩超可观察心脏结构。由于长期高血压可使心肌肥厚,心脏增大,甚至出现瓣膜关闭不全,会严重降低心输出量,所以建议同时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评估心脏健康状况。

6.血管彩超

可评估颈动脉、冠状动脉等主要动脉是否有硬化、斑块形成,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检查眼底视网膜动脉是否发生病变可反映眼小血管情况。

高血压病总的治疗原则为控制血压,保护靶器官功能,所以检查应以评估这些靶器官是否出现病变为目的,除了上述检查以外,还可以进行的检查有血、尿常规,血同型半胱氨酸,尿蛋白测定、头颅CT甚至冠脉造影等,可根据需要和经济状况选择。

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从郑州赶回来,下午就有人找来看病,风湿科护士长的弟弟,才35岁,最近发现血压140/90,想查查什么原因,问都要做哪些检查。

一般来说,年轻人发现高血压,确实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但一般都是比较难控制的高血压,我们很少说一碰见血压140/90就给人家开一堆检查,这样花钱没必要。

如果有一些线索,确实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比如肾脏B超,肾脏CT,肾上腺检查,肾动脉检查,抽血化验高血压三项或五项等等,排除高血压确实很有必要,但主要是针对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的朋友。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都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其实说实话,不管是不是检查,都先得好好控制血压,我们会根据具体血压情况,及年龄,及可能高血压的病史长段,给出一些建议。

比如:

第一、动态血压监测,也就是24小时血压监测,因为对于血压140/90,本身就是刚刚过高血压的线,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整体血压,而不能靠一次血压就诊断高血压。一次血压高本身也不能诊断高血压,而且在医院和在家测量血压结果往往不一样,所以对于140/90的血压,为了确诊是不是高血压,最好带一个动态血压监测。

第二、心脏超声,长期高血压如果不控制,或控制不好,会导致心脏扩大,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心衰;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做一个心脏超声看看心脏大不大,非常必要。节前有一个36岁的年轻人,新发现高血压180/110,结果我让他做了一个超声,心脏扩大,心功能才38%,正常值应该55%。做一个超声一方面了解心脏结构有没有受高血压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心脏扩大,在选择降压药方面,就尽量选择普利及洛尔类降压药,不但降压而且预防心脏进一步扩大,防治心衰。

第三、肾脏检查,高血压和肾脏是一对欢喜冤家,也就是高血压会导致肾病,肾病也会导致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最好做一个肾功能及肾脏超声,了解一下肾脏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四、脑CT,如果长期高血压,或有脑血管病的症状,最好看看脑血管有没有损害,因为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但因为CT有辐射,所以并不作为常规检查,需要具体结合患者情况。

但开始说了,不管怎么样,140/90的血压即使暂时不吃药,也必须健康生活,远离研究,低盐低糖低油饮食,坚持有氧运动,控制体重,减少熬夜;如果合并心脑肾疾病或糖尿病那就需要马上服用降压药。

高血压第一目标140/90,第二目标130/80!

[心血管王医生版权]

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血压90---140,是原发性高血压,想做个检查,都需要做哪些项目?

不少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多数人认为血压高了,回去按时吃医生给开的药就行了。其实,刚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除了关注血压外,还有一些身体指标需要明确。

因为高血压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并且血压对身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通过一些检查,可以判断高血压是否已对身体造成损害。

以下检查,是初诊高血压患者需要做的。

1. 血常规

高血压伴血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甲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高血压;也可预示高血压非常严重,已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肾性贫血。

2. 尿常规

尿常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造成的继发性高血压。若尿中伴微量蛋白尿,提示高血压合并肾脏早期损害,治疗重点除降压外,应改善肾功能。

3. 空腹血糖

这个检查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糖尿病。若患者存在糖尿病肾病,初诊高血压可能是糖尿病造成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是危险的组合,发生心血管危险是普通人群的4~8倍,总死亡率增高4~5倍。

4. 血脂

如果血脂异常,则提示高血压可能合并冠心病、脑梗塞等,易诱发心脑血管恶性事件。建议这部分患者详细检查,即使检查后未发现心脑血管疾病,也应给予降压调脂治疗,否则冠心病、脑卒中会高发。

5. 血钾

高血压伴低血钾,提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而伴高血钾,提示肾功能异常。有了这项检查结果,可针对诊断,选择特殊治疗。

6. 血尿酸

高血压伴高血尿酸,提示高血压可能是痛风性肾病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压伴高血尿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治疗时,不要应用双氢克尿噻等增加尿酸的药物。

7. 血肌酐

高血压伴肌酐异常,提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显示高血压处于高危或极高危。若伴尿毒症时,单纯药物降压效果差,需要辅助透析治疗。

8.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也叫H型高血压,提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极高,在常规降压的同时,可服用叶酸,联合治疗效果良好。

9. 心电图

此项检查可较早发现高血压对心脏的损伤,并通过观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情况,评价危险性。

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血压90/140,单纯从血压来看,危险性不大,刚刚达到高血压Ⅰ级,部分患者完全可以通过生活干预进行控制,恢复正常。

如果患者比较谨慎,也确实可以多做几项检查!

血压:血压需要多次测量,绝非一次就可确定,所以患者需要多次测量血压。

尿常规:注意观察尿蛋白,判断自身肾脏是否受损。

血糖和HbA1C:二者分别提示即时和近期血糖情况,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

心电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律失常、房颤等问题。

超声心动图: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室肥厚、舒张功能降低等可能。

血脂:判断患者是否是高血脂症,如果血脂高,还需要做颈动脉B超,看看是否有斑块的存在。

CT和造影:前者判断冠心病的有无,后者确定狭窄程度,确诊冠心病。

如果检查无其他风险,那么对于这名患者,不建议口服降压药,应该采取生活干预进行降压!

所谓的生活干预,也就是人为改变患者的正常生活和饮食,通过规避可以导致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来控制血压,使血压平稳下降到正常水平。

1,饮食:采取低脂、低钠、低糖、低盐饮食,同时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排便顺畅。

2,生活:适量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游泳、慢跑、快走等,一方面减轻体重,一方面加快新陈代谢。

3,烟酒:如果想要健康,请将二者戒掉,虽然说有抽烟喝酒依然健康的人,但如果想要对身体有所帮助,快速平稳降压,一定要戒烟戒酒。

4,精神:平时多笑笑,凡事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尽量少熬夜,防止神经紊乱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

5,脊柱:少玩手机,防止长期低头导致颈椎出现病变,如果是办公室白领,请每个小时都站起活动,防止腰、颈部出现劳损病变。

血压90到140,是原发性高血压,做检查需要做哪些项目?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高血压从发生原因上来说,有因其它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治疗措施是治疗原发病,这种高血压大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当没有明确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而血压升高时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需要通过改善机体血压调节机制进行控制。

但高血压的发生并非忽然发生,会经历较长的过程,几年十几年都有可能,血压也是逐渐升高的,比如人体理想血压是低于120/80mmHg,当血压超过此值时即为有升高,且进入血压快速升高时,医学上将血压120-139/80-89mmHg称为正常高值血压,表明虽然不属于高血压,但已经超出的理想血压水平,对机体特别是血管会产生微损伤。

也正因如此,当发现血压达到140/90mmHg高血压诊断标准时,表明机体已经经历的较长的血压升高期,这一时候很可能对机体已经造成了损伤,比如引起机体糖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等等 ,因此需要通过一些检查进行明确诊断或是排除,检查项目包括:

肝肾功能 解是否存在高血压导致的肝肾损害;如果需要服用降压药时,这是一个重要的选药依据。

血脂血糖检查 高血压很容易导致机体糖代谢紊乱,血糖与血脂升高将使高血压压的危害进一步加重,三项指标是需要同时进行控制的。

血尿常规 了解并排除贫血、血液高粘等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等情况,明确是否存在蛋白尿及早期肾损害的发生等。

心电图及胸片:高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影响较可,可引起心脏形态上的改变,这两项检查有助于了解心脏是否存在左心室肥厚等异常增大,识别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这项检查能更准确地了解全天血压变化情况,了解血压是否存在人体血压变化的节律,如果需要服药对药物的选择及服药时间的确定非常有帮助。

颈动脉彩超 这是了解全身血管是否有动脉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也是制定除血压外,血脂控制目标的一项依据。

眼底检查 眼底血管是人体唯一肉眼可见的血管,非常细小,更容易受到高血压的损伤,也是高血压者最早发生的血管损伤的一种体现。

经过这些检查 ,可以明确高血压的对机体损伤的严重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是否需要立即服用降压药提供准确依据。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 ,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